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政治纲领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体煜 王兆良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5-50,59,共7页
蒋介石公开提出法西斯主义是在一九三一年五月五日南京政府召开的“国民会议”上,他在为这个会议所作的“开幕词”中说:“法西斯蒂之政治理论,本超象主义之精神,依国家机体学说为依据,以工团组织为运用,认定国家为至高无上之实体,国家... 蒋介石公开提出法西斯主义是在一九三一年五月五日南京政府召开的“国民会议”上,他在为这个会议所作的“开幕词”中说:“法西斯蒂之政治理论,本超象主义之精神,依国家机体学说为依据,以工团组织为运用,认定国家为至高无上之实体,国家得要求国民任何之牺牲,为民族生命之绵延,非以目前福利为准则,统治权乃与社会并存而无先后,操之者即系进化阶段中,统治最有效能者”。在蒋介石的带动和鼓吹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政府 南京政府 五月五日 独裁统治 政治理论 特务组织 蓝衣社 新生活运动 军事委员会 金融公债
下载PDF
右翼革命及其文化政治——评《革命的本土主义——1925—1937年中国的法西斯主义与文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淼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0-223,11,共14页
近期美国学者麦吉·克林顿的研究《革命的本土主义——1925—1937年中国的法西斯主义与文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脉络下,考察20世纪30年代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她强调,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理念与实践;法西斯主义主张资... 近期美国学者麦吉·克林顿的研究《革命的本土主义——1925—1937年中国的法西斯主义与文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脉络下,考察20世纪30年代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她强调,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理念与实践;法西斯主义主张资本主义现代化,然而,它主张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既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模式,又不同于共产主义阶级斗争的模式。该书为英美学界近年来,在近代中国法西斯主义和极端右翼文化政治研究方面,集大成之作品。本文拟从理论分析框架、右翼精英世界观、右翼文化革命理念、右翼对大众的争夺,以及史料运用等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该书。本文认为深入地了解30年代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历史,有利于我们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意识形态的复杂性,有利于我们将3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置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历史脉络当中,以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翼革命 法西斯主义 全球资本主义 CC派 蓝衣社
原文传递
蒋介石政府的禁毒、纵毒与贩毒 被引量:2
3
作者 侯德础 《文史杂志》 1991年第1期25-26,共2页
自19世纪英殖民主义者挟鸦片和大炮强开我国门,使中华横遭侵凌以来,烟患便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痼疾。从前清到民国,历届政府无不以禁烟肃毒为标榜德政的老生常谈。蒋介石政府也不例外。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22年中,它几度掀起了禁毒... 自19世纪英殖民主义者挟鸦片和大炮强开我国门,使中华横遭侵凌以来,烟患便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痼疾。从前清到民国,历届政府无不以禁烟肃毒为标榜德政的老生常谈。蒋介石政府也不例外。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22年中,它几度掀起了禁毒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政府 蓝衣社 蒋管区 历届政府 新生活运动 地方实力派 武装走私 孔祥熙
下载PDF
五十年未解之谜——关于唐绍仪之死 被引量:1
4
作者 学通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1-52,共2页
1938年9月30日上午,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18号发生了一起凶杀案。被害人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唐绍仪。据被害者家属介绍,该日上午一名叫谢志磐的人带来两名古董商,要见唐绍仪。唐绍仪喜好收藏古董,且极富鉴赏力,故经常有古董商... 1938年9月30日上午,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18号发生了一起凶杀案。被害人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唐绍仪。据被害者家属介绍,该日上午一名叫谢志磐的人带来两名古董商,要见唐绍仪。唐绍仪喜好收藏古董,且极富鉴赏力,故经常有古董商人来往,或兜售古董或请求鉴别,而且谢亦是唐之熟人,因此来访并未引起人们特别注意。通报过后,唐绍仪请客人到客厅叙话,仆役随即退去。不多一会,客人出来,门外仆役尚见其回身向门内鞠躬告辞:“请唐者留步,告辞了”。待到仆役再进屋时,只见客厅内鲜血四溅。一柄利斧插于唐绍仪脑后。当日下午,唐绍仪因伤重死于广慈医院。事发之后法租界当局极为重视,悬赏3000元,缉拿凶手。但赏金一直未能得到兑现。凶手虽未抓到,但似乎可以定论为谢志磐等人所为,然而刺客作案动机何在,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绍仪 上海法租界 作案动机 志磐 福开森 蓝衣社 见其 吴佩孚 孔祥熙 土肥原贤二
原文传递
王造时曝光“勾命单”
5
作者 周英才 《世纪》 2001年第5期36-37,共2页
1933年4月23日,王造时从"全国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开完会回到寓所,夫人朱透芳从内室拿出一个邮寄的小包裹交给他,上面写着"王造时先生亲启"字样,但没有投寄人的落款,不知何人所寄。王造时掂了掂,包裹好重,他小心翼... 1933年4月23日,王造时从"全国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开完会回到寓所,夫人朱透芳从内室拿出一个邮寄的小包裹交给他,上面写着"王造时先生亲启"字样,但没有投寄人的落款,不知何人所寄。王造时掂了掂,包裹好重,他小心翼翼拆开一看,里面裹的竟是一枚小型炸弹和两发手枪子弹。朱透芳一见,被吓得惊叫起来,站在一旁的秘书刘志道也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造时 上海 包裹 抗日救国 蓝衣社 张似旭
原文传递
“日本天津军的谋略”:1935年胡白事件之探析
6
作者 张皓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8,共13页
1935年之胡恩溥、白逾桓被暗杀事件,是"日本天津军的谋略",目的是将国民政府赖以维持统治华北的有关机关、人员和军队从华北赶走。事件发生后,双方舆论展开对阵,双方人员展开一场严重的交涉。中方舆论含蓄地指出事件为日方所... 1935年之胡恩溥、白逾桓被暗杀事件,是"日本天津军的谋略",目的是将国民政府赖以维持统治华北的有关机关、人员和军队从华北赶走。事件发生后,双方舆论展开对阵,双方人员展开一场严重的交涉。中方舆论含蓄地指出事件为日方所为,日伪舆论和驻屯军、关东军及驻华使节竭力"论证"为蓝衣社所为。日军以武力为手段,采取三步走,迫使国民政府撤走河北省主席于学忠和其他官员以及中央军。国民政府虽然接受了这些要求,但是拒绝承担日军强加的责任。胡白事件本来是日军制造的,它在企图得逞后不再逼迫由国民政府来承担,胡白事件不了了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白事件 驻屯军 蓝衣社
下载PDF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将领邓文被暗杀考论
7
作者 王英维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7-44,共8页
抗日同盟军第五路军总指挥邓文于1933年7月31日被暗杀。以往传闻多认为是国民党特务所为。其实,真相是邓文被冯玉祥派人秘密处死,原因是邓被何应钦所收买,企图里应外合进攻同盟军。邓文被暗杀真相长期以来被掩盖的原因有:其一,国民党蓝... 抗日同盟军第五路军总指挥邓文于1933年7月31日被暗杀。以往传闻多认为是国民党特务所为。其实,真相是邓文被冯玉祥派人秘密处死,原因是邓被何应钦所收买,企图里应外合进攻同盟军。邓文被暗杀真相长期以来被掩盖的原因有:其一,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活动猖獗,使人深信是其所为;其二,冯玉祥矢口否认;其三,知道内情者或不能说,或不肯说,或另有隐情而不愿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同盟军 邓文 冯玉祥 蓝衣社
下载PDF
唐绍仪遇刺案中案
8
作者 经盛鸿 《档案春秋》 2016年第3期45-49,共5页
1938年9月30日上午9点,日伪包围下的上海法租界区。一辆黑色小轿车驶到了福开森路(今上海武康路)40号一座戒备森严、宽敞豪华的花园洋房的铁栅门前。这里是唐绍仪的大女婿褚昌年的公馆,担任国民政府委员、76岁的民国大佬唐绍仪,自1937... 1938年9月30日上午9点,日伪包围下的上海法租界区。一辆黑色小轿车驶到了福开森路(今上海武康路)40号一座戒备森严、宽敞豪华的花园洋房的铁栅门前。这里是唐绍仪的大女婿褚昌年的公馆,担任国民政府委员、76岁的民国大佬唐绍仪,自1937年11月12日上海被侵华日军攻占、租界成为孤岛后,就一直住在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绍仪 案中案 侵华日军 福开森 上海法租界 军统局 日本当局 蓝衣社 土肥原贤二 武康
下载PDF
我所知道的肖作霖
9
作者 陆印泉 《湖北文史》 2006年第1期158-176,共19页
关键词 军事委员会 阵中日报 李维城 白崇禧 贺衷寒 中将军衔 陈诚 蓝衣社 政训 胡宗南
原文传递
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社会暗潮 二战同盟国的法西斯运动
10
作者 周渝 《国家人文历史》 2018年第17期100-107,共8页
轴心与同盟两大阵营的对垒与决战谱写了波澜壮阔的二战史。众所周知,轴心国是以德国、日本、意大利为主的法西斯国家,而同盟国成分则比较复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法国是多党议会制,美国为联邦共和立宪制,此外,还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 轴心与同盟两大阵营的对垒与决战谱写了波澜壮阔的二战史。众所周知,轴心国是以德国、日本、意大利为主的法西斯国家,而同盟国成分则比较复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法国是多党议会制,美国为联邦共和立宪制,此外,还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处于威权体制下的中国等共同组成,共同目标是反法西斯。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才出现的新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西斯统治 墨索里尼 希特勒 同盟国 库格林 蓝衣社 刘健群 法西斯组织 世界经济危机
下载PDF
'只缘身在此山中'——论三民主义力行社
11
作者 王宇平 《山海经(故事)(上)》 2017年第1期34-35,共2页
20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一个以黄埔毕业生为主体、孙中山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性社团'三民主义力行社'.这一秘密团体缺乏原始档案,由于多种原因被等同于'蓝衣社'、'复兴社'.国内外的学者对于力行社法西斯... 20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一个以黄埔毕业生为主体、孙中山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性社团'三民主义力行社'.这一秘密团体缺乏原始档案,由于多种原因被等同于'蓝衣社'、'复兴社'.国内外的学者对于力行社法西斯主义性质的判断也存在着较大分歧,力行社一度成为中国法西斯主义的代名词.本文主要以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及力行社核心成员回忆录为材料,试探析三民主义力行社的历史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民主义力行 蓝衣社 复兴 法西斯主义 干国勋
原文传递
刺汪案背后疑云重重
12
作者 贾双林 《新华航空》 2011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如果把当年戴笠的调查结果和后来发现的若干旁证逐一比对,你会发现,剌汪案也是一起有预谋的政治谋杀。杀汪后嫁祸于蒋,这种危害性其实比杀蒋本人威力还大。
关键词 华克之 汪精卫 蒋本 陈处泰 蓝衣社 孙凤鸣 陈光国 十九路军 中共地下党员 告全国同胞书
原文传递
重思胡适
13
作者 林建刚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第5期100-102,共3页
一般一个人死了,应该就可以盖棺论定了。然而,胡适却是个例外。从反传统到对传统的温情与敬意,从开创学术风气到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从胡适的小脚太太到他的情人,关于他的议论至今也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键词 学术风气 经济自由 蒋廷黻 政治自由 蒋硕杰 陈志武 大是大非问题 个人自由 二字 蓝衣社
原文传递
《啼痕——杨杏佛遗迹录》的出版及史料价值
14
作者 张剑 《上海文博论丛》 2008年第4期50-54,共5页
1933年6月18日清晨,国立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在上海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331号中央研究院大门口遭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枪击,不治身亡。此后,杨杏佛作为一个反抗国民党暴政的民主斗士进入煌煌史册。其实,杨杏... 1933年6月18日清晨,国立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在上海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331号中央研究院大门口遭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枪击,不治身亡。此后,杨杏佛作为一个反抗国民党暴政的民主斗士进入煌煌史册。其实,杨杏佛的一生,不仅是战斗的一生,更是实干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救国、建国征途中艰苦跋涉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斗士 蓝衣社 近代中国 国立中央研究院 艰苦跋涉 赵凤昌 中国科学 宋子文 民主革命家 政治生
下载PDF
日伪西郊机场
15
作者 严宽 《纵横》 1994年第2期41-44,共4页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其在华北地区的统治,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决定在北平西郊修建飞机场。机场修建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于1938年3月25日开工,7月1日基本竣工并交付使用。1941年初,为了向南扩展飞机跑道,机场再次...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其在华北地区的统治,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决定在北平西郊修建飞机场。机场修建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于1938年3月25日开工,7月1日基本竣工并交付使用。1941年初,为了向南扩展飞机跑道,机场再次动工扩建。二期工程完工后,机场规模遂成定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飞机跑道 二期工程 日本兵 蓝靛厂 华北临时政府 日本侵略军 朝鲜人 吴本 蓝衣社
原文传递
国民党复兴社讹传为蓝衣社的原委
16
作者 彭象谦 《纵横》 2006年第8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国民党 复兴 蓝衣社
原文传递
西斯蒂在中国
17
《党史文苑》 2017年第3期21-21,共1页
背景介绍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日,《青年实话》第三卷第二期刊登漫画《法西斯蒂在中国》,用诙谐的形象,把“莫索里尼”比喻成一架飞机,飞临中国上空投下了滔天的罪行:法西斯独裁、屠杀革命者、进攻苏维埃、禁止自由、摧残文化、蓝衣社... 背景介绍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日,《青年实话》第三卷第二期刊登漫画《法西斯蒂在中国》,用诙谐的形象,把“莫索里尼”比喻成一架飞机,飞临中国上空投下了滔天的罪行:法西斯独裁、屠杀革命者、进攻苏维埃、禁止自由、摧残文化、蓝衣社暗杀……漫画下面的文字说明:“国民党法西斯蒂正实行莫索里尼、希特勒的政策,近日在上海举行全市大检举,积极进攻左翼革命文化团体及一切非法西斯蒂的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里 影片公司 斯蒂 蓝衣社 文化团体 印刷所 月三 青年实话 卷第 文字说明
下载PDF
史沫特莱为何会“遭遇”西安事变
18
《天津政协公报》 2011年第9期28-28,共1页
西安事变前,有共产国际背景的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正在西安,碰巧遇上事变.从而成为当时唯一在西安向世界报道事变的外国新闻记者。然而,从西安事变作为秘密战线一大杰作的角度来看,史沫特莱在关键时刻出现在关键岗位,绝非偶然。
关键词 史沫特莱 蓝衣社 世界报道 抗日反蒋 外国记者 南京政府 克福 去住 临漳 华清
下载PDF
王造时披露“勾命单”
19
作者 杨泽本 《四川统一战线》 2000年第11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王造时 张似旭 蓝衣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