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生理小种分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曹支敏 余仲东 +1 位作者 潘彦平 任本权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关键词 落叶松-锈菌 生理小种分化 中国 2003年 致病性分化 90年代 秦岭林区 种植地区 致病类型 作者 划分
下载PDF
落叶松—杨栅锈菌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田呈明 康振生 +2 位作者 李振岐 赵彦修 张慧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58,共5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RAPD)技术对来自陕西及青海的 7个地区的 1 3个落叶松—杨栅锈菌 (Melampsoralarici populinaKleb.)的分离物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1 3个 1 0 -核苷酸随机引物 (Operon公司 ...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RAPD)技术对来自陕西及青海的 7个地区的 1 3个落叶松—杨栅锈菌 (Melampsoralarici populinaKleb.)的分离物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1 3个 1 0 -核苷酸随机引物 (Operon公司 )对 1 3个菌株共扩增出 81条RAPD带 ,其中 69个DNA片断呈现多态性 ,占总扩增片断的 85.2 %。供试菌株的相似系数在 0 .60 8~ 1 .0 0 0之间 ,各菌株之间的差异在 0~3 3 1 %之间 ,并建立了聚类树状图。 1 3个菌株在相似性 76.1 %时被分为 4个类群 :I组包括秦岭宁陕火地塘C的 2个分离物 ,II组为火地塘B的 1个分离物 ;III组为青海西宁、互助 ,陕西太白宝太路、宝鸡天台山、周至厚畛子 (HZa)等 5个地区的 8个分离物 ;第IV组为陕西周至厚畛子的 2个菌株 (HZb、HZc)。并与各菌株对不同杨树致病性的聚类分析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DNA多态性与致病性及寄主、地理来源等没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锈菌 RAPD 致病性
下载PDF
落叶松-杨栅锈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任本权 曹支敏 +1 位作者 潘彦平 余仲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4,共4页
对采自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甘肃、青海、北京等省(市)的11个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larici populina)分离物进行了鉴别寄主反应型测定以及潜育期、产孢量的观察,结果表明,落叶松-杨栅锈菌存在较明显的生理分化,并将... 对采自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甘肃、青海、北京等省(市)的11个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larici populina)分离物进行了鉴别寄主反应型测定以及潜育期、产孢量的观察,结果表明,落叶松-杨栅锈菌存在较明显的生理分化,并将其分为3个致病类群。类群Ⅰ包括青海、吉林、黑龙江、甘肃以及陕西宁陕、周至的6个分离物;类群Ⅱ包括四川、内蒙古和陕西宝鸡、太白的4个分离物;类群Ⅲ为北京的1个分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锈菌 致病性 分化 叶锈病 潜育期 产孢量 鉴别寄主
下载PDF
杨树与栅锈菌互作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田呈明 梁英梅 +2 位作者 康振生 李振岐 赵彦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8,共7页
用整叶组织透明染色法对亲和性、非亲和性杨树品种与落叶松—杨栅锈菌 (Melampsoralarici -popu linaKleb .)相互作用的组织病理学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夏孢子接种 6h后开始萌发 ,12h后芽管侵入气孔 ,此后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器。芽管常形... 用整叶组织透明染色法对亲和性、非亲和性杨树品种与落叶松—杨栅锈菌 (Melampsoralarici -popu linaKleb .)相互作用的组织病理学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夏孢子接种 6h后开始萌发 ,12h后芽管侵入气孔 ,此后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器。芽管常形成树杈状或根状分枝 ,一个芽管分别侵入两个气孔或几个芽管同时侵入一个气孔。杨树与栅锈菌相互识别中的抗锈性的表达主要发生在接种 2 4h后 ,即气孔下囊形成阶段。表现为夏孢子萌发初期受抑 ,气孔下囊形成较迟、数量较少 ,初生侵染菌丝的长度受抑 ,吸器出现迟、数量少以及寄主叶肉细胞坏死等 ,但不同组合间在发生时间和程度上有较大差异。接种 12h后 ,感病品种的叶肉细胞中出现吸器 ,3 6h后抗病性组合中出现吸器。随着菌丝的增多 ,抗病品种中的吸器数量、菌落面积小于感病品种 ,多于近免疫品种。低反应型品种中菌落线性生长受抑和吸器形成的减少均发生在叶肉细胞坏死之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锈菌 组织病理学 相互作用 叶绣病
下载PDF
落叶松-杨栅锈菌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显臻 曹支敏 于丹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9-297,共9页
为了解落叶松-杨栅锈菌密码子使用模式,并探究影响其密码子偏好形成的因素,本研究利用CondonW对落叶松-杨栅锈菌标准菌株98AG31基因组中14650个基因进行分析,计算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及64个密码子的相对使用度等偏好性参数。结果表明,... 为了解落叶松-杨栅锈菌密码子使用模式,并探究影响其密码子偏好形成的因素,本研究利用CondonW对落叶松-杨栅锈菌标准菌株98AG31基因组中14650个基因进行分析,计算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及64个密码子的相对使用度等偏好性参数。结果表明,落叶松-杨栅锈菌全基因组水平的密码子偏好程度较低,只有少数基因呈现出高偏好性。落叶松-杨栅锈菌的高频密码子多以A或T结尾,而最优密码子则倾向以G或C结尾。PR2-plot分析及ENC-plot曲线与中性绘图分析显示,落叶松-杨栅锈菌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受到选择压力和突变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相较于选择压力,落叶松-杨栅锈菌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更多地受到突变压力的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密码子碱基组成会对密码子偏好性产生影响,其他因素如序列长度等均不会影响密码子偏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锈菌 密码子偏好 选择压力 突变压力 碱基组成
原文传递
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鉴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春梅 曹支敏 余仲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对来自全国7个省市一定地域、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15个落叶松-杨栅锈菌菌系进行了鉴别寄主反应型测定以及潜育期、产孢量观察,进一步明确了落叶松-杨栅锈菌在我国的生理小种分化。结果表明,15个菌系中的13个分别属于4个生理小种,Th053... 对来自全国7个省市一定地域、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15个落叶松-杨栅锈菌菌系进行了鉴别寄主反应型测定以及潜育期、产孢量观察,进一步明确了落叶松-杨栅锈菌在我国的生理小种分化。结果表明,15个菌系中的13个分别属于4个生理小种,Th053、Sb和Cj052归1号生理小种CMLP1,Ts06、Gl051、Hb05-1和Sb052归2号生理小种CMLP2,Qh063、Gl052、Hdao和Sb051归3号生理小种CMLP3,Bq和Qh061归5号生理小种CMLP5,By05-3和Zs暂单独划为1个致病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落叶松-锈菌 生理小种 分化
下载PDF
杨树抗锈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7
7
作者 余仲东 高爱琴 曹支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160-1164,共5页
综述了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分化、寄主杨树抗锈性、抗锈病基因分子标记和抗病基因连锁遗传图谱构建技术;分析了我国杨树抗锈病育种研究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落叶松-锈菌 分子标记 抗病基因
下载PDF
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曹支敏 杜林 +1 位作者 王秦虎 余仲东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0-522,共13页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全国19个地区、不同年份的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简称MLP)36个单孢子堆菌系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5对SSR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62个观察等位基因(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全国19个地区、不同年份的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简称MLP)36个单孢子堆菌系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5对SSR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62个观察等位基因(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5.42-9.8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7.05。供试MLP样本在5个SSR位点上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64-0.89,平均值0.79。平均观察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6和0.86,不同位点的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2.12。结果显示,中国MLP菌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MLP菌系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变化范围为0.22-0.39,平均值0.344,基因流(Nm)平均值为0.48,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出现在MLP菌系群内部(65.60%),尤其以采自天然林的菌系群最为明显,但各菌系群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34.40%)。在菌系地理群体水平上,Shannon’s信息指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Nei’s)平均值分别为1.02和0.56,平均多态性位点数(Np)和多态位点百分率(PPL)分别为4.54和90.77%,反映出MLP地理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菌系群内部的遗传多样性低。依据菌系地理群之间的遗传距离(0.24-2.99),将供试的13个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菌系群分为4个类群:菌群Ⅰ由北京延庆、太白山厚畛子、秦岭火地塘和四川宝兴诸菌系组成;菌群Ⅱ由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与肇东、甘肃临夏和青海诸菌系组成;菌群Ⅲ由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周至和杨凌的菌系组成;菌群Ⅳ由陕西宝鸡天台山和太白山上白云菌系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锈菌 遗传结构 SSR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落叶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条件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郭志青 曹支敏 余仲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8-121,共4页
以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的Th053(Th)和Gl051(Gl)菌系为材料,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琼脂糖浓度及叶片浸出液对夏孢子萌发的影响,分析影响夏孢子萌发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供试温度范围(0~30℃)内,... 以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的Th053(Th)和Gl051(Gl)菌系为材料,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琼脂糖浓度及叶片浸出液对夏孢子萌发的影响,分析影响夏孢子萌发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供试温度范围(0~30℃)内,琼脂糖浓度对夏孢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最高温度(32℃)时,高琼脂糖浓度对夏孢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夏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最低萌发温度为5℃,最高萌发温度为32℃,高于32℃几乎不萌发。在最适温度下,Th菌系6~8 h萌发速率最大,24 h累计萌发率达63.40%;Gl菌系4~6 h萌发速率最大,前24 h累计萌发率达60.28%;(3)不同浓度的太白杨叶片浸出液对该锈菌夏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0 g.L-1的水浸液对夏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的水浸液、叶组织粉碎抽取液对夏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锈菌 温度 琼脂糖浓度 叶片浸出液 萌发条件
下载PDF
杂交杨转录因子Pdt-ERF3抗锈病基因表达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峰 程诗评 +4 位作者 牛春阳 李丹蕾 陈俏丽 张瑞芝 沈圣智 《森林工程》 2016年第6期10-14,共5页
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严重危害多种杨树。为探究转录调控因子ERF3在杂交杨抗锈菌反应中的分子机理,克隆到弱感病性树种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trichocarpa)和感病树种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 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严重危害多种杨树。为探究转录调控因子ERF3在杂交杨抗锈菌反应中的分子机理,克隆到弱感病性树种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trichocarpa)和感病树种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ERF3基因:Pdt-ERF3和Pnd-ERF3。采用荧光定量Q-PCR技术对接种E4强致病性落叶松-杨栅锈菌前后PdtERF3和Pnd-ERF3基因表达量变化进行分析。落叶松-杨栅锈菌接种后,Pdt-ERF3表达量在12 hpi达到高峰期,PndERF3表达量在24 hpi显著上调,在96 hpi达到高峰期。Pnd-ERF3比Pdt-ERF3表达量高峰期推迟84 h。除168 hpi时Pnd-ERF3与Pdt-ERF3表达均有下降外,2个基因表达量在锈菌侵染的多个阶段均存在差异。根据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同源基因预测Pdt-ERF3受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6调控。本研究为进一步系统研究杨树ERF基因与抗性反应的调控机理及杨树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调控因子 ERF 乙烯 落叶松-锈菌
下载PDF
MicroRNA转录后调控欧美杨R2R3-MYBs抗锈菌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丹蕾 张瑞芝 +4 位作者 王峰 陈俏丽 牛春阳 零雅茗 郝昕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目的]强致病锈菌亲和型树种欧美杨适合做寄主感病分子机理研究。研究表明转录因子及其调控miRNA在杨树抗/感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信号传导和调控作用,决定杨树与锈菌的亲和性。为深入研究杨树感病性,对欧美杨R2R3-MYB转录因子及其调控miRN... [目的]强致病锈菌亲和型树种欧美杨适合做寄主感病分子机理研究。研究表明转录因子及其调控miRNA在杨树抗/感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信号传导和调控作用,决定杨树与锈菌的亲和性。为深入研究杨树感病性,对欧美杨R2R3-MYB转录因子及其调控miRNA进行研究。[方法]构建锈菌侵染和未侵染miRNA组、降解组文库和基因表达谱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基因表达谱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R2R3-MYBs,根据miRNA组和降解组数据确定R2R3-MYBs调控miRNA。应用定量PCR技术鉴定候选R2R3-MYBs和其调控miRNA的表达量。[结果]共鉴定到230个欧美杨R2R3-MYBs,其中55个R2R3-MYBs在锈菌侵染和未侵染叶片间表达量差异显著,其余表达量变化不显著。基于降解组,共鉴定到由22个miRNA调控18个R2R3-MYBs的86个转录后调控关系。定量PCR结果表明PC-3p-2521022_1与Pnd MYB173存在转录后负调控关系。预测的R2R3-MYB靶基因涉及水杨酸、茉莉酸、乙烯和脱落酸等多个植物激素抗性路径。[结论]E4强致病锈菌侵染导致亲和型树种欧美杨23.9%的R2R3-MYBs表达量发生变化,锈菌侵染不但可以影响R2R3-MYBs的表达量,还可以启动或关闭R2R3-MYBs的表达。欧美杨在E4强致病锈菌胁迫条件下,R2R3-MYBs转录后主要受miR159和miR858家族的miRNA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R2R3-MYB 欧美 落叶松-锈菌 亲和型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欧美杨Pnd-WRKY3基因克隆及其抗锈菌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牛春阳 李丹蕾 +5 位作者 王峰 陈俏丽 邹莉 王志英 张瑞芝 王博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共5页
为探究欧美杂交杨转录调控因子Pnd-WRKY3在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E4生理小种侵染欧美杨(Populus nigra×P.deltoides)后不同时间点的具体功能,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nd-WRKY3基因CDS区克隆,... 为探究欧美杂交杨转录调控因子Pnd-WRKY3在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E4生理小种侵染欧美杨(Populus nigra×P.deltoides)后不同时间点的具体功能,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nd-WRKY3基因CDS区克隆,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Pnd-WRKY3调控的靶基因,采用荧光定量Q-PCR研究PndWRKY3基因抗锈菌表达特性。结果表明:Pnd-WRKY3基因蛋白编码区全长1 779 bp,预测具有W盒的靶基因49条,其中杨树动力蛋白表达量与Pnd-WRKY3基因表达量正相关。Q-PCR结果表明,锈菌菌丝生长期及生物量大量增长时期,Pnd-WRKY3基因表达量上调。在锈菌完成一个生长周期形成夏孢子时,Pnd-WRKY3基因表达量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KY 转录因子 欧美杂交 落叶松-锈菌
下载PDF
欧美杂交杨Pnd-LRR3基因克隆及其抗锈菌侵染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俏丽 李丹蕾 +7 位作者 王峰 邹莉 王志英 牛春阳 王博文 零雅茗 崔嵘 张玉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98,103,共5页
为深入探究欧美杂交杨(Populus nigra×P.deltoides)感病的分子机理,以及抗病基因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克隆了欧美杂交杨LRR3蛋白编码基因Pnd-LRR3。对Pnd-LRR3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在抗锈菌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 为深入探究欧美杂交杨(Populus nigra×P.deltoides)感病的分子机理,以及抗病基因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克隆了欧美杂交杨LRR3蛋白编码基因Pnd-LRR3。对Pnd-LRR3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在抗锈菌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Q-PCR结果显示,强致病性的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E4菌株接种6 h,Pnd-LRR3基因表达量上调增幅较大,168 h为显著下调。说明Pnd-LRR3基因在E4侵染过程中起到一定抗性作用,但最终无法阻止锈菌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R3基因 落叶松-锈菌 欧美杂交 E4株系 Q-PCR
下载PDF
细胞壁降解酶在落叶松-杨栅锈菌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呈明 赵鹏 曹支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83,共5页
对落叶松-杨栅锈菌入侵不同抗性寄主过程中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进行测定,明确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4种降解酶在该菌入侵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抗病和感病组合中PM... 对落叶松-杨栅锈菌入侵不同抗性寄主过程中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进行测定,明确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4种降解酶在该菌入侵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抗病和感病组合中PMG均在接种后第2天和第5天出现2个活性高峰,在第5天时达到最大值。PMTE、CX和β-G活性分别第3、2和3天达到活性高峰,其中PMG和PMTE的活性高,而CX和β-G的活性则相对较低。在感病组合内PMG、PMTE、CX、β-G活性较抗病组合大,表明这4种细胞壁降解酶对该菌入侵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锈菌 细胞壁降解酶
下载PDF
杨树与松杨栅锈菌互作中寄主活性氧及抗性相关酶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祖静 曹支敏 +1 位作者 苟兴庆 姜自如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1-106,共6页
对杨树与落叶松-杨栅锈菌互作中活性氧(ROS)产生、抗性相关酶活性动态变化与寄主抗病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种或品种与该锈菌不同小种菌系的互作进程中寄主叶片ROS代谢和抗性相关酶活性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免疫、抗病组合... 对杨树与落叶松-杨栅锈菌互作中活性氧(ROS)产生、抗性相关酶活性动态变化与寄主抗病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种或品种与该锈菌不同小种菌系的互作进程中寄主叶片ROS代谢和抗性相关酶活性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免疫、抗病组合寄主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分别于接种后0.5,1天时迅速爆发且升幅最大,此后继续出现1~2个高峰,整个进程中明显高于感病组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杨树品种抗病性呈负相关;免疫、高抗组合杨树在接种2天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快速升高且强度大,而感病组合无明显变化;几丁质酶活性与寄主抗病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锈菌 活性氧 酶活性
下载PDF
落叶松-杨栅锈菌MlpMCM4蛋白和MlpHOG1蛋白互作关系初探
16
作者 杨冰 陈凯玥 +2 位作者 李子晔 周显臻 于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由落叶松-杨栅锈菌侵染引起的杨树叶锈病严重威胁杨树的健康生长。通过家族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落叶松-杨栅锈菌标准菌株ID 48743为MCM4直系同源基因,命名为MlpMCM4。以夏孢子cDNA为模板,运用RT-PCR技术,同源克隆获得中国菌株MlpMCM... 由落叶松-杨栅锈菌侵染引起的杨树叶锈病严重威胁杨树的健康生长。通过家族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落叶松-杨栅锈菌标准菌株ID 48743为MCM4直系同源基因,命名为MlpMCM4。以夏孢子cDNA为模板,运用RT-PCR技术,同源克隆获得中国菌株MlpMCM4基因CDS片段,称之为MlpMCM4(wh03),长度为2460 bp,编码819个氨基酸。结果表明,比对分析显示目的蛋白具有保守结构域,包括Walker A、Walker B和R-finger基序,以及MCM4类型锌指结构。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其定位在细胞核区域。利用基于分离泛素系统的酵母双杂交技术和萤火虫荧光素酶互补试验,没有检测到落叶松-杨栅锈菌中国菌株MlpMCM4蛋白和MlpHOG1蛋白能够相互作用,推断二者相互作用可能需要外源渗透压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锈菌 MCM4基因 同源克隆 序列分析 蛋白互作
下载PDF
C14族R2R3-MYB基因调控杨树抗锈菌过敏性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牛春阳 王峰 +2 位作者 李丹蕾 陈俏丽 张瑞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32,共8页
由落叶松-杨栅锈菌引起的杨树叶锈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为探究杨树C14族R2R3-MYB基因在杨树抗锈菌过敏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对接种了落叶松-杨栅锈菌E4强致病性生理小种的2种杨树叶片进行症状观察、感病指数判定并对2种杨树C14族共6条R2... 由落叶松-杨栅锈菌引起的杨树叶锈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为探究杨树C14族R2R3-MYB基因在杨树抗锈菌过敏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对接种了落叶松-杨栅锈菌E4强致病性生理小种的2种杨树叶片进行症状观察、感病指数判定并对2种杨树C14族共6条R2R3-MYB基因表达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接种7 dpi后,弱感病性树种杂交杨叶片产生的夏孢子堆数量显著少于感病树种欧美杨。杂交杨叶片4 dpi开始出现过敏性反应症状,欧美杨未观察到类似症状。表明过敏性反应可有效阻止锈菌夏孢子堆形成,降低杨树感病性。杂交杨与欧美杨R2R3-MYB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相反,预测杨树C14族R2R3-MYB基因为杨树与病原互作过程中调控过敏性反应的正向调控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系统研究杨树R2R3-MYB基因与过敏性反应的调控机理及杨树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转录调控 美洲黑×毛果 欧美 落叶松-锈菌
下载PDF
落叶松-杨栅锈菌重寄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爱霞 吴春芳 梁英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8-111,共4页
通过分离培养,发现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的重寄生菌主要有Cladosporium tenuissimum、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对C.tenuissimum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适温为25~30℃,在pH为3~1... 通过分离培养,发现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的重寄生菌主要有Cladosporium tenuissimum、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对C.tenuissimum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适温为25~30℃,在pH为3~11时均可生长和产孢,最适pH为4~6.在对碳源的利用上,以果糖、葡萄糖生长最好,麦芽糖、淀粉、乳糖、甘露醇、木糖、蔗糖等均可以生长.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其菌落直径、菌丝致密程度和产孢量也随之增加.孢子萌发的相对湿度为90%~100%,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持续时间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锈菌 重寄生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基于SLAF-seq技术的抗杨树叶锈病SNP位点开发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美丽 方乐成 +1 位作者 尹佟明 李小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索美洲黑杨抗叶锈病的分子机制,为杨树抗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抗锈病差异显著的美洲黑杨‘2-2’与‘2-38’为亲本,通过控制授粉杂交获得80个F1代个体。用特异性位点扩增(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l s... 【目的】探索美洲黑杨抗叶锈病的分子机制,为杨树抗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抗锈病差异显著的美洲黑杨‘2-2’与‘2-38’为亲本,通过控制授粉杂交获得80个F1代个体。用特异性位点扩增(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l sequencinq, SLAF-seq)简化基因组技术对所获F1代进行深度测序,以美洲黑杨第3代组装基因组为参照。通过序列比对筛选特异长度的DNA片段,构建SLAF-seq文库,获得特异性SNP位点。经美洲黑杨叶锈病的病原菌经形态学与分子工具鉴定,确定为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通过叶盘法控制条件接种并对被锈菌侵染后的杨树抗性进行评估;应用Kruskal-Wallis方法对接种结果进行检验。【结果】通过接种,获得了孢子堆数量和大小等表型数据;基于SNP标记的连锁分析,一共有8 723个SNP连锁至遗传图谱上;共识别出19个连锁群,总遗传距离为3 610.67 cM;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可得到37个紧密连锁位点(P<0.005),标记分别位于I、IV、VI、XI、XV和XIX号连锁群上。【结论】利用SLAF-seq技术开发出了37个与杨树叶锈病抗病性状紧密关联的SNP分子标记,其中Marker42056位点连锁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 落叶松-锈菌 连锁遗传图谱 SLAF标签 Kruskal-Wallis检验
原文传递
杨树与栅锈菌互作过程中光合、蒸腾作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鹏 田呈明 曹支敏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受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Kleb.侵染后的杨树寄主的光合、蒸腾作用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对不同抗性的杨树寄主在不同接种时间段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受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Kleb.侵染后的杨树寄主的光合、蒸腾作用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对不同抗性的杨树寄主在不同接种时间段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p)活体监测后发现,在受到栅锈菌侵染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均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抗病品种内下降的幅度要比感病品种小。蒸腾速率在寄主受侵后开始逐渐下降直到开始产孢,但是在产孢后蒸腾速率就开始持续上升并超过健康寄主,并在产孢高峰达到最大值。气孔导度在接种后迅速增加,在产孢前后又开始大幅度的下降。这4个基本生理指标变化说明,栅锈菌侵染寄主后对寄主的光合、蒸腾作用均有影响,而且在亲合性组合中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锈菌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