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著名诗人巴·布林贝赫及他的诗学理论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尤格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4-27,共4页
巴·布林贝赫是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和学者,纵观他的《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蒙古诗歌美学论纲》、《蒙古族英雄史诗诗学》和《直觉的诗学》等4部研究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诗学基本理论的再认识、个性概括和发展;二是... 巴·布林贝赫是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和学者,纵观他的《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蒙古诗歌美学论纲》、《蒙古族英雄史诗诗学》和《直觉的诗学》等4部研究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诗学基本理论的再认识、个性概括和发展;二是运用美学和诗学理论,对蒙古族诗歌和英雄史诗所进行的应用研究。他的诗学理论体系是从个人审美体验和诗学理论主张出发的、富有创见的、现代性的活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林贝赫 蒙古诗歌 诗学理论
下载PDF
内蒙古诗歌的话语焦虑与自我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永 《前沿》 2018年第4期125-132,共8页
近年来,内蒙古诗歌群体创造力不足,文本探索精神匮乏,处于"失语"和"缺席"的焦虑状态,需要重新建构自身的诗歌话语。内蒙古诗歌话语建构之难在于:一方面对草原话语的"超稳定结构"进行改造甚至重建;另一方... 近年来,内蒙古诗歌群体创造力不足,文本探索精神匮乏,处于"失语"和"缺席"的焦虑状态,需要重新建构自身的诗歌话语。内蒙古诗歌话语建构之难在于:一方面对草原话语的"超稳定结构"进行改造甚至重建;另一方面对"他者"话语要接受其洗礼而不要被其异化。身处过渡时期的内蒙古诗人需要不断突破自身的写作修养,用先进的诗歌理念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诗歌 话语焦虑 自我建构
原文传递
内蒙古诗歌批评的美学嬗变
3
作者 杨瑞芳 李安伟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8-62,共5页
随着内蒙古诗歌创作的繁荣,诗歌批评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既有综述性评论,也有个案研究。但诗歌作为一种审美的艺术,关于其美学意义的认识既存在于文本层面,也存在于精神层面。本文试图从内蒙古诗歌批评的传统审美趋向、生态美学意... 随着内蒙古诗歌创作的繁荣,诗歌批评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既有综述性评论,也有个案研究。但诗歌作为一种审美的艺术,关于其美学意义的认识既存在于文本层面,也存在于精神层面。本文试图从内蒙古诗歌批评的传统审美趋向、生态美学意义下的草原批评话语建构以及新草原写作的审美突围三个方面着手,来探寻70多年来内蒙古诗歌批评的演变与递进,离析出以草原为背景的群体化写作向多元化个体写作的发展路径,为内蒙古诗歌创作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诗歌 批评 审美 生态 新草原写作
下载PDF
美学冲击与心理召唤——内蒙古当代诗歌生态价值论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鄢冬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5期102-109,共8页
内蒙古诗歌除了与新诗发展特质的同一性,还有其特异性。主要体现在草原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不同思考与表达。草原文化是一种生态型文化,内蒙古诗歌是草原文化重要的载体,因此内蒙古诗歌也应是一种生态型诗歌。它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美学... 内蒙古诗歌除了与新诗发展特质的同一性,还有其特异性。主要体现在草原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不同思考与表达。草原文化是一种生态型文化,内蒙古诗歌是草原文化重要的载体,因此内蒙古诗歌也应是一种生态型诗歌。它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美学和心理学两个层面,美学层面主要表现在传达至善至美的歌谣形式和类'老庄式'的价值图景,心理学层面体现在色彩的传递与草原'异托邦'的记忆建构性。内蒙古诗歌的生态价值值得被重新挖掘,并且传承、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诗歌 生态型文化 草原记忆 色彩心理
下载PDF
草原诗学:七十年内蒙古诗歌特质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崔荣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6-61,共6页
当代内蒙古诗歌的特质是在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草原诗学。草原诗学的地理起点是草原,建构者是作为内蒙古诗人共有身份认同的草原诗人,草原意象系统是草原诗学的主体意象系统和实现凭借,凝练和传递坦荡自由、生生不息的草原精神让草... 当代内蒙古诗歌的特质是在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草原诗学。草原诗学的地理起点是草原,建构者是作为内蒙古诗人共有身份认同的草原诗人,草原意象系统是草原诗学的主体意象系统和实现凭借,凝练和传递坦荡自由、生生不息的草原精神让草原诗学具有内在风骨,思想力度、哲学深度和实践性,至此,草原诗学最终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内蒙古诗歌特质 内在空间 身份认同 草原诗学
全文增补中
安静地“绕行”——内蒙古诗人曾烟的诗歌意象略论
6
作者 刘永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7-49,共3页
曾烟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诗坛上比较活跃的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写作安静从容,注重自己的生命体验,创建出了属于自己的安静的象征体系。曾烟的诗路历程是从一个尚未消失殆尽的诗学体系中绕行到另一个尚未完全被自己肯定的诗学体系中来,她通... 曾烟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诗坛上比较活跃的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写作安静从容,注重自己的生命体验,创建出了属于自己的安静的象征体系。曾烟的诗路历程是从一个尚未消失殆尽的诗学体系中绕行到另一个尚未完全被自己肯定的诗学体系中来,她通过诗歌把诗写的安静和诗学的焦虑完美地结合起来,真诚而准确地记录了所处"绕行"期的诗人的复杂的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诗歌 曾烟 安静写作 “绕行”意象
下载PDF
蒙古语原创诗歌汉译版本的英文翻译策略——以《中国蒙古族当代诗歌选》英文版为例
7
作者 胡素莲 《当代外语研究》 2023年第6期166-174,共9页
内蒙古当代诗人用蒙古语原创的诗歌蔚为大观,是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诗作已有广为流传的汉译版,而在汉译版本的基础上,有一小部分已被选译成了英语,这些外译诗作使内蒙古诗歌得以在更广阔的文学空间内传播。本... 内蒙古当代诗人用蒙古语原创的诗歌蔚为大观,是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诗作已有广为流传的汉译版,而在汉译版本的基础上,有一小部分已被选译成了英语,这些外译诗作使内蒙古诗歌得以在更广阔的文学空间内传播。本文在对比了特·赛音巴雅尔主编的《中国蒙古族当代诗歌选》(汉文版)和王可翻译的英译版之后,发现英文译文要想保持源语言诗歌的韵味,有时需要越过汉语版追溯蒙古语信息、再造原有意境、突出诗人个性、巧妙选择词汇,并充分运用目标语的组音手段制造音乐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诗歌 汉译英 意境 措辞 头韵
原文传递
坚守与变通——新时期蒙古族诗歌“民族性”的多样化表述 被引量:3
8
作者 范云晶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共12页
新时期以来,蒙古族诗歌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风格样式也更为多元。但无论如何发展变化,作为"根性"因子和身分标识的"民族性"都始终存在。"民族性"与爱国情怀、现代性诉求、民族历史回溯、生态关怀等书写... 新时期以来,蒙古族诗歌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风格样式也更为多元。但无论如何发展变化,作为"根性"因子和身分标识的"民族性"都始终存在。"民族性"与爱国情怀、现代性诉求、民族历史回溯、生态关怀等书写向度融在一起,构成了表述方式的多样化,彰显出蒙古族诗人试图将"民族性"与现代性、时代性以及文学性有效整合的诗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诗歌 民族性 多样化 坚守 变通
原文传递
新时期蒙古语诗歌中的现代流派 被引量:2
9
作者 海日瀚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9,共6页
新时期,新一代蒙古族诗人选择了与前辈不同的艺术道路,把探索的触角伸向了“朦胧诗”及其源流——现代主义。蒙古语现代派诗歌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三个阶段,带来了诗歌形式、语言、形象、时空结构的变革。其意义是无法磨灭的。
关键词 蒙古诗歌 当代 现代流派
下载PDF
巴·布林贝赫诗歌创作新论
10
作者 海日寒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30,共7页
巴·布林贝赫(1928~2009)是我国蒙古族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当代蒙古文诗歌的开拓者。本文从现代诗学视野对巴·布林贝赫的诗歌创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解读和深层梳理,认为巴·布林贝赫创作心理中的"大自然"情结,使... 巴·布林贝赫(1928~2009)是我国蒙古族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当代蒙古文诗歌的开拓者。本文从现代诗学视野对巴·布林贝赫的诗歌创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解读和深层梳理,认为巴·布林贝赫创作心理中的"大自然"情结,使他的创作超越了当时的艺术规范,获得了长久的艺术魅力;情思的象征化表述是巴·布林贝赫艺术思维的特质,他将典型理论创造性地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开创了蒙古族诗歌中意象化、象征化抒情的艺术方式;巴·布林贝赫是精于重构传统的诗人,他通过"运思潜在模式"这个中介继承并改造了蒙古族的诗歌传统;他从其他民族诗歌艺术中借鉴了意境、自由抒情和巧思等思想,经过创造性改造后整合进蒙古族诗歌传统中,成为诗歌史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蒙古诗歌 巴·布林贝赫
原文传递
新时期蒙古语诗歌语言艺术特征阐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图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160-163,共4页
新时期蒙古语诗歌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其语言艺术特征有了新变革,即蒙古语诗歌创作语言的口语化、大众化与乡土化3种诗歌语言特点。新时期蒙古语诗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众文化的繁荣,创作主体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 新时期蒙古语诗歌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其语言艺术特征有了新变革,即蒙古语诗歌创作语言的口语化、大众化与乡土化3种诗歌语言特点。新时期蒙古语诗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众文化的繁荣,创作主体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诗歌传统的同时借鉴和吸收中外当代诗歌创作手法,形成了蒙古语诗歌语言独有的气质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诗歌 语言艺术 口语化 大众化 乡土化
下载PDF
诗与生命的神性对话——论蒙古族第四代诗人作品
12
作者 查娜 《西部蒙古论坛》 2014年第1期56-60,128,共6页
蒙古族第四代诗人推崇诗歌对生命展示的深度,在自己构筑的幻臆空间与生命进行神性对话。本文从生命本体论出发,以诗人人格的表现、生命思想的命题、生命机能的记忆三个方面对蒙古族第四代诗人的作品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蒙古诗歌 诗与生命 诗人人格 战斗欲求 诗歌经验
下载PDF
现代性经验与地方品质——新时期内蒙古先锋诗歌的诗学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云晶 贺仲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84,共7页
"现代性经验"与"地方品质"的融合、制约和相互成就,构成了新时期内蒙古先锋诗歌的独特样貌,也为其铺设了与众不同的诗学路径。所处地域的边缘化,使得诗人的创作具有"延时性"和包藏长久创新精神的"... "现代性经验"与"地方品质"的融合、制约和相互成就,构成了新时期内蒙古先锋诗歌的独特样貌,也为其铺设了与众不同的诗学路径。所处地域的边缘化,使得诗人的创作具有"延时性"和包藏长久创新精神的"延宕性";"草原"地域文化的给养,帮助诗人完成了由"我观物"到"我观我",由外物通达内心的自省;作为"边缘"和"异域"的"草原",提醒诗人对现代性潮流持有审慎的态度,诗歌创作呈现出形式节制与意蕴深刻的理性写作范式。兼具地方性与现代性的内蒙古"诗歌地方",在填充"诗歌中国"诗意多样性的同时,更为后者反观其自身问题提供了诸多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蒙古先锋诗歌 现代性 地方性
下载PDF
豪迈强劲 意气风发 自成一家——元代蒙古族汉文诗歌的创作先河者伯颜及其创作
14
作者 木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伯颜作为元代早期学习汉字进行创作的诗人,原系成吉思汗近亲家族人,一生于军旅中,其汉文诗歌主要描写自已的亲身经历。他以得天独厚的军旅统帅生活为基础,创造了《奉使收江南》,《鞭》等不少内容充实,气势雄浑的诗歌与散曲作品。他的诗... 伯颜作为元代早期学习汉字进行创作的诗人,原系成吉思汗近亲家族人,一生于军旅中,其汉文诗歌主要描写自已的亲身经历。他以得天独厚的军旅统帅生活为基础,创造了《奉使收江南》,《鞭》等不少内容充实,气势雄浑的诗歌与散曲作品。他的诗歌与散曲风格雄健,情调高昂,阔大豪放,气势雄浑,粗犷豪爽,他是元代蒙汉诗歌交流的先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颜 先河者 蒙古族汉文诗歌创作
下载PDF
阐释与建构:蒙古族诗歌研究概览
15
作者 包来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8-46,共9页
蒙古族诗歌批评从最初的诗歌本体研究到诗歌意义的阐释再到诗歌理论体系的建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评论家们在此过程中基于本民族的文学传统从海量的诗歌批评中提炼理论精髓、构建本民族的诗歌理论体系,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学界... 蒙古族诗歌批评从最初的诗歌本体研究到诗歌意义的阐释再到诗歌理论体系的建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评论家们在此过程中基于本民族的文学传统从海量的诗歌批评中提炼理论精髓、构建本民族的诗歌理论体系,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学界对蒙古族诗歌批评进行研究,需要从本体研究、文本研究、理论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诗歌 本体 文本 理论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蒙古族诗歌中的祖国形象抒写
16
作者 范云晶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8,共8页
新时期以来,祖国形象抒写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与多涵义特点。在"我属于祖国"和"我热爱祖国"共识性认知基础上,蒙古族诗人们写出了祖国形象的繁复多变:既具有"日常性"与"神圣性"特质,又兼有&qu... 新时期以来,祖国形象抒写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与多涵义特点。在"我属于祖国"和"我热爱祖国"共识性认知基础上,蒙古族诗人们写出了祖国形象的繁复多变:既具有"日常性"与"神圣性"特质,又兼有"流动性"与"恒定性"样态。祖国形象抒写具有根性意义,表明蒙古族诗人对祖国的多种认同,更是超越民族身份限定的共同体意识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蒙古诗歌 祖国形象 认同 共同体
原文传递
论蒙古族早期诗歌的修辞手法——兼论与《诗经》表现手法的异同
17
作者 吴玉琴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9期181-183,共3页
蒙古族早期诗歌修辞手法与《诗经》的赋、比、兴有相似之处,但在民族风格方面有很大区别。蒙古族早期诗歌中的比、兴是以牧民生活中常见的或特有的大草原、山峦、湖泊、畜牧、弓箭、雄鹰、绸缎等物作为比、兴之物。《诗经》中比兴艺术... 蒙古族早期诗歌修辞手法与《诗经》的赋、比、兴有相似之处,但在民族风格方面有很大区别。蒙古族早期诗歌中的比、兴是以牧民生活中常见的或特有的大草原、山峦、湖泊、畜牧、弓箭、雄鹰、绸缎等物作为比、兴之物。《诗经》中比兴艺术则以汉民族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虫鱼、田间地头、谷物瓜果等作比兴之物。从两种诗歌的比兴之物来看也能了解蒙汉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与审美观。蒙古族早期诗歌与《诗经》扎根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土壤,受不同民族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原始信仰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修辞学 蒙古诗歌 《诗经》
下载PDF
当代蒙古语诗歌中的文化精神
18
作者 海日罕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2006年第4期18-28,共11页
关键词 蒙古诗歌 文化精神
下载PDF
从《诗经》里醒来的美学刺猬——张蜀恒“诗歌评书”的声音诗学考察
19
作者 刘永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58-62,共5页
在内蒙古汉语诗歌写作群体中,诗人张蜀恒绝对是个异类。张蜀恒对"诗歌+评书"的立体诗歌范式进行了先锋实验,主张"诗歌评书"的表演技巧主要有嗓子活、面子活、身子活等。本文就张蜀恒"诗歌评书"所表现出... 在内蒙古汉语诗歌写作群体中,诗人张蜀恒绝对是个异类。张蜀恒对"诗歌+评书"的立体诗歌范式进行了先锋实验,主张"诗歌评书"的表演技巧主要有嗓子活、面子活、身子活等。本文就张蜀恒"诗歌评书"所表现出的声音诗学,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诗人不自觉的回到诗歌最初的形式尝试,以及与《诗经》的诗学关联;二是以方言入诗的"以暴制暴"问题;三是诗人介入生活的努力,即加大诗歌表现的民生容量。从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了张氏声音诗学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汉语诗歌写作 张蜀恒 声音启蒙 被委以重任的方言 介入 民生容量
下载PDF
新时期蒙古语诗歌语言艺术特征分析
20
作者 达古拉 《科技风》 2017年第4期154-154,共1页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面的是新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态度,正如文章将要阐述的蒙古语诗歌一样,其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在语言艺术特征上作出了一些改变。源自其中的蒙古语类诗歌语言艺术...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面的是新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态度,正如文章将要阐述的蒙古语诗歌一样,其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在语言艺术特征上作出了一些改变。源自其中的蒙古语类诗歌语言艺术变得越来越乡土化、口语化以及大众化,并不断有新的创作模式以及手法引入其中,更加彰显了新时期背景下,蒙古语诗歌独特的语言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社会文化背景 蒙古诗歌 语言艺术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