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年《文艺争鸣》总目录 被引量:5
1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7-160,共4页
关键词 文艺争鸣 文学批评 长篇小说 当代戏剧 徐敬亚 陈晓明 目录 检索工具
原文传递
口述史的历史真实、文学重述与身份认同——以蓝博洲报导文学中左翼历史书写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想 袁勇麟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3年第2期128-140,共13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报导文学创作风潮快速席卷中国台湾文坛。创作者在关注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将目光转向历史追溯。蓝博洲在梳理、考证、书写关于“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口述历史的过程中,横向上联结相关左翼历史记忆,纵向上发掘...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报导文学创作风潮快速席卷中国台湾文坛。创作者在关注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将目光转向历史追溯。蓝博洲在梳理、考证、书写关于“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口述历史的过程中,横向上联结相关左翼历史记忆,纵向上发掘历史事件真相,既而质疑、解构固有权威论述并重述左翼历史记忆。深入文本可以发现,口述者与创作者正是在记忆的追溯、诉说与重构中找到自我的左翼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报导文学 口述史 左翼记忆
下载PDF
与“本土八股”的对抗和超越——蓝博洲作品的另一种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双一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本土化 作品 对抗 中篇小说 文学小说 国民党 第十八届 小说人物
原文传递
“台独”的历史根源:从“白团”到“台湾帮”——作为中国叙述的“台湾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吕新雨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139,共17页
今天台湾地区的政治图景固化在"台独"或"独台"的困境或危机中,而来自台湾地区内部的"社会主义统一派"的声音开始突破重围。"社会主义统一派"致力于修正"二二八事件"与"白色恐怖... 今天台湾地区的政治图景固化在"台独"或"独台"的困境或危机中,而来自台湾地区内部的"社会主义统一派"的声音开始突破重围。"社会主义统一派"致力于修正"二二八事件"与"白色恐怖"的历史叙述,强调"二二八事件"实质是国民党腐败导致官民冲突,由此促使台湾地区一代年轻精英转向红色中国。我们需要由此出发,检讨从"白团"到"台湾帮"之"台独"的历史根源。只有打破蓝绿共享的冷战意识形态,重建反帝之民主/民族革命的台湾红色血脉,才有可能重建作为中国叙述的"台湾问题",这是中国未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问题 “社会主义统一派” 陈明忠 白团
原文传递
新世纪以来台湾的左翼政治小说 被引量:1
5
作者 古远清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4,共8页
新世纪以来,台湾涌现了诸多著名的左翼作家,也出现了很多左翼政治小说。代表性的作家有陈映真、蓝博洲和刘大任,代表性的作品有《忠孝公园》《台北恋人》和《远方有风雷》等。这些作品突出表现为关怀底层人民命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 新世纪以来,台湾涌现了诸多著名的左翼作家,也出现了很多左翼政治小说。代表性的作家有陈映真、蓝博洲和刘大任,代表性的作品有《忠孝公园》《台北恋人》和《远方有风雷》等。这些作品突出表现为关怀底层人民命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主要目的是批判社会、保护人权等。师承鲁迅的陈映真,是台湾文学的经典作家,是坚强的民族主义战士,是"台湾文学"这门学科中具有史诗性的英雄般的人物,不愧是台湾文化界和出版界的一面光辉旗帜。蓝博洲的左翼叙事,亦显示出自己的创作技巧,在《藤缠树》和《台北恋人》中试图超越统独、超越两岸的艺术追求,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刘大任的保钓小说,充满了浪漫、现代与激进,是一位介于周树人(鲁迅)与周作人之间的有特色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台湾左翼政治小说 陈映真 刘大任
原文传递
蓝博洲的报告文学和詹澈的诗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映真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5年第4期10-11,共2页
蓝博洲的报告文学和詹澈的诗,都从丰实的生活出发。蓝博洲透过严格的调查、采访;詹澈透过劳动和生活,深入地贴近了生活与人民。两人都对于社会的公义和人的解放,对真理和人最终的幸福怀抱着憧憬和执念。
关键词 詹澈 深入民众苦乐
下载PDF
2005年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娜 《华文文学》 2007年第2期105-111,共7页
  2005年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显现出有意味的变化:整体上论文发表数量减少,但在'日据时期文学'和'战后台湾文学现象与作家个案'等领域,都产生了富有新意和一定水准的研究成果;两岸文学研究的交流,在'日益频繁'...   2005年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显现出有意味的变化:整体上论文发表数量减少,但在'日据时期文学'和'战后台湾文学现象与作家个案'等领域,都产生了富有新意和一定水准的研究成果;两岸文学研究的交流,在'日益频繁'之外展现'深入对话'的姿态;几代研究者对本学科历史与现状的回顾和反省,尤其预示了台湾文学研究在沉淀之后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日据时期 皇民文学 朱天文 现代文学 文学题材 台湾人 学科历史 小说写作
下载PDF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总目 被引量:1
8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5年第4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小说论 台湾文学研究 女作家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作品研讨会 白先勇 严歌苓 新移民作家 詹澈 李碧华 散文 张翎 陈映真 总目
下载PDF
纪实与虚构:蓝博洲《藤缠树》的创作美学 被引量:1
9
作者 范宜如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美学 创作 虚构 纪实 集体记忆 史学传统 《人间》 白色恐怖
原文传递
在虚构中探究真相——关于蓝博洲的《台北恋人》
10
作者 李强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作为大陆70后的我,关于台湾的印象终究是陌生的,概念化的。读过看过的许多台湾文艺作品,对台湾本土的历史往往或若即若离或避而不谈。于是,在我们常常唏嘘于琼瑶剧里的喜怒哀乐时,
关键词 台湾本土 台湾文艺 台湾作家 草根文学 历史真实 历史书写 周新华 最遥远的距离 艺术表达
原文传递
蓝博洲作品研讨会
11
作者 施善继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台湾省 文学创作 “二·二八”事件 “白色恐怖”
原文传递
重建台湾的历史叙事——读蓝博洲的报告文学
12
作者 石一宁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6-100,共5页
关键词 报告文学 台湾省 历史叙事 “二·二八”事件 白色恐怖
原文传递
陈映真:两岸薪火人
13
作者 晓初 《今日中国》 2017年第1期74-76,共3页
陈映真是用文学来济世的。学者王德威曾把他比作"台湾的鲁迅"。不仅因为他的作品中看得见鲁迅的影子,更因为他如鲁迅一样敢于冲破社会禁忌。
关键词 陈映真 台湾文学 王德威 社会禁忌 中国统一联盟 底层人民 火人 大媒体 王安忆
下载PDF
握手,博洲
14
作者 钟河林 《两岸关系》 2011年第2期54-56,共3页
一在大陆,台湾作家蓝博洲的大名是许多人所熟悉的。这不仅是因为他执着于纯文学的事业,哪怕要承受清贫、寂寞与孤独;同时还因为他对祖国的爱,跨越两岸,一以贯之,情真意切。
关键词 台湾作家 一以贯之 纯文学 寂寞
原文传递
“我要将被湮灭和扭曲的台湾民众史一一出土!”——访台湾作家蓝博洲
15
作者 陈键兴 陈斌华 《两岸关系》 2012年第3期29-31,共3页
20多年里,为了寻访被湮灭的历史,蓝博洲几乎走遍了台湾的城镇、乡村,还去了大陆很多地方,也到过香港、日本,去采集幸存者的历史证言。不久前,他带着记者来到苗栗乡下,踏访白色恐怖时代“红色”台湾青年的斗争行迹。深山之中,“... 20多年里,为了寻访被湮灭的历史,蓝博洲几乎走遍了台湾的城镇、乡村,还去了大陆很多地方,也到过香港、日本,去采集幸存者的历史证言。不久前,他带着记者来到苗栗乡下,踏访白色恐怖时代“红色”台湾青年的斗争行迹。深山之中,“十分岽古道”上一个建于1923年的老茶亭,是当年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民众 台湾作家 出土 扭曲 台湾青年 白色恐怖 幸存者
原文传递
在“詹澈、蓝博洲作品研讨会”上的开幕词
16
作者 金炳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5年第4期8-9,共2页
关键词 作品研讨会 开幕词 中国作家协会 海峡两岸 诗文创作 文学交流 朋友
下载PDF
试论《幌马车之歌》——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
17
作者 刘孝春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5年第4期22-24,共3页
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戒严令”封锁下,历史的脉络始终是模糊混乱的。即便是被称为“政治犯第二代”的笔者,依然是透过作家蓝博洲的采访纪录,去建构那段至今仍未全然获得平反的“五O年代白色恐怖”历史。我们透过《幌马车之歌》所报导的钟... 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戒严令”封锁下,历史的脉络始终是模糊混乱的。即便是被称为“政治犯第二代”的笔者,依然是透过作家蓝博洲的采访纪录,去建构那段至今仍未全然获得平反的“五O年代白色恐怖”历史。我们透过《幌马车之歌》所报导的钟和鸣和蒋碧玉的人生轨迹,了解了正直爱国的台湾知识分子如何在异族统治下寻求解放之路,又如何在国共两党斗争中,寻找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认同的曲折过程。台湾特殊的历史,导致台湾人民从日据时期至今,始终必须面对民族与阶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幌马车之歌》 历史
下载PDF
孤独发掘—段隐秘的台湾史
18
作者 黄昉苨 《新华月报》 2015年第3期100-101,共2页
台湾人蓝博洲用近30年做了一件事:寻找和记录1950年代台湾白色恐怖的受害者。最开始,这是一挺危险的差事。1987年,台湾尚未解除“戒严”,他突破禁忌,第一个报道了当年其中一位受害者的故事,
关键词 台湾史 发掘 孤独 白色恐怖 50年代 “戒严” 受害者
原文传递
打捞台湾红色历史的见证文学——蓝博洲左翼文学书写的意义
19
作者 朱立立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7年第3期69-75,共7页
在"本土化"成为台湾社会主流乃至霸权话语的历史背景下,蓝博洲文学创作独树一帜,始终以严谨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口述记录为基础,还原和重构日据至战后白色恐怖时期那些左翼理想主义者们动人心魄的生命史,发掘和打捞被湮灭的台湾... 在"本土化"成为台湾社会主流乃至霸权话语的历史背景下,蓝博洲文学创作独树一帜,始终以严谨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口述记录为基础,还原和重构日据至战后白色恐怖时期那些左翼理想主义者们动人心魄的生命史,发掘和打捞被湮灭的台湾红色历史,也印证台湾和中国大陆血肉相连的关系。蓝博洲创作的意义还在于重现台湾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高贵理想与信念,将今天与过去对接,将海峡两岸的思想文化对接,并从中找寻创伤修复、历史救赎和社会前行的方向。这种写作是对杨逵、陈映真等前辈传统左翼精神的自觉继承,其历史之眼的重要意义值得高度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传统左翼 文学创作 历史之眼
原文传递
台共党人:历史的失踪者
20
作者 罗屿 《小康》 2014年第12期100-104,共5页
蓝博洲笔下那些为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台共党人,或在刑场上结束了短暂人生,或在牢房中度过韶光华年,然而因为政治禁忌,他们的故事一度被掩盖、扭曲。
关键词 历史 党人 失踪 社会主义理想 祖国统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