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董桥散文略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小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70-74,共5页
丢桥是香港文坛杰出的学者散文家,其作品熔学、识、情于一炉,追求“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魂界”本文”消闲中自有使命”、感性和知性兼融、人工和自然的辩证等方面对其作品作较深入的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 董桥散文 水杨酸 人文知识分子 柳树皮 散文创作 《本草纲目》 感性 马克思 机械文明 香港文坛
下载PDF
伯顿华兹生的《韩非子》英译本漫谈 被引量:2
2
作者 蒋洪新 尹飞舟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5-47,共3页
伯顿华兹生的《韩非子》英译本漫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蒋洪新湖南出版社博士尹飞舟作家韩少功在《也说美不可译》一篇随笔谈到,作品在翻译家手里往往要经历“词语的历险”,“其精细微处如何译得出来?每次耳闻这些作家的作品已经或即将... 伯顿华兹生的《韩非子》英译本漫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蒋洪新湖南出版社博士尹飞舟作家韩少功在《也说美不可译》一篇随笔谈到,作品在翻译家手里往往要经历“词语的历险”,“其精细微处如何译得出来?每次耳闻这些作家的作品已经或即将被译成外文,我就暗暗为他们捏一把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英译本 韩少功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灵活对等 《四书集注》 《道德经》 董桥散文 论翻译
下载PDF
香港文学中的历史记忆与跨文化经验——董桥散文个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红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香港殖民地的历史经历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地理位置,影响了香港文学的写作。殖民地的历史记忆与烙印、跨文化的经验形成了董桥散文的风格———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他用散文感悟香港的历史与文化,显示了一种融合中重建的... 香港殖民地的历史经历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地理位置,影响了香港文学的写作。殖民地的历史记忆与烙印、跨文化的经验形成了董桥散文的风格———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他用散文感悟香港的历史与文化,显示了一种融合中重建的香港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董桥散文 历史记忆 跨文化经验
下载PDF
精致文化传统的怀旧者——论董桥散文中的文化乡愁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宝元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0-43,共4页
主编《明报月刊》的董桥,在香港也许不是以作家而是以报刊主编身份闻名。然而,他在台湾的名气却很大,被称为散文家,这当然是凭他的文章。董桥的散文结集六本,竟有四本在台湾出。他自己说书在台湾出,是怕在香港卖不出去。此话自然不可当... 主编《明报月刊》的董桥,在香港也许不是以作家而是以报刊主编身份闻名。然而,他在台湾的名气却很大,被称为散文家,这当然是凭他的文章。董桥的散文结集六本,竟有四本在台湾出。他自己说书在台湾出,是怕在香港卖不出去。此话自然不可当真,但董桥与台湾文学确实有不解之缘:表现远离故土、飘泊海外的乡思乡情乡恋乡愁,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留恋和深情追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董桥散文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乡愁 现代社会 台湾文学 古代文人 爱德华·希尔斯 文化意义 中国文化传统
下载PDF
书房里的心事——评董桥散文
5
作者 张伯存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7年第1期54-57,共4页
在我的想象中,董桥的书房是这个样子,三壁墙上挂着古色古香意境幽远空濛的中国山水画.两个浮雕花纹的书架木色暗沉,上面摆满了五颜六色的书籍,一张寻常书案上摆着一件皂青双龙戏珠古瓷笔筒,一件色泽淡雅匀整的楠木笔筒,里面插着粗粗细... 在我的想象中,董桥的书房是这个样子,三壁墙上挂着古色古香意境幽远空濛的中国山水画.两个浮雕花纹的书架木色暗沉,上面摆满了五颜六色的书籍,一张寻常书案上摆着一件皂青双龙戏珠古瓷笔筒,一件色泽淡雅匀整的楠木笔筒,里面插着粗粗细细的狼毫竹管,案头还摆着一方姿色纤巧灵秀的榴开百子砚,一方古朴浑厚凝重流畅的太璞砚.如果春天乍到,案头的花瓶里会插上几枝疏疏落落的嫩黄小卷兰,“满室皆春气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桥散文 中国传统文化 知识分子 屠格涅夫 文化乡愁 物质文明 后花园 政治边缘 浮雕花纹 艺术的社会功能
下载PDF
董桥散文:一个香港人的怀旧梦
6
作者 陈继华 《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61-62,共2页
董桥散文具有强烈的"怀旧"审美风格,是一个怀旧梦,是一种文化理想。从文学源流上看,它可以追溯至中国现代"闲话体"散文及中国明清小品和英国小品;从文学背景来看,它与香港文坛怀旧之风的兴起紧密相连。
关键词 董桥散文 怀旧 精致传统文化 香港文化语境
原文传递
老白茶的雕刻时光
7
作者 许记 《齐鲁周刊》 2020年第7期48-49,共2页
一杯白茶忆时光多年前读董桥散文,一见倾心。尤其这篇回忆旧友的文章:"世道莽苍,俗情冷暖,萦怀挂心的许多尘缘,恒常是卑微厚朴的邻家凡人,没有高贵的功名,没有风云的事业,大半辈子浮沉在碌碌生涯之中,满心企慕的也许只是半窗的绿... 一杯白茶忆时光多年前读董桥散文,一见倾心。尤其这篇回忆旧友的文章:"世道莽苍,俗情冷暖,萦怀挂心的许多尘缘,恒常是卑微厚朴的邻家凡人,没有高贵的功名,没有风云的事业,大半辈子浮沉在碌碌生涯之中,满心企慕的也许只是半窗的绿荫和纸上的风月。我们在人生的荒村僻乡里偶然相见,仿佛野寺古庙中避雨邂逅,关怀前路崎岖,闲话油盐家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刻时光 俗情 荒村 董桥散文 企慕 凡人
原文传递
水声树影旧桥边——解读董桥散文中的女性形象
8
作者 王美珍 《新余高专学报》 2010年第4期13-14,共2页
从外在与内在两个方面对董桥散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具体解读与分析,即古典情致的悠然外化和至情至性之美的内在真情。
关键词 董桥散文 女性形象
下载PDF
知识分子·知识者·生存
9
作者 吴劲薇 《文艺争鸣》 CSSCI 1997年第2期77-79,共3页
知识分子·知识者·生存○吴劲薇90年代文化界掀起的“人文精神”探寻呼声,本质上也源于极少数有识见的知识分子对当前知识者整体素质平庸化的深切疑虑。须知今日被称作“精英”的知识者,其绝大多数已属“既无传统的名节意... 知识分子·知识者·生存○吴劲薇90年代文化界掀起的“人文精神”探寻呼声,本质上也源于极少数有识见的知识分子对当前知识者整体素质平庸化的深切疑虑。须知今日被称作“精英”的知识者,其绝大多数已属“既无传统的名节意识,也没有西方知识分子的品格”①之辈。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知识者 《万历十五年》 西方知识分子 黄仁宇 荒原狼 董桥散文 公共政策 中产阶级气质 “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