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董氏奇穴针灸特色疗法(1) 被引量:130
1
作者 左常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286,共4页
董氏奇穴,乃董景昌先生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是有别于十四正经的独特的针灸体系,具有特效的奇穴、特殊的针法、独到的诊法、完善的理论和极强的临床实效性。笔者依据董公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传授的经验,对董氏奇穴针灸特色疗法作一重点... 董氏奇穴,乃董景昌先生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是有别于十四正经的独特的针灸体系,具有特效的奇穴、特殊的针法、独到的诊法、完善的理论和极强的临床实效性。笔者依据董公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传授的经验,对董氏奇穴针灸特色疗法作一重点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氏 针灸疗法 针灸体系
下载PDF
针刺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健安 余康潮 +3 位作者 钟正 郑禹 曲姗姗 黄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上肢肌张力的改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5例,分别接受抗痉挛药配合康复训练、董氏奇穴针刺、董氏奇穴针刺配...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上肢肌张力的改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5例,分别接受抗痉挛药配合康复训练、董氏奇穴针刺、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CSS总分、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CSS总分改善程度C组优于B组和A组(P<0.05)。结论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董氏 康复训练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
下载PDF
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被引量:38
3
作者 邱雅昌 刘燕池 傅延龄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董氏 分布特点 针刺法 理论基础
原文传递
针灸董氏奇穴“下三皇”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朱崇安 罗云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比较针灸董氏奇穴"下三皇"与西药盐酸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差异,为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提供有效疗法。方法:将106例肾炎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53例。针灸组给予针灸"下三皇"(董氏奇穴将天... 目的:比较针灸董氏奇穴"下三皇"与西药盐酸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差异,为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提供有效疗法。方法:将106例肾炎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53例。针灸组给予针灸"下三皇"(董氏奇穴将天皇副穴"肾关""地皇""人皇"称为"下三皇")治疗,每日1次,每治疗10次休息2天;西药组予口服盐酸苯那普利治疗,每次5~10mg,每日1次。两组均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4.9%(45/53),优于西药组的52.8%(28/53,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尿沉渣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且针灸组低于西药组(P〈0.05,P〈0.01);治疗后针灸组内生肌酐清除率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西药组(P〈0.05),而西药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董氏奇穴下三皇治疗慢性肾炎能减少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疗效优于西药盐酸苯那普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蛋白尿 针灸疗法 董氏 下三皇 盐酸苯那普利
原文传递
董氏奇穴针刺结合中药坐浴对混合痔PPH术后创面愈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盖娟娟 曾科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34期3771-3775,3815,共6页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刺联合四磨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坐浴对环状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患者创面愈合及血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的118例混...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刺联合四磨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坐浴对环状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患者创面愈合及血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的118例混合痔行PPH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高锰酸钾溶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董氏奇穴针刺及四磨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坐浴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疼痛VAS评分、症状缓解时间,检测2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7 d血清中bFGF、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 d创面愈合率为69.5%(41/59),对照组为45.8%(27/5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肛门坠胀、疼痛缓解时间及肛门水肿、创面渗液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出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7 d血清bFGF、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1 d(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董氏奇穴针刺联合四磨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坐浴可促进混合痔PPH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显著缓解术后肛门坠胀、疼痛、水肿等症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中bFGF、VEGF水平以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董氏 中药坐浴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6
作者 陈健安 郑禹 +3 位作者 余康潮 钟正 曲姗姗 黄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5-717,共3页
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在脑卒中患者中,约有75%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占40%[1]。
关键词 脑卒中后 痉挛性偏瘫 临床观察 训练治疗 董氏 脑卒中患者 上肢 康复
下载PDF
针刺董氏奇穴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郑秀英 甘忠源 +2 位作者 肖慧玲 张少群 陈俊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187-419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3月南方医院针灸科门诊、香港刘挺州中医师诊所和澳大利亚刘挺州中医师诊所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3月南方医院针灸科门诊、香港刘挺州中医师诊所和澳大利亚刘挺州中医师诊所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综合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并配合运动针刺法;康复组采用麦肯基疗法治疗;综合组综合使用前两种方法。3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共3个疗程。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疗程的临床治愈例数及McGill疼痛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无一例中止或脱落,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经治疗后,针刺组(治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康复组(治愈1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综合组(治愈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临床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697,P=0.706)。综合组第1、2个疗程末临床治愈例数(6、10例)较针刺组(4、3例)和康复组(3、3例)增多(P<0.05)。3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3组患者PRI、VAS和PP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针刺董氏奇穴结合麦肯基疗法和其中的任一单一疗法均能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项痛的症状,但综合疗法较单一疗法起效更快,可为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位疗法 董氏 正筋 正宗 麦肯基疗法
下载PDF
董氏奇穴治疗痛证浅探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文炎 米建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2期51-52,共2页
痛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董氏奇穴以毫针调气通经,以三棱针刺络活血,将毫针与三棱针完美结合,同时配合特殊针法,达到了"气至病所"和"邪有出路"两层目的,治疗痛证疗效卓著。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论述和病案分析,对... 痛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董氏奇穴以毫针调气通经,以三棱针刺络活血,将毫针与三棱针完美结合,同时配合特殊针法,达到了"气至病所"和"邪有出路"两层目的,治疗痛证疗效卓著。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论述和病案分析,对董氏奇穴治疗痛证进行总结与浅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氏 痛证 病案
下载PDF
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刺血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9
作者 汤小敏 王丹 +2 位作者 钟清玲 李博 黄朝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852-385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刺血疗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干预组采用针刺配合刺血疗法,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痛...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刺血疗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干预组采用针刺配合刺血疗法,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痛经症状评分和近期及3个月后远期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VAS、痛经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VAS、痛经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P<0.05),且干预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近期总有效率干预组(92.50%)优于对照组(75.00%)(P<0.05);远期总有效率干预组(97.50%)优于对照组(42.50%)(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刺血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治疗效应比较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刺血 原发性痛经 董氏
原文传递
针刺奇穴结合辨证选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志杰 刘朝晖 +1 位作者 杨敏 刘睿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奇穴结合辨证选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便秘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每日25 mL,早餐时一次口服,连续服... 目的观察针刺奇穴结合辨证选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便秘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每日25 mL,早餐时一次口服,连续服用10 d。比较2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治疗结束后至首次排便所需要的时间)、便秘评分(治疗后、随访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89.19%,优于对照组的75.68%(P<0.05);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为(28.56±14.13)h,优于对照组的(45.07±23.28)h(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随访时的便秘评分为(3.68±2.35)分和(5.13±1.65)分,优于对照组的(5.08±1.62)分和(7.22±1.97)分(均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奇穴结合辨证选穴能较好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比较,具有见效快、疗效优、效果持续时间长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便秘 针刺 董氏 平衡针 辨证选
下载PDF
艾灸董氏奇穴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血清IL-2、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敏 杨从敏 王悦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观察艾灸董氏奇穴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血清IL-2、TNF-?的影响。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艾灸董氏奇穴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予微波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 目的观察艾灸董氏奇穴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血清IL-2、TNF-?的影响。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艾灸董氏奇穴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予微波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L-2和TNF-?表达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改善,血清IL-2表达均升高,TNF-?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血清IL-2和TNF-?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董氏奇穴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调整血清IL-2和TNF-?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艾条灸 盆腔炎 子宫附件炎 董氏 血清IL-2 血清TNF-Α
下载PDF
董氏奇穴针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2
作者 吴镇阳 钟惠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7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针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设计,选取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董氏奇穴针刺放血疗法,对照组30例服用芬必得等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针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设计,选取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董氏奇穴针刺放血疗法,对照组30例服用芬必得等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尿酸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3.33%,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董氏奇穴针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董氏 放血疗法
下载PDF
针刺下三皇治疗更年期失眠1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亚男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9期244-246,共3页
目的观察下三皇穴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探讨下三皇穴对更年期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更年期失眠诊断标准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应用下三皇穴治疗,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片,每晚2 mg睡前服用。1个... 目的观察下三皇穴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探讨下三皇穴对更年期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更年期失眠诊断标准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应用下三皇穴治疗,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片,每晚2 mg睡前服用。1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1个月后临床疗效评估:治疗组总有效率80.8%,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人睡时间平均缩短68 min,睡眠时间平均延长3.6 h,睡眠效率提高43%。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SQI主要睡眠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下三皇穴治疗更年期失眠患者,具有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缩短患者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缓解睡眠障碍和改善日间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 失眠 董氏 下三皇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郑秀英 宋翔 +2 位作者 江晓宇 张冠中 陈俊琦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胃三针配合灵骨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针灸组采用针刺双侧内关和灵骨,温针灸中脘和双侧足三里;西药组采用多潘立酮口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消化不良症状积分、... 目的观察针灸胃三针配合灵骨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针灸组采用针刺双侧内关和灵骨,温针灸中脘和双侧足三里;西药组采用多潘立酮口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疗效指数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后,针灸组和西药组的治愈率分别为26.7%和10.0%;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灸组患者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的症状积分均下降,而西药组患者除上腹痛症状积分外,其余积分也均下降(P<0.05)。与西药组比较,针灸组患者上腹痛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5);针灸组患者中,4例针刺穴位处出现血肿。西药组患者中,1例出现一过性皮疹,2例出现便秘。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独特之处,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 胃三针 董氏 灵骨 功能性消化不良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应象刺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5
作者 潘喻珍 俞红五 +4 位作者 朱艳 吴炳坤 杨佳 曹云燕 胡雪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应象刺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应象刺血和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巴氯芬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应象刺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应象刺血和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巴氯芬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上肢肌张力的变化、运动功能的变化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ADL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肌张力均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肌张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应象刺血可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状态,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瘫痪 针刺 刺血疗法 董氏
下载PDF
董氏奇穴配合骨盆调整治疗顽固性跟痛症21例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赵明宇 赵启 鲍铁周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9-460,共2页
顽固性跟痛症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跟腱及其附着处和足跟部的疼痛症状,经传统针灸、封闭等治疗效果欠佳,仍有足跟痛。临床中发现跟痛症的患者往往有双下肢假性不等长,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董氏奇穴配合骨盆调整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现报道如下... 顽固性跟痛症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跟腱及其附着处和足跟部的疼痛症状,经传统针灸、封闭等治疗效果欠佳,仍有足跟痛。临床中发现跟痛症的患者往往有双下肢假性不等长,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董氏奇穴配合骨盆调整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1例病例为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住院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跟痛症 针刺疗法 董氏 骨盆调整
原文传递
董氏奇穴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郭小云 张敏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电疗机治疗。结果:经治疗10次,治疗组的愈显率为77.5%,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愈显率为47.5%,有效率...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电疗机治疗。结果:经治疗10次,治疗组的愈显率为77.5%,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愈显率为47.5%,有效率为70%。结论:两组患者经1疗程治疗,治疗组的愈显率及有效率明显优于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氏 超短波 肩周炎
下载PDF
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洪秋阳 王世广 《北京中医药》 2012年第10期765-767,共3页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方法临床71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针刺,4个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4种语言能力得分均有明显提高...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方法临床71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针刺,4个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4种语言能力得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的自发言语和复述2项分值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85.7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失语较单纯体针疗法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氏 体针 中风 失语
下载PDF
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概况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艺静 林海波 +2 位作者 钟淑芬 谭章财 吴月意 《河南中医》 2020年第6期964-968,共5页
董氏奇穴临床广泛应用于颈椎病、腰腿痛、肩关节周围炎、膝骨性关节炎、踝关节扭伤、中风、失眠、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头痛、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其在治疗上与十四正经体系有协同性。在今后的研究当中,需要对其进行大样本... 董氏奇穴临床广泛应用于颈椎病、腰腿痛、肩关节周围炎、膝骨性关节炎、踝关节扭伤、中风、失眠、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头痛、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其在治疗上与十四正经体系有协同性。在今后的研究当中,需要对其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观察;选取更新和更客观的指标,以全面准确地反应治疗效果;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重视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加强远期疗效和复发率等的观察,增加真实可信性,增强循证医学效力;细化病种,扩大样本量;丰富临床治疗手段,探索疾病新的、合适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氏 针灸疗效 颈椎病 腰腿痛 肩关节周围炎 膝骨性关节炎 踝关节扭伤 中风 失眠 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 头痛 消化系统疾病 妇科疾病
下载PDF
远近配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段圣德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5期12-15,共4页
目的:研究远近配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局部取穴组、远部取穴组和远近配穴组,每组各30例,局部取穴组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远部取穴组针刺董氏奇穴水相、水仙治疗,远近配穴组在局部取穴的... 目的:研究远近配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局部取穴组、远部取穴组和远近配穴组,每组各30例,局部取穴组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远部取穴组针刺董氏奇穴水相、水仙治疗,远近配穴组在局部取穴的同时配合远端取穴,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疼痛视觉量表评分及颈椎病临床评价分数、斜方肌肌张力进行分析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CASCS评分均有所升高,斜方肌肌张力和VAS评分降低,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远近配穴组CASCS评分高于局部取穴组和远部取穴组(P<0.05),斜方肌肌张力低于局部取穴组和远部取穴组(P<0.05);远近取穴组总有效率93.33%,局部取穴组总有效率80%,远部取穴组总有效率76.67%,远近取穴组有效率高于局部取穴组和远部取穴组(P<0.05)。结论:采用远近配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等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近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夹脊 董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