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苗床落谷密度、施肥量和秧龄对机插稻苗质及大田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1
1
作者 沈建辉 邵文娟 +4 位作者 张祖建 景启坚 杨建昌 陈文林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2-409,共8页
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材料,塑料软盘育秧,进行落谷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并将各处理秧苗分3期插入大田,实收产量,测定其构成。主要结果如下:(1)3试验因素对苗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秧龄>施肥量>落谷密度。(2)秧龄由16 d延至21 d,即... 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材料,塑料软盘育秧,进行落谷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并将各处理秧苗分3期插入大田,实收产量,测定其构成。主要结果如下:(1)3试验因素对苗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秧龄>施肥量>落谷密度。(2)秧龄由16 d延至21 d,即使较密的落谷密度、少量施肥(处理编码M1、M2)或较稀的落谷密度、多量施肥(编码X3),均表现减产趋势,故适龄早栽至关重要。(3)秧龄21 d秧苗的发根力和茎鞘淀粉含量等指标均优于秧龄16 d的(差异显著),但因大田苗数和穗数减少,稻谷产量显著下降。可见机插秧的壮苗指标因秧龄而异。(4)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效应的通径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1.1112),每穗粒数次之(通径系数为0.6517)。说明机插稻以争穗数为第一要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育秧 落谷密度 苗床施肥量 秧龄 秧苗质量 产量
下载PDF
水稻机插中苗双膜育秧落谷密度对苗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5
2
作者 沈建辉 邵文娟 +3 位作者 张祖建 杨建昌 曹卫星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6-911,共6页
以半直立穗型、强秆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双膜育秧中不同落谷密度 (催芽种谷 170 7、2 2 9 4、2 85 4、342 7和 4 0 0 1粒 /dm2 )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秧龄在 3叶 1心初期移栽 ,田间发根力、单位... 以半直立穗型、强秆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双膜育秧中不同落谷密度 (催芽种谷 170 7、2 2 9 4、2 85 4、342 7和 4 0 0 1粒 /dm2 )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秧龄在 3叶 1心初期移栽 ,田间发根力、单位苗高干重、地上部干重和苗基粗等苗质指标均随落谷密度增大而变劣。落谷密度最稀的处理 (170 7粒 /dm2 )苗质显著 (或明显 )优于其他处理 ,但机插缺穴率高和每穴苗数少 ,稻谷产量反而低于其他处理。落谷密度在 2 2 9 4~ 4 0 0 1粒 /dm2 之间 ,苗质虽随落谷密度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 ,但大田稻谷产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提高秧龄弹性的要求出发 ,双膜育秧中苗移栽的落谷密度在 2 2 9粒 /dm2 左右为宜。除 170 7粒 /dm2 外 ,其他处理秧苗地上部干重的峰值出现在播后 2 0d ,叶龄为 3 8~ 4 1时 ,其后秧苗干重下降或不增长 ,苗质变劣 ,苗质下降的速率随落谷密度的增大而加大 ,表明其超秧龄的临界期在叶龄 3 8~ 4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膜育秧苗 落谷密度 秧苗质量 产量
下载PDF
烯效唑对不同落谷密度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周永进 吴文革 +4 位作者 许有尊 王斌 陈刚 代真真 胡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6,共8页
为探索出适宜于杂交中籼稻的配套机插育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在硬盘方式育秧的情况下,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和落谷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落谷密度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烯效唑的调控效果... 为探索出适宜于杂交中籼稻的配套机插育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在硬盘方式育秧的情况下,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和落谷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落谷密度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烯效唑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化控处理情况下,随着落谷密度的增加,秧苗素质逐渐恶化,表现为单株根系数量、百株干质量、茎基宽、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急剧上升;各处理千粒质量、结实率无显著差异;在8 000-18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有效穗呈增加趋势,18 000-30 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呈减少的趋势,最终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以18 000 grains·m-2产量最高。烯效唑对不同落谷密度的秧苗素质及产量存在显著的调控效果。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的同时于2叶1心时喷施150 mg·L-1烯效唑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以及只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相比,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缩短大田缓苗期,显著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最终使产量显著提高。因此,针对江淮杂交中籼稻特点,采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的同时于2叶1心时喷施150 mg·L-1烯效唑并配合18 000 grains·m-2的落谷密度为较好的育秧方式,能保证较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稳定千粒质量,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增加库容量及库容充实度,最终使产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化学调控 落谷密度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