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法测定葵花籽油的脂肪酸 被引量:44
1
作者 罗伟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80,共2页
讨论了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提取方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条件,并对5种主要脂肪酸进行定量的测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测定 葵花籽 脂肪酸 提取方法
下载PDF
葵花籽油的超声波提取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韩军岐 张有林 陈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研究了超声波强度、处理时间、溶剂用量、处理次数对葵 花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参数为:超声波强度 200kw/m2,处理15min,样品与溶剂比(g:mL)1:7,提取2 次,葵花籽油提取率较高。抗氧化研究采用SchaaI烘箱 法,即在葵花籽油中加入... 研究了超声波强度、处理时间、溶剂用量、处理次数对葵 花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参数为:超声波强度 200kw/m2,处理15min,样品与溶剂比(g:mL)1:7,提取2 次,葵花籽油提取率较高。抗氧化研究采用SchaaI烘箱 法,即在葵花籽油中加入几种不同的抗氧化剂63±1℃条 件下进行加速氧化,结果表明,二丁基对甲苯酚、没食子 酸丙酯、特丁基对苯二酚对葵花籽油均有明显的抗氧化 作用,其中特丁基对苯二酚效果较好,柠檬酸对其具有协 同增效作用,添加50mg/kg柠檬酸抗氧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超声波 提取 抗氧化
下载PDF
微波萃取葵花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平艳 黄若华 郝金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07-208,共2页
本研究对美国油葵、普通葵花籽进行微波正己烷萃取 ,在微波频率为 2 4 50MHz、功率为850W、辐射时间为 2 0 0s的条件下发现 :美国油葵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普通葵花籽的不饱和脂肪酸高 ;用微波萃取法的出油率比压榨法的出油率高 ;美... 本研究对美国油葵、普通葵花籽进行微波正己烷萃取 ,在微波频率为 2 4 50MHz、功率为850W、辐射时间为 2 0 0s的条件下发现 :美国油葵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普通葵花籽的不饱和脂肪酸高 ;用微波萃取法的出油率比压榨法的出油率高 ;美国油葵的含油率高于普通葵花籽的含油率。因此 ,微波萃取葵花籽油是可行的、有效的及有优越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萃取 正己烷 葵花籽 食用 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甲酯化植物油助剂对除草剂的药效增强作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鲁梅 王金信 +2 位作者 刘钰 李浙江 刘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5-299,共5页
为明确不同甲酯化植物油助剂对除草剂活性的影响,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甲酯化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和蓖麻油8种甲酯化植物油助剂对磺草酮、莠去津、烟嘧磺隆和精喹禾灵4种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 为明确不同甲酯化植物油助剂对除草剂活性的影响,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甲酯化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和蓖麻油8种甲酯化植物油助剂对磺草酮、莠去津、烟嘧磺隆和精喹禾灵4种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防除稗草、反枝苋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助剂对供试4种除草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药效增强作用,其中对磺草酮和莠去津的药效增强幅度大于对烟嘧磺隆和精喹禾灵的药效增强作用,前者为30%~70%,后者则小于20%。相对而言,在供试8种助剂中,以甲酯化油菜籽油、棉籽油和花生油助剂对除草剂的药效增强效果较好,甲酯化玉米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助剂次之,而甲酯化亚麻籽油和蓖麻油助剂对除草剂的药效增强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酯化植物 助剂 除草剂 药效增强作用 增强作用 甲酯化 植物 药效 葵花籽 亚麻籽
原文传递
3种食用油在薯条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30
5
作者 慕鸿雁 郑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68-171,共4页
以大豆油、葵花籽油、棕榈油为研究对象,探讨在(180±5)℃条件下煎炸薯条,每天连续煎炸4h,共煎炸5d后各食用油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延长,3种食用油的色泽加深、黏度增加;酸价(AV)显著增加,但未超过国家标准;碘价(... 以大豆油、葵花籽油、棕榈油为研究对象,探讨在(180±5)℃条件下煎炸薯条,每天连续煎炸4h,共煎炸5d后各食用油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延长,3种食用油的色泽加深、黏度增加;酸价(AV)显著增加,但未超过国家标准;碘价(IV)则随着煎炸过程进行而逐步降低;过氧化值(POV)在煎炸过程中均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的POV呈波动性;煎炸3d后,大豆油、葵花籽油的羰基值(CV)超过或非常接近国家标准50meq O2/kg,煎炸4d后,两种油的极性化合物(TPM)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整个煎炸过程中棕榈油的CV和TPM含量均低于大豆油和葵花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葵花籽 棕榈 煎炸 品质变化
下载PDF
几种抗氧化剂协同作用对葵花籽油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徐金瑞 邓翌凤 列丽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0-42,共3页
以POV作为油脂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温度、光照、TBHQ、BHA、BHT及复合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对葵花籽油的氧化过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温度影响更为显著。TBHQ、BHA和BHT 3种抗... 以POV作为油脂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温度、光照、TBHQ、BHA、BHT及复合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对葵花籽油的氧化过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温度影响更为显著。TBHQ、BHA和BHT 3种抗氧剂单独作用均能明显提高葵花籽油的稳定性,其中以TBHQ效果最好;在同等剂量下,除TBHQ外,复合抗氧化剂比抗氧化剂单独使用效果更显著;柠檬酸(CA)对抗氧化剂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抗氧化剂 稳定性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翟柱成 吴克刚 +3 位作者 柴向华 段雪娟 张文 林若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研究天然维生素E、抗坏血酸、大豆磷脂、β-胡萝卜素、茶多酚、没食子酸、迷迭香提取物七种天然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七种天然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茶多酚、没食子酸和迷迭香提取物... 研究天然维生素E、抗坏血酸、大豆磷脂、β-胡萝卜素、茶多酚、没食子酸、迷迭香提取物七种天然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七种天然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茶多酚、没食子酸和迷迭香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对没食子酸和迷迭香提取物进行复配得出最佳质量比为4∶1;复合抗氧化剂最佳添加量为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葵花籽 抗氧化
下载PDF
浓香葵花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27
8
作者 周萍萍 黄健花 +1 位作者 宋志华 王兴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28-131,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萃取葵花籽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优化了萃取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萃取温度50℃和萃取时间50min下解吸5min萃取效果最好,经数据库检索,葵花籽油中共鉴定出97种化合...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萃取葵花籽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优化了萃取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萃取温度50℃和萃取时间50min下解吸5min萃取效果最好,经数据库检索,葵花籽油中共鉴定出97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83.14%,包括吡嗪、呋喃、醛、酯和酸等化合物。初步判断葵花籽油主要香气成分中包含2-戊基呋喃和2,5-二甲基吡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葵花籽制油及综合利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赵富荣 袁有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3,共5页
2 0 0 3年世界葵花籽产量达到 2 6 0 8. 6万t,比 1980年增加 1 72倍。我国葵花籽产量比 2 0年前增长 2.2倍。葵花籽制油工业从无到有 ,在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相继建成了 30~ 30 0t/d规模的葵花籽制油加工厂 ,年加工葵花籽能力达 5... 2 0 0 3年世界葵花籽产量达到 2 6 0 8. 6万t,比 1980年增加 1 72倍。我国葵花籽产量比 2 0年前增长 2.2倍。葵花籽制油工业从无到有 ,在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相继建成了 30~ 30 0t/d规模的葵花籽制油加工厂 ,年加工葵花籽能力达 5 0 0~ 80 0万t ,葵花籽油年精炼能力达到 2 0~ 30万t。葵花籽的制油工艺、设备水平接近国外 2 0世纪 80年代水平。葵花籽壳、仁、粕的综合利用处于起步状态。到 2 0 2 0年 ,我国葵花籽总产量可望增加到 10 0 0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 葵花籽 食用 综合利用 加工厂 设备 精炼 增加 中国 产量
下载PDF
生、熟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赵华锋 谢慧明 +1 位作者 朱霖 高杰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0,共3页
选取生、熟葵花籽,去壳研碎,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脂肪,将提出的脂肪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葵花籽油中主要含有8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其主要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含量分别为34.88%、38.11%... 选取生、熟葵花籽,去壳研碎,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脂肪,将提出的脂肪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葵花籽油中主要含有8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其主要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含量分别为34.88%、38.11%,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5.12%、51.82%。分析结果表明:生、熟葵花籽油所含脂肪酸成分相近,亚油酸和油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甲酯化 脂肪酸 GC—MS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冷榨和热榨葵花籽油的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25
11
作者 洪振童 陈洁 +1 位作者 范璐 刘国琴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0-94,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对冷榨葵花籽油和不同炒籽温度下的热榨葵花籽油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葵花籽油样品中共检测出5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是萜烯类、醛酮类、烷烃类、杂环类及羧酸类物质;冷榨葵花籽...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对冷榨葵花籽油和不同炒籽温度下的热榨葵花籽油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葵花籽油样品中共检测出5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是萜烯类、醛酮类、烷烃类、杂环类及羧酸类物质;冷榨葵花籽油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萜烯类、烷烃类及醛酮类物质,含量分别为38.96%、16.19%和12.20%;炒籽温度110、130、150℃下的热榨葵花籽油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与冷榨葵花籽油的相似,但含量有很大区别,而170℃和190℃下的热榨葵花籽油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是吡嗪等杂环类物质和醛酮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柴杰 金青哲 +2 位作者 薛雅琳 王兴国 张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61,共6页
研究了溶剂浸出法、压榨法、烘烤后压榨法及水酶法4种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分析比较了4种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挥发性风味成分、生育酚、角鲨烯及甾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浸出... 研究了溶剂浸出法、压榨法、烘烤后压榨法及水酶法4种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分析比较了4种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挥发性风味成分、生育酚、角鲨烯及甾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浸出法制得的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最低;制油工艺对葵花籽油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影响小;烘烤后压榨法制得的葵花籽油检测到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最多,有51种;压榨法制得的葵花籽油生育酚、甾醇含量高,溶剂浸出法制得的葵花籽油角鲨烯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 葵花籽 品质 微量成分
下载PDF
复合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贮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黄诚 傅伟昌 +3 位作者 黄群 吴竹青 余佶 麻成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83,共5页
采用Schaal耐热试验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温度、时间对葵花籽油自氧化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对葵花籽油的自氧化过程有显著影响,温度的影响更明显;TBHQ对葵花籽油具有良... 采用Schaal耐热试验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温度、时间对葵花籽油自氧化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对葵花籽油的自氧化过程有显著影响,温度的影响更明显;TBHQ对葵花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均对TBHQ与PG复配而成的复合抗氧化剂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且抗坏血酸的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优于柠檬酸;添加0.015%TBHQ+0.005%PG+0.02%柠檬酸或0.015%TBHQ+0.005%PG+0.02%抗坏血酸复配而成的复合抗氧化剂,可使葵花籽油在20℃条件下的预期贮藏时间从3个月延长至1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抗氧化剂 增效剂 复合抗氧化剂 贮藏时间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我国葵花籽油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瑞元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共3页
葵花籽是全球新兴油料作物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介绍了全球葵花籽的生产情况,全球葵花籽油的消费情况,我国葵花籽和葵花籽油的生产消费情况,同时对我国葵花籽油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2017/2018年度全球葵花籽产量仅次于大豆、油菜籽... 葵花籽是全球新兴油料作物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介绍了全球葵花籽的生产情况,全球葵花籽油的消费情况,我国葵花籽和葵花籽油的生产消费情况,同时对我国葵花籽油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2017/2018年度全球葵花籽产量仅次于大豆、油菜籽,排名第三位;在全球主要植物油产量中,葵花籽油仅次于棕榈油、大豆油和菜籽油,排名第四位。在我国,葵花籽产量位居八大油料中的第五位,葵花籽油在我国食用油消费中排名第五位。从国家政策和油脂市场需求看,我国葵花籽油的发展前景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葵花籽 产量 消费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的工艺 被引量:21
15
作者 冷玉娴 许时婴 +1 位作者 王璋 杨瑞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7-131,共5页
研究了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的工艺。通过三因素(水∶籽、酶∶籽、酶解时间)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提油工艺参数,即干法粉碎脱壳葵花籽,m(水)∶m(籽)=5∶1,复合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5%(w/w),搅拌速度250 r/min,反应温度50℃,酶解时间7 h,... 研究了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的工艺。通过三因素(水∶籽、酶∶籽、酶解时间)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提油工艺参数,即干法粉碎脱壳葵花籽,m(水)∶m(籽)=5∶1,复合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5%(w/w),搅拌速度250 r/min,反应温度50℃,酶解时间7 h,游离油得率达到90%左右。提取得到的葵花籽油色泽淡黄清亮,气味芬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水酶法 离心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向日葵籽资源的综合开发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维农 刘大川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29-30,35,共3页
论述了向日葵籽资源的综合开发途径。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资源 ,向日葵籽不仅能提供优质的葵花籽油 ,而且还可提取蛋白质、绿原酸等产品。此外 。
关键词 向日葵 综合利用 籽资源 膳食结构 葵花籽 蛋白质 绿原酸
下载PDF
烘烤条件对葵花籽油风味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周萍萍 黄健花 +1 位作者 李佳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共5页
对烘烤压榨制得的葵花籽油进行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物质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同时检测烘烤压榨葵花籽油的品质。结果显示:烘烤条件为140℃/30 min和150℃/30 min时葵花籽油感官评分较高,风味最佳;杂环类化合物是浓香型... 对烘烤压榨制得的葵花籽油进行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物质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同时检测烘烤压榨葵花籽油的品质。结果显示:烘烤条件为140℃/30 min和150℃/30 min时葵花籽油感官评分较高,风味最佳;杂环类化合物是浓香型葵花籽油特征风味的主要来源,其中吡嗪类物质含量最高;烘烤温度升高,烘烤时间延长,葵花籽油色泽加深,生育酚含量减少;酸值和过氧化值随着烘烤温度升高和烘烤时间延长而增大。综合考虑,葵花籽经140℃烘烤30min压榨可以得到相对最佳风味和品质的葵花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烘烤条件 风味 品质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提取葵花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韩军岐 张有林 +1 位作者 李林强 戴桂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4年第6期84-85,89,共3页
研究了超声波强度,处理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次数对葵花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提取参数为:超声波强度为200KW/m2,处理15min,样品与溶剂比(g押mL)1:7,提取2次,提取效果理想。
关键词 葵花籽 超声波强度 提取效果 超声波处理 提取率 溶剂比 用量 提取次数 研究 影响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提取葵花籽油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韩军岐 张有林 +1 位作者 戴桂花 李林强 《粮食与油脂》 2004年第9期24-25,共2页
该文介绍超声波强度、处理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次数对葵花籽油提取率影响,并得出最佳提取 参数为:超声波强度200KW/m2,处理15min,样品与溶剂比(g:ml)1:7,提取2次,提取效果理想。
关键词 葵花籽 超声波 提取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对葵花籽油精炼程度的检测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通 谷航 +2 位作者 陈明杰 陆道礼 陈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12-316,共5页
运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精炼程度的葵花籽油的挥发性有机成分进行分析,构建葵花籽油精炼程度的指纹图谱,并对葵花籽油的精炼程度进行判别和分类。采用二维差谱方法筛选出22 个... 运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精炼程度的葵花籽油的挥发性有机成分进行分析,构建葵花籽油精炼程度的指纹图谱,并对葵花籽油的精炼程度进行判别和分类。采用二维差谱方法筛选出22 个有效特征峰作为表征精炼程度差异的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K最近邻、二次线性判别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表明,3 种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均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精炼程度的葵花籽油样,识别率高达97.30%。使用GC-I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准确直观地区分不同精炼程度的葵花籽油样品,便于企业对植物油进行质量控制,同时为质检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挥发性成分 精炼程度 气相离子迁移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