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天山中、新生代造山作用与萨瓦甫齐铀矿床叠加富集效应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章月 秦明宽 +5 位作者 刘红旭 蔡根庆 何中波 郭强 许强 宋继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10-3323,共14页
天山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对天山山间盆地和两侧盆地内的砂岩型铀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系统采集萨瓦甫齐铀矿床矿石样品,通过薄片镜下观察、α径迹放射性照相、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多种技术手段,识别出萨瓦甫齐铀矿床三种... 天山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对天山山间盆地和两侧盆地内的砂岩型铀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系统采集萨瓦甫齐铀矿床矿石样品,通过薄片镜下观察、α径迹放射性照相、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多种技术手段,识别出萨瓦甫齐铀矿床三种矿化类型:含铀碎屑原生沉积型铀矿化、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和由低温热液脉型铀矿化。三种铀矿化具有明显的先后形成顺序,原生沉积型铀矿化形成了矿区早期铀预富集,层间氧化带铀矿化构成了本区主要铀矿体,而晚期低温热液脉型铀矿化则是对前期铀矿体的叠加富集。结合南天山中、新生代造山作用指出,三叠纪隆升作用形成了萨瓦甫齐铀矿床原生沉积型铀矿化;始新世-渐新世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形成了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中新世开始,伴随天山强烈褶皱造山,来自深部的造山热液改造了前期铀矿体,形成了低温热液脉型铀矿化叠加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陆内造山 造山热液 叠加富集 萨瓦甫齐铀矿床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萨瓦甫齐铀矿床中黄铁矿成因特征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指示
2
作者 武勇 秦明宽 +4 位作者 许强 郭强 何升 蔡叶蕾 林燕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106-1117,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北端的萨瓦甫齐砂岩型铀矿床是该地区侏罗系中重要的大型铀矿床,矿石显示黄铁矿与铀矿之间成因关系密切。本研究着重分析铀矿床中含矿层砂岩中黄铁矿、铀矿石的矿物组合及微观形态特征,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探讨黄铁矿的成... 塔里木盆地北端的萨瓦甫齐砂岩型铀矿床是该地区侏罗系中重要的大型铀矿床,矿石显示黄铁矿与铀矿之间成因关系密切。本研究着重分析铀矿床中含矿层砂岩中黄铁矿、铀矿石的矿物组合及微观形态特征,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探讨黄铁矿的成因及其与铀成矿过程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中黄铁矿与沥青铀矿、铀石和富铀的铁钛氧化物共生关系明显,铀矿物大多产在黄铁矿边缘;2)矿石中黄铁矿普遍以粒状和胶状出现,其硫同位素数值(δ^(34)S_(v-CDT))变化从-56.24‰至-11.44‰,平均为-25.79‰,较大变化幅度揭示它们具有多成因性;3)黄铁矿与沥青铀矿、有机质以及碎屑矿物共存,暗示黄铁矿的生成有细菌硫酸盐还原和有机质参与,推断黄铁矿在铀矿化过程中起到还原作用,提供必需的还原介质,黄铁矿与铀矿物的形成过程与研究区的含煤地层有着一定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瓦甫齐铀矿床 黄铁矿 硫同位素 砂岩型铀矿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萨瓦甫齐铀矿床岩石浸出液水化学对古流体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效宾 王志明 +1 位作者 郝伟林 韩军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156-162,共7页
萨瓦甫齐铀矿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构造运动使盆地盖层变得陡直甚至倒转,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不断被疏干,现今在垂深475 m以上已无地下水活动,铀矿体主要残留在古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中。根据水-岩相互作用的原理,试图... 萨瓦甫齐铀矿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构造运动使盆地盖层变得陡直甚至倒转,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不断被疏干,现今在垂深475 m以上已无地下水活动,铀矿体主要残留在古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中。根据水-岩相互作用的原理,试图通过研究岩样浸出液的水化学来获取古地下流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瓦甫齐铀矿床 砂岩型铀矿床 层间氧化带 水-岩体系 Eh-pH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