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菜用茎尖收获装置发展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沈公威 王公仆 +3 位作者 胡良龙 袁建宁 王叶萌 吴腾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2,共7页
甘薯菜用茎尖收获装备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菜用甘薯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目前,甘薯菜用茎尖的收获方式主要采用人工采摘,工作效率低、劳动成本高、采收标准不便统一等问题突显。为此,在分析菜用甘薯发展概况以及菜用茎尖收获农艺的基础上... 甘薯菜用茎尖收获装备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菜用甘薯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目前,甘薯菜用茎尖的收获方式主要采用人工采摘,工作效率低、劳动成本高、采收标准不便统一等问题突显。为此,在分析菜用甘薯发展概况以及菜用茎尖收获农艺的基础上,阐述国内外甘薯菜用茎尖收获装备发展现状和可以借鉴的茶叶收获、茎叶类蔬菜收获等相关成熟技术,研究得出农机与农艺配合的重要性,分析菜用茎尖收获装备亦可用作甘薯育苗时剪苗的技术途径,提出甘薯菜用茎尖收获装备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 收获 机械化 发展概况 展望
下载PDF
优质菜用型甘薯新品种“福菜薯18号”露地越冬栽培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罗晓锋 涂前程 +1 位作者 乔锋 叶榕弟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7期44-45,共2页
介绍了优质菜用型甘薯新品种"福菜薯18号"的特征特性和应用推广现状,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其露地越冬栽培技术。
关键词 甘薯 新品种 薯18号 露地越冬栽培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菜用甘薯茎尖切割有限元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沈公威 王公仆 +3 位作者 胡良龙 袁建宁 申海洋 王科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18,共6页
切割作业是菜用甘薯茎尖收获中的重要环节,为提高菜用甘薯茎尖机械化收获的茎尖完整率,保证作业质量,采用静态测量法,运用质构仪等试验仪器对收获期菜用甘薯茎尖开展力学特性研究,获得其径向剪切模量为1.07MPa,轴向剪切模量为1.87MPa,... 切割作业是菜用甘薯茎尖收获中的重要环节,为提高菜用甘薯茎尖机械化收获的茎尖完整率,保证作业质量,采用静态测量法,运用质构仪等试验仪器对收获期菜用甘薯茎尖开展力学特性研究,获得其径向剪切模量为1.07MPa,轴向剪切模量为1.87MPa,结合数据,利用建模软件Inventor和仿真分析软件Ansys中的LS-DYNA模块对0.5m/s、0.6m/s、0.7m/s三个切割速度下切割过程进行显示动力学分析,获得对应的菜用甘薯茎尖的应力应变云图,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依据仿真结果开展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且结果表明切割速度宜设在0.6~0.7m/s,在此切割速度范围内可有效保证茎尖完整率。研究结果可为今后中国菜用甘薯茎尖收获装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 切割模 有限元 试验
下载PDF
菜用型甘薯的特点、主要栽培技术与产业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洪明 万述伟 +4 位作者 吕宝村 程星 张涛 展恩军 傅景敏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5期40-42,共3页
该文通过近年来菜用型甘薯品种的引进与栽培试验,分析了菜用型甘薯的特点,提出了主要栽培技术,并对菜用型甘薯产业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甘薯 特点 栽培技术 展望
下载PDF
三种菜用型甘薯茎尖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许丽丽 赵嘉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0-302,共3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化学分析法和重量法等对3种菜用型甘薯茎尖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甘薯块茎和常见蔬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尖中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和Mg、Fe、Mn、Zn、Cu等矿物质元... 采用分光光度法、化学分析法和重量法等对3种菜用型甘薯茎尖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甘薯块茎和常见蔬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尖中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和Mg、Fe、Mn、Zn、Cu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绝大多数比甘薯块茎或常见蔬菜高,3种菜用型甘薯茎尖均是价廉物美的保健蔬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尖 营养成分 矿物质元素
下载PDF
菜用型甘薯茎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庭辉 余德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4期100-100,102,共2页
以菜用型甘薯日本川山紫为研究对象,探讨甘薯茎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不同季节栽插的甘薯茎尖生长情况及管理方式。结果表明:菜用型甘薯以春季扦插的茎尖产量最高,可采摘期最长,质量最好;其次是夏季扦插的,而以秋季扦插的最差。生产菜用... 以菜用型甘薯日本川山紫为研究对象,探讨甘薯茎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不同季节栽插的甘薯茎尖生长情况及管理方式。结果表明:菜用型甘薯以春季扦插的茎尖产量最高,可采摘期最长,质量最好;其次是夏季扦插的,而以秋季扦插的最差。生产菜用茎尖的甘薯与食用块根的甘薯相比,在栽培方式、浇灌、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均不相同,为了提高甘薯茎尖的产量和质量,宜采用大棚育苗,提早扦插,保肥保水,控制甘薯藤蔓生长趋势和生长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尖 高产栽培 技术研究
下载PDF
茎尖菜用型甘薯福薯7-6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旭春 杨卓飞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茎尖甘薯 “福薯7-6” 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下载PDF
推荐茎尖菜用型甘薯新品种—“菜薯7—6”
8
作者 赵学本 张柏土 《农村经济导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薯7-6品种 营养 虫害 栽培技术 茎尖甘薯
下载PDF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欧行奇 刘志坚 张勇跃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8年第2期70-73,共4页
选用7个叶菜型甘薯品种,测定分析了茎尖中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甘薯茎尖的E/T值变幅为37.22%~39.60%,E/N值变幅为0.59~0.66,符合理想蛋白质的要求;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相对含量大部分符合1973年FAO/... 选用7个叶菜型甘薯品种,测定分析了茎尖中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甘薯茎尖的E/T值变幅为37.22%~39.60%,E/N值变幅为0.59~0.66,符合理想蛋白质的要求;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相对含量大部分符合1973年FAO/WHO修订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模式谱,仅蛋氨酸+半胱氨酸中度缺乏;在全部18种氨基酸中,以半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他15种氨基酸的变异系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氨基酸
下载PDF
叶菜型甘薯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部位和采收期的变化 被引量:25
10
作者 傅玉凡 曾令江 +2 位作者 杨春贤 廖志华 张启堂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部位和采收期的变化。方法:在全国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重庆点,测定和分析莆薯53、广菜薯2号和福薯7-63个品种蔓尖的叶片、叶柄和茎3个部位在6个采收时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部位和采收期的变化。方法:在全国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重庆点,测定和分析莆薯53、广菜薯2号和福薯7-63个品种蔓尖的叶片、叶柄和茎3个部位在6个采收时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莆薯53、广菜薯2号和福薯7-6蔓尖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在采收期间的变化分别介于9.60~19.98,12.93~25.08,9.33~25.16mg.g-1,品种之间有显著差异;3个品种叶片的平均质量分数在采收期间的变化为3.66~11.09mg.g-1,显著高于茎(4.03~7.79mg.g-1),茎显著高于叶柄(2.20~5.26mg.g-1);采收前期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采收后期。结论:在叶菜型甘薯的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等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采收时期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黄酮类化合物 采收期
原文传递
不同氮素水平对叶菜型甘薯光合作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魏猛 唐忠厚 +3 位作者 陈晓光 李洪民 张爱君 史新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1,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氮素水平对叶菜型甘薯光合作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徐菜薯1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氮素水平下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蔓长和各部位生物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不施尿素处理(对照)相比,施... 为了探讨不同氮素水平对叶菜型甘薯光合作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徐菜薯1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氮素水平下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蔓长和各部位生物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不施尿素处理(对照)相比,施尿素处理(每盆施尿素6.5 g、每盆施尿素13.0 g和每盆施尿素26.0 g)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地上部干质量均显著增加,每盆施尿素6.5 g和13.0 g处理的蔓长和地下部生物产量均显著增加;每盆施尿素26.0 g处理的蔓长和地下部生物产量均显著降低;施尿素处理的胞间CO2浓度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薯蔓长度、叶片干质量、叶柄干质量、茎干质量、块根干质量、纤维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下部干质量与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呈正相关,其中叶片干质量、茎干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与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与胞间CO2浓度均呈负相关。表明适量氮肥有利于叶菜型甘薯光合作用和生物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甘薯 光合特性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被引量:23
12
作者 傅玉凡 杨春贤 +5 位作者 赵亚特 赵文婷 刘小强 曾令江 廖志华 张启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814-4822,共9页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与DPPH·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次采收期的不同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平均含量大小为:广菜薯2号(0.2920%fb)>莆薯53(0.2750%fb)>福薯7-6(0.1638%fb),其中叶片(0.3539%fb)>茎(0.1444%fb)>叶柄(0.1173%fb),叶片含量是叶柄和茎平均值的2.70倍;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茎尖前3个采收时期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2.22、2.68和2.41倍,其中叶片、叶柄和茎前3次采收期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后3次采收期的2.49,2.53和2.20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根据3个品种6次采收期的平均值计算,叶片对茎尖绿原酸含量的贡献率为73.64%,叶柄为11.96%,茎为14.41%。(3)茎尖6次采收期的DPPH·清除能力平均大小为:广菜薯2号(34.99%)>莆薯53(31.05%)>福薯7-6(18.83%),其中叶片(32.52%)>茎(23.64%)>叶柄(17.91%);前3个采收时期的茎尖、叶片、茎和叶柄的DPPH·平均清除能力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1.91、2.02、1.69和1.99倍。【结论】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含量在品种、部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DPPH·清除能力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茎尖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绿原酸含量 品种 部位 采收期 DPPH·清除能力
下载PDF
水培对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品质与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陈选阳 张招娟 +1 位作者 郑佳伟 林羽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3736-3742,共7页
【目的】研究水培及不同营养液配方、不同N素形态及其比例对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品质与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2Hoagland配方(1/2 HL)、4种通用营养液、10种不同N素形态及其比例的营养液水培叶菜型甘薯,研究水培对其茎尖叶片、... 【目的】研究水培及不同营养液配方、不同N素形态及其比例对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品质与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2Hoagland配方(1/2 HL)、4种通用营养液、10种不同N素形态及其比例的营养液水培叶菜型甘薯,研究水培对其茎尖叶片、嫩茎和叶柄的营养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1)与土壤栽培相比,1/2 HL水培提高了叶菜型甘薯VC、黄酮和硝酸盐含量,对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2)叶菜型甘薯不同部位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嫩茎最高,叶片居中,叶柄最低。(3)不同营养液配方显著影响叶菜型甘薯硝酸盐含量。营养液华南B与1/2HL培养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华南A;园氏配方与土壤栽培相当,二者均极显著低于1/2HL、华南A和华南B。(4)营养液中不同N素形态及其比例对叶菜型甘薯叶片硝酸盐含量影响显著。硝态N提高了硝酸盐含量,而氨态N会减缓水培叶菜型甘薯硝酸盐含量的增加;酰氨态氮可以降低硝酸盐含量。【结论】与土壤栽培相比,水培提高了叶菜型甘薯VC、黄酮和硝酸盐含量,对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水培营养液中增加硝态N会提高叶菜型甘薯硝酸盐含量,适量氨态N可减缓硝酸盐含量的增加。营养液中酰氨态氮可以降低硝酸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水培 品质 硝酸盐含量
下载PDF
2006年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国家区试广西试点的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彦青 卢森权 黄咏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7819-7820,共2页
[目的]为了筛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叶菜型甘薯,为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2006年的国家叶菜型甘薯品种区试,测定福薯10号、福薯11号、广薯菜1号、广薯菜2号、阜菜薯1号、莆薯53和福薯7-6(CK)7个甘薯品种的茎叶产量... [目的]为了筛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叶菜型甘薯,为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2006年的国家叶菜型甘薯品种区试,测定福薯10号、福薯11号、广薯菜1号、广薯菜2号、阜菜薯1号、莆薯53和福薯7-6(CK)7个甘薯品种的茎叶产量,并进行品质鉴定。[结果]各参试品种茎叶产量均比对照增加,福薯10号产量最高,单产为29599.5 kg/hm2,比对照增产41.3%。其次是莆薯53和广薯菜2号,单产分别为26899.5和26850 kg/hm2,比对照增加28.4%和28.2%。品质鉴定除阜菜薯1号和广薯菜1号稍差外,其余品种都较优,适于在广西种植。综合排名前3名的是福薯10号、莆薯53和广薯菜2号。[结论]该研究为调整广西甘薯生产的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区域试验
下载PDF
10个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静 傅玉凡 +3 位作者 黄雨 王璐璐 李佳欣 冉海榕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53,共9页
在对10个叶菜型甘薯品种6个采收时期的基部分枝数和茎尖的20个性状进行加减符号标签法判别的基础上,再对这些性状的变异方差、Person相关、权重值、主成分及隶属函数进行了解析和品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茎尖产量与基部分枝数和茎尖质量... 在对10个叶菜型甘薯品种6个采收时期的基部分枝数和茎尖的20个性状进行加减符号标签法判别的基础上,再对这些性状的变异方差、Person相关、权重值、主成分及隶属函数进行了解析和品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茎尖产量与基部分枝数和茎尖质量之积显著正相关,基部分枝数的变异方差受采收期主导,茎尖质量的变异方差受品种主导.茎尖质量与叶柄的总质量、叶柄长度和叶柄在茎尖质量中的比例显著正相关,与茎在茎尖质量中的比例显著负相关.10个品种21个性状的加减符号法判别、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得分的高低排序较为一致,品种Y3和Y7属于“叶型叶菜品种”,Y8和Y10属于“柄型叶菜品种”,Y4和Y9属于“茎型叶菜品种”,Y1和Y6属于“分枝型叶菜品种”,Y2和Y5属于“交叉型叶菜品种”.叶柄是影响茎尖质量的重要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 性状 叶柄 品种
下载PDF
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含量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贾翠英 欧行奇 李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19968-19970,共3页
[目的]为了全面食用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及有效提取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9种叶菜型苷薯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柄... [目的]为了全面食用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及有效提取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9种叶菜型苷薯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柄,再次为茎;且品种间叶、茎、柄中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矿物质含量分析表明:元素K、Ca、Mg、Na和F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均表现为K>Ca>Mg>Na>Fe;而微量元素Cu、Zn、S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有差异,其中叶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Zn>Cu>Se,茎中为Cu>Zn>Se,柄中为Se>Cu>Zn。[结论]为有效利用和开发叶菜型甘薯茎尖有效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叶、茎、柄 蛋白质 矿物质
下载PDF
基于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的选育分析
17
作者 李保证 肖波 +1 位作者 曾新宇 徐茜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5,49,共6页
为了提高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效率,探讨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的影响,以7个叶菜型甘薯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间、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间及不同品系各重复间的茎尖数量、茎尖产量及其变异系数,并对茎尖性状及变... 为了提高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效率,探讨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的影响,以7个叶菜型甘薯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间、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间及不同品系各重复间的茎尖数量、茎尖产量及其变异系数,并对茎尖性状及变异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新品系茎尖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间、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间、不同品系各重复间;高产稳产新品系在各采摘期间的茎尖产量和茎尖数量的变异系数普遍较高,而重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品系2019-1-15、2018-2-76、2018-2-37的茎尖产量比对照品种福薯7-6高,且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菜型甘薯茎尖数量与茎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589,P<0.01),茎尖数量变异系数与茎尖产量变异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83,P<0.01)。由此得出,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有重要意义,在高产稳产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茎尖数量多的新品系,并综合考虑其茎尖产量和茎尖产量变异系数的影响;2019-1-15、2018-2-76、2018-2-37是相对高产稳产的叶菜型甘薯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选育 采摘期 茎尖数量 茎尖产量 茎尖数量变异系数 茎尖产量变异系数
下载PDF
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百薯1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欧行奇 任秀娟 李新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87,共2页
百薯1号是由安薯07自交选育而成的叶菜型甘薯新品种.株型半直立,基部分枝数25~30个,茎蔓细嫩,最长蔓长80~100 cm,叶片小,全身无茸毛,适口性好,茎尖产量一般22 500 kg/hm2以上.薯块产量夏栽30 000 kg/hm2以上,春栽37 500 kg/hm2以上.... 百薯1号是由安薯07自交选育而成的叶菜型甘薯新品种.株型半直立,基部分枝数25~30个,茎蔓细嫩,最长蔓长80~100 cm,叶片小,全身无茸毛,适口性好,茎尖产量一般22 500 kg/hm2以上.薯块产量夏栽30 000 kg/hm2以上,春栽37 500 kg/hm2以上.在茎尖产量22 500 kg/hm2左右条件下,薯块产量可达19 500 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百薯1号
下载PDF
10个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总黄酮质量分数及其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雨 王璐璐 +4 位作者 李佳欣 冉海榕 陈培涛 李丰茂 傅玉凡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0期51-57,共7页
测定了10个叶菜型甘薯品种在2018-2019两个年度12次采收期的茎尖及其叶片、叶柄和茎3个部位的总黄酮质量分数,并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10个品种的总黄酮质量分数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具有总黄酮质量分数高且稳定性... 测定了10个叶菜型甘薯品种在2018-2019两个年度12次采收期的茎尖及其叶片、叶柄和茎3个部位的总黄酮质量分数,并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10个品种的总黄酮质量分数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具有总黄酮质量分数高且稳定性好的品种.结果表明:10个品种茎尖及其3个部位的总黄酮质量分数受采收期、品种两个因素的主导影响,但二者影响的相对大小在不同年份有差异;采收期对总黄酮质量分数既有提高的正向效应,也有降低的负向效应.叶片是决定茎尖总黄酮质量分数的主要器官.广菜薯7号、海大7798和黔菜薯2号属于总黄酮质量分数高且稳定性好的优质叶菜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总黄酮 稳定性 AMMI模
下载PDF
叶菜型甘薯资源耐寒性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耿亚林 李瑶 +3 位作者 潘攀 唐道彬 罗启燕 王季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2-540,共9页
【目的】比较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的耐寒性,找出能科学评价品种耐寒性的指标,建立可靠的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筛选耐寒性强的叶菜型甘薯品种,为耐寒资源鉴定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为材料,设置25℃为对... 【目的】比较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的耐寒性,找出能科学评价品种耐寒性的指标,建立可靠的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筛选耐寒性强的叶菜型甘薯品种,为耐寒资源鉴定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为材料,设置25℃为对照温度,10℃为低温胁迫温度,研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组织含水率(TMC)、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及叶绿素a/b(Chl a/b)10个指标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以各单项指标的耐寒系数为衡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耐寒性综合评价。【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生理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按照耐寒性强弱划分为4类,即不耐寒型、轻度耐寒型、中度耐寒型、高度耐寒型;建立叶菜型甘薯耐寒性评价数学模型,D=0.283+0.0171X_(1)-0.074X_(3)+0.166X_(4)+0.409X_(5)-0.874X_(7)-0.067X_(8)+0.116X_(9)+0.030X_(10),估计精度大于95%;筛选出8个耐寒性鉴定指标,即POD、CAT、SOD、SP、TMC、Chl、Car及Chl a/b。【结论】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变化。通过回归方程筛选获得的8个关键指标可用于叶菜型甘薯品种的耐寒性鉴定和预测。结合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供试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中耐寒性最强的前3名为:福菜薯18、渝菜薯3号、广菜薯6号,可在早春推广种植耐寒能力强的品种,结合现代保温设施,使其提早上市从而抢占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耐寒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隶属函数法 逐步回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