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石窟归义军首任都僧统洪辩供养像考——兼论中古佛教僧人生活中的随侍现象 被引量:9
1
作者 沙武田 梁红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89,共21页
洪辩作为敦煌张氏归义军首任河西都僧统,参与过张议潮推翻吐蕃的起义,是敦煌名僧,藏经洞保存有他的彩塑写真像,为学界所熟知。洪辩在莫高窟营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据敦煌写本记载他在莫高窟建"七佛药师之堂""法华无垢之... 洪辩作为敦煌张氏归义军首任河西都僧统,参与过张议潮推翻吐蕃的起义,是敦煌名僧,藏经洞保存有他的彩塑写真像,为学界所熟知。洪辩在莫高窟营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据敦煌写本记载他在莫高窟建"七佛药师之堂""法华无垢之塔",另据研究第16窟也是他的功德窟"吴和尚窟",因此他在莫高窟应该有相应的供养像,可惜因这些洞窟均经后期重绘,洪辩供养像的信息尚不明确。但经我们考察研究发现,在张议潮的功德窟莫高窟第156窟发现有洪辩的供养像,这与藏经洞洪辩彩塑写真及对应壁画组合有密切关联。更为有趣的是,经仔细梳理第156窟供养像的图像和历史信息,在第156窟洪辩像后跟随着同为敦煌名僧的弟子悟真供养像,他们师徒二人一起出现在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中。洪辩和其弟子悟真供养像在第156窟的发现,从供养像的角度,为敦煌佛教及其归义军历史的研究提供新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洪辩写真像与供养像的图像组合关系,简单探讨历史时期佛教高僧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侍人""侍者"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辩 供养像 莫高窟156 张议潮功德 悟真 侍人
下载PDF
莫高窟第156窟营建史再探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国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6,共8页
莫高窟第156窟是敦煌石窟代表窟之一,是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是吐蕃之后莫高窟洞窟营建新的里程碑式洞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其营建年代和洞窟功德主,根据窟内供养人题记和《莫高窟记》,学界有不同观点,传统认为洞窟建于... 莫高窟第156窟是敦煌石窟代表窟之一,是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是吐蕃之后莫高窟洞窟营建新的里程碑式洞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其营建年代和洞窟功德主,根据窟内供养人题记和《莫高窟记》,学界有不同观点,传统认为洞窟建于大中五年至咸通六年,其中前室和甬道是由张淮深续修完成。也有大中十二年完成说。经仔细梳理归义军相关史实,重新省思题记题写的习惯,可以肯定张淮深没有参与该窟的营建工程,实由张议潮主持下完成,时间当在大中五年至大中十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156 张议潮 张淮深
下载PDF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时间考
3
作者 杜宇 《新蕾》 2023年第3期23-29,共7页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位于莫高窟第156窟主室南壁及东壁南侧,是一幅与佛教经变图无关的世俗政治壁画。关于该幅作品及莫高窟第156窟的修建时间,学界已有广泛讨论并基本分化成两派观点,本文根据学界已有论述并参考相关古籍史料,推断该幅...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位于莫高窟第156窟主室南壁及东壁南侧,是一幅与佛教经变图无关的世俗政治壁画。关于该幅作品及莫高窟第156窟的修建时间,学界已有广泛讨论并基本分化成两派观点,本文根据学界已有论述并参考相关古籍史料,推断该幅壁画为河西节度使张议潮于大中五年(851)至大中十年(856)督修,属于由唐廷赐封旌节图像修改而成的政治出行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张议潮 莫高窟156 时间考
下载PDF
从汉画像石到敦煌壁画——一种颂扬图像在中国与中亚的流传
4
作者 康马泰 李思飞(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1,共11页
本文提出了敦煌莫高窟晚唐第156窟张议潮出行图与汉代墓葬画像石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是经由7世纪中期粟特阿夫拉西阿卜壁画上的一些共同元素观察到的。尽管这些以狩猎和过桥场景为代表的共同元素只出现在晚唐时期的敦煌,... 本文提出了敦煌莫高窟晚唐第156窟张议潮出行图与汉代墓葬画像石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是经由7世纪中期粟特阿夫拉西阿卜壁画上的一些共同元素观察到的。尽管这些以狩猎和过桥场景为代表的共同元素只出现在晚唐时期的敦煌,但其图像源流可以上溯到中国汉代的墓葬艺术。阿夫拉西阿卜壁画的中国场景中,粟特艺术家可能也复制了一些中国元素,并根据他们自己的审美趣味进行了改动。本文通过对帝王狩猎和过桥场景的分析,论述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中亚壁画在突显王权或颂扬权贵涵义上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156 张议潮 粟特艺术 阿夫拉西阿卜壁画 汉画像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