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常地层压力检测和预测方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祖峰 张宗林 +1 位作者 丰全会 樊洪海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由于实钻的庄 1井深部井段检测和预测的地层孔隙压力与实钻钻井液当量密度相差较大 ,为提高莫西庄地区深部高压层地层孔隙压力的检测和预测精度 ,利用测井资料检测地层孔隙压力及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孔隙压力的新方法对莫西庄庄 1井压力... 由于实钻的庄 1井深部井段检测和预测的地层孔隙压力与实钻钻井液当量密度相差较大 ,为提高莫西庄地区深部高压层地层孔隙压力的检测和预测精度 ,利用测井资料检测地层孔隙压力及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孔隙压力的新方法对莫西庄庄 1井压力系统进行了研究 ,通过使用地震层速度预测单点计算法、测井资料检测简易法和综合解释法分别建立了庄 1井地层孔隙压力剖面 ,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初步计算结果表明 ,综合依据地质、地震、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进行压力检测和预测的方法是可行的 ,其中测井资料综合法检测地层孔隙压力精度最高 ,为该区块井身结构和钻井液密度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孔隙压力 测井 地震层速度 层速度单点计算法 西庄 庄1井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低孔渗砂岩储层成岩与孔隙演化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胡才志 张立宽 +6 位作者 罗晓容 赵洪 杨彬 曹斌风 雷裕红 程明 李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54-2266,共13页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J1S)低孔渗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烃类荧光显微鉴定,依据成岩产物之间及其与烃类流体(油包裹体和孔隙沥青)之间的赋存关系,建立了储层成岩演化和油...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J1S)低孔渗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烃类荧光显微鉴定,依据成岩产物之间及其与烃类流体(油包裹体和孔隙沥青)之间的赋存关系,建立了储层成岩演化和油气充注的时间序列,恢复了关键油气充注时期的储层古物性,探讨了孔隙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三工河组储层为低成分成熟度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压实作用、碳酸盐和黏土矿物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渗的主要原因,石英颗粒表面覆盖的绿泥石膜难以有效地保持原生孔隙,次生溶蚀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储层成岩演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压实作用下富含软岩屑砂岩中软岩屑强烈塑性变形致使早期致密,而钙质强胶结砂岩因成岩早期的碳酸盐胶结发生致密化,低软岩屑~弱胶结砂岩主要经历了3期有机无机流体作用交替,分别以无荧光炭质沥青、黄色荧光油、蓝白色荧光油等3期烃类流体活动为划分标志;在晚白垩世末关键油气成藏时期(距今100~70Ma),高软岩屑和钙质强胶结砂岩古孔隙度低于8%,早期致密化储层难以发生油气注入;低软岩屑~弱胶结砂岩在晚白垩世末期可保持中高孔渗性,普遍发生了早期油气充注,早期原油注入不能阻止储层深埋过程中物性变差的趋势,但可能改变局部储层的润湿性质,油湿通道网络是晚期成藏阶段(距今62~0Ma)低孔渗储层条件下发生大规模油气注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油气充注 三工河组 西庄
原文传递
莫西庄构造录井油气显示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永伟 王刚 +1 位作者 周杰 石元会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49-51,共3页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成藏条件较好、储层较发育、油气水过渡界面复杂。根据该区域特点及邻井资料分析,并利用录井定性解释,半定量解释定量解释和综合解释四种方法对该区块其进行研究得到它的录井油气显示的评价标准。具体包括干层、油气...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成藏条件较好、储层较发育、油气水过渡界面复杂。根据该区域特点及邻井资料分析,并利用录井定性解释,半定量解释定量解释和综合解释四种方法对该区块其进行研究得到它的录井油气显示的评价标准。具体包括干层、油气层、含烃水层、油水同层、典型水层等的油气显示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庄 综合录井 油气显示 解释评价
下载PDF
莫西庄地区三维工区非线性反演与砂体识别
4
作者 李琼 何建军 李正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737,共11页
准噶尔盆地中部莫西庄的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砂体在纵向、横向上变化大,且物性不均匀。本文通过对钻井、测井、试油等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地震高分辨率非线性三维整体反演方法,对多种参数进行了反演和处理,获... 准噶尔盆地中部莫西庄的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砂体在纵向、横向上变化大,且物性不均匀。本文通过对钻井、测井、试油等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地震高分辨率非线性三维整体反演方法,对多种参数进行了反演和处理,获得了反映砂岩分布特征的速度、密度及伽马等属性参数的三维数据体,并综合地质资料进行沉积分析、砂岩累计厚度和有效砂岩累计厚度及储层分布研究。通过物性特征分析,建立了识别和评价三工河组砂体的物性标准,利用岩性划分标准和地震多属性数据,提取出三工河组砂体和有利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三工河组砂岩和有利砂岩发育,并以条带、砂坝和席状砂形式展布,展布方向与区域沉积方向一致。其中三工河组优质储层段J1s21和J1s22厚度较大,具备良好的物性条件,具有较高的产储能力和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庄 侏罗系 储层特征 物性参数 地震属性 地震沉积
下载PDF
夹层及物性遮挡带的成因及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为例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延章 林承焰 +1 位作者 董春梅 娄国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9-321,共3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厚层砂体内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藏圈闭类型难以识别等问题,从非均质性研究入手,揭示了夹层和物性遮挡带的成因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夹层不但在油藏顶部对油气起封堵作用,而且在油藏高度不大的情况下也... 针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厚层砂体内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藏圈闭类型难以识别等问题,从非均质性研究入手,揭示了夹层和物性遮挡带的成因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夹层不但在油藏顶部对油气起封堵作用,而且在油藏高度不大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侧向封堵的作用,造成了上水下油的油水纵向分布状况和倾斜的油水界面;以成岩作用为主形成的横向物性遮挡带是油气侧向封堵的基础,这种物性遮挡带的存在提供了侧向遮挡条件,造成了物性遮挡带两侧油水关系的不同,控制了油气水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 夹层 物性遮挡带 西庄地区
下载PDF
夹层对油藏的控制作用分析——以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延章 林承焰 +2 位作者 温长云 董春梅 娄国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0,共4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厚层砂体内部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藏圈闭类型难以识别等问题,从非均质性研究入手,描述了主力夹层的分布特征,计算了夹层的排替压力,利用夹层与储层的排替压力差分析了夹层对油气的封堵能力,...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厚层砂体内部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藏圈闭类型难以识别等问题,从非均质性研究入手,描述了主力夹层的分布特征,计算了夹层的排替压力,利用夹层与储层的排替压力差分析了夹层对油气的封堵能力,揭示了夹层对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夹层造成了纵向上油水关系的不同,使部分井区形成了“上水下油”的油水分布状况;具有一定封堵能力的非均质性夹层在侧向上造成了厚层砂体内油水界面的不同;夹层还能够降低底水油藏的含水上升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 夹层 封堵能力 排替压力 西庄地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油田成藏模式 被引量:16
7
作者 毕研斌 高山林 +3 位作者 朱允辉 庞雯 杨秋来 陈继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8-326,共9页
在油水关系、断层发育状况和成藏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油田的成藏模式。分析认为,莫西庄油田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油砂段内油水关系正常,不存在油水关系倒置的问题,而是具有统一的油水系统。煤层发育段地震属性特... 在油水关系、断层发育状况和成藏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油田的成藏模式。分析认为,莫西庄油田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油砂段内油水关系正常,不存在油水关系倒置的问题,而是具有统一的油水系统。煤层发育段地震属性特征揭示,早期解释的"大"断层为煤层反射所致,三工河组不发育规模性断层,不存在"一井一藏"的断层遮挡圈闭条件。三工河组二段上亚段和下亚段具有不同的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三工河组二段上亚段油藏发育于底部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有利含油部位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油藏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中,含油成片分布。综合分析认为,莫西庄油田为一受构造和沉积微相双重控制、目前仍然处于地层掀斜后动态调整分配过程中的构造-岩性油气藏,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内部具有与上倾砂体产状一致、统一的倾斜油水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 成藏模式 沉积微相 构造-岩性油气藏 西庄油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志明 秦建中 +6 位作者 廖宗廷 施伟军 罗月明 范明 朱樱 刘伟新 尹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9-804,共6页
利用多种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度主要属特低孔-中孔,渗透率属超低渗-中渗。当孔隙度大于10%时,储层的含油性受渗透率控制。主要孔隙类型... 利用多种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度主要属特低孔-中孔,渗透率属超低渗-中渗。当孔隙度大于10%时,储层的含油性受渗透率控制。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溶蚀-改造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孔隙类别以特大孔为主,而喉道类别以微细喉为主。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和交代作用,成岩阶段处于晚成岩期A亚期,成岩演化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度减小约24.5%,同时因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大约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组 储层 岩石学特征 渗特征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西庄地区
下载PDF
应用地震属性确定莫西庄地区沉积微相的事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盛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4-357,共4页
地震属性在碳氢检测、储层预测和层序地层解释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宽方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根据地震振幅属性分析、地震相干分析及谱分解下的能量谱和相位谱的提取,结合区域沉积相和单井相,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 地震属性在碳氢检测、储层预测和层序地层解释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宽方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根据地震振幅属性分析、地震相干分析及谱分解下的能量谱和相位谱的提取,结合区域沉积相和单井相,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砂岩的平面沉积微相,明确了沉积微相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出地层沉积特征和砂体展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震属性 西庄地区 沉积微相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崔金栋 郭建华 李群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2-2230,共9页
应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测井、岩芯、地震、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边界、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初始湖泛面进行识别,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Jsq1和Jsq2),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3... 应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测井、岩芯、地震、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边界、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初始湖泛面进行识别,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Jsq1和Jsq2),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3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对准层序、准层序组进行识别,划分19个准层序,分别对应19个小层,对5口单井进行层序划分,在横向上进行连井层序对比。对2个三级层序的地层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三工河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活动是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物供给条件和气候变化对层序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湖平面的变化是构造沉降、气候变化、沉积物供给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边界 层序地层格架 体系域 三工河组 侏罗系 西庄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储层微观特征及有效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传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5-1522,共8页
通过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孔隙显微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和成岩作用等微观特征,分析了低渗储层的形成原因和相对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砂岩以成... 通过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孔隙显微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和成岩作用等微观特征,分析了低渗储层的形成原因和相对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砂岩以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含少量岩屑砂岩,软岩屑塑性变形强烈或假杂基化,对储层物性和含油性影响大;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溶蚀孔,其次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强烈的压实作用、方解石和高岭石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低渗的主要原因。优质储层表现为粗粒、低含量软岩屑-弱方解石和高岭石胶结-强溶蚀作用的微观特征。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软岩屑含量、晚期溶蚀作用和有利的沉积相带,河道砂体旋回中、下部储层是有效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微观特征 成岩作用 主控因素 西庄地区
下载PDF
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博偲 李美俊 +4 位作者 唐友军 师肖飞 陈璇玙 陈林 何大祥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82,105,I0005,共17页
选取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莫西庄和中Ⅱ区块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分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揭示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有机质生物来源、热演化和沉积环境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莫西庄和中Ⅱ区块中二叠统下乌... 选取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莫西庄和中Ⅱ区块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分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揭示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有机质生物来源、热演化和沉积环境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莫西庄和中Ⅱ区块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为中等—好;莫西庄区块有机质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中Ⅱ区块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热演化为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莫西庄区块烃源岩成熟度相对较低。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形成于缺氧—贫氧的湖相沉积环境,水体分层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中Ⅱ区块比莫西庄区块具有更大的生烃潜力。该结果为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油源对比及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成熟度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中二叠统 下乌尔禾组 西庄区块 中Ⅱ区块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莫西庄油田三工河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杜秀娟 刘月萍 +2 位作者 郭莉 郑亚斌 孙建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共3页
侏罗系J1s2是莫西庄油田岩性圈闭的重要储油层系。利用测井解释、沉积相分析、油源对比等手段,对莫西庄地区J1s2油气藏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J1s2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为隔、夹层分布与储层物性变化带。二叠系烃源岩是莫西庄... 侏罗系J1s2是莫西庄油田岩性圈闭的重要储油层系。利用测井解释、沉积相分析、油源对比等手段,对莫西庄地区J1s2油气藏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J1s2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为隔、夹层分布与储层物性变化带。二叠系烃源岩是莫西庄地区油气的主要来源,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是J1s2的主要储集砂体,J1s1泥岩、J1s12与J1s22上下砂岩层之间的隔夹层泥岩是油气成藏的区域、局部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庄油田 三工河组 岩性油藏 主控因素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基于岩相的致密砂岩差异成岩作用及其储层物性响应——以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宏博 马存飞 +4 位作者 曹铮 李志鹏 韩长城 纪文明 杨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6-992,共17页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样品孔渗测试和压汞分析等资料,结合区域埋藏史和油气充注史,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成岩作用、岩相差异成岩机理及储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样品孔渗测试和压汞分析等资料,结合区域埋藏史和油气充注史,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成岩作用、岩相差异成岩机理及储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工河组在成岩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不同岩相储层成岩机理差异明显,钙质砂岩相、含泥质炭质纹层砂岩相和富火山凝灰质杂基砂岩相在早成岩阶段储层就趋于致密,至中成岩阶段成岩作用强度较弱;块状砂岩相在早成岩阶段孔隙保存完好,中成岩阶段流体运移通畅,经历了多期次的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含砾砂岩和砾岩相砾石含量高,流体运移不畅,早成岩阶段压实作用弱,中成岩阶段表现为弱胶结、弱溶蚀的特征。岩相间不同的成岩机理对孔隙结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钙质砂岩相与含泥质炭质纹层砂岩相的孔隙连通性差、结构复杂,整体物性较差,不利于油气富集;块状砂岩相的孔喉分选性好,孔隙在所有岩相中最为发育且连通性强,整体物性好,有利于油气富集;含砾砂岩和砾岩相的颗粒分选差并紧密接触,孔隙连通性受到一定限制,但破坏性成岩作用强度较弱,总体物性较好,可以形成有效的油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成岩演化 成岩作用机理 孔隙结构 岩相 致密砂岩储层 三工河组 西庄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莫西庄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孟蕾 王敏 +1 位作者 关丽 张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67-168,共2页
储层四性关系即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是正确识别油水层的基础和关键,对于研究油气分布规律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陈代鑫,2017;刘丽,2018)。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是莫西庄油田主要的含油层段,... 储层四性关系即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是正确识别油水层的基础和关键,对于研究油气分布规律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陈代鑫,2017;刘丽,2018)。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是莫西庄油田主要的含油层段,该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四性关系有一定对应性但较为复杂,油水层识别难度大,致使勘探进展较为缓慢。本文基于测井、试油、钻井取芯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地开展了工区内储层四性关系研究,为莫西庄油田今后勘探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组 储层四性关系 西庄油田
下载PDF
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断层活动差异性控制的转换沉积作用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艺 韩长城 +5 位作者 李志鹏 马存飞 李坚 樊佳乐 程绪辉 孙如愿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1,共10页
针对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油水分布规律复杂、砂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测井、岩心、物性和地震资料,结合断层活动性,对该区沉积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沉积控制因素,建立不同时期沉积模式,明确砂岩储层空间位置。研... 针对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油水分布规律复杂、砂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测井、岩心、物性和地震资料,结合断层活动性,对该区沉积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沉积控制因素,建立不同时期沉积模式,明确砂岩储层空间位置。研究表明:莫西庄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特征划分为颗粒支撑砾岩相、砂砾岩相、含砾砂岩相、块状砂岩相、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水平层理砂岩相、泥岩相等8种岩相和辫状水道、分流间湾、河道砂坝、河口坝、远砂坝、滨浅湖6种沉积微相;在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沉积时期北断层活动强烈,使研究区形成坡折地貌,导致研究区南北地区出现水动力转换沉积特征;在湖平面上升和水动力减弱的背景下,上亚段沉积时期南断层活动加剧,与北断层形成的地堑构造控制了研究区东南部砂体沉积方向的转换,有利砂体的沉积方向转为了近东西向。该研究对判断莫西庄地区砂体储层的空间分布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断层活动性 沉积控制因素 沉积模式 西庄地区 三工河组
下载PDF
莫西庄油田三工河组二段砂岩储集层物性下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7-564,共8页
莫西庄油田三工河组二段储集层总体呈现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基于岩心常规分析、压汞、试油等资料,对比常用的有效储集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在研究区的应用效果,确定了三工河组二段储集层物性下限,并对影响储集层物性下限的主要因... 莫西庄油田三工河组二段储集层总体呈现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基于岩心常规分析、压汞、试油等资料,对比常用的有效储集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在研究区的应用效果,确定了三工河组二段储集层物性下限,并对影响储集层物性下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莫西庄油田三工河组二段储集层岩性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的细—中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储集层物性下限求取方法中启动压力梯度法、分布函数曲线法和含油产状法在研究区更具适用性,综合确定孔隙度下限为10.1%,渗透率下限为1.15 mD;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储集层物性下限的主控因素,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强溶蚀弱压实弱胶结型储集层的物性下限最低,此外,原油性质、埋藏深度等是影响储集层物性下限的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庄油田 三工河组 低孔低渗储集层 有效储集层 启动压力梯度法 分布函数曲线法 含油产状法 储集层物性下限
下载PDF
莫西庄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江华 刘传虎 +2 位作者 朱桂林 董臣强 周晋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1,153,共4页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图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图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组合为主,孔隙结构类型属中孔—细喉道型;沉积因素对低渗透储层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压实作用强是低渗透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损失的原生孔隙度一般小于5%,对储层低渗成因起有限的强化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没能发挥明显的改造作用,是低渗储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西庄油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莫西庄油田庄101井区低含油饱和度古油藏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端川 林承焰 +3 位作者 任丽华 郭威 马鹏杰 狄喜凤 《非常规油气》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莫西庄油田庄101井区在成藏期后经历了车莫古隆起演化的不同阶段,在喜山运动的掀斜作用造成的单斜构造上,形成典型的油水关系复杂的含油饱和度呈低值的古油藏。通过对庄101井区内该油藏的储层发育情况、流体特性、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 莫西庄油田庄101井区在成藏期后经历了车莫古隆起演化的不同阶段,在喜山运动的掀斜作用造成的单斜构造上,形成典型的油水关系复杂的含油饱和度呈低值的古油藏。通过对庄101井区内该油藏的储层发育情况、流体特性、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综合描述,认为该井区油藏内含油饱和度之所以呈低值,是由构造调整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共同控制造成的。通过对古油藏特征的描述,认为该类型油藏与现今油藏底部低含油饱和度层段的形成机理相似,而油气运移路径上难以形成可供挖潜的油层段。储层非均质程度较高、成藏期为古构造高点、在油气成藏后发生构造调整的区域是进行剩余油挖潜的新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庄油田 低含油饱和度 古油藏 构造调整 储层非均质 剩余油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永进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地貌演化及沉积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珍君 李琦 +5 位作者 李剑 陈贺贺 胡俊杰 耿慧 丁晓军 白金莲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不同古地貌背景下,盆地沉积充填特征不同。以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永进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综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和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地貌演化背景下白垩系清水河组层序地层、沉积物源和沉积体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古地貌背景下,盆地沉积充填特征不同。以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永进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综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和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地貌演化背景下白垩系清水河组层序地层、沉积物源和沉积体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莫西庄—永进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发育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清水河组一段发育低位体系域(LST)和湖侵体系域(TST),清水河组二段发育高位体系域(HST)。早白垩世,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车—莫古隆起)整体埋藏,古隆起局部高部位仍出露地表,随着盆地全区接受稳定沉积,古隆起逐渐消亡。LST时期,盆地沉积中心位于研究区北部;TST至HST时期,在北部构造抬升掀斜作用下,盆地地形趋于平缓,沉积中心逐渐南迁。在此构造演化背景下,盆外北部物源体系由东北、西北方向向研究区供源,在盆地缓坡带浅水背景下发育远源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LST时期,受古隆起残余地貌、湖平面变化及水动力条件的共同影响,沉积碎屑多沉积于地貌低势区,发育局限展布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研究区以三角洲内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连片发育;LST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平缓了原始地貌,在车—莫古隆起上继承性沉积TST时期的滨浅湖沉积体系和HST时期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HST时期研究区以三角洲外前缘沉积为主,广泛发育席状砂,局部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继承性地貌控制盆地不同部位的沉积可容空间,决定沉积物搬运及分散路径,进而控制盆地的沉积充填类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庄—永进地区 白垩系清水河组 车排子—索湾古隆起 地貌演化 沉积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