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氧化铝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及多糖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潇筱 杨焱 +2 位作者 崔凤杰 孙文敬 刘伟民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考察添加不同浓度的氧化铝(粒径为200-300目)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发酵菌丝体生长及多糖(胞内和胞外粗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添加范围内,灰树花菌球直径随氧化铝添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变小,当添加氧化铝浓度为20... 考察添加不同浓度的氧化铝(粒径为200-300目)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发酵菌丝体生长及多糖(胞内和胞外粗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添加范围内,灰树花菌球直径随氧化铝添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变小,当添加氧化铝浓度为20g/L时,游离菌丝体明显增多,且菌球主要表现为S型(D〈0.5cm,D:菌体当量直径,与对象具有相等面积的圆形的直径),其中L(D≥1.5cm)、M(0.5cm≤D〈1.5cm)和S型菌丝体的比例分别为4.9%、24.3%和70.8%;添加3g/L氧化铝时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最高,达到5.81g/L,比空白组提高了2.7倍;添加20g/L氧化铝时灰树花胞外多糖产量达到最大,为8.46g/L,为空白组的1.7倍左右,而菌丝体多糖产量以添加0.1g/L氧化铝时最高,为65.6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氧化铝 菌丝体形态 胞外多糖
下载PDF
菌丝体形态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CGMCC3145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国良 贾士儒 +2 位作者 陈立业 宋帅 郭凤柱 《酿酒科技》 2011年第7期17-19,共3页
采用淀粉酶产色链霉菌CGMCC3145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ε-PL),考察Mg2+和孢子浓度对菌丝体形态和ε-PL的影响。结果表明,Mg2+可以使菌丝体更好地分散,培养基中添加0.5 g/L Mg2+,ε-PL比对照组提高了30.91%;发酵初始时添加Mg2+对ε-PL的... 采用淀粉酶产色链霉菌CGMCC3145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ε-PL),考察Mg2+和孢子浓度对菌丝体形态和ε-PL的影响。结果表明,Mg2+可以使菌丝体更好地分散,培养基中添加0.5 g/L Mg2+,ε-PL比对照组提高了30.91%;发酵初始时添加Mg2+对ε-PL的生物合成最有利。当接种1.0×105 cfu/mL孢子悬液时,菌丝球直径为1.0×108 cfu/mL的2.66倍。相反,ε-PL产量、生物量、菌丝球的体积和菌丝球个数/mL与孢子接种浓度呈正相关,当接种1.0×108 cfu/mL孢子悬液时,上述4个指标分别比接种1.0×105 cfu/mL时提高68.2%、58.8%、126.2%和1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菌丝体形态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 Ε-聚赖氨酸
下载PDF
米根霉乳酸发酵过程菌丝体的形态控制及对乳酸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杰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8,共5页
采用摇瓶和发酵罐发酵方法研究了米根霉菌丝体聚集形态对乳酸产量的影响.摇瓶发酵显示,当发酵液的pH值下降到2.8~3.4之间时,加入酸中和剂CaCO3,菌丝体可聚集成均匀的小菌丝球,乳酸产量接近100 g/L.提前或延迟加入CaCO3,菌丝体不能形成... 采用摇瓶和发酵罐发酵方法研究了米根霉菌丝体聚集形态对乳酸产量的影响.摇瓶发酵显示,当发酵液的pH值下降到2.8~3.4之间时,加入酸中和剂CaCO3,菌丝体可聚集成均匀的小菌丝球,乳酸产量接近100 g/L.提前或延迟加入CaCO3,菌丝体不能形成小菌丝球,同时乳酸产量显著降低.在发酵罐中,孢子接种量为3×105个/mL,菌丝生长期搅拌转速500 r min1,产酸期搅拌转速400 r min1,在发酵液pH值下降到3.0时流加CaCO3,使pH值缓慢升高并维持在5.3附近,菌丝体形成均匀的小菌丝球,乳酸产量可达110.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乳酸 发酵 菌丝 菌丝体形态
下载PDF
红色红曲菌M7液态发酵菌丝体形态对红曲色素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姚玲玲 刘涛 +4 位作者 陈莎 张佳兰 刘应保 高梦祥 李利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丝状真菌液态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形态特征对其生理状态以及代谢产物合成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红曲菌菌丝体形态与红曲色素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利用微粒强化培养(Microparticle-enhanced cultivation,MPEC)技术,调节菌丝体以不同形态生长... 丝状真菌液态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形态特征对其生理状态以及代谢产物合成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红曲菌菌丝体形态与红曲色素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利用微粒强化培养(Microparticle-enhanced cultivation,MPEC)技术,调节菌丝体以不同形态生长,并比较其发酵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差异。结果发现,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broth,PDB)中添加大米粉颗粒,红色红曲菌M7的菌丝体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当添加量为0、0.10%和0.20%时,分别形成典型的团块状、球状和絮状菌丝体;球状和絮状菌丝体的碳源消耗速度加快、生物量增加、生长周期缩短、红曲色素产量提高;其中,絮状菌丝体的红曲色素生产能力最强,在发酵的6 d,其红色素、橙色素和黄色素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7±2.1)U/mL、(41.9±3.1)U/mL和(34.6±2.6)U/mL,是球状菌丝体的2.0~2.1倍,团块状菌丝体的3.3~3.6倍。该结果表明,絮状菌丝体能显著提高红曲色素的产量,为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最佳菌丝体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液态发酵 菌丝体形态 红色红曲菌 微粒强化培养
原文传递
丝状真菌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形态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蒋雪薇 李浩 +2 位作者 杨琛 许延涛 罗晓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9-212,236,共5页
丝状真菌广泛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中,其菌丝体形态与发酵液粘度、目的产物产量有着密切关系,是发酵过程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综述了丝状真菌液体深层发酵中菌丝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分析与表征方法、菌丝球形成机理及菌丝体形态控制对发酵... 丝状真菌广泛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中,其菌丝体形态与发酵液粘度、目的产物产量有着密切关系,是发酵过程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综述了丝状真菌液体深层发酵中菌丝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分析与表征方法、菌丝球形成机理及菌丝体形态控制对发酵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量化描述丝状真菌的生长是精确控制发酵过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深层发酵 菌丝体形态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