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共建“一带一路” 促进亚欧互联互通 |
李慧莲
|
《中国发展观察》
|
2016 |
1
|
|
2
|
英雄之贵在于“本色” 听希拉里·哈恩音乐会有感 |
景作人
凌风
|
《音乐爱好者》
|
2015 |
1
|
|
3
|
在此地,就现在:对于介绍的再介绍 |
白慧怡
顾虔凡
|
《艺术界》
|
2016 |
0 |
|
4
|
为你跋山涉海——有关伊朗的散碎印象 |
罗新
|
《书城》
|
2009 |
0 |
|
5
|
波斯文学精华 世界文明瑰宝——读《波斯精典文库》 |
巴拉提
刘闽
|
《中国穆斯林》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6
|
“元宇宙与体育的未来”笔谈 |
无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4
|
|
7
|
关于机器人若干重要现实问题的思考 |
刘伟
|
《学术前沿》
CSSCI
|
2016 |
22
|
|
8
|
超越莫拉维克悖论:人工智能教育的身心发展隐忧与应对 |
申灵灵
卢锋
张金帅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7
|
|
9
|
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构--基于莫拉维克悖论的思考 |
廖湘阳
朱会芳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9
|
|
10
|
人类认知-行为系统的演化与莫拉维克悖论 |
吕乃基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11
|
莫拉维克悖论视角下人工智能赋能劳动教育的风险治理 |
刘永梅
杨烨阳
|
《高校辅导员学刊》
|
2024 |
0 |
|
12
|
人工共情何以可能?——当代新兴人工共情技术形成原因的理论探赜 |
陈多闻
汪姿君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3
|
无人驾驶的“有人”困境 |
隋婷婷
|
《自然辩证法通讯》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4
|
论具身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魏屹东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5
|
高校图书馆“人机协同”发展框架的构建研究 |
王蕾
|
《山东图书馆学刊》
|
2023 |
1
|
|
16
|
基于因素空间的人工智能样本选择策略 |
崔铁军
李莎莎
|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7
|
莫拉维亚及其作品风格分析 |
邓婷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8 |
3
|
|
18
|
智能机器人将成为现实──机器人技术专家莫拉维基谈访录 |
王宛君
|
《世界科学》
|
2000 |
1
|
|
19
|
蜜月 |
阿尔图拔·莫拉维亚
郑树森
|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2016 |
0 |
|
20
|
哀莫大于心死——序《詹詹集》兼致荪勃同志 |
从维熙
|
《文学自由谈》
CSSCI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