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经验的基本总结——为《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出版而作 被引量:49
1
《哲学研究》 1960年第Z2期3-11,共9页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所提出的这个著名的命题,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在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这部伟大的著作中。列宁同第二国...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所提出的这个著名的命题,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在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这部伟大的著作中。列宁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机会主义者的决裂,主要地就是他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上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原来的革命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 反革命 革命根据地 军队 解放区 国家机器 人民解放军 蒋介石 无产阶级革命 叛徒
原文传递
中日复交谈判回顾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香山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51,共18页
中日复交谈判回顾张香山复交谈判经过中日复交三原则是中日恢复邦交的前提,也可以说是恢复邦交的核心问题。所谓中日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 中日复交谈判回顾张香山复交谈判经过中日复交三原则是中日恢复邦交的前提,也可以说是恢复邦交的核心问题。所谓中日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交谈判 日本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战争赔偿 安全条约 三原则 蒋介石 日中邦交正常化 中日两国 中日邦交正常化
原文传递
皖南事变的发生、善后及结果 被引量:37
3
作者 杨奎松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9,共49页
蒋介石国民党并未有过一个明确的旨在处心积虑消灭皖南新四军军部的蓄谋。皖南事变的发生存在着某种必然性 ,这是因为 ,它与国民党坚持限制中共军队发展 ,要求其限期离开长江两岸北移冀察的强硬态度有关 ,且与中共中央必欲独立自主 ,坚... 蒋介石国民党并未有过一个明确的旨在处心积虑消灭皖南新四军军部的蓄谋。皖南事变的发生存在着某种必然性 ,这是因为 ,它与国民党坚持限制中共军队发展 ,要求其限期离开长江两岸北移冀察的强硬态度有关 ,且与中共中央必欲独立自主 ,坚持大力发展经营华中地区的政策有关。但它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偶然性 ,因为它也与中共方面出于对国民党的高度戒备心理 ,拖延北移时间且必欲选择一条出乎国民党人意料的北移路线 ,和国民党恰好在皖南新四军逾期南下之日 ,完成了围堵部署 ,封住了新四军南进东去之路的巧合有关。同样 ,事变发生后 ,蒋介石也不曾有过要在更大范围内对中共动武的计划。换言之 ,并不存在着美苏及国际舆论的反对和日本人的突然进攻 ,打乱了国民党人发动更大规模的剿共战争的阴谋的情况。而就中共中央来说 ,受到莫斯科态度的影响 ,它在这段时间里对国民党的政策估计和对事变的应对态度 ,也曾有过一个颇为复杂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蒋介石 国民党 新四军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目标和结果 被引量:31
4
作者 沈志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8-103,共16页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这一行动对于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提前结束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苏联出兵东北在其远东战略中的地位,特别是在苏联对华政策中的作用,在中苏史学界过去的研究中却较少受到重视。在中苏双方历...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这一行动对于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提前结束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苏联出兵东北在其远东战略中的地位,特别是在苏联对华政策中的作用,在中苏史学界过去的研究中却较少受到重视。在中苏双方历来的政治文件和研究著作中,或者出于政治需要,或者由于思想禁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苏联参战 蒋介石 中国东北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杜鲁门 对日宣战 远东战略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原文传递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黄道炫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8-58,共31页
“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二三十年代提出、执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从各个不同角度对之作了具体研究 ,揭示了这一政策的复杂演变和丰富内涵 ,认为 :“攘外必先安内”有违背大众意愿、消极抵抗的一面 ,也有权衡整体国力 ,在当时形势下... “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二三十年代提出、执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从各个不同角度对之作了具体研究 ,揭示了这一政策的复杂演变和丰富内涵 ,认为 :“攘外必先安内”有违背大众意愿、消极抵抗的一面 ,也有权衡整体国力 ,在当时形势下不得已的隐衷 ;有对内镇压和武力反共的迫切要求 ,也有最后关头准备起而抵抗的决心。是当时内外交困局面下 ,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应付时局的一种复杂无奈的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 中国共产党 日本 国家主权
全文增补中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探析——不以中共军事政策为主线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道炫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113,共34页
193 3— 1 93 4年国共间的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 ,是一次拥有各自疆界、政权和社会组织的两个政权之间具有总体战性质的战争 ,战争以中共的失利而告结束。中共失利的原因 ,除广为人知的军事政策的不智外 ,还和交战另一方国民党方... 193 3— 1 93 4年国共间的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 ,是一次拥有各自疆界、政权和社会组织的两个政权之间具有总体战性质的战争 ,战争以中共的失利而告结束。中共失利的原因 ,除广为人知的军事政策的不智外 ,还和交战另一方国民党方面战略战术的变化有关 ,而中共军事政策错误本身 ,除“左”倾主观因素外 ,也和对手的压力和逼迫密切相关。作为一场国民党方面发动、中共被迫应战的持久消耗战 ,苏区人力、物力等作战资源难以应付持久消耗的需要 ,而“左”倾领导下中共政治资源的削弱 ,进一步限制了中共作战能力的发挥 ,这些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了战争的最终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政策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左”倾路线 蒋介石 反“围剿”战争
原文传递
规训日常生活:新生活运动与现代国家的治理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文楠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102,159-160,共14页
1934年2月蒋介石发起了旨在通过改良民众日常行为而复兴"固有道德"的新生活运动,在汪精卫的影响下,蒋使用道德教化的方式督促民众遵守新生活规范,但他仍然把新运与政府工作整合在一起,依靠国家机器的力量,尤其是警察,来确保... 1934年2月蒋介石发起了旨在通过改良民众日常行为而复兴"固有道德"的新生活运动,在汪精卫的影响下,蒋使用道德教化的方式督促民众遵守新生活规范,但他仍然把新运与政府工作整合在一起,依靠国家机器的力量,尤其是警察,来确保运动的推行。时论将此运动视为在德治衰退、法治未建的国家治理疲软状态中维系社会秩序、培养合格国民的有效手段。因而,新生活运动表现了政府在德治与法治框架以外规训民众日常生活的尝试及其遇到的困难。以培养"驯顺的肉体"为目的而言,新生活运动与福柯所归纳的西方国家对民众的规训机制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它其实是中国自身近代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晚清以来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中间状态。处于"训政"阶段威权政治下的南京国民政府在新生活运动中用警察等强制性国家权力结合传统的德治话语来规训民众日常生活,但这一规训机制并不能纳入法治的框架,也未能为现代国家介入民众日常生活设定明确的道德和法律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规训 德治 法治 警察 蒋介石
原文传递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管理政策 被引量:25
8
作者 金普森 李分建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6年第2期74-96,共23页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管理政策金普森李分建有关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粮食政策的研究寥若晨星,而这是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管理政策进行考察与分析,以求教方家。综...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管理政策金普森李分建有关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粮食政策的研究寥若晨星,而这是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管理政策进行考察与分析,以求教方家。综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颁布的粮食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粮食管理局 抗日战争时期 粮食危机 蒋介石 田赋征实 分级管理 粮食统制 限价 土地政策
原文传递
济南事件与中美关系的转折 被引量:29
9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2-89,共18页
济南事件与中美关系的转折罗志田1928年5月北伐军与入侵山东之日本干涉军在济南发生的军事冲突,学术界已有许多研究①。但对此次事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深远影响,则注意得还相当不够。事件之后,蒋介石明确提出将国耻置于三民主义... 济南事件与中美关系的转折罗志田1928年5月北伐军与入侵山东之日本干涉军在济南发生的军事冲突,学术界已有许多研究①。但对此次事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深远影响,则注意得还相当不够。事件之后,蒋介石明确提出将国耻置于三民主义及五权宪法之上(详后)。国民党军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人 日本 中美关系 蒋介石 南京政府 张作霖 南京事件 北伐军 济南 中国东北
原文传递
“中山舰事件”之谜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杨天石 《历史研究》 1988年第2期116-130,共15页
1926年3月20日在广州发生的中山舰事件,扑朔迷离,它的许多疑团至今尚未解开.本文拟探讨这一事件发生前后的真实过程,以进一步揭开中山舰事件之谜.
关键词 蒋介石 中山舰事件 汪精卫 黄埔军校 日记 国民党 西山会议派 共产党员 广州 国民政府
原文传递
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立新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20,共8页
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王立新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相互形象观曾对两国关系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自晚清以来,直至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官绅士子对美国多有好感,并屡屡抱有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在美国则... 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王立新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相互形象观曾对两国关系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自晚清以来,直至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官绅士子对美国多有好感,并屡屡抱有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在美国则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和所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观 美国传教士 国民党政权 18世纪 蒋介石 中国的觉醒 《大地》 赛珍珠 异教国 德兰诺瓦
原文传递
南京政府时期国民党的土地政策与实践 被引量:20
12
作者 郭德宏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69-191,共23页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以后,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开始了在中国22年的统治。在这个期间,国民党和蒋介石口口声声要坚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现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并通过一些法令。但是,他们除在个别地方搞过一点改革和减租外...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以后,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开始了在中国22年的统治。在这个期间,国民党和蒋介石口口声声要坚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现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并通过一些法令。但是,他们除在个别地方搞过一点改革和减租外,一般来说并没有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党 国共合作破裂 耕者有其田 土地政策 国民政府 孙中山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蒋介石 南京
原文传递
论史料教学 被引量:21
13
作者 朱煜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9年第1期33-35,共3页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这些史料中获得的。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这些史料中获得的。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现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史料教学 太平天国 蒋介石 历史思维能力 明末农民战争 历史感 三大发明 文字史 论史
原文传递
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经验的基本总结——为《毛泽东选集》笫四卷的出版而作 被引量:27
1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0年第4期3-12,共10页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所提出的这个著名的命题,象一根红线一样,贯穿在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这部伟大的著作中。
关键词 中国人民 反革命 革命根据地 军队 解放区 国家机器 人民解放军 蒋介石 大革命 叛徒
原文传递
蒋介石、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之交涉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杨奎松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7-187,共51页
192 9年 ,藉南京国民政府推动“革命外交”之机 ,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在东北挑起了中东路事件 ,意图强行收回中方在中东铁路经营管理上应享之权。此举得到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的鼎力支持 ,蒋并且试图藉机收回全部路权。对此 ,苏联方面以 1... 192 9年 ,藉南京国民政府推动“革命外交”之机 ,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在东北挑起了中东路事件 ,意图强行收回中方在中东铁路经营管理上应享之权。此举得到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的鼎力支持 ,蒋并且试图藉机收回全部路权。对此 ,苏联方面以 1 92 4年中俄及奉俄条约为依据 ,亦不惜以武力相向。蒋则运用外交手段 ,希冀得到各国列强的支持而获得压制苏联的效果 ,却不料各国政府多不赞同中方的做法。结果 ,苏联大举兴兵 ,东北边防军损失惨重 ,张学良被迫单独与苏联订立了城下之盟。此举虽令南京不满 ,蒋却因顾虑到逐渐形成气候的反蒋风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蒋介石 中东路事件 中东铁路 南京国民政府 交涉 苏联 订立 外交手段 武力
原文传递
蒋介石抗日态度之研究——以抗战前期中日秘密交涉为例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杨奎松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95,共42页
蒋介石对抗日的态度 ,历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从陶德曼调停 ,到高宗武的秘密使命 ,到孔祥熙与日本人之间的秘密往来 ,直至长期以来令人备感神秘 ,却又扑朔迷离 ,莫名所以的所谓“宋子良工作”,许多人都相信幕后的操纵者一定是蒋介... 蒋介石对抗日的态度 ,历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从陶德曼调停 ,到高宗武的秘密使命 ,到孔祥熙与日本人之间的秘密往来 ,直至长期以来令人备感神秘 ,却又扑朔迷离 ,莫名所以的所谓“宋子良工作”,许多人都相信幕后的操纵者一定是蒋介石。但新披露的档案显示 ,此中其实有相当复杂的情节与背景 ,蒋未必都是主动者。蒋确实并不笼统地拒绝停战议和 ,但其一 ,所有议和之举显为日方主动 ;其二 ,蒋接受议和 ,向与内外压力有关 ;其三 ,这其中通常又含有消息传递不确或对日方妥协意图估计过高的判断错误。而就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这一抗日目标而言 ,无论蒋有否同意过对日议和 ,其态度应当说从未有所动摇。蒋在抗日问题上最值得讨论者 ,是抗战前期实际上缺乏持久战的观点 ,较多地寄希望于外力的帮助与干预 ,因此太过牵就于就便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 ,而没有及早提出明确的收复东北的抗战目标。如果说抗战前期国民党高层中之所以弥漫和平空气 ,且各显神通活跃于对日秘密接触之中 ,企盼能早日结束战争 ,在某种程度上与此种思想影响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抗日态度 中日秘密交涉
原文传递
一九二七年南京国民党“清党”运动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杨奎松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62,共21页
1927年春,蒋介石为了对抗武汉政府所采取的种种削弱其权力的措施,开始利用帮会势力曲折夺取所占领地区的党政权力。在与老资格国民党人反复磋商之后,出于另立中央、确立自身合法地位的目的,发动了所谓“清党”行动。全面夺权目标实现之... 1927年春,蒋介石为了对抗武汉政府所采取的种种削弱其权力的措施,开始利用帮会势力曲折夺取所占领地区的党政权力。在与老资格国民党人反复磋商之后,出于另立中央、确立自身合法地位的目的,发动了所谓“清党”行动。全面夺权目标实现之后,另立的南京国民党中央又以党和政府的名义,发动了影响面更大的第二期“清党”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没有达到初衷,反而因其所造成的各种权力重新洗牌的局面,以及事实上向改组以前回归的倾向,使得原本就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内部更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党” 蒋介石 国民党 共产党
原文传递
困中求变:1940年代国民政府围绕琉球问题的论争与实践 被引量:24
18
作者 侯中军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64,共12页
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表示愿意与美国共管琉球,此一表态成为日后解决琉球问题的基调。日本投降后,国内舆论及国民政府围绕琉球问题展开讨论,虽然主流舆论要求收回琉球,但托管琉球已经成为国民政府最为现实的选择。在直接收回琉球无望的... 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表示愿意与美国共管琉球,此一表态成为日后解决琉球问题的基调。日本投降后,国内舆论及国民政府围绕琉球问题展开讨论,虽然主流舆论要求收回琉球,但托管琉球已经成为国民政府最为现实的选择。在直接收回琉球无望的情形下,国民政府曾有过具体的应对措施,寄希望于琉球革命同志会,并制定5点计划,而不是简单的不作为;外宣托管,内实收复,才是蒋介石在琉球问题上的真正策略。困中求变的琉球政策,终因国民政府的自身不保而未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国民政府 《开罗宣言》 琉球革命同志会 琉球问题
原文传递
红二、六军团会师前后——献给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同志 被引量:22
19
作者 肖克 《近代史研究》 1980年第1期1-38,共38页
本文是我的一次谈话记录,说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二方面军的前身——会师前后的一段历史。这支部队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成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它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关键词 任弼时 红军三大主力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革命战争 谈话记录 贺龙 部队 战史 蒋介石 中央红军
原文传递
南京政府时期舆论管理评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江沛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2-111,共20页
南京政府时期舆论管理评析江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当局出于“一党专制”的集权政治需要,倾其所能对新闻出版界严加控制。在舆论管理上的专制,国民党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国民党及其南京国民政府的精神本质。一、... 南京政府时期舆论管理评析江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当局出于“一党专制”的集权政治需要,倾其所能对新闻出版界严加控制。在舆论管理上的专制,国民党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国民党及其南京国民政府的精神本质。一、思想一律的指导精神寻求言论一律,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舆论管理 南京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三民主义 国民党政权 舆论界 新闻检查 蒋介石 审查委员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