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法对胸科手术病人红细胞内糖代谢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谷胱甘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灿琴 钱燕宁 +2 位作者 刘存明 王忠云 林桂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开胸手术病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血浆脂质过氧化物(MDA)及谷胱甘肽(GSH)的影响。方法:28例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吸入1.5~2.0最低肺泡吸入有效浓度(MAC...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开胸手术病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血浆脂质过氧化物(MDA)及谷胱甘肽(GSH)的影响。方法:28例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吸入1.5~2.0最低肺泡吸入有效浓度(MAC)的异氟醚全麻,B组为1.0 MAC异氟醚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于麻醉前、手术60 min、术后1 h、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分别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G-6PD、PFK活性及血浆MDA、GSH浓度。结果:与麻醉前值相比A组病人术后第1天红细胞G-6PD活性明显上升,PFK活性显著下降(P<0.05);同时血浆MDA浓度显著上升,GSH浓度显著下降(P<0.05)。B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开胸手术后红细胞糖代谢向抗氧化应激方向重新调定,异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缓此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磷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过氧化脂质 谷胱甘肽
下载PDF
广西柳州地区G-6PD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沙林林 谢建生 +4 位作者 林希平 赵应斌 黄献文 赵志斌 杨彤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55-657,共3页
目的 了解广西柳州地区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 (G 6PD)缺陷症的基因突变类型。探讨G 6PD缺陷基因突变与新生儿疸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 ,对 4 4例广西柳州地区籍因新生儿黄疸住院的G 6PD缺陷儿进行检测 ,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 目的 了解广西柳州地区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 (G 6PD)缺陷症的基因突变类型。探讨G 6PD缺陷基因突变与新生儿疸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 ,对 4 4例广西柳州地区籍因新生儿黄疸住院的G 6PD缺陷儿进行检测 ,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 4例 (5 1条X染色体 )患儿中检出G1388A 2 0例 (2 2 / 5 1,基因发生频率 4 3 1% ) ,G1376T 9例 (11/ 5 1,2 1 6 % ) ,A95G 6例 (8/ 5 1,15 7% ) ,G392T 5例 (6 / 5 1,11 8% ) ,C10 2 4T 1例 (1/ 5 1,2 0 % ) ,未定型 3例。G1388A基因型患儿黄疸持续时间与G392T基因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G1388A基因型的血红蛋白分别与G1376A、A95G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均P <0 0 5 ) ;各基因型患儿黄疸出现时间、血总胆红素值及间接胆红素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G1388A、G1376T、A95G突变型是广西柳州地区最常见的G 6PD突变型。G1388A基因型患儿黄疸持续时间较长、黄疸程度及贫血程度比较重 ;1388位的突变可能与重型新生儿黄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柳州地区 G-6PD 基因突变 新生儿 黄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原文传递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GLUT2/G6PD/GS表达和血糖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买文丽 郭洋 +3 位作者 佘光鹏 吕寅春 郑倩 刘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69-1775,共7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否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糖原合酶(GS)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方法:采用高脂饲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成模后采用数字随机...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否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糖原合酶(GS)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方法:采用高脂饲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成模后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糖尿病模型(M)组、二甲双胍(Met)组、EGCG低剂量(EL)组和EGCG高剂量(EH)组,另设正常对照(Con)组,每组10只,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其余2组均灌服生理盐水(0.1 mL/kg),8周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采用PAS染色检查肝糖原含量;real-time PCR检测G6PD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GS和GLUT2蛋白水平。结果: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与Con组比较,M组大鼠FBG、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肝糖原含量、G6PD mRNA表达水平、GS蛋白表达水平和GLUT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M组比较,给药组大鼠FB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ISI、肝糖原含量、G6PD mRNA表达水平、GS蛋白表达水平和GLUT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EGCG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LUT2-G6P-G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2型尿病 葡萄糖转运蛋白2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原合
下载PDF
蚕豆病患儿父、母、子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石世同 刘洪玉 +2 位作者 马越明 倪林仙 郑淑芳 《中国小儿血液》 2002年第3期101-103,共3页
了解蚕豆病患儿急性溶血期红细胞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 6 PD)活性变化及父、母、子同时检测G 6 PD活性对该病诊断及家系调查的意义 ;方法对急性溶血期蚕豆病患儿及其父母用酶学动力法测定红细胞G 6 PD活性。结果 1 57例急性溶血... 了解蚕豆病患儿急性溶血期红细胞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 6 PD)活性变化及父、母、子同时检测G 6 PD活性对该病诊断及家系调查的意义 ;方法对急性溶血期蚕豆病患儿及其父母用酶学动力法测定红细胞G 6 PD活性。结果 1 57例急性溶血期患儿G 6 PD活性低于正常 1 4 3例 ,占 91 0 8% (男 1 35,女 8) ,其中轻度减低 4 2例、中度降低 96例 ,重度降低 5例 ,1 4例患儿急性溶血期G 6 PD活性检测结果正常 ,占 8 92 % ,他们父母酶活性检测 ,1 2例母 ( 1 2 / 1 4 )、5例父 ( 5/ 1 4 )、3例父母 ( 3/ 1 4 )酶活性下降 ;1 57例母亲中 1 2 9例G 6 PD活性下降 ( 82 1 6 % ) ,其中 1 4 3例男性患儿母亲中1 1 8例活性下降 ( 82 52 % ) ;1 57例父亲中 53例活性下降 ( 2 7 38% ) ;G 6 PD活性子、父、母均降低 32例 ( 2 0 38% ) ,子、母降低父正常 85例 ( 54 1 4 % )、子、父降低母正常1 0例 ( 6 37% ) ,子降低父、母正常 1 6例 ( 1 0 1 9% )。 1 4例女性患儿中 ,父母酶活性均降低 2例 ,为纯合子发病 ,2例父酶降低母酶正常 ,为父源性杂合子 ,其余 1 0例为母源性杂合子起病。结论父母子同时检测红细胞G 6 PD活性有助于蚕豆病患儿特别对急性溶血期红细胞G 6 PD活性正常患儿的明确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病 诊断 家系调查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对大肠癌细胞有氧糖酵解和生长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5
作者 岳金金 庞一心 张秀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5-394,共10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对大肠癌细胞有氧糖酵解和生长增殖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大肠癌HCT116细胞和SW480细胞进行培养,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种细胞中SIRT2蛋白表达情况。选择SIRT2蛋白表达高的大肠...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对大肠癌细胞有氧糖酵解和生长增殖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大肠癌HCT116细胞和SW480细胞进行培养,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种细胞中SIRT2蛋白表达情况。选择SIRT2蛋白表达高的大肠癌HCT116细胞进行后续RNA干扰实验,设立阴性对照组、SIRT2-siRNA#1组、SIRT2-siRNA#2组和SIRT2-siRNA#3组;选择SIRT2蛋白表达低的大肠癌SW480细胞进行后续过表达实验,构建SIRT2重组质粒,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W480细胞,设立空白组、空载体质粒转染组和SIRT2质粒转染组;采用HCT116细胞进行回复实验,设立对照组、SIRT2-siRNA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质粒共转染组和SIRT2-siRNA#3组。利用Lipofectamine2000将质粒和siRNA分别转染至SW480细胞和HCT116细胞,验证沉默和过表达SIRT2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水平,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水平,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沉默和过表达SIRT2后细胞中G6PD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沉默和过表达SIRT2后细胞中G6PD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SIRT2和G6PD蛋白表达水平。共转染SIRT2-siRNA和G6PD质粒后检测HCT116细胞中葡萄糖水平、乳酸水平、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RT2-siRNA#3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P<0.05),G6P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空载体质粒转染组比较,SIRT2质粒转染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乳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G6P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在大肠癌组织中SIRT2和G6PD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SIRT2-siRNA#3组比较,SIRT2-s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有氧酵解 生长增殖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汤建新 蔡晓婵 刘健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6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2004年至2010年9月收治的650例孕妇及其配偶血样和180例新生儿溶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比色法检测G-6PD,采用地中海贫血... 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2004年至2010年9月收治的650例孕妇及其配偶血样和180例新生儿溶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比色法检测G-6PD,采用地中海贫血脆性一管筛查,和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检测,总结孕妇进行地中海贫血和G-6PD产前筛查的临床价值。结果在650例孕妇和配偶血样中,G-6PD缺乏17例,占2.62%,男性8例,女性9例;地中海贫血34例,占5.23%。在180例新生儿溶血标本中,溶血标本中有Hb Barts带13例,占7.22%;G-6PD缺乏85例,占47.22%。结论地中海贫血和G-6PD联合检测在孕妇检查中有较高的阳性率,能引起新生儿溶血,因此地中海贫血联合G-6PD联合检测作为孕妇产前筛查有重要的价值,两种检测方法能互相补充,减少漏检,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联合检测 产前筛查 新生儿溶血
下载PDF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检测有新法
7
作者 袁立新 丁勇 姚淑兰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9年第13期7-8,共2页
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发育的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目前有了适合国情、易于推广的有效筛查方法。我国儿科专家、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陈觉凝教授、廖国仪教授。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红细胞葡萄糖 缺陷症 筛查方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 荧光斑点试验 出生缺陷 健康发育 制备工艺 儿科专家
原文传递
年轻红细胞单采实施方法研究
8
作者 阮林海 王瑞敏 +7 位作者 魏黎明 董继辉 张峰 孙晓敏 杜俊羽 谢毅 林果为 谢彦晖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4年第4期212-215,共4页
利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对20例献血员实施YRBC单采。结果显示:①献血员血球压积与YRBC溢出时血浆流率呈负相关(Y=67.22-1.111,r=-0.8069,P<0.01),根据献血员Hct来选择血浆流率。可避免非年轻红细胞溢出。②CS3000血细胞... 利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对20例献血员实施YRBC单采。结果显示:①献血员血球压积与YRBC溢出时血浆流率呈负相关(Y=67.22-1.111,r=-0.8069,P<0.01),根据献血员Hct来选择血浆流率。可避免非年轻红细胞溢出。②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可用来获得高质量YRBC供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红细胞单采 丙酮酸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红细胞变形能力
下载PDF
PKA信号通路参与高糖介导的THP-1细胞G6PD活性改变及呼吸爆发功能障碍
9
作者 曾慧妍 曹瑛 薛耀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THP-1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及呼吸爆发功能改变及其可能信号通路。方法利用蛋白激酶A(PKA)特异性抑制剂PKI和PKA激动剂Forskolin预处理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THP-1细胞,检测不同处理组的G6PD活性、腺苷...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THP-1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及呼吸爆发功能改变及其可能信号通路。方法利用蛋白激酶A(PKA)特异性抑制剂PKI和PKA激动剂Forskolin预处理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THP-1细胞,检测不同处理组的G6PD活性、腺苷酸环化酶(cAMP)含量、ROS产量及磷酸化p47phox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及PKA激动组的G6PD活性、ROS产量及磷酸化p47phox的表达减少,cAMP含量明显增加(P<0.01)。PKA抑制组的G6PD活性、cAMP含量及磷酸化p47phox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高糖通过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来抑制G6PD活性,从而影响THP-1细胞的NADPH氧化酶(NOX)的激活,引起呼吸爆发功能障碍,为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降低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P-1细胞 呼吸爆发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NADPH氧化 腺苷酸环化 蛋白激A
下载PDF
2012~2017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分析
10
作者 龙玲 宋小静 蒋红梅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分析2012~2017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筛查和治疗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新生儿出生满72h并充分哺乳后采集足后跟血滴在特定滤纸上,统一送至筛查中心进行检测。结果2012~2017年我科共活产新生儿... 目的分析2012~2017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筛查和治疗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新生儿出生满72h并充分哺乳后采集足后跟血滴在特定滤纸上,统一送至筛查中心进行检测。结果2012~2017年我科共活产新生儿27138人,筛查新生儿25958人,新生儿平均筛查率为95.65%,先天性甲状功能减低症(CH)初筛阳性患儿59例,确诊15例,发病率为0.34%;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初筛阳性患儿86例,确诊66例,发病率为1.49%;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初筛阳性患儿21例,确诊1例,发病率为0.02%;苯丙酮尿症(PKU)初筛阳性患儿7例,确诊1例,发病率为0.02%。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CH、PKU、G6PD、CAH早期诊断的有效措施,对确诊的患儿在症状出现前进行早期进行干预,可以保障患儿体格智力的正常发育。我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加强质量管理,有效提高我科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率,减少漏诊率和智力儿的发病率,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筛查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症 苯丙酮尿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原文传递
广西柳州地区G-6PD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关系的初步探讨
11
作者 沙林林 谢建生 +4 位作者 林希平 赵应斌 黄献文 赵志斌 杨彤 《柳州医学》 2003年第4期181-183,共3页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基因突变型。探讨G-6PD缺陷基因突变与新生儿疸的关系。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对44例广西柳州地区籍因新生儿黄疸住院的G-6PD缺陷儿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基因突变型。探讨G-6PD缺陷基因突变与新生儿疸的关系。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对44例广西柳州地区籍因新生儿黄疸住院的G-6PD缺陷儿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4例患儿中检出G1388A 20例(基因频率43.1%),G1376T 9例(基因频率21.6%),A95G 6例(基因频率15.7%),G392T 5例(基因频率11.8%),C1024T 1例(基因频率1.9%),未定型3例。G1388A基因型的黄疸持续时间与G392T基因型比较差异别有显著性(P<0.01=;G1388A基因型的血红蛋白分别与G1376A、A95G的血红蛋白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均<0.05=;各基因型的黄疸出现时间、血总胆红素值及间接胆红素值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G1388A、G1376T、A95G突变型是广西柳州地区最常见的G-6PD突变型。G1388A基因型的黄疸持续时间较长、黄疸程度及贫血程度比较重;1388位的突变可能与重型新生儿黄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柳州地区 G-6PD基因 基因突变 新生儿 黄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分析常用方法
12
作者 修瑾 任锡麟 单可人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12期1133-1135,共3页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基因分析 遗传性疾病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患者发生急性溶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黎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8期2729-2731,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发生急性溶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并发生急性溶血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40例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未发...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发生急性溶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并发生急性溶血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40例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未发生急性溶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PM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细胞计数(WB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感染、酸中毒、FPG、餐后2h血糖、HbA1c、WBC、CRP、G6PD、HDL-C是影响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患者发生急性溶血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性别、吸烟史、感染、酸中毒、FPG、餐后2h血糖、HbA1c、WBC、CRP、G6PD、HDL-C为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患者发生急性溶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患者发生急性溶血与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酸中毒、FPG、餐后2h血糖、HbA1c、WBC、CRP、G6PD、感染及HDL-C水平等因素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注意,及时进行有关溶血指标的检测,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急性溶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我国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分布特征和基因突变 被引量:69
14
作者 林芬 杨辉 杨立业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2期73-77,98,共6页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酶缺陷疾病,可导致急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其发生率和基因突变类型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特异性,本...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酶缺陷疾病,可导致急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其发生率和基因突变类型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特异性,本文主要综述了中国不同民族和地区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点和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发病率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我国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4
15
作者 徐芸 罗建明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43-144,F0003,共3页
关键词 G6PD缺乏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成熟红细胞 重症慢性 NADPH 新生儿黄疸 溶血性贫血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筛查、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61
16
作者 顾学范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1-414,共4页
葡萄糖-15-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由于红细胞膜的G6PD缺陷,导致红细胞戊糖磷酸途径中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生成减少,使得维持红细胞膜稳定性的还... 葡萄糖-15-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由于红细胞膜的G6PD缺陷,导致红细胞戊糖磷酸途径中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生成减少,使得维持红细胞膜稳定性的还原型谷胱甘肽生成减少而不能抵抗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红细胞破坏并溶血的一种遗传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筛查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红细胞膜稳定性 谷胱甘肽还原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专家 治疗
原文传递
植物戊糖磷酸途径及其两个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7
作者 黄骥 王建飞 张红生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戊糖磷酸途径是植物体中糖代谢的重要途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供还原性生物合成需要的NADPH,可供核酸代谢的磷酸戊糖以及一些中间产物可参与氨基酸合成和脂肪酸合成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是戊糖磷酸途径的两个... 戊糖磷酸途径是植物体中糖代谢的重要途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供还原性生物合成需要的NADPH,可供核酸代谢的磷酸戊糖以及一些中间产物可参与氨基酸合成和脂肪酸合成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是戊糖磷酸途径的两个关键酶,广泛的分布于高等植物的胞质和质体中。本文综述了植物戊糖磷酸途径及其两个关键酶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途径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应答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磷酸途径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水稻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DNA的电子克隆 被引量:35
18
作者 黄骥 王建飞 +4 位作者 张红生 曹雅君 林长发 王东 杨金水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12-1016,共5页
电子克隆是基因克隆的新策略。以小麦胞质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cDNA (Tagpdl克隆 )序列为信息探针 ,在GenBank水稻nr数据库中找到高度同源的水稻基因组序列 ,通过人工序列拼接及RT PCR确认得到了水稻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命名为OsG6PD... 电子克隆是基因克隆的新策略。以小麦胞质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cDNA (Tagpdl克隆 )序列为信息探针 ,在GenBank水稻nr数据库中找到高度同源的水稻基因组序列 ,通过人工序列拼接及RT PCR确认得到了水稻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命名为OsG6PDH。OsG6PDH与小麦Tagpdl克隆的DNA一致率为 88% ,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小麦、番茄、烟草的胞质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基因的一致率分别为 89%、79%、80 %。经RT PCR表达谱分析 ,OsG6PDH在水稻幼穗、胚、根、叶中都有表达 ,在幼穗与根中表达略高。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CDNA 电子克隆
下载PDF
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与诊断实验室检测技术专家共识 被引量:43
19
作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室间质评专家委员会 邹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1-185,共5页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d)因调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基因突变导致其G6PD活性降低所致,属伴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其发病常由误食蚕...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d)因调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基因突变导致其G6PD活性降低所致,属伴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其发病常由误食蚕豆而诱发,故又称"蚕豆病"。患者在感染、氧化应激、食物或药物诱发等情况下,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致核黄疸,甚至危及生命。本病重在预防,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时发现G6PDd患者,避免接触食物、药物等诱发因素,是对该病进行预防的主要措施。该病在广东、广西、海南等我国南方地区高发,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疾病筛查 实验室检测技术 急性溶血性贫血 专家 诊断 药物诱发 高胆红素血症
原文传递
秃疮花提取物对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抑制机制 被引量:35
20
作者 赵祁 韩寅 +2 位作者 杜宇平 王廷璞 王勤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秃疮花提取物对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H2O2诱导体外鼠红细胞发生氧化性溶血,以乙酰苯肼引发小鼠体内溶血性贫血,观察不同浓度或剂量秃疮花对鼠红细胞溶血率,细胞形态、小鼠体内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 目的探讨秃疮花提取物对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H2O2诱导体外鼠红细胞发生氧化性溶血,以乙酰苯肼引发小鼠体内溶血性贫血,观察不同浓度或剂量秃疮花对鼠红细胞溶血率,细胞形态、小鼠体内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浆丙二醛含量,以及红细胞内各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外秃疮花提取物对H2O2诱导的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可达78%。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与模型组比较,红细胞数目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提高,白细胞数目减少,血浆丙二醛含量降低,四项指标均接近正常组(腹腔注射DLF 1.5 g/(kg.d),红细胞数目为8.49×1012/L);损伤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浆总抗氧化力无明显改变,而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提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上升极显著(较损伤组提高44.7%)。结论秃疮花提取物在体内外可分别抑制由H2O2和乙酰苯肼引发的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效果明显。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红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普遍提高,提示秃疮花提取物通过增强红细胞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而使细胞膜免受氧化性损伤,其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上升尤为显著,据此推测秃疮花提取物有可能通过抑制乙酰苯肼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干扰而缓解鼠红细胞的氧化性溶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疮花提取物 乙酰苯肼 红细胞 氧化性溶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