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面桃花》英译乌托邦理想主义者形象重塑研究
1
作者 邵璐 杨湘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4,共8页
从形象学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人面桃花》源文本与英语目标文本中乌托邦理想主义者陆秀米的形象特征,深入挖掘目标语言社会文化背景和译者自身因素对译者在英语世界重塑陆秀米形象的影响。译者莫楷在基本忠实于源文本人物形象特征的基础... 从形象学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人面桃花》源文本与英语目标文本中乌托邦理想主义者陆秀米的形象特征,深入挖掘目标语言社会文化背景和译者自身因素对译者在英语世界重塑陆秀米形象的影响。译者莫楷在基本忠实于源文本人物形象特征的基础上,合理改写源文本的语言表达,突显陆秀米各人生阶段的主要形象特征,包括:少女时期的羞怯和充满好奇心;成为乌托邦理想主义者后的孤傲、冷漠、迷茫;革命失败后内心的安稳宁静。莫楷在英语世界重塑陆秀米形象的过程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近年来反乌托邦文学在英语世界深受读者欢迎,具有深厚的市场基础;其二,莫楷的“共同创作”翻译理念以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研究表明,译者通过文学翻译在目标语文化中重塑他者形象时,可以对源文本进行合理改写,适当突显他者形象特征,以加深目标语读者对他者形象的理解。译者重塑他者形象的过程,受到目标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译者自持的翻译理念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面桃花》 英译 乌托邦 形象学 格非
原文传递
翻译中的“叙事建构”——莫楷《人面桃花》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剖析
2
作者 王慧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41-346,共6页
以格非小说《人面桃花》为例,借助Mona Baker的翻译建构理论,从时空建构、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标示式建构、参与者的再定位4个层面,分析了译者莫楷对原作的翻译建构策略。文章指出,为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译者结合目标受众的... 以格非小说《人面桃花》为例,借助Mona Baker的翻译建构理论,从时空建构、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标示式建构、参与者的再定位4个层面,分析了译者莫楷对原作的翻译建构策略。文章指出,为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译者结合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及审美期待,创造性地重构原作叙事,兼顾了译作的“异质性”与“可读性”,在新的语境中有效传递了原作的文学及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面桃花》 小说叙事 翻译建构策略 中国文学外译
下载PDF
物叙事初探:以格非小说《人面桃花》英译本为例
3
作者 傅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5期85-87,共3页
“物叙事”是由新物质主义与叙事学结合生发的叙事新领域。本文以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开篇之作《人面桃花》英译本为例,探讨其中的物象呈现特点和叙事功能,并对物叙事的英译方法做出评析。本文认为,《人面桃花》中的物具有四种叙事功能:审... “物叙事”是由新物质主义与叙事学结合生发的叙事新领域。本文以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开篇之作《人面桃花》英译本为例,探讨其中的物象呈现特点和叙事功能,并对物叙事的英译方法做出评析。本文认为,《人面桃花》中的物具有四种叙事功能:审美作用、铺垫背景、充当线索和彰显主题。而译者莫楷(Canaan Morse)的翻译一定程度上忽视或弱化了“物”的叙事功能,致使译文的审美性有所欠缺,故事冲突性受到影响,主题也不够明晰。“物叙事”为叙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对“物”的存在能否进行合理的解释也形成一个对译文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叙事 《人面桃花》英译 格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