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岂言五苓但利水,通阳化气之一方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明 《河南中医》 2018年第3期325-328,共4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设"蓄水"一证,主以五苓散治之,正是《黄帝内经》"膀胱主气化"理论的实践运用。五苓散乃仲景为水蓄太阳膀胱而设,但仲景又不唯用五苓散治蓄水,而是广泛用于心下痞、痰饮、霍乱等证,看似所治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设"蓄水"一证,主以五苓散治之,正是《黄帝内经》"膀胱主气化"理论的实践运用。五苓散乃仲景为水蓄太阳膀胱而设,但仲景又不唯用五苓散治蓄水,而是广泛用于心下痞、痰饮、霍乱等证,看似所治病证不一,但其病机一也,即皆为水蓄膀胱,津不化气而衍生。五苓散的主要功效在于通阳化气,而非利水之用,大凡膀胱阳气不振,水气凝而不化之证,皆可用之,其根本就在于心下痞、痰饮、霍乱等证皆阳气不振,水不化气之候,能知于此,则对《伤寒杂病论》五苓散证思过半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伤寒论》 《金匮要略》 蓄水 张仲景
下载PDF
五苓散证不仅仅是蓄水证 被引量:13
2
作者 肖相如 《河南中医》 2010年第10期943-944,共2页
五苓散证是由于太阳之邪不解,循经入腑所致。可影响膀胱的功能,导致气化失常,津液代谢紊乱。膀胱气化失常可表现在不能气化而出和不能藏津液两方面。不能气化而出,就是蓄水;不能藏津液,就是消渴。故五苓散的功效不仅仅是利小便,而是恢... 五苓散证是由于太阳之邪不解,循经入腑所致。可影响膀胱的功能,导致气化失常,津液代谢紊乱。膀胱气化失常可表现在不能气化而出和不能藏津液两方面。不能气化而出,就是蓄水;不能藏津液,就是消渴。故五苓散的功效不仅仅是利小便,而是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五苓散证也不仅仅是蓄水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蓄水 消渴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五苓散治疗蓄水证与水通道蛋白1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利娜 郭澜 孙世晓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7期135-137,共3页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温阳化气利水的经典名方。自古到今,在治疗水液代谢方面的疾病,一直都有着显著的疗效。水通道蛋白1(AQP1)是水通道蛋白家族之一,其分布于多种组织器官中,主要是与水液代谢调节相关的组织器官。水通道蛋...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温阳化气利水的经典名方。自古到今,在治疗水液代谢方面的疾病,一直都有着显著的疗效。水通道蛋白1(AQP1)是水通道蛋白家族之一,其分布于多种组织器官中,主要是与水液代谢调节相关的组织器官。水通道蛋白(AQPs)的出现为五苓散利水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现在虽对AQP1的研究比较充足,但AQP1表达与五苓散的关系研究比较缺乏。根据五苓散治疗蓄水证和蓄水证对AQP1的关系,推断五苓散可能影响AQP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蓄水 AQP1
下载PDF
周军怀运用五苓散经验
4
作者 褚雪菲 刘道龙 周军怀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22-625,共4页
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一首临床常用经方,通过整理周军怀教授对五苓散条文、主治证候的解析,以及记录了临证经验等,以点窥面,五苓散的核心病机是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内停。病机关键是水邪内蓄,滞留三焦。核心症状为小便不利、口渴... 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一首临床常用经方,通过整理周军怀教授对五苓散条文、主治证候的解析,以及记录了临证经验等,以点窥面,五苓散的核心病机是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内停。病机关键是水邪内蓄,滞留三焦。核心症状为小便不利、口渴。周军怀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灵活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内科杂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蓄水 膀胱气化不利 小便不利 口渴
下载PDF
李赛美应用加味五苓散治疗小便不利经验 被引量:5
5
作者 钟尚烨 徐笋晶 +1 位作者 郝艺照 李赛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63-167,共5页
介绍李赛美教授自拟加味五苓散的组方思路及其临床应用经验。《伤寒论》中的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共5味中药组成)是治疗小便不利的著名方剂。李赛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五苓散的基础上,以薏苡仁代替猪苓,并加乌药... 介绍李赛美教授自拟加味五苓散的组方思路及其临床应用经验。《伤寒论》中的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共5味中药组成)是治疗小便不利的著名方剂。李赛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五苓散的基础上,以薏苡仁代替猪苓,并加乌药、黄芪、熟附子,即自拟加味五苓散,加强了补气健脾及温阳利水之功,用于治疗各种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小便不利且证属下焦虚寒、水湿内停的蓄水证患者,疗效显著。李赛美教授自拟加味五苓散的组方思路及其应用可为临床治疗以小便不利为主诉且属虚寒型蓄水证者提供辨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五苓散 小便不利 下焦虚寒 水湿内停 蓄水 李赛美
原文传递
巴元明基于“水石互结”运用五苓二金汤治疗肾积水经验
6
作者 刘馥溧 巴元明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13-116,共4页
总结巴元明教授基于“水石互结”理论运用五苓二金汤治疗肾积水的临证经验。认为肾积水为“蓄水”的微观之证,病机为水饮内停,下焦湿热,治疗当以化气行水,清热利湿为主,方用五苓散化裁即自拟五苓二金汤,并随证灵活加减,疗效显著。
关键词 巴元明 五苓散 肾积水 蓄水 水石互结
原文传递
五苓散应用浅思 被引量:3
7
作者 梁荣琰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62-63,共2页
目的:通过方药分析、名家经验阐明五苓散治证并非仅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实为治疗各种水液代谢异常之剂.方法:通过方药分析、名家经验阐明五苓散治证并非仅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实为治疗各种水液代谢异常之剂.结果:五苓散可治疗多种... 目的:通过方药分析、名家经验阐明五苓散治证并非仅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实为治疗各种水液代谢异常之剂.方法:通过方药分析、名家经验阐明五苓散治证并非仅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实为治疗各种水液代谢异常之剂.结果:五苓散可治疗多种水液代谢异常,并非仅治疗蓄水证.结论:五苓散并非仅治疗太阳蓄水证,实为调节水液代谢之良方,合理化裁可治疗多种水湿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蓄水 水湿病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五苓散证治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秦绍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伤寒论 五苓散 蓄水 病机 治疗原则 药物组成 中医学
下载PDF
五苓散方与蓄水证方证对应关系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窦志芳 郭蕾 +1 位作者 张俊龙 张鑫 《中医研究》 2006年第2期3-5,共3页
五苓散方在《伤寒论》中主要治疗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腑,影响膀胱、三焦气化而致水液内蓄的蓄水证。文中从五苓散方的脉证、组方原则、药味、药性特点以及五苓散方与蓄水证之间的方证对应关系入手,提出五苓散与蓄水证之间存在着较为明... 五苓散方在《伤寒论》中主要治疗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腑,影响膀胱、三焦气化而致水液内蓄的蓄水证。文中从五苓散方的脉证、组方原则、药味、药性特点以及五苓散方与蓄水证之间的方证对应关系入手,提出五苓散与蓄水证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方证对应关系,进一步指出深入研究这种方证对应关系将有助于构建新的方证相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蓄水 对应
下载PDF
读伤寒 做临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三)
10
作者 洪广祥 《中医药通报》 2005年第5期8-10,共3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蓄水 蓄血 太阳病 伤寒 临床
下载PDF
五苓散证的脉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友堂 付青青 《河南中医》 2012年第9期1105-1106,共2页
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 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可见舌胖大;脉沉细或沉滑。在临床应用中有三项主症加上舌脉征象,或两项主症,两项兼症,加上舌脉征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五苓散证,选用五苓散进行加减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蓄水 水湿内停 痰饮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洪亨惠蓄血证合并蓄水证并治临证发挥 被引量:2
12
作者 宫金艳 洪华章 洪亨惠 《光明中医》 2015年第4期837-838,共2页
桃核承气汤和五苓散分别为伤寒蓄血证和蓄水证的代表方剂,最早见于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蓄水证和蓄血证均为下焦病症而设,其区别后世则多遵从于伤寒论原文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 桃核承气汤和五苓散分别为伤寒蓄血证和蓄水证的代表方剂,最早见于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蓄水证和蓄血证均为下焦病症而设,其区别后世则多遵从于伤寒论原文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挡汤主之。'此条为后人区分蓄水证与蓄血证设立了准则,然而有部分学者,在临证时将二者截然分开,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实为不妥。在临证中,蓄水证与蓄血证相互掺杂的情况亦不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核承气汤 蓄血 蓄水 腺性膀胱炎
下载PDF
《伤寒解惑论》对太阳蓄水证的病机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庆朋 赵丽丽 孙鲁艳 《国医论坛》 2015年第4期7-8,共2页
太阳蓄水证是《伤寒论》太阳病篇重要的变证,对于其病机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是"水热互结于膀胱"。而伤寒大家李克绍先生在其《伤寒解惑论》一书中则否定了这种观点,提出水邪滞留三焦、气化失司是太阳蓄水证的本质病机,认为三焦... 太阳蓄水证是《伤寒论》太阳病篇重要的变证,对于其病机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是"水热互结于膀胱"。而伤寒大家李克绍先生在其《伤寒解惑论》一书中则否定了这种观点,提出水邪滞留三焦、气化失司是太阳蓄水证的本质病机,认为三焦气化不利是使用五苓散的核心病机,从而拓展了五苓散的应用范围,使之临床应用更加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解惑论》 蓄水 三焦 气化 五苓散
下载PDF
张敏建基于《伤寒论》第71和125条谈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治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宛钧 张敏建 +5 位作者 陈熵忠 史亚磊 邓日森 潘日润 林勇 张新安 《中医药通报》 2021年第5期20-22,共3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是危害我国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首要慢性病。张敏建教授强调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诸多关于小便问题辨病和辨证的论述,其中对于诊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而言,能否融会贯通正确理解小便不利...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是危害我国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首要慢性病。张敏建教授强调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诸多关于小便问题辨病和辨证的论述,其中对于诊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而言,能否融会贯通正确理解小便不利与小便自利尤为重要。今从张敏建教授解析《伤寒论》第71和125条来介绍张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辨病辨证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伤寒论 蓄水 蓄血症 张敏建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36章 阳明不仅可蓄水 尚有柴胡气郁证——阳明病蓄水、气郁等证的辨证治疗
15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736-1739,共4页
1阳明经表风寒邪气,过经入腑结于阳明胃,使津液之腑不能正常游溢精气,寒水互结于胃,形成阳明蓄水证。寒气与饮邪互结与胃,与膀胱无碍,故小便数及因小便数而致的大便硬,口渴较轻者少少与饮水,重者以化气、行水、生津的五苓散进行治疗。... 1阳明经表风寒邪气,过经入腑结于阳明胃,使津液之腑不能正常游溢精气,寒水互结于胃,形成阳明蓄水证。寒气与饮邪互结与胃,与膀胱无碍,故小便数及因小便数而致的大便硬,口渴较轻者少少与饮水,重者以化气、行水、生津的五苓散进行治疗。太阳蓄水与阳明蓄水,均以口渴为主症,所蓄部位不同,就有小便数与小便不利的区别。2阳明胃肠虚实更替,以降为顺,以通为用,若邪入阳明,气机郁滞,更替失常,升降无节,不仅阳明胃肠本身的功能失常,也可连带其他经络脏腑的气机不能调畅。不大便是阳明腑实证的见症,但阳明气郁证也可出现不大便。小柴胡汤证可见于六经病的多个病群中,也可见于六经病以外的其他疾病中。3"得汤反剧者,属上焦",其病名称作"上焦吐",呕吐虽与胃气上逆密切相关,但有时并非胃家本身病变,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气机逆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病 蓄水 气郁 阳绝 虚寒 寒湿
下载PDF
五苓散儿科新用举隅 被引量:1
16
作者 骆玲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06年第8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五苓散 儿科 举隅 新用 《伤寒论》 经腑同病 水湿内停 张仲景 蓄水 治疗
下载PDF
蓄血证兼小便不利之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赟 李雪松 夏小军 《中医研究》 2010年第12期5-6,共2页
关键词 蓄血 小便不利 蓄水 并病
下载PDF
陈泽东论太阳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木锐 秦玉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761-763,共3页
近代天津名医陈泽东所著《国医伤寒课义》论太阳病,以表里轻重提纲挈领,如他论"太阳病"重视表里轻重之病,以求"条目清晰,俾令读者易记易明,而适用也"。太阳在表之病分列中风、伤寒、温病,并有轻重之分,不仅分述了... 近代天津名医陈泽东所著《国医伤寒课义》论太阳病,以表里轻重提纲挈领,如他论"太阳病"重视表里轻重之病,以求"条目清晰,俾令读者易记易明,而适用也"。太阳在表之病分列中风、伤寒、温病,并有轻重之分,不仅分述了仲景治中风与伤寒之正方桂枝汤、麻黄汤,而且还补充了温病治法与处方。太阳在里之病分列蓄水为轻证、蓄血为重证,蓄水之证治以五苓散、茯苓甘草汤及猪苓汤,蓄血之证治以桃核承气汤与抵当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 蓄水 蓄血 《国医伤寒课义》 陈泽东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18章 蓄水分轻证重证 变证有火逆水逆——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伤寒论》所记载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伤寒论》第67条、第69条、第71条、第72条、第73条、第74条进行分析。结果:①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正同为蓄水,但前者的蓄水量大且处于发展状态,已经影响到津液的化生,所以... 目的:探讨《伤寒论》所记载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伤寒论》第67条、第69条、第71条、第72条、第73条、第74条进行分析。结果:①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正同为蓄水,但前者的蓄水量大且处于发展状态,已经影响到津液的化生,所以口渴和小便不利同时存在,且表有留邪而脉浮发热;而后者蓄水量小且形成后不再发展,尚未波及津液的化生,所以仅有小便不利而无口渴,且表邪已尽仅为蓄水。故其治疗时以茯苓利水,生姜散水,桂枝化水,甘草制水(通过益脾而制约水湿的继续产生),通利已蓄积而不再继续增多的蓄水。②水逆和火逆两病是在古代简陋的医疗条件下,采用"水法""火法"治疗伤寒等热性病,经常发生的医疗事故所造成的两种后果。水逆,其表现多为"喘""烦""意欲饮水,反不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肉上粟起"等。火逆的表现尤为复杂,以神、色异常表现为主,比如发黄、烦躁、惊狂、谵语等,且极易波及血分。③无论从生理或者是病理上来看,"心开窍于耳"都有其合理性,五行中心属火,火性炎上,耳在上,易与心气相通,心之清阳濡养耳窍;而肾属水,水性趋下,二阴在下,易与肾气相通,浊阴出于下窍。若说肾开窍于耳,既与其肾脏属水下行的特性不符,而且距离较远,不符合"上竞上,下竞下""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原则。结论:探讨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方法对现代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蓄水 火逆 水逆
下载PDF
蓄水蓄血之我见
20
作者 段伯岩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5-16,共2页
蓄水小便不利,蓄血小便自利。自仲师发千古之先声,历代医家众口一词,似成定论。余临证有年,向遇斯疾。以仲师之律条证诸临床,不无龃龉。近来重温《伤寒论》之蓄水、蓄血篇,遍索历代伤寒注家之说,个中不乏含混。爰本学术争鸣之旨,就蓄水... 蓄水小便不利,蓄血小便自利。自仲师发千古之先声,历代医家众口一词,似成定论。余临证有年,向遇斯疾。以仲师之律条证诸临床,不无龃龉。近来重温《伤寒论》之蓄水、蓄血篇,遍索历代伤寒注家之说,个中不乏含混。爰本学术争鸣之旨,就蓄水、蓄血诸证略抒己见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 蓄血 伤寒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