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长福
孙世芹
王有志
辛萍
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508-2514,共7页
文摘
目的 筛选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的抗炎有效部位并研究其化学成分。方法 将朝鲜白头翁干燥根以7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洗脱,依次得到水及30%、50%、95%乙醇洗脱组分,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以确定其抗炎有效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抗炎有效部位中的化合物,根据理化特征并结合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朝鲜白头翁根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50%乙醇洗脱组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8-羟基松脂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 4:3′, 4′-bis (methylenedioxy)- 9′-hydroxyl-lignane-9-methyl-O-β-D-glucopyranoside(2)、prinsepiol-4-O-β-D-glucopyranoside(3)、(+)-环合橄榄树脂素-6-O-β-D-葡萄吡喃糖苷(4)、6-O-(E)-feruloyl-β-glucopyranoside(5)、6-O-(E)-feruloyl-α-glucopyranoside(6)、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7)、常春藤苷基-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 (1→3)-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8)和常春藤苷基-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9)、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刺囊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1)和羽扇豆醇(12)。结论 朝鲜白头翁50%乙醇洗脱组分为其抗炎有效部位,该部位中得到的化合物2~4、6、8和9为首次从白头翁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朝鲜白头翁
抗炎
(+)-环合橄榄树脂素-6-O—β-D-葡萄吡喃糖苷
常春藤苷基-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
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
羽扇豆醇
Keywords
Pulsatilla cernua (Thunb.) Berchtold et Presl
anti-inflammation
(+)-cycloolivil-6-O-β-D-glucopyranoside
oleanolicacid-3-O-β-D-glucopyranosyl-(1→ 2 )-β-D-glucopyranosyl-( 1→3 )-β-D-glucopyranosyl
lupeol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题名 南葶苈子中的一个新黄酮苷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凯
李铣
机构
沈阳药科大学天然药物研究室
出处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33-233,248,共2页
文摘
采用硅胶吸附柱色谱的手段 ,从南葶苈子中分离得到一个化合物 ,利用理化和谱学 (NMR ,ESI MS)分析的方法 ,确定其结构为槲皮素 7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6) β D 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 7 O β D glucopyranosyl(1→ 6) β D glucopyranoside) ,该化合物的结构未见文献报道 ,为新化合物。
关键词
药物化学
结构鉴定
核磁共振波谱
电喷雾质谱
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播娘蒿
种子
Keywords
medicinal chemistry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NMR
ESI-MS
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Descurania sophia (L.)Webb.ex Prantl
seeds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题名 川射干中点地双梅糖苷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勇勋
董小萍
陈胡兰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
出处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7-412,共6页
文摘
采用95%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川射干中分离其化学成分,并通过各种光谱进行结构鉴定.从川射干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一个酚二糖苷类化合物点地双梅糖苷(Tectoruside),通过包括2D NMR在内的各种光谱首次阐明了它的结构,归属了所有碳与氢的化学位移,其结构为1-{3′-甲氧基-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苯基}乙酮.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归属
1-{3′-甲氧基-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苯基}乙酮
点地双梅糖苷
川射干
Keywords
NMR
assignment
1-{3′-methoxy-4′-[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phenyl}ethanone
Tectoruside
Iris tectorum Maxim.
分类号
O641
[理学—物理化学]
O482.53
[理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