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中西部草原主要植物的丛枝菌根及其结构类型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包玉英 闫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01-508,共8页
20 0 2年 6 - 9月 ,对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建群植物及优势植物的丛枝菌根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观察的 2 8科 12 5种植物中 ,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植物有 10 4种 (占 83.2 % ) ;在过去认为不能侵染的莎草科植物中发现卵穗苔草 (Carexduriu... 20 0 2年 6 - 9月 ,对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建群植物及优势植物的丛枝菌根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观察的 2 8科 12 5种植物中 ,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植物有 10 4种 (占 83.2 % ) ;在过去认为不能侵染的莎草科植物中发现卵穗苔草 (Carexduriuscula)和黄囊苔草 (C .korshinskyi)有侵染现象。在所调查的植物中 ,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比例较高 ,占被调查该类植物总数的 90 .4 % ;而一年生和二年生草本植物被侵染的比例仅为 4 7.6 %。本地区野生植物的丛枝菌根结构类型多数为Arum类型 ,占 6 5 .38% ,尤其在百合科 (Liliaceae)、菊科 (Composi tae)、豆科 (Leguminosae)和蔷薇科 (Rosaceae)植物中比例较高 ;而Paris类型仅有 19.2 3% ,多见于禾本科 (Gramineae)、唇形科 (Labiatae)、桔梗科 (Campanulaceae)和百合科。丛枝菌根的结构类型与植物的根系类型、生活型和菌根侵染率无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植物 菌根类型 菌根侵染率 生活型
下载PDF
不同程度铅锌污染区丛枝菌根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侵染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班宜辉 徐舟影 +2 位作者 杨玉荣 刘洪光 唐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36-2343,共8页
对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区4个不同程度铅锌污染样地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进行了资源和分布调查。结果表明:(1)无铅锌污染的矿山上调查的15种植物中除黄连木没有检测到AMF侵染、栓皮栎和酸模不能被DSE侵染... 对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区4个不同程度铅锌污染样地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进行了资源和分布调查。结果表明:(1)无铅锌污染的矿山上调查的15种植物中除黄连木没有检测到AMF侵染、栓皮栎和酸模不能被DSE侵染外,其他植物均能与AMF和DSE共生,但平均侵染率较低,仅分别为32.3%和25.9%;铅锌轻度污染的尾矿荒地和铅中度污染、锌重度污染的尾矿坝植物根系内AMF和DSE侵染率明显提高,AMF的平均侵染率分别为53.3%和68.3%,DSE的平均侵染率分别为38.6%和54.2%;铅锌重度污染的废弃冶炼厂样地植物AMF侵染率明显下降,平均只有17.6%,而DSE的侵染没有受重金属污染的抑制,仍达到60.3%。(2)4个样地植物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分布不均匀,每克土的孢子密度在0.08~6.84个,平均为1.5个。对4个样地均有分布的狼牙刺、博落回、山蒿和秦岭风毛菊的AMF、DSE侵染状况调查发现,轻度和中度的铅锌污染能促进AMF与宿主共生关系的建立,而重度污染则显著抑制AMF侵染;AMF孢子密度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且与AMF侵染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DSE侵染率与土壤锌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05,P<0.05),而与土壤铅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可见,AMF和DSE能够广泛存在于铅硐山铅锌矿区,尤其是DSE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硐山 丛枝菌根真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侵染率 孢子密度 菌根类型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典型森林沼泽植物叶片和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旭艳 胡宇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385-3394,共10页
探究大兴安岭典型森林沼泽不同植物叶片和细根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够为进一步认识高纬度气候敏感生态系统养分利用策略和物质循环过程提供依据。对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苔草、兴安落叶松-笃斯越桔-藓类和兴安落叶松-杜香-泥炭藓3种... 探究大兴安岭典型森林沼泽不同植物叶片和细根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够为进一步认识高纬度气候敏感生态系统养分利用策略和物质循环过程提供依据。对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苔草、兴安落叶松-笃斯越桔-藓类和兴安落叶松-杜香-泥炭藓3种典型森林沼泽19种优势和亚优势维管植物叶片和细根碳氮磷计量特征(C∶N∶P)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森林沼泽类型、植物生长型和菌根类型叶片和细根C∶N∶P差异,通过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叶片与细根C∶N∶P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C∶N∶P在种间水平具有最大的变异(42.5%~84.6%),且叶片和细根种间变异大小均为N∶P>C∶N>C∶P。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较高的兴安落叶松-苔草沼泽叶片与细根C∶N和C∶P值较低,且3种森林沼泽植物叶片和细根N∶P均小于10,受N限制。草本植物叶片C∶P和细根C∶N、C∶P显著低于木本植物。外生菌根和杜鹃花类菌根植物叶片和细根C∶N和C∶P高于丛枝菌根和无菌根植物,且杜鹃花类菌根植物叶片和细根C∶P显著高于外生菌根植物。不同森林沼泽、生长型、菌根类型植物叶片和细根C∶N和C∶P差异明显,而N∶P相对稳定。森林沼泽植物叶片与细根C∶N、C∶P和N∶P呈线性正相关,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在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上存在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叶片 细根 湿地 生长型 菌根类型 氮限制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落叶松林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秀丽 闫伟 +2 位作者 包玉英 樊永军 姜海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4-510,共7页
对大兴安岭落叶松林17个科26种植物丛枝菌根(AM)定居情况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在26种植物根样中形成典型AM定居的有23种,占88.46%。菌根侵染率为0~78.7%,平均为21.69%。在26种植物根样中,4种植物形成重楼型(Par-is-ty... 对大兴安岭落叶松林17个科26种植物丛枝菌根(AM)定居情况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在26种植物根样中形成典型AM定居的有23种,占88.46%。菌根侵染率为0~78.7%,平均为21.69%。在26种植物根样中,4种植物形成重楼型(Par-is-type)AM,占15.38%;10种植物形成疆南星型(Arum-type)AM,占38.46%;9种植物形成中间型(Intermediatetype)AM,占34.62%,3种植物未能形成AM菌根,占11.54%。从23种植物根围土样中分离到50种AMF,分属于5个属,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4种占48%;球囊霉属(Glomus)19种占38%;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5种占10%;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占2%;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占2%。Acaulospora和Glomus2属真菌在大兴安岭落叶松林土壤中占绝对优势;尼氏无梗囊霉(A.nocolsonii)和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是优势种。植物根围土壤中AMF的孢子密度平均为68.94个.100g-1风干土;AMF物种丰富度平均为7.83种。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富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 侵染率 菌根类型 孢子密度 物种丰富度 分离频度
原文传递
河北省安国市药用植物AM真菌资源和分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婧 贺学礼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4,共6页
2008年7月,调查分析了河北省安国市10种药用植物根围AM真菌资源和分布。结果表明:10种药用植物均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不同药用植物形成菌根的能力不同,射干孢子密度和总定殖率最高,孢子密度为2 814个/100 g土,总定殖率为100%。... 2008年7月,调查分析了河北省安国市10种药用植物根围AM真菌资源和分布。结果表明:10种药用植物均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不同药用植物形成菌根的能力不同,射干孢子密度和总定殖率最高,孢子密度为2 814个/100 g土,总定殖率为100%。白芷、射干和白术形成P-型菌根,而沙参、菊花、南星、防风、黄芪、甘草和黄芩形成A-型菌根。共分离AM真菌3属16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8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5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是10种药用植物的共同优势种,多梗球囊霉(Glomus multicaule)仅在沙参根区出现,明球囊霉(Glomus clarum)仅在菊花根区出现,细凹无梗囊霉(A.scrobiculata)为南星根区独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生态分布 菌根类型 药用植物 河北省安国市
下载PDF
菌根类型对森林树木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石兆勇 刘德鸿 +1 位作者 王发园 丁效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408,共5页
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存在于绝大多数植物(90%)的根系和生境中。菌根共有7种类型,在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增强对菌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功能的理解,文章基于全球森林数据库,在全球... 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存在于绝大多数植物(90%)的根系和生境中。菌根共有7种类型,在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增强对菌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功能的理解,文章基于全球森林数据库,在全球尺度上研究了不同菌根类型对森林树木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树木NPP随菌根类型的不同而不同,AM类型菌根森林的NPP[679.49 g.m-2.a-1(以C计)]要显著高于含ECM类型菌根的森林[479.00 g.m-2.a-1(以C计)];菌根类型的不同对森林树木地上和地下及其各组分NPP的影响和贡献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AM类型菌根对地下NPP的贡献要高于ECM菌根,而ECM菌根对地上NPP的贡献则较大。菌根类型对地上、地下NPP组分的影响分析则表明,AM类型的菌根对树叶和细根NPP的贡献较大,而ECM类型菌根则对树木主干和枝NPP的贡献较大。可见,森林树木总体NPP及其各组分NPP都随着菌根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类型 森林 净初级生产力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地下净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外生和丛枝菌根树种细根形态和构型性状对氮添加的可塑性响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贾林巧 陈光水 +5 位作者 张礼宏 陈廷廷 姜琦 陈宇辉 范爱连 王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9-537,共9页
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和丛枝菌根树种木荷为研究对象,采用根袋法进行野外原位氮添加试验,研究了细根形态性状(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平均根直径)和构型性状(分枝数、分枝比、根长增长速率、根尖密度、分枝密... 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和丛枝菌根树种木荷为研究对象,采用根袋法进行野外原位氮添加试验,研究了细根形态性状(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平均根直径)和构型性状(分枝数、分枝比、根长增长速率、根尖密度、分枝密度),分析不同菌根树种细根形态和构型性状对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随序级增加,外生和丛枝菌根树种细根比根长、比表面积和分枝数对氮添加的塑性响应逐渐降低,组织密度则相反;这反映了不同分枝等级细根的养分获取与资源维持在序级间存在权衡关系。不同菌根树种对土壤氮有效性的变化采取不同的适应对策:氮添加后,罗浮栲细根采取机会主义策略,依靠细根本身来提高养分吸收效率、增强空间扩展和就地养分吸收能力,以快速的养分吸收策略为主;而木荷通过养分吸收效率和根系构建成本之间的权衡,并未改变细根形态性状,更多地依赖于菌根菌和细根构型之间的互补性进行养分获取。外生和丛枝菌根树种维持和构建细根碳(C)成本的差异,导致细根采取最适合自身的养分捕获方式,以达到生存的最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菌根类型 细根形态和构型性状 可塑性响应 养分获取策略
原文传递
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菌根资源及其与群落多样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克举 唐旭利 +1 位作者 张静 韩天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9-738,共10页
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植物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生产力以及土壤条件均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菌根类型和多样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探讨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菌根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选择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演... 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植物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生产力以及土壤条件均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菌根类型和多样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探讨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菌根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选择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演替系列上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对菌根化根系、菌根类型和菌根真菌孢子密度进行调查,并结合已有的群落信息和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在森林演替过程中菌根资源的变化情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各演替阶段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菌根化比例接近70%,但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的优势菌根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处于演替初期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以丛枝菌根为主,占菌根总数的78%;演替中期的针阔叶混交林中的外生菌根占有绝对优势,占75%,是丛枝菌根的3倍;演替顶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外生菌根和丛枝菌根的比例相当。马尾松林的菌根真菌孢子密度最高,每20 g风干土壤中的孢子数量高达2 925个,是针阔叶混交林的2.5倍,季风常绿阔叶林的2倍。演替系列上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菌根类型的差异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尤其是林下的灌木、草本层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也受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马尾松林具有较丰富的草本植物和较高的草本层密度,并且该森林的土壤相对贫瘠,这些条件都有利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草本植物的根系形成丛枝菌根并产生大量孢子。针阔叶混交林中外生菌根的优势主要受该森林中外生菌根植物在群落组成上的绝对优势影响。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因此该森林呈现了两种类型菌根优势相当的现象。该文的结果表明,随着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进行,菌根资源在类型上会出现较大的分异,而这种变化受植物物种数量、群落结构的影响,与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类型 演替 多样性 森林 季风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不同菌根类型的森林净初级生产力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9
9
作者 石兆勇 王发园 苗艳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65-1171,共7页
菌根是由土壤中的菌根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互惠共生体,在植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基于全球森林数据库,建立了包括全球森林菌根类型、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年平均气温等指标的新... 菌根是由土壤中的菌根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互惠共生体,在植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基于全球森林数据库,建立了包括全球森林菌根类型、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年平均气温等指标的新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6种菌根类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AM+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CM)、AM+ECM+内外生菌根(ectendomycorrhiza,EEM)、ECM、ECM+EEM和ECM+EEM+无菌根(nonmycorrhiza,NM))森林的总NPP、地上和地下NPP、树木主干NPP、树叶NPP,以及树木细根NPP对年平均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菌根类型的森林总NPP、地上和地下NPP虽然都随气温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其响应程度因菌根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除AM和AM+ECM+EEM类型的森林外,其他4种菌根类型的森林总NPP都随年平均气温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着菌根类型的不同,地上和地下NPP对年平均气温变化的响应程度也存在差异,在AM+ECM类型的森林中,气温对地上NPP变异的解释率最高,达到57.27%,而地下NPP仅在ECM类型和ECM+EEM类型的森林中呈现出与年平均气温显著的回归关系。树木主干、树叶和细根的NPP则随菌根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与气温变化呈现正、负相关关系。从AM与ECM类型的森林的NPP来看,无论是总NPP还是各个组成部分的NPP,ECM类型的森林的NPP对气温的响应总是较AM类型更为敏感。可见,不同类型的菌根通过影响森林不同部分的NPP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程度而影响到森林NPP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这表明菌根类型是预测气温变化对森林NPP影响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森林 菌根类型 净初级生产力(NPP) 响应
原文传递
天津滨海盐碱土中VA菌根真菌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峰峰 周可 +2 位作者 赵玉洁 谢凤行 李亚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对天津盐碱土中植物的VA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9科23种盐生植物中,有19种盐生植物被菌根真菌侵染。所调查植物的VA菌根结构类型与宿主植物类型有关,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P型菌根,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 对天津盐碱土中植物的VA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9科23种盐生植物中,有19种盐生植物被菌根真菌侵染。所调查植物的VA菌根结构类型与宿主植物类型有关,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P型菌根,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柽柳科(Tamaricaceae)等其它科植物均为A型菌根;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和植物本身的特性有关;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显著不相关(P=0.9740,r=0.1841,n=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菌根侵染率 孢子密度 菌根类型
下载PDF
菌根类型对森林草本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11
作者 高旭硕 王震 石兆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1259,共9页
物种丰富度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菌根类型是影响生态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缺乏对菌根类型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的认识。本研究基于美国1604个丛枝菌根(AM)森林、4654个外生菌根(ECM)森林和5... 物种丰富度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菌根类型是影响生态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缺乏对菌根类型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的认识。本研究基于美国1604个丛枝菌根(AM)森林、4654个外生菌根(ECM)森林和5568个AM+ECM型森林的草本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环境因素数据,探讨菌根类型对物种丰富度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根类型森林的草本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间有显著差异,含有AM优势植物越多的森林的草本植物丰富度越高,这一结果为菌根介导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环境因子(纬度、温度、降水、氮沉降及土壤性状)对森林草本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也随菌根类型的不同而有着较大差异。在AM型、ECM型和AM+ECM型森林植被中,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分别受氮沉降、温度和土壤pH的影响最大,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高达42.3%、41.1%和48.7%。森林优势植物的菌根类型在调节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且影响着群落物种丰富度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类型 物种丰富度 林下草本植物群落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不同菌根类型森林净初级生产力对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石兆勇 张凯 +1 位作者 苗艳芳 王发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9,共6页
基于全球森林数据库,建立了包括全球森林的菌根类型、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年平均降水量等指标的新数据库,分析了6种菌根类型森林的各组分NPP对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所有菌根类型的森林中,森林总NPP、地上NPP和树叶NPP都... 基于全球森林数据库,建立了包括全球森林的菌根类型、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年平均降水量等指标的新数据库,分析了6种菌根类型森林的各组分NPP对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所有菌根类型的森林中,森林总NPP、地上NPP和树叶NPP都随年平均降水量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地下NPP、树木主干NPP以及细根和粗根NPP则因菌根类型的不同,对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呈现出降低或升高的趋势。从全球森林总NPP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程度来看,年平均降水量对丛枝菌根+外生菌根类型森林总NPP变异的解释率最高,为31.79%;而对外生菌根+内外生菌根类型森林的解释率则最低,仅为4.85%。可见,菌根影响着森林NPP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程度,表明菌根类型是预测降水变化对森林NPP影响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降水量 森林 菌根类型 净初级生产力(NPP) 响应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外生、内生菌根树种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爱连 张礼宏 +5 位作者 陈廷廷 陈宇辉 姜琦 贾林巧 王雪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966-4974,共9页
为揭示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的塑性响应,在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内选择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和内生菌根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为研究对象,采用根袋法开展N添加试验,细根... 为揭示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的塑性响应,在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内选择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和内生菌根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为研究对象,采用根袋法开展N添加试验,细根在根袋内生长半年后测定化学计量学指标(C、N、P、C/N、N/P、C/P)。结果表明:根序对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有显著影响,随着根序的增加,罗浮栲与木荷细根C浓度、C/N、C/P明显增加,N浓度与P浓度明显下降。N添加对细根C、N浓度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细根P浓度影响不显著,从而导致细根C/N维持稳定,但N/P、C/P升高,细根受P限制增加。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的塑性响应在不同序级间以及在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和内生菌根树种木荷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表明,研究所选内生、外生菌根树种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具有基本相似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化学计量学性状 N添加 塑性响应 常绿阔叶林 菌根类型
下载PDF
亚热带幼林树木功能性状与叶片氮磷重吸收率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鞠雯 黄志群 +3 位作者 傅彦榕 王涛 王振宇 余再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29-3236,共8页
本研究以亚热带29种3年生人工纯林为对象,研究了29个树种功能性状与氮磷重吸收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29种幼林平均氮、磷重吸收效率分别为50.5%和57.3%。22种丛枝菌根树种的氮重吸收效率平均为52.7%,显著高于7种外生菌根树种(45.1%)。2... 本研究以亚热带29种3年生人工纯林为对象,研究了29个树种功能性状与氮磷重吸收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29种幼林平均氮、磷重吸收效率分别为50.5%和57.3%。22种丛枝菌根树种的氮重吸收效率平均为52.7%,显著高于7种外生菌根树种(45.1%)。29个树种的细根组织密度与氮重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7种外生菌根树种细根直径与磷重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22种丛枝菌根树种的功能性状对氮重吸收效率和磷重吸收效率无显著影响。在29个树种中,菌根类型、比叶面积、细根组织密度、叶厚度及叶厚度与菌根类型的相互作用共同解释氮重吸收效率变异的27%,比根长、细根碳含量、细根碳氮比、菌根类型、叶片碳含量及叶片碳含量与菌根类型的相互作用共同解释磷重吸收效率变异的35%。因此,亚热带树种根系功能性状能较好地预测了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综合多个功能性状可以更好地揭示不同生物因子对养分重吸收的相对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菌根类型 氮重吸收效率 磷重吸收效率
原文传递
凋落物硫初始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整合分析
15
作者 何敬慧 吴福忠 +4 位作者 袁吉 袁朝祥 彭艳 倪祥银 岳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0006-10012,共7页
硫(S)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之一,且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凋落物硫的初始含量(新鲜凋落物S含量)特征仍不清楚。基于收集自83篇公开发表文献的310个观测值,整合分析了凋落物硫的初始含量特征,同时评估了菌根类型... 硫(S)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之一,且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凋落物硫的初始含量(新鲜凋落物S含量)特征仍不清楚。基于收集自83篇公开发表文献的310个观测值,整合分析了凋落物硫的初始含量特征,同时评估了菌根类型(丛枝菌根、外生菌根与两者都有,即同时含有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系统分类(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生活型(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叶型(阔叶与针叶)、土壤性质及气候等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凋落物初始硫含量差异显著,叶、枝、根、茎、果、树皮和倒木硫含量分别为:2.22 g/kg、0.801 g/kg、0.691 g/kg、1.57 g/kg、1.31 g/kg、0.468 g/kg和0.110 g/kg;(2)灌木植物叶凋落物初始硫含量低于草本植物和禾本植物,而外生菌根植物根凋落物的初始硫含量低于丛枝菌根和同时具有两种菌根的植物;(3)被子植物的叶、枝、根凋落物硫初始含量均高于裸子植物,阔叶树种的叶、枝、根凋落物初始硫含量显著高于针叶树种;(4)最湿月降水量、最暖月最高温以及年均温是枝凋落物初始硫含量的主要调控因子,而最冷月最低温、年均温、土壤总氮是根凋落物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硫在凋落物分解及其伴随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质量 菌根类型 生活型 气候 土壤性质 整合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山杨外生菌根形态解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樊永军 闫伟 王黎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97-1403,共7页
对内蒙古地区山杨的10种外生菌根的外部形态、颜色、分枝情况、菌索及外延菌丝的有无、菌套表面质地、是否透明、有无囊状体等结构进行了描述,结合菌套菌丝排列图式、菌套表面结构及菌丝和菌索内部结构等特征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参阅... 对内蒙古地区山杨的10种外生菌根的外部形态、颜色、分枝情况、菌索及外延菌丝的有无、菌套表面质地、是否透明、有无囊状体等结构进行了描述,结合菌套菌丝排列图式、菌套表面结构及菌丝和菌索内部结构等特征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参阅有关文献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1)10种菌根类型的划分基础主要是依据真菌组织学特征来加以区别,同时这10种菌根类型与其它地区对杨树外生菌根分类结果相符,符合真菌区系学分布特征.(2)树种与外生菌根共生专一性是一种双向选择模式.就山杨来说,决定其形成不同共生菌根类型的主要因子是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的真菌区系组成和树木根系发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山杨 外生菌根 形态解剖学特征 菌根类型
下载PDF
菌根类型和树种耐荫性对宿存枯枝碳储量的影响
17
作者 卜文圣 马耀华 +4 位作者 刘虹冰 张参参 李雨欣 曾施绮 杨世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92,共8页
【目的】碳中和背景下,森林固碳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往研究表明树木多样性可以增加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研究集中在森林的活体和土壤上,而树种多样性对枯枝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机制仍然不清楚。【方法】本研究依托中国亚热带森... 【目的】碳中和背景下,森林固碳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往研究表明树木多样性可以增加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研究集中在森林的活体和土壤上,而树种多样性对枯枝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机制仍然不清楚。【方法】本研究依托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平台(BEF-China),通过测定12种不同类型树种在不同多样性水平下(1、2、4、8)的树高、胸径及宿存枯枝碳储量等指标,旨在探讨树种多样性对宿存枯枝碳储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树种类型显著地影响不同丛枝菌根类型树种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枯枝碳储量(P<0.01),并且也显著地影响其枯枝碳储量净效应(NE)、补偿效应(CE)和选择效应(SE)(P<0.05);一般来说,丛枝菌根树种和阳性树种的固定效应(样地多样性、胸高断面积和树高)和随机效应(树种)解释了较多的枯枝碳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效应变异(平均为40%左右,最小值大于32%);并且丛枝菌根树种和阳性树种的枯枝碳储量、枯枝碳储量净效应和补偿效应均随样地多样性的增加而减小(P<0.05),而外生菌根真菌树种和阴性树种则不受样地多样性的影响。【结论】从宿存枯枝碳汇的角度来看,选择不同的菌根类型和耐荫类型的造林树种能够显著影响宿存枯枝碳储量,并且种植更多的丛枝菌根树种和阳性树种纯林有利于亚热带森林枯枝碳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存枯枝 碳储量 树种多样性 菌根类型 耐荫类型
下载PDF
彩色豆马勃与松树形成内外生菌根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郑来友 李文钿 +1 位作者 成小飞 花晓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2-268,共7页
采用组培菌根合成技术、纸 三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和圃地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使彩色豆马勃RG310和RG49菌株在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上形成内外生菌根,不同菌根化技术形成菌根的过程和类型有差异。在组培菌根合成的条件下,菌与根接触后... 采用组培菌根合成技术、纸 三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和圃地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使彩色豆马勃RG310和RG49菌株在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上形成内外生菌根,不同菌根化技术形成菌根的过程和类型有差异。在组培菌根合成的条件下,菌与根接触后的第3~4d首先开始形成菌丝套,第8d开始形成哈蒂氏网,第18d菌丝进入皮层细胞内,哈蒂氏网由单列变为多列菌丝细胞组成;采用纸 三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进行截根菌根化,促进了菌根真菌的定殖,以截面伤口侵入为主要的侵入方式,扩大了根内外菌根侵染区(MIZ),定殖、侵染同时发生,菌丝套、哈蒂氏网和胞内菌丝结构几乎同时形成,仅在2 5h内就开始形成,菌根真菌的菌丝进入了内外皮层和髓部;采用圃地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仍然形成内外生菌根,但菌丝不侵入内皮层以内的根组织。根据研究提出"菌根类型"假说,即树木形成的菌根类型不但随菌根真菌和树木种类而异,而且随菌根化方法、生态条件等其它因子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豆马勃 松树 内外生菌根 组培菌根 截根菌根 菌根类型”假说
下载PDF
甘肃盐碱土植物VA菌根真菌侵染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峰峰 唐明 +2 位作者 盛敏 黄艳辉 张永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对甘肃盐碱土中植物的VA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科17种植物中,除碱蓬(Suaedaglauca Beg.)外均被菌根真菌侵染,占94.1%;盐碱土中孢子密度较高,表明甘肃盐碱土生态系统中植物对菌根真菌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菌根真菌在盐碱... 对甘肃盐碱土中植物的VA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科17种植物中,除碱蓬(Suaedaglauca Beg.)外均被菌根真菌侵染,占94.1%;盐碱土中孢子密度较高,表明甘肃盐碱土生态系统中植物对菌根真菌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菌根真菌在盐碱土中产孢能力较强;所调查植物的VA菌根结构类型Arum型占68.75%,Pris型占31.25%;菌根结构类型与宿主植物类型有关,禾本科(Poaceae)和鸢尾科(Iridaceae)植物为P型菌根,百合科(Liliaceae)、胡颓子科(Elaeagnaceae)等其它科植物均为A型菌根;土壤类型影响了宿主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和根际土的孢子密度,相同宿主植物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具有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盐碱土 菌根侵染率 孢子密度 VA菌根类型
下载PDF
不同优势树种菌根类型差异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20
作者 曹雨婷 于水强 +3 位作者 邵慧妹 谭蕊 徐新颖 王维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71-1980,共10页
土壤酶作为微生物代谢指标,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优势树种的内生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所占比例差异,设置4种菌根类型比例梯度(即林分中ECM树种所占比例为<25%、25%... 土壤酶作为微生物代谢指标,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优势树种的内生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所占比例差异,设置4种菌根类型比例梯度(即林分中ECM树种所占比例为<25%、25%—50%、50%—75%、>75%),分析4种林分中土壤水解酶[β-葡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差异,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方法,探究水解酶和氧化酶沿菌根类型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1)lnBG和ln(NAG+LAP)与lnAP的回归斜率小于1,且AP远大于BG和NAG+LAP,这表明森林土壤微生物受磷(P)限制更严重,随着林分中ECM优势树种的增加,微生物受碳(C)和P限制的状况得到缓解;(2)土壤有机碳(SOC)随着ECM树种占比的增加而增加,ECM森林比AM森林表现出更高的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3)随着林分中ECM树种占比的增加,BG、AP和NAG+LAP呈逐渐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但氧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4)土壤水解酶活性与铵态氮、硝铵比、TN、TP、SOC有显著相关关系,氧化酶活性只与土壤水分(SM)含量呈现显著相关性。研究支持资源分配理论,验证了土壤胞外酶活性随AM和ECM菌根比例变化而呈现梯度变化,证实了菌根——养分经济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加强对不同菌根梯度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可预测性,有助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的补充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根 外生菌根 菌根类型梯度 土壤胞外酶 碳循环 养分限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