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3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东北玉米生育阶段需水量及旱涝时空变化 被引量:115
1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1 位作者 张继权 薛绪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1-109,I0004,I0005,共11页
分析近50a东北玉米生育阶段的水分供需及旱涝变化,可以为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基于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及近10a农业灾情多元数据,利用作物系数法计算4个生育阶... 分析近50a东北玉米生育阶段的水分供需及旱涝变化,可以为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基于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及近10a农业灾情多元数据,利用作物系数法计算4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揭示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水分供需的时空规律;以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为评价指标,分析近50a东北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旱涝分布及演变。结果表明: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需水量没有显著变化;乳熟-成熟阶段,有显著的干旱化趋势,其它3个阶段和全生育期没有明显的旱涝变化。4个生育阶段需水量空间差异较大,基本呈带状分布。播种-七叶期,中旱及以上、中涝及以上灾害频率较低;后3个生育阶段,中旱及以上、中涝及以上灾害频率较高,且全域、区域旱涝现象呈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域、区域中旱及以上、中涝及以上次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作物 气象 作物需水 作物系数 作物水分盈亏指数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帕默尔旱度模式的进一步修正 被引量:105
2
作者 刘巍巍 安顺清 +1 位作者 刘庚山 郭安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为了正确评估干旱 ,根据帕默尔旱度模式的思路和 1 986年安顺清等人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 ,我们以济南、郑州和太原 3站逐年逐月气温和降水等作为基本资料 ( 1 961~ 2 0 0 0年 ) ,以哈尔滨、佳木斯、呼和浩特、沈阳、北京、固原、西安... 为了正确评估干旱 ,根据帕默尔旱度模式的思路和 1 986年安顺清等人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 ,我们以济南、郑州和太原 3站逐年逐月气温和降水等作为基本资料 ( 1 961~ 2 0 0 0年 ) ,以哈尔滨、佳木斯、呼和浩特、沈阳、北京、固原、西安、汉中、青岛、德州、运城、长沙、武汉、南昌、杭州、福州、广州、昆明、南宁、成都和贵阳 2 1个站的有关资料 ( 1 961~ 2 0 0 0年 )为权重因子修正资料 ,并且在计算可能蒸散时选用了FAO推荐的彭曼 蒙蒂斯公式。另外 0~2 0cm和 2 0~ 1 0 0cm土层的土壤田间有效持水量根据我国测定的资料和土壤特性确定 ,对帕默尔旱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修正。利用此模式计算了我国北方地区 1 39个站点 ( 1 961年1月~ 2 0 0 0年 1 2月 )的帕默尔指数值。将计算的帕默尔指数值与一些文献记载的实际旱涝灾情相对照进行验证 ,表明进一步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能较为准确地评估旱涝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帕默尔早度模式 蒸散 地表净辐射
下载PDF
不同草种草坪蒸散量及各草种抗旱性的研究 被引量:67
3
作者 韩建国 潘全山 王培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56-63,共8页
对草地早熟禾 (午夜 )、高羊茅 (交战 2号 )、多年生黑麦草 (百客来 )、狗牙根 (普通型 )及结缕草 (青岛结缕草 )等 5种常见草坪草草坪的蒸散量及各草种的抗旱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 ,发现在土壤水分充足时 ,冷地型草草坪的蒸散量显著比... 对草地早熟禾 (午夜 )、高羊茅 (交战 2号 )、多年生黑麦草 (百客来 )、狗牙根 (普通型 )及结缕草 (青岛结缕草 )等 5种常见草坪草草坪的蒸散量及各草种的抗旱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 ,发现在土壤水分充足时 ,冷地型草草坪的蒸散量显著比暖地型草草坪的高 (P <0 .0 1) ;3种冷地型草草坪间的差异较小 ;狗牙根草坪的蒸散量显著比结缕草草坪的高 (P <0 .0 1)。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暖地型草的抗干旱胁迫能力明显比 3种冷地型草坪草的高。黑麦草与高羊茅的耗水量大 ,土壤含水量变幅大 ,土壤水吸力值高 ,叶片相对含水量及水势下降快 ,萎蔫早 ,保水性比草地早熟禾的差 ;在开始萎蔫时高羊茅根系的吸水能力更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蒸散 抗旱性 草种
下载PDF
覆膜与沟垄种植模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及水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87
4
作者 秦舒浩 张俊莲 +2 位作者 王蒂 蒲育林 杜全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9-394,共6页
研究了覆膜及不同沟垄种植模式对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区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和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畦覆膜(T2)、全膜双垄沟播(T3)、全膜双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和半膜沟垄垄播(T6)种植方式的产量分别比传统平畦不覆膜(T1)... 研究了覆膜及不同沟垄种植模式对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区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和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畦覆膜(T2)、全膜双垄沟播(T3)、全膜双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和半膜沟垄垄播(T6)种植方式的产量分别比传统平畦不覆膜(T1)方式高50.1%、75.9%、86.8%、69.6%和60.6%;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47.0%、82.7%、84.0%、75.2%和54.3%,其中,T4、T3产量和WUE增加幅度最大.与传统方式相比,各覆膜及沟垄处理普遍优化了马铃薯各产量构成性状,其中T4和T3最有利于大薯率和中薯率的提高、绿薯率和烂薯率的降低,其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产量也较高.因此,全膜双垄垄播和全膜双垄沟播为半干旱区马铃薯适宜的抗旱节水高产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沟垄种植 旱作马铃薯 蒸散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蒸散量测定与估算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4
5
作者 刘绍民 孙中平 +1 位作者 李小文 刘昌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67,共7页
以涡度相关法的实测资料为标准,对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空气动力学法、Penman-Monteith模型、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精度和灵敏度。结果表明:Penman-Monteith模型和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精度最高,Shu... 以涡度相关法的实测资料为标准,对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空气动力学法、Penman-Monteith模型、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精度和灵敏度。结果表明:Penman-Monteith模型和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精度最高,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和空气动力学法的精度较差。Penman-Monteith模型的稳定性较好,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受Δe和ΔT观测精度的影响大,风温湿观测高度以及下垫面是否均一对空气动力学法影响较大,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对各类阻抗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测定 观测精度 灵敏度 空气动力学法
下载PDF
SWAT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的改进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张东 张万昌 +1 位作者 朱利 朱求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440,共7页
SWAT(Soil and W ater Assessm ent Tool)模型是一个集成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的先进的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为了推动该模型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及应用,并改进模型以提高水文模拟的精度,针对模型在... SWAT(Soil and W ater Assessm ent Tool)模型是一个集成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的先进的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为了推动该模型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及应用,并改进模型以提高水文模拟的精度,针对模型在中国西北寒旱区的黑河流域和中西部温润的汉江流域的水文模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扩充和改进,增加了土壤粒径转换模块和天气发生器(WGEN)数据预处理模块,改进了模型中的WGEN算法、潜在蒸散量模拟算法以及气象参数的空间离散方法。利用扩充和改进后的模型对汉江褒河上游江口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仅模型的使用效率有明显提高,而且改进后模型的效率系数和相关系数也比改进前有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土壤粒径转换 天气发生器 蒸散 空间插值
下载PDF
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6
7
作者 张山清 普宗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9,F0004,共8页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表征大气蒸散能力,评价气候干旱程度、植被耗水量的重要指标。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使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表征大气蒸散能力,评价气候干旱程度、植被耗水量的重要指标。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使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GIS的宏观地理因子三维二次趋势面模拟与反距离加权残差订正相结合的空间插值技术,对新疆近48a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分布总体为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盆(谷)地大于山区。受气温上升、日照时数减少、风速减小、相对湿度增大的影响,近48a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呈显著减小趋势,并于1981年发生了突变性减小,但各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参考作物蒸散越强烈的区域,其递减倾向率和减小幅度也越大。参考作物蒸散量减小对降低作物需水量和农田灌溉量、减小地表干燥度、改善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GIS 作物 PENMAN-MONTEITH公式 时空变化 气候成因 新疆
下载PDF
Penman-Monteith公式与FAO-PPP-17 Penman修正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比较 被引量:66
8
作者 龚元石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8-75,共8页
农田实际蒸散量或作物需水量的计算,通常首先要确定参考作物蒸散量。确定参考作物蒸散量有许多方法,用不同的经验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 FAO-PPP-17 Penman 修正式和 Penman-Monteith 公式都被认为是较好的计算方法... 农田实际蒸散量或作物需水量的计算,通常首先要确定参考作物蒸散量。确定参考作物蒸散量有许多方法,用不同的经验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 FAO-PPP-17 Penman 修正式和 Penman-Monteith 公式都被认为是较好的计算方法。本文用这两个经验公式估算了北京地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对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 FAO-PPP-17 Penman 修正式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 ETo(FAO)大于用 Penman-Mon-teith 公式的计算结果 ETo(PM)。ETo(FAO)与 ETo(PM)月平均值的绝对偏差为15~30mm,它们的相对偏差为10%~25%。ETo(FAO)与 ETo(PM)年总量的绝对偏差为230~260mm,其相对偏差在年际间的变化稳定在16%左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春季和夏季,造成计算结果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两种计算式中对辐射项的处理,但在秋季和冬季,对空气动力学项处理方法不同将逐渐成为计算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蒸散 土壤水分 计算
下载PDF
砂田西瓜不同粒径砂砾石覆盖的水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70
9
作者 陈士辉 谢忠奎 +1 位作者 王亚军 魏兴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3-436,共4页
为分析不同粒径砂砾石对砂田西瓜蒸散量和土壤蒸发的影响,2004年在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的皋兰县境内进行了不同粒径砂砾石覆盖的水分效应研究,结果证明砂砾石粒径大小对砂田西瓜蒸散量和土壤蒸发有显著影响,粒径2~5mm覆盖处理的蒸散量... 为分析不同粒径砂砾石对砂田西瓜蒸散量和土壤蒸发的影响,2004年在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的皋兰县境内进行了不同粒径砂砾石覆盖的水分效应研究,结果证明砂砾石粒径大小对砂田西瓜蒸散量和土壤蒸发有显著影响,粒径2~5mm覆盖处理的蒸散量显著低于粒径5~20mm和20~60mm处理,但与不覆砂的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粒径愈大,砂田土壤蒸发愈多,土壤蒸发在西瓜田总蒸散中占的比例愈高。覆砂能够有效减少土壤蒸发,未覆砂处理全生育期土壤蒸发耗水占西瓜蒸散的40.7%,而覆砂处理仅占总蒸散的17.8%~25%。西瓜田覆砂加覆膜,土壤蒸发比不覆盖田减少78~93.7mm,比仅覆砂不覆膜田减少16.9~26.3mm。不同粒径砂砾石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水分生产率有显著差异,2~5mm粒径砂砾石覆盖处理的水分生产率显著高于20~60mm粒径处理。但砂砾石粒径减小,砂田西瓜的含糖量降低。研究结果还证明,西瓜田覆砂能有效地提高其产量,含糖量和水分生产率,适合砂田覆盖的砂砾石粒径以5~20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蒸散 土壤蒸发 水分效应 含糖 砂砾石 粒径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水量平衡规律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5-240,共6页
以甘肃省民勤县刘家地村外缘的绿洲 -荒漠过渡地带为定位研究区域 ,利用长期调查和水文学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对绿洲 -荒漠过渡区的水量平衡特别是土壤水分和蒸散量的时空格局与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沿绿洲至流动沙丘... 以甘肃省民勤县刘家地村外缘的绿洲 -荒漠过渡地带为定位研究区域 ,利用长期调查和水文学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对绿洲 -荒漠过渡区的水量平衡特别是土壤水分和蒸散量的时空格局与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沿绿洲至流动沙丘这一过渡带 ,随着与绿洲距离的逐渐拉大 ,土壤含水量减小 ,0~ 80 cm土层的月平均土壤含水量的大小顺序为红柳沙包(5 .6 1% ) >白刺沙包 (5 .4 7% ) >流动沙丘 (5 .2 2 % ) ;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是由表层到深层依次递增。 2在蒸散日进程中 ,红柳沙包和白刺沙包的蒸散率峰值到来时间比流动沙丘早 1~ 2 h,且日最大蒸散速率大小顺序为红柳沙包 (0 .2 4 mm / h) >白刺沙包 (0 .2 0 m m/ h) >流动沙丘 (0 .18mm/ h) ;影响绿洲荒漠 -过渡区蒸散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日照百分率、气温、空气饱和差以及风速等 ,它们与日蒸散量的斜率关联度分别为 0 .717、0 .6 4 3、0 .6 4 9和 0 .70 5。3生态系统总的水量平衡特点是 ,水分输入主要靠降水和土壤水分的水平运动补给 ,而土壤和植被蒸发散是系统的主要输出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绿洲-荒漠 平衡 土壤水分 蒸散
下载PDF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48
11
作者 李林 张国胜 +1 位作者 汪青春 时兴合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6-259,共4页
利用彭曼公式计算了 8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 ,分析了该地区蒸散量、日照时数、气温、空气饱和差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 ,着重研究了诸因子对蒸散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 ,并以每年 3.2 5mm的速度递... 利用彭曼公式计算了 8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 ,分析了该地区蒸散量、日照时数、气温、空气饱和差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 ,着重研究了诸因子对蒸散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 ,并以每年 3.2 5mm的速度递增 ;而作为主要影响因子的日照时数则以每年 3.6小时的速度增加 ;气温同样表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其气候倾向率为 0 .4℃ /1 0 a;空气饱和差也以每年 0 .0 2 h Pa的速度递增。因此 ,可以认为 ,黄河上游流域日照时数、气温及饱和差的增加 ,加剧了草地蒸散量的增大 ,而蒸散量的增大和降水量的减少则直接影响到了黄河上游流量的减少和草地荒漠化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彭曼公式 蒸散 影响因子
下载PDF
五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蒸散量及节水性 被引量:39
12
作者 潘全山 韩建国 王培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研究5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蒸散量及节水性。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充足,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Dawn和Nuglade品种的蒸散量大于S-21、Midnignt和Nassau。在水分胁迫下,S-21和Nassau的节水性好,耗水量低,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片水势,... 研究5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蒸散量及节水性。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充足,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Dawn和Nuglade品种的蒸散量大于S-21、Midnignt和Nassau。在水分胁迫下,S-21和Nassau的节水性好,耗水量低,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片水势,同时土壤含水量变幅小,土壤水吸值小,而Dawn与Nuglade恰好相反,Midnight的节水性介于前两者及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蒸散 节水性 品种 土壤水分 草坪
下载PDF
干旱缺水条件下麦田蒸散量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34
13
作者 康绍忠 熊运章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75-483,共9页
本文从试验资料出发,分析了干旱缺水条件下的麦田蒸散规律,以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且综合考虑影响麦田蒸散的天气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和小麦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选用蒸发力、相对土壤有效含水量和作物的叶面积指数三因素建立了干旱缺水条件... 本文从试验资料出发,分析了干旱缺水条件下的麦田蒸散规律,以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且综合考虑影响麦田蒸散的天气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和小麦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选用蒸发力、相对土壤有效含水量和作物的叶面积指数三因素建立了干旱缺水条件下麦田蒸散量的计算模型以及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麦田 蒸散 水分 计算
下载PDF
涡动相关仪观测蒸散量的插补方法比较 被引量:42
14
作者 徐自为 刘绍民 +1 位作者 徐同仁 王介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2-382,共11页
涡动相关仪在长时间连续观测中,观测数据会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应用6种不同的插补方法(平均昼夜变化法MDV,非线性回归方法NLR,动态线性回归方法DLR,查表法LUT,FAO.PM方法,HANTS方法)对北京密云站2007年涡动相关仪观测蒸散量数... 涡动相关仪在长时间连续观测中,观测数据会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应用6种不同的插补方法(平均昼夜变化法MDV,非线性回归方法NLR,动态线性回归方法DLR,查表法LUT,FAO.PM方法,HANTS方法)对北京密云站2007年涡动相关仪观测蒸散量数据进行了插补。结果表明:LUT方法在不同数据缺失时均得到较好结果(均方差小于8W/m^2);MDV和NLR方法更适合于短时间数据缺失的插补;DLR和FAO—PM方法在观测数据出现连续波动时插补结果较差。由LUT、DLR、NLR、HANTS、FAO—PM方法得到的年蒸散量分别为395.8mm、409.9mm、393.5mm、390.7mm、399.4mm,差异在2.3~19.2mm之间变化。对比分析了LUT方法得到的年蒸散量(潜热通量)与净辐射、降水量以及LAS观测潜热通量间的变化规律,表明插补结果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动相关仪 蒸散 缺失数据 插补方法
下载PDF
地膜残留量对新疆棉田蒸散及棵间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42
15
作者 王亮 林涛 +4 位作者 严昌荣 王静 郭瑞霞 岳璐珂 汤秋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20-128,共9页
为探讨残膜对干旱区农田蒸散耗水特征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典型覆膜滴灌棉田开展2 a小区试验研究,设计0、225、450 kg/hm2共3种不同的地膜残留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微型棵间蒸发仪法,于主要生育时期测定并计算土壤含水量、蒸散量、棵间蒸... 为探讨残膜对干旱区农田蒸散耗水特征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典型覆膜滴灌棉田开展2 a小区试验研究,设计0、225、450 kg/hm2共3种不同的地膜残留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微型棵间蒸发仪法,于主要生育时期测定并计算土壤含水量、蒸散量、棵间蒸发量、作物蒸腾量、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结果表明:随着地膜残留量增加棵间蒸发量、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呈增大趋势,而蒸散量及作物蒸腾量则逐渐减小。与无残膜处理相比,225和450 kg/hm2处理全生育期田间无效耗水的棵间蒸发量分别增加了9.27和22.20 mm,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增幅分别为2.6%和6.1%,作物蒸腾量降低34.89和55.94 mm。在棉花生育期内,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E/ET)与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呈幂函数关系,各处理间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对叶面积指数的响应差异不同,450 kg/hm2处理蒸发占蒸散的比例随着LAI的增加,曲线下降趋势较明显;无残膜处理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与LAI的决定系数最高,均在0.9以上。土壤水分利用率也随残膜量的增加依次降低,当残膜量由0增加到450 kg/hm2时,土壤水分利用率从28.25%降至24.91%,可见,残膜增大了农田的无效耗水,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研究可为制定缓解或克服残膜危害的应变调控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棵间蒸发 土壤水分 地膜残留 蒸发占蒸散的比例 滴灌
下载PDF
北京地区常用草坪草的耗水规律及适宜灌溉量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张新民 孙新章 +2 位作者 胡林 边秀举 赵炳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80,共4页
研究了在北京地区不同供水条件下,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野牛草、结缕草和狗牙根整个生长季的蒸散量差异和耗水规律。结果表明,蒸散量主要与草坪草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受水分条件影响;冷季型草坪草中多年生黑麦草耗水最少,... 研究了在北京地区不同供水条件下,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野牛草、结缕草和狗牙根整个生长季的蒸散量差异和耗水规律。结果表明,蒸散量主要与草坪草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受水分条件影响;冷季型草坪草中多年生黑麦草耗水最少,暖季型草坪草中结缕草耗水最少;通过比较坪草和北方主要农作物的Kc值,得出草坪与大田作物的需水量相当;北京地区常用草坪草整个生长季的适宜灌溉量为:高羊茅(391.8mm)>草地早熟禾(368.3mm)>多年生黑麦草(315.1mm)>狗牙根(300.7mm)>野牛草(184.0mm)>结缕草(110.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蒸散 耗水特性
下载PDF
华北平原1981~2001年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40
17
作者 莫兴国 薛玲 林忠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7,F003,共8页
利用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机理模型(VIP模型),以GIS背景数据库(土地利用图、土壤质地图和数字高程图)为支撑,在NOAA-AVHRRNDVI数据和气象信息的驱动下,连续模拟了1981~2001年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蒸散过程。结果表明:模拟的... 利用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机理模型(VIP模型),以GIS背景数据库(土地利用图、土壤质地图和数字高程图)为支撑,在NOAA-AVHRRNDVI数据和气象信息的驱动下,连续模拟了1981~2001年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蒸散过程。结果表明:模拟的作物蒸散量与Lysimeter观测值和其他学者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华北平原冬小麦多年平均蒸散量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其中黄河以北地区和山东半岛的蒸散量在200~400mm之间,南部地区在400~466mm之间。对玉米而言,北部的海河低地平原以及津、冀、鲁的沿海地区多年平均蒸散量变化在230~380mm,其余大部分地区蒸散量在380~470mm。除本区最南端的极少部分地区外,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的自然降水都小于蒸散量,水分亏缺量大于200mm,而夏玉米生育期内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大于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VIP模型 蒸散 华北平原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主要固沙灌(乔)木林地水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张国盛 王林和 +2 位作者 董智 李玉灵 吉日格勒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9,共9页
以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 ,对毛乌素沙地流动风沙土、天然油蒿和臭柏灌丛及沙柳和樟子松人工林下 0cm~ 10 0cm风沙土 ,1997年 4月~ 1998年 10月水量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0cm~ 10 0cm的土层内 ,土壤贮水量没有明显的贮水稳定层... 以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 ,对毛乌素沙地流动风沙土、天然油蒿和臭柏灌丛及沙柳和樟子松人工林下 0cm~ 10 0cm风沙土 ,1997年 4月~ 1998年 10月水量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0cm~ 10 0cm的土层内 ,土壤贮水量没有明显的贮水稳定层。流动沙丘各土层之间贮水量的变率 ,1997年差异较小 ,年平均为 5 .5 %;1998年明显增大 ,年平均值为 17.0 %,并且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 10 %。油蒿群落土壤贮水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 0cm~80cm的土层内 ,尤其是 0cm~ 2 0cm土层变动明显 ,0cm~ 10 0cm土层内年均变率为 16 .2 %;樟子松和沙柳人工林地两年贮水量变率各层次之间差异最小 ,年均变率分别为 18.7%和 14.7%;臭柏群落土壤贮水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 0cm~ 6 0cm或 0cm~ 80cm的土层内 ,并且以 0cm~ 2 0cm和 40cm~ 6 0cm土层变化较明显。土壤贮水量的变幅大小 ,同时受降雨量及降雨时空分布的影响 ,1998年度的变率明显高于 1997年度。各样地土壤贮水量季节变化一般出现两个高峰。第 1个高峰出现在 4月 ,第 2个贮水高峰值一般出现在 7月或 8月 ,此期间是该地区的雨季 ,其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46 .7%,成为土壤水分的恢复补给时期。 5月~ 7月上旬 ,植物进入生长盛期 ,耗水量增加 ,加之降雨补给较少 ,形成第 1个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动态 平衡 毛乌素沙地 贮水 蒸散 固沙灌水
下载PDF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模式的生产力及水分利用 被引量:42
19
作者 董宛麟 张立祯 +4 位作者 于洋 苟芳 赵沛义 妥德宝 潘学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27-133,共7页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间作模式中作物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分析比较,探讨间作提高产量的机理,提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最优间作模式,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于2009年和2010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马铃薯/向日葵不同间作模式水分吸收和利...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间作模式中作物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分析比较,探讨间作提高产量的机理,提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最优间作模式,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于2009年和2010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马铃薯/向日葵不同间作模式水分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马铃薯/向日葵2种间作模式: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和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2~1.3,都具有较强的间作产量优势。其中,4P:4S间作体系2年平均的LER为1.26,间作优势最大。4P:4S间作马铃薯的农田蒸散量ET与单作马铃薯的ET相比差异不显著。单作向日葵和间作向日葵的农田蒸散量ET无显著差异。虽然,2P:2S间作模式和4P:4S间作模式的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WUE比单作分别降低了81%和66%,但2种间作模式下向日葵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单作相当。因此,在马铃薯和向日葵间作模式中,整体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水分当量比WER在1.2~1.3,其中4P:4S间作系统的水分当量比2a均为1.3,说明该体系具有显著的水分利用优势。综合分析认为,马铃薯/向日葵间作特别是4P:4S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在可持续雨养农业发展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水分 土壤 马铃薯/向日葵间作 水分当 土地当 风障
下载PDF
汉江上游流域蒸散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及改进 被引量:34
20
作者 张东 张万昌 徐全芝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3,共7页
利用汉江上游流域13个气象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对SWAT2000模型内嵌的3种潜在蒸散量计算方法:①Penman Monteith(PM)法、 ②Pristley Tayler(PT)法和③Hargreaves法以及FAOPenman Monteith(FAOPM)法、DeBruin法进行了蒸散量(ET0)计算方法... 利用汉江上游流域13个气象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对SWAT2000模型内嵌的3种潜在蒸散量计算方法:①Penman Monteith(PM)法、 ②Pristley Tayler(PT)法和③Hargreaves法以及FAOPenman Monteith(FAOPM)法、DeBruin法进行了蒸散量(ET0)计算方法的分析和评价。以气象站实测小型蒸发数据经过折算得到的陆面潜在蒸散量为标准,对模拟蒸散量结果进行检验,根据相关系数、解释方差、确定性系数以及相关曲线斜率等4个指标的比较,详细讨论了各方法的适用性及模拟精度,认为5种方法中PM法和FAOPM法模拟精度最高。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FAOPM法存在部分中间气象参量计算错误以及存在与实测数据偏差较大的情况,会影响到水文过程中其它子过程的模拟。因此选择PM法作为汉江上游流域蒸散量计算的首选方法,并通过数据分析提出利用高程对模拟结果进行修正,提高了蒸散量模拟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ET0 FAO 模拟精度 潜在蒸散 利用 SWAT PM 中间 折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