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甘薯菜用茎尖收获装置发展概况与展望 |
沈公威
王公仆
胡良龙
袁建宁
王叶萌
吴腾
|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2
|
优质菜用型甘薯新品种“福菜薯18号”露地越冬栽培技术 |
罗晓锋
涂前程
乔锋
叶榕弟
|
《福建农业科技》
|
2014 |
5
|
|
3
|
基于ANSYS的菜用甘薯茎尖切割有限元分析与试验 |
沈公威
王公仆
胡良龙
袁建宁
申海洋
王科伟
|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4
|
菜用型甘薯的特点、主要栽培技术与产业展望 |
刘洪明
万述伟
吕宝村
程星
张涛
展恩军
傅景敏
|
《安徽农学通报》
|
2019 |
2
|
|
5
|
三种菜用型甘薯茎尖的营养成分分析 |
许丽丽
赵嘉玟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6
|
菜用型甘薯茎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周庭辉
余德平
|
《现代农业科技》
|
2009 |
2
|
|
7
|
茎尖菜用型甘薯福薯7-6及栽培要点 |
王旭春
杨卓飞
|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8
|
推荐茎尖菜用型甘薯新品种—“菜薯7—6” |
赵学本
张柏土
|
《农村经济导刊》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9
|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 |
欧行奇
刘志坚
张勇跃
|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
2008 |
28
|
|
10
|
叶菜型甘薯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部位和采收期的变化 |
傅玉凡
曾令江
杨春贤
廖志华
张启堂
|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5
|
|
11
|
不同氮素水平对叶菜型甘薯光合作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
魏猛
唐忠厚
陈晓光
李洪民
张爱君
史新敏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6
|
|
12
|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
傅玉凡
杨春贤
赵亚特
赵文婷
刘小强
曾令江
廖志华
张启堂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3
|
|
13
|
水培对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品质与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陈选阳
张招娟
郑佳伟
林羽立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3
|
|
14
|
2006年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国家区试广西试点的分析 |
李彦青
卢森权
黄咏梅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15
|
10个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
李静
傅玉凡
黄雨
王璐璐
李佳欣
冉海榕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16
|
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含量分析 |
贾翠英
欧行奇
李新华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7
|
基于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的选育分析 |
李保证
肖波
曾新宇
徐茜
|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
0 |
|
18
|
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百薯1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
欧行奇
任秀娟
李新华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19
|
10个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总黄酮质量分数及其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 |
黄雨
王璐璐
李佳欣
冉海榕
陈培涛
李丰茂
傅玉凡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21 |
5
|
|
20
|
叶菜型甘薯资源耐寒性评价体系研究 |
耿亚林
李瑶
潘攀
唐道彬
罗启燕
王季春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