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细胞色素P450与多环芳烃浓度及降解率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许华夏 李培军 +2 位作者 刘宛 台培东 王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72-976,共5页
以菲、芘作为多环芳烃代表污染物,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4种真菌细胞色素P450含量与多环芳烃(PAHs)浓度及降解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菲0~200mg·L-1、芘0~100mg·L-1),菲、芘浓度与真菌P450含量呈明... 以菲、芘作为多环芳烃代表污染物,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4种真菌细胞色素P450含量与多环芳烃(PAHs)浓度及降解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菲0~200mg·L-1、芘0~100mg·L-1),菲、芘浓度与真菌P450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菲、芘浓度与真菌P450含量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上述浓度内,真菌降解多环芳烃的能力与真菌P450含量之间也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选用的4株真菌中,Zj1(镰刀菌)降解菲和芘的能力最强,Zj3(小克银汉)次之,Zj2(毛霉)和Zj4(青霉)降解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细胞色素P450 降解 浓度 浓度
下载PDF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LH-1破乳条件优化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侯宁 黄馨凝 +5 位作者 刘光辉 陆露 张慧心 曹会鸣 史妍 曹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0,共7页
以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破乳菌LH-1为研究对象,鉴定其生理生化指标鉴定,探究培养条件对破乳菌LH-1破乳效能影响,确定破乳菌LH-1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 H 7,培养温度33℃,菲浓度75mg·L^(-1),发酵液接种量4%,培养时间为5 d。此条... 以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破乳菌LH-1为研究对象,鉴定其生理生化指标鉴定,探究培养条件对破乳菌LH-1破乳效能影响,确定破乳菌LH-1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 H 7,培养温度33℃,菲浓度75mg·L^(-1),发酵液接种量4%,培养时间为5 d。此条件下破乳菌LH-1的24 h破乳率为95.67%,说明该菌是一株高效破乳菌。经理化分析,确定LH-1产生的生物破乳剂有效成分存在于细胞外,游离于培养液中,而菌体自身不具破乳能力。采用醇提方法得到破乳粗产物,经温度、酶解后验证破乳效果,结果显示,LH-1所产破乳剂为脂肽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破乳剂 破乳菌 最佳破乳条件 浓度 破乳率
下载PDF
植物根系活性对菲浓度的响应——以栾树、樟树为例
3
作者 荆诚然 姚文艺 +3 位作者 肖培青 申震洲 焦鹏 马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176,共5页
[目的]分析栾树、樟树根系分泌物在菲胁迫下的变化特征,为筛选抗多环芳烃污染树种,进一步开展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种菲处理浓度〔L 0(CK,0 mg/kg);L 1(100 mg/kg);L 2(1 000 mg/kg)〕,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对... [目的]分析栾树、樟树根系分泌物在菲胁迫下的变化特征,为筛选抗多环芳烃污染树种,进一步开展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种菲处理浓度〔L 0(CK,0 mg/kg);L 1(100 mg/kg);L 2(1 000 mg/kg)〕,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栾树、樟树的根系分泌物中总有机碳(TOC)、全碳(TC)、全氮(TN)含量及根系活性进行测定。[结果]①随着菲浓度的升高,栾树与樟树根系分泌物中TOC与T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TN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②随着菲浓度的升高,栾树和樟树根系的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③3个处理水平下,栾树根系分泌物中TC,TOC,TN含量均高于樟树,且栾树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也高于樟树。[结论]通过菲胁迫下栾树与樟树根系分泌量和根系活性的比较,表明栾树相较于樟树对菲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根系活性 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