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葡激酶(r-Sak)的分离、纯化和结晶 被引量:15
1
作者 汤其群 张小璇 +1 位作者 于敏 宋后燕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通过葡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表达产物 r- Sak以可溶性、活性状态存在于胞浆内。本文报道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纯化 r- Sak的简易路线 ,从每升发酵液可得纯度 98%以上 ,比活性 10万 HU/ mg的 r- Sak30 0 mg以上 ,... 通过葡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表达产物 r- Sak以可溶性、活性状态存在于胞浆内。本文报道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纯化 r- Sak的简易路线 ,从每升发酵液可得纯度 98%以上 ,比活性 10万 HU/ mg的 r- Sak30 0 mg以上 ,比国外报导道 6倍。r- Sak的理化特性和 N末端 15个氨基酸顺序与天然 Sak十分相似。利用纯化的 r- Sak已成功地制备了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纯化 鉴定 结晶 药物
下载PDF
葡激酶突变体(K35R)PLGA微球的制备和表征(英文) 被引量:13
2
作者 贺进田 陶贤梅 +1 位作者 莫炜 宋后燕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制备葡激酶突变体(K35R,DGR)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使其在包封和释放过程中都能保持活性。方法使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DGR的PLGA微球,研究了搅拌速度、PLGA浓度、内水相和外水相中的添加剂对蛋白包封率以及微球性质的影响,... 目的制备葡激酶突变体(K35R,DGR)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使其在包封和释放过程中都能保持活性。方法使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DGR的PLGA微球,研究了搅拌速度、PLGA浓度、内水相和外水相中的添加剂对蛋白包封率以及微球性质的影响,并进行了DGR微球的体外和体内释放试验。结果2%聚乙烯醇可以有效抑制超声乳化时DGR在水/二氯甲烷界面上的变性,将DGR的活性回收率从16%提高到几乎100%。在外水相中加入NaCl可以显著提高蛋白包封率,同时对微球的粒径分布和表面形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DGR微球的体外释放呈现两个时相,15d释放大约DGR总活性的50%。DGR微球在体内持续释放5d。结论制备的PLGA微球,DGR包封率高,稳定性较好,是DGR的良好载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微球 聚乳酸-羟基乙酸 聚乙烯醇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对兔实验性肺栓塞的溶栓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秀文 汤仲明 +2 位作者 梁心平 马宪梅 陈伟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801-806,共6页
目的旨在观察重组葡激酶(rSaK)对兔肺栓塞的溶栓作用。用体外制备125I人纤维蛋白血块,颈静脉注入。05h内静滴2和05万AU·kg-1rSaK,与NS和2万U·kg-1链激酶(SK)比较。另设25... 目的旨在观察重组葡激酶(rSaK)对兔肺栓塞的溶栓作用。用体外制备125I人纤维蛋白血块,颈静脉注入。05h内静滴2和05万AU·kg-1rSaK,与NS和2万U·kg-1链激酶(SK)比较。另设25h滴注组,速度与低剂量同而总剂量与高剂量同。结果表明,各组肺动脉内残留血栓分别为62%±11%,78%±7%,92%±7%,60%±13%和64%±16%,给药组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体外实验rSaK与血凝块作用05h和25h的溶解率相近。rSaK和SK的最大溶解速率分别为34和10kBq·min-1,Km值均为17kBq·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激酶 溶栓 肺栓塞
下载PDF
微生物溶栓酶研究概况及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晨光 王鹏 刘万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6-49,共4页
微生物是溶栓酶的重要来源。阐述链激酶、葡激酶的作用机理,并介绍纳豆激酶、枯草激酶、粪链球菌纤溶解、链霉菌纤溶酶的理化性质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微生物溶栓酶 激酶 葡激酶 研究进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刘进军 刘芳 岳利英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5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金黄色萄球菌 肠毒素 致病力 自然界 动物体 酶类 核酸酶 葡激酶 白细胞 综合征
下载PDF
葡激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翟中金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8年第4期156-158,共3页
葡激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溶解血栓的特性。本文综述了重组葡激酶的结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和临床溶血栓治疗研究的新进展。并对它作为人类溶血栓剂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葡激酶 血栓溶解 结构 性质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童明庆 戴传箴 +1 位作者 蒋理 赵旺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4-97,103,共5页
目的 研究重组葡激酶 (r- SAK)静脉给药后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9例健康成人每人给药 1 0 mg(先静脉推注 1 mg,2 m in内推完 ,余下 9mg30 min内推完 ) ,采血时间为开始给药后的 1、1 0、2 0、30、35、40、5 0、6 0、70、90... 目的 研究重组葡激酶 (r- SAK)静脉给药后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9例健康成人每人给药 1 0 mg(先静脉推注 1 mg,2 m in内推完 ,余下 9mg30 min内推完 ) ,采血时间为开始给药后的 1、1 0、2 0、30、35、40、5 0、6 0、70、90、1 2 0、2 1 0和 2 70 min。以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药浓度。结果 中心室分布容积为 (4.45± 1 .6 2 ) L,药 -时曲线下面积(AUC0~ 2 70 )为 (89935± 1 32 2 8) min· ng/m l,药物总清除率为 (6 .30± 1 .0 5 ) L /h,T1 /2α(分布相半衰期 )为 (1 3.30± 2 .0 6 )min,T1 /2β(消除相半衰期 )为 (6 7.94± 2 1 .39) min。结论  r- SAK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类型符合二室模型。建议临床给药方式为 1 0 mg r- SAK 30 min内静脉输注 ,必要时在第 1次给药结束后 30~ 6 0 min可再给 1 0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药代动力学 r-SAK ELISA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和水蛭素融合蛋白的血栓靶向性机制(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于爱平 张传领 +4 位作者 董春娜 于红阳 钟根深 王立生 吴祖泽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55-1961,共7页
为解释以凝血因子Xa(FXa)的识别序列为连接肽的葡激酶和水蛭素的融合蛋白(命名为SFH)在体内的强溶栓和低出血的特征,研究分析了SFH的两个血栓靶向性作用机理。首先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在体外分析了由水蛭素游离的C末端赋予的SFH... 为解释以凝血因子Xa(FXa)的识别序列为连接肽的葡激酶和水蛭素的融合蛋白(命名为SFH)在体内的强溶栓和低出血的特征,研究分析了SFH的两个血栓靶向性作用机理。首先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在体外分析了由水蛭素游离的C末端赋予的SFH对血栓的靶向性,结果显示SFH对凝血酶和富含凝血酶的血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为阐明SFH抗凝活性在血栓部位的靶向性释放,构建表达了仅在水蛭素N末端连接FXa识别序列的水蛭素衍生物(命名为FH)。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完整的FH无抗凝活性,在体内FH可以发挥抗栓作用,且出血副作用较低,这些结果说明FXa的识别序列可以封闭水蛭素的抗凝活性,在体内FH可以由于FXa的成功裂解而释放其抗凝活性,且其抗凝活性可能仅局限于血栓局部。这就间接说明了SFH的抗凝活性可以在血栓局部进行靶向性释放。以上两个血栓靶向性作用机理是SFH在体内发挥更高溶栓效率和降低出血副作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水蛭素 血栓靶向性 溶栓 抗凝
下载PDF
特异性溶栓剂:葡激酶 被引量:5
9
作者 马端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1998年第4期212-214,共3页
葡激酶是一种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提取的具有溶栓作用的物质。初步临床应用证明它疗效好、出血率低、副作用少,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新型溶栓剂。本文对其蛋白质结构、溶栓机理、体外实验、动物模型、临床应用和免疫性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葡激酶 溶栓剂 药理学 临床应用 心肌梗塞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PLGA微球中葡激酶突变体(K35R)的二级结构 被引量:6
10
作者 贺进田 王改珍 宋后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09-1212,共4页
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葡激酶突变体(K35R,DGR)的PLGA微球,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定量研究了PLGA微球内DGR的二级结构。将可增强分辨率的傅里叶去卷积技术与高斯曲线拟合技术共同用于对微球内DGR酰胺Ⅰ带的定量分析,发现DGR... 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葡激酶突变体(K35R,DGR)的PLGA微球,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定量研究了PLGA微球内DGR的二级结构。将可增强分辨率的傅里叶去卷积技术与高斯曲线拟合技术共同用于对微球内DGR酰胺Ⅰ带的定量分析,发现DGR酰胺Ⅰ带共包含9个红外吸收峰,并对各组份进行了归属。此外,还对微球内DGR结构稳定性相关的1 623和1 650 cm-1吸收峰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微球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葡激酶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靶向溶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苏晓明 费瑜 苏东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429-2430,共2页
目的探讨葡激酶(PK)纳米脂质体的溶栓效果。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PK纳米脂质体,并用反相液相色谱(HPLC)法制备归巢装置,观察PK纳米脂质体包封率、分散性、形态、大小,制备血栓动物模型,应用不同剂量的PK纳米脂质体导向装置,观察溶栓... 目的探讨葡激酶(PK)纳米脂质体的溶栓效果。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PK纳米脂质体,并用反相液相色谱(HPLC)法制备归巢装置,观察PK纳米脂质体包封率、分散性、形态、大小,制备血栓动物模型,应用不同剂量的PK纳米脂质体导向装置,观察溶栓效果。结果PK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为(78.6±5.7)nm,多分散性指数为0.298。PK纳米脂质体包封率71.5,回收率93.2。分析10、20、30、40min各个时间段,PK大剂量组与精-甘-天冬-丝氨酸(RGDS)-PK纳米脂质体在血压变化方面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的血栓湿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01)。其中PK纳米脂质体、RGDS-PK纳米脂质体与小剂量PK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备PK纳米脂质体是可行的,RGDS有导向性,该归巢装置具有较好的溶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纳米 脂质体 靶向溶栓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N端缺失突变体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立文 宋钢 宋后燕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比较重组葡激酶(SAK)及其N端缺失突变体(ΔNSAK)对纤溶酶原(PLG)激活作用的酶动力学常数,探讨SAKN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进一步改造SAK分子。方法 采用酶反应动力学方法结合生物传感器测定SAK、Δ... 目的 比较重组葡激酶(SAK)及其N端缺失突变体(ΔNSAK)对纤溶酶原(PLG)激活作用的酶动力学常数,探讨SAKN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进一步改造SAK分子。方法 采用酶反应动力学方法结合生物传感器测定SAK、ΔNSAK与PLG、纤溶酶(PLM)作用的动力学常数。结果 两者与PLM形成的复合物催化PLG的Km值分别为6.29、4.6μmol/L,Kcat值分别为0.725s-1、0.312s-1;两者与PLG的亲和系数分别为2.64×108、1.07×109;与PLM的亲和系数分别为1.32×109、3.67×108。结论 SAKN端18个氨基酸对SAK·PLG复合物及SAK·PLM酶催化活性中心的形成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葡激酶缺失 突变体 纤溶酶原 SAK
下载PDF
表达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工程菌的高密度培养 被引量:5
13
作者 钟根深 石炳兴 +2 位作者 王海东 蒋中华 吴祖泽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5,共5页
采用溶氧反馈的分批培养流加补料的方法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生产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通过摇瓶培养对菌种和培养条件的初步筛选,采用溶氧反馈的流加补料策略,进行了5L发酵罐的合成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的发酵工... 采用溶氧反馈的分批培养流加补料的方法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生产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通过摇瓶培养对菌种和培养条件的初步筛选,采用溶氧反馈的流加补料策略,进行了5L发酵罐的合成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的发酵工艺研究。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不断优化,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里得到了高效表达,菌体密度最终达到115g/L(WCW)以上,可溶性重组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含量约为1.1~1.2g/L。5L发酵罐的发酵工艺参数在40L发酵罐中进行了放大培养,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放大,可适用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葡激酶 水蛭素 高密度培养
下载PDF
蚓激酶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菁华 赵伟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激酶 静脉给药 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栓性疾病 药物应用 出血 尿激酶 生物组织 溶栓酶 葡激酶
下载PDF
聚乙烯醇与葡激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葡激酶二级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改珍 贺进田 +2 位作者 周志涛 朱玉昆 郭茵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81-1585,共5页
在生理条件下,使用凝胶过滤色谱、荧光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葡激酶的纤溶活性分析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和葡激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葡激酶高级结构的影响.凝胶过滤色谱研究结果表明,PVA与葡激酶之间形成了... 在生理条件下,使用凝胶过滤色谱、荧光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葡激酶的纤溶活性分析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和葡激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葡激酶高级结构的影响.凝胶过滤色谱研究结果表明,PVA与葡激酶之间形成了复合物;荧光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提示,葡激酶与PVA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破坏葡激酶的高级结构;进一步使用红外光谱法结合可增强分辨率的傅里叶去卷积技术和高斯曲线拟合技术,用于对葡激酶与PVA复合物冻干粉中葡激酶酰胺Ⅰ带的定量分析发现,复合物冻干粉葡激酶分子中易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分子间β-折叠组分含量明显减少.纤溶活性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PVA与葡激酶的相互作用未影响葡激酶的活性,并对蛋白质的活性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葡激酶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凝胶过滤 荧光光谱
下载PDF
RGD-葡激酶突变体(K130T,K135R)的制备与活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宁保安 马茹 +3 位作者 郑玉玲 高志贤 申博 姜永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6-460,共5页
以葡激酶突变体质粒mSAK(K130T ,K135R) pBV2 2 0为模板,PCR重叠引物延伸法引入突变位点,并将该片段克隆至载体pBV2 2 0 ,构建了RGD mSAK pBV2 2 0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热激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5 0 %以上,且主要... 以葡激酶突变体质粒mSAK(K130T ,K135R) pBV2 2 0为模板,PCR重叠引物延伸法引入突变位点,并将该片段克隆至载体pBV2 2 0 ,构建了RGD mSAK pBV2 2 0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热激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5 0 %以上,且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所获蛋白依次用Q SepharoseHP柱、SephaycrylS 2 0 0HR柱和SP柱进行纯化,纯化的蛋白的纯度可达98%以上,纤维蛋白溶圈法体外溶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获RGD mSAK蛋白溶栓活性与野生型葡激酶相当,豚鼠体内免疫试验证明突变体的免疫原性也有所降低,血小板聚集试验分析突变体蛋白的抗血小板聚集能力,RGD 葡激酶突变体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RGD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新型葡激酶突变体的表达、纯化及性质 被引量:4
17
作者 狄静芳 贺进田 +2 位作者 徐瑞光 陈希 赵宝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为解决溶栓后再栓塞问题,构建N-端含RGD(Arg-Gly-Asp)序列的葡激酶双功能突变体。研究突变体的表达和纯化,并进行性质分析。【方法】将突变后的葡激酶突变体序列连入pBV220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表达。阳离子交换、凝胶过... 【目的】为解决溶栓后再栓塞问题,构建N-端含RGD(Arg-Gly-Asp)序列的葡激酶双功能突变体。研究突变体的表达和纯化,并进行性质分析。【方法】将突变后的葡激酶突变体序列连入pBV220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表达。阳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和阴离子交换三步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采用溶圈法对纯化产物进行生物学活性测定,并测定纯化产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效应。【结果】PAGE扫描结果显示,葡激酶突变体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40%~50%;三步层析纯化后,HPLC测定其纯度可达95%。酪蛋白凝胶板溶圈法测得其比活性分别为10.8×104和11.0×104HU/mg,与野生型葡激酶活性相当;且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血小板聚集仪测定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10.72%和19.71%,明显高于野生型葡激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本实验利用pBV220载体高效表达了葡激酶突变体基因,得到了高纯度、高活性的突变体蛋白,为葡激酶生产产业化和临床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RGD 抗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Arg77和Glu80定点突变同时去除葡激酶中的T和B细胞抗原表位(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瑞光 贺进田 +3 位作者 贾锴 陈希 刘建伟 朱科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2-703,共12页
【目的】对葡激酶的T和B细胞抗原表位重叠的关键氨基酸Arg77和Glu80进行定点突变以降低葡激酶的免疫原性。【方法】基于Arg77和Glu80的溶剂可及表面积设计葡激酶的突变体;突变体在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表达。经过三步层析法纯化后,分析... 【目的】对葡激酶的T和B细胞抗原表位重叠的关键氨基酸Arg77和Glu80进行定点突变以降低葡激酶的免疫原性。【方法】基于Arg77和Glu80的溶剂可及表面积设计葡激酶的突变体;突变体在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表达。经过三步层析法纯化后,分析突变体的纤溶活性和免疫原性。【结果】免疫学实验提示,葡激酶导致Th2免疫反应;Glu80突变为丙氨酸和丝氨酸减少了溶剂可及表面积,同时去除了部分T和B细胞抗原表位;Arg77突变为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和赖氨酸仅去除了部分T细胞抗原表位;6个组合突变体中,Sak(R77Q/E80A)和Sak(R77Q/E80S)有效去除了部分B和T细胞抗原表位,降低了葡激酶的免疫原性;Sak(R77Q/E80A)and Sak(R77Q/E80S)的纤溶活性和催化效率与r-Sak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T细胞抗原表位 B细胞抗原表位 免疫原性 蛋白质工程
原文传递
新型葡激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晓文 杨子义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09-212,共4页
本文详细阐述了新型葡激酶的结构、作用机理和改构现状。葡激酶是一种溶栓剂 ,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好、溶栓效率高、价格经济等优点 ,但作为细菌源蛋白质 ,葡激酶用于患者会产生中和性抗体 ,严重影响它的治疗效果和反复应用。目前对葡激... 本文详细阐述了新型葡激酶的结构、作用机理和改构现状。葡激酶是一种溶栓剂 ,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好、溶栓效率高、价格经济等优点 ,但作为细菌源蛋白质 ,葡激酶用于患者会产生中和性抗体 ,严重影响它的治疗效果和反复应用。目前对葡激酶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结构改造 ,减小其免疫原性 ,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细菌源蛋白质 免疫原性 过敏反应 溶栓剂
下载PDF
葡激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苟冶然 周建中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6期695-699,共5页
葡激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新一代天然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高效的溶栓活性和纤维蛋白特异性。进入机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是限制其临床使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途径。现将从结构特点... 葡激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新一代天然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高效的溶栓活性和纤维蛋白特异性。进入机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是限制其临床使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途径。现将从结构特点、溶栓机制、免疫原性及分子结构改造等方面重点介绍葡激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结构特点 溶栓机制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