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泥胡菜等8种草本植物提取物除草活性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高兴祥
李美
高宗军
李志强
-
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山东省日照市农业局
-
出处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36,共6页
-
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10A214)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Q2004D0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YQ0250)
-
文摘
采用顺序提取法制备了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unge)等8种草本植物全草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并以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黄瓜(Cucumis sativus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对提取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提取物对4种作物幼苗根和茎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率有一定差异。泥胡菜和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err.〕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作物幼苗根和茎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随提取物浓度的提高逐渐增高,且对作物幼苗根生长的抑制强度高于茎。在低浓度(12.5 g·L-1)条件下,泥胡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麦幼苗根和茎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葎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高粱幼苗根的生长及油菜幼苗根和茎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研究结果显示,泥胡菜及葎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潜在的除草活性。
-
关键词
草本植物
提取物
除草活性
生物测定
泥胡菜
蓓草
-
Keywords
herb
extracts
herbicidal activity
bioassay
Hemistepta lyrata Bunge
Humulus scandens (Lour.) Merr.
-
分类号
S482.4
[农业科学—农药学]
-
-
题名葎草种群自疏过程中幼苗构件性状及生物量分配变化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樊星
蔡捡
刘金平
游明鸿
范宣
王思思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926-2934,共9页
-
基金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1NZ0064)
校基金(11A035)项目资助
-
文摘
以雌雄异株攀援草本植物葎草为材料,通过每10 d测量1次,连续6次,测定幼苗期葎草种群的密度和高度、个体构件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等参数,分析种群自疏过程中种群密度与个体构件性状及生物量分配的关系,研究葎草种群的自疏规律。结果表明:幼苗期葎草种群存在显著的自疏现象,种群密度60 d内下降了71%;幼苗期葎草由直立生长向横向生长时,种群密度和株高显著降低;自疏过程中存留植株的茎性状有显著变化,变化大小为节间长>主茎长>茎直径,节间长增加,叶性状变化大小为叶面积>叶柄长>叶厚>叶宽>叶长>总叶数>保留叶片数,根性状变化大小为总根长>根体积>根数>根长>最大根长;自疏过程中存留植株的构件生物量、单株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单位面积累积生物量呈阶段性下降;留存植株的地上生物量分配比相对稳定(P>0.05),根茎比和叶茎比有极显著变化(P<0.01);叶、茎、叶柄生物量与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的异速关系(P<0.01),茎随地上生物量增长呈等速生长,而叶、叶柄和根随地上生物量增长呈异速生长,地上生物量与叶、茎、叶柄及根生物量极显著相关(P<0.01);茎生物量与密度的异速关系遵循最终产量恒定法则,叶、叶柄和根生物量并不满足-3/2或-4/3或-1自疏法则;地上和单株总生物量与密度极显著相关(P<0.01),存留单株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密度的异速关系遵循最终产量恒定法则。
-
关键词
种群
自疏
蓓草
雌雄异株
生物量分配
-
Keywords
population
selfthinning
Humulus scandens
dioecy
biomass allocation.
-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