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疹与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学研究 被引量:102
1
作者 毕志刚 田美华 +6 位作者 林麟 仇宁 郝飞 钟白玉 尹若菲 曾凡钦 赵辨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的细菌学特点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在湿疹及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207例湿疹患者和119例AD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取材做细菌培养,并对所分离到的金葡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噬菌体分... 目的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的细菌学特点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在湿疹及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207例湿疹患者和119例AD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取材做细菌培养,并对所分离到的金葡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噬菌体分型。结果207例湿疹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金葡菌的比例及定植均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P<0.01)。119例AD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及金葡菌的定植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对分离到的141株金葡菌进行噬菌体分型。Ⅰ组占6.3%,Ⅱ组占7.0%,Ⅲ组占3.5%,Ⅴ组占0.7%,杂组占1.4%,不能分型占56%,MRSA分型噬菌体26株混合组占6.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用的6种外用抗菌药物中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范围、MIC90和MIC50是6种抗菌药物中最低的。且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及其中的各噬菌体分型和表皮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菌株也有较好的抑菌能力。结论湿疹和AD的发病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中金葡菌是最重要的细菌,对湿疹和AD患者外用药治疗合并使用外用抗菌药物是必要的,根据对金葡菌抗菌活性的测定,莫匹罗星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 湿疹 皮损 分型 患者 罗星 特应性皮 显著性
原文传递
碘伏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7
2
作者 谷小燕 徐海英 王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碘伏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某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PICC门诊就诊的106例PICC穿刺点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百多邦涂抹治疗,实验组采用碘... 目的探讨碘伏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某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PICC门诊就诊的106例PICC穿刺点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百多邦涂抹治疗,实验组采用碘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实验组显效48例、有效5例,对照组显效46例、有效6例、无效1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56,P=0.58);实验组患者治愈时间为(7.58±2.41)d,短于对照组的(11.55±3.66)d(t=5.27,P<0.01)。结论碘伏用于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操作简单,疗效好,治愈时间短,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碘伏 穿刺点感染 罗星 医院感染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3
作者 练慧斌 赵伟 +1 位作者 王亚丽 徐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58-1660,共3页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进行随机、自身对照临床试验。将每例患者的两个残余创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创面使用湿润烧伤膏及莫匹罗星的混合剂外用...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进行随机、自身对照临床试验。将每例患者的两个残余创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创面使用湿润烧伤膏及莫匹罗星的混合剂外用;对照组创面仅使用莫匹罗星外用。比较两组14 d时的创面愈合率,第3、7、14天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创面的疼痛程度,并统计比较两组的创面细菌培养转阴情况。此外,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14 d,试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3.2±1.9)%和(72.9±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VAS疼痛评分比较,在第3、7、14天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试验组及对照组细菌转阴率分别为73%及75%,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莫匹罗星与湿润烧伤膏联用未发现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该方法能缩短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时间,减轻创面疼痛,具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罗星 烧伤 残余创面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和湿疹患者血清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艳 郝飞 +8 位作者 郭庆 谭国珍 贾虹 杨雪源 毕志刚 杨波 刁庆春 易东 赵辨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和湿疹患者血清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特异性抗体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法,将118例AD和207例湿疹患者分为莫匹罗星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28d取血清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和湿疹患者血清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特异性抗体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法,将118例AD和207例湿疹患者分为莫匹罗星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28d取血清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抗SEB特异性IgG、IgM水平,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检测抗SEBIgE水平。结果治疗前,抗SEBIgE水平AD组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9)和湿疹组(P=0.048),湿疹组与正常人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抗SEBIgM水平AD组(P=0.012)和湿疹组(P=0.000)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AD组与湿疹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抗SEBIgG水平各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临床症状评分与抗SEBIgE水平之间AD组(P=0.842)和湿疹组(P=0.134)均无显著相关性。治疗28d后,抗SEBIgM水平AD组显著下降(P=0.003),湿疹组亦显著下降(P=0.000),但治疗组与对照组间AD组(P=0.331)和湿疹组(P=0.8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和湿疹患者血中抗SEBIgM、IgE升高,反映皮损处近期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并参与了皮肤变应性炎症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特应性皮炎 其意义 湿疹 患者 血清 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特异性抗体水平 特异性IgG SEB 对照组 链霉亲和素 IgE水平 IGG水平 炎症性反应 IgM 统计学 正常人 随机双盲 罗星 生物素法 症状评分
原文传递
莫匹罗星对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耘 吕媛 +3 位作者 薛峰 刘健 杨维维 张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8-512,共5页
目的评价莫匹罗星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7-2010年全国23家医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007株,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莫匹罗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25,0.50 mg.L-1... 目的评价莫匹罗星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7-2010年全国23家医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007株,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莫匹罗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25,0.50 mg.L-1,细菌耐药率为0.6%,在本试验所测药物中耐药率最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对莫匹罗星耐药率为0.9%,在所测抗菌药物中耐药率同样最低。莫匹罗星对TAO(多粘菌素-新霉素-杆菌肽=50000 u∶35000 u∶5000 u)和夫西地酸耐药株敏感率达到80%。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耐药率在0~1%。来自体表分泌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耐药率为0。结论与其他外用抗菌药比较,MRSA对莫匹罗星耐药率最低。其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甚至多重耐药的MRSA仍保持高度抗菌活性,且不易发生交叉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星 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莫匹罗星预防血透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钟小仕 覃丹平 +2 位作者 熊轩 陈文璇 刘岩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评价莫匹罗星预防血透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探讨导管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使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行血透治疗患者共228例纳入观察组,每次血透治疗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于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出管口;在同一中心使... 目的评价莫匹罗星预防血透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探讨导管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使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行血透治疗患者共228例纳入观察组,每次血透治疗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于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出管口;在同一中心使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行血透治疗366例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的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为15.92例次/1 000导管日,观察组为7.52例次/1 000导管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口外涂莫匹罗星软膏,能有效预防血透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星 临时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莫匹罗星对烧伤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14
7
作者 邓诗林 桑介寿 +6 位作者 曹丽萍 赵永建 施耘 苏东 傅建荣 刘群 王玉莲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5-48,共4页
应用2%莫匹罗星软膏(实验组)及磺胺嘧啶银(对照组)治疗41例平均面积2.1%±1.12%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结果表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9%,创面细菌清除率为96.3%,金葡菌清除率高达88.8%;而 SD-Ag 对照组依次分别为45%、70%及40%... 应用2%莫匹罗星软膏(实验组)及磺胺嘧啶银(对照组)治疗41例平均面积2.1%±1.12%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结果表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9%,创面细菌清除率为96.3%,金葡菌清除率高达88.8%;而 SD-Ag 对照组依次分别为45%、70%及40%。从烧伤创面分离的金葡菌对多种抗生药物的敏感试验表明,对莫匹罗星敏感率为92.68%,仅低于万古霉素而高于头孢噻吩、亚胺硫霉素、环丙氟哌酸等,差异有显著意义。莫匹罗星对金葡菌的 MIC_(50)≤0.25 mg/L、MIC_(90)≤4 mg/L,(MIC范围0.25~256mg/L)。提示莫匹罗星软膏可作为烧伤创面金葡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星 金黄色葡萄球菌 烧伤 感染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治疗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崔虹 黄敏清 +1 位作者 陈秀峰 胡春仪 《现代临床护理》 2010年第11期45-45,38,共2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治疗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疗效。方法将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使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局部,2次/d,连续3d;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2次/d,连...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治疗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疗效。方法将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使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局部,2次/d,连续3d;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2次/d,连续3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局部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两组比较,χ2=7.50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好。结论使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湿敷局部治疗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地塞米松 庆大霉素 罗星
下载PDF
莫匹罗星对血透患者钝针扣眼穿刺后内瘘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卢艳 任宏淼 +1 位作者 张欢欢 胡丽云 《海军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软膏对血透患者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动静脉内瘘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将在本血液透析中心使用钝针扣眼穿刺的60例患者根据消毒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处理组(30例)...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软膏对血透患者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动静脉内瘘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将在本血液透析中心使用钝针扣眼穿刺的60例患者根据消毒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处理组(30例)和莫匹罗星处理组(30例)。观察18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感染、假性动脉瘤、内瘘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处理组27例、莫匹罗星处理组29例进入观察终点。莫匹罗星处理组3例(10.34%)出现感染,均为轻度感染;常规处理组9例(33.33%)感染,其中5例(18.52%)轻度感染,4例(14.81%)重度感染。莫匹罗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性动脉瘤、内瘘狭窄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匹罗星有效降低血透患者钝针扣眼穿刺后内瘘感染发生率,特别是降低重度感染的发生率,并且未增加其他穿刺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扣眼穿刺 感染 罗星
下载PDF
莫匹罗星联合贝复新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田超 高华伟 +2 位作者 肖文明 徐海 李凌云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1期1626-162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新)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对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残余创面分两组进行对照治疗:治疗组(30例)用莫匹罗星软膏和贝复新凝胶治疗,对照组(30例)用聚维酮碘纱布换药治... 目的探讨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新)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对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残余创面分两组进行对照治疗:治疗组(30例)用莫匹罗星软膏和贝复新凝胶治疗,对照组(30例)用聚维酮碘纱布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残余创面细菌清除率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76.5%(13/17),对照组为12.5%(2/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8.54±5.12)d,对照组为(30.13±7.25)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和贝复新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既能有效地清除残余创面感染,又能加快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药物疗法 罗星 治疗应用 烧伤残余创面 创面修复 贝复新凝胶
下载PDF
磺胺嘧啶银锌霜联合莫匹罗星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永青 禹辉 王昱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锌霜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探讨两者联合使用治疗烧伤创面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7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采...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锌霜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探讨两者联合使用治疗烧伤创面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7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采用磺胺嘧啶银锌霜联合莫匹罗星治疗,参照组单纯敷用聚维酮碘纱布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创面愈合时间、细菌清除情况及创面回缩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后4 d时两组创面回缩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8,P>0.05);治疗后第10、16和22天时,观察组创面回缩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t=6.235、3.547、4.625,均P?<0.05);观察组创伤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t=6.370,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85.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47.6%(χ~2=12.136,P<0.05)。观察组治疗10 d后肉芽改善率94.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5.8%(t=10.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磺胺嘧啶银锌霜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创面,能够有效清除细菌,改善创面情况,促进创面愈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银锌霜 罗星 烧伤 残余创面
下载PDF
莫匹罗星软膏与银离子抗菌功能性敷料对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细菌清除率及感染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洋 李惠娴 +1 位作者 黄远梅 巫国庆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 探究莫匹罗星软膏与银离子抗菌功能性敷料对浅Ⅱ度烧伤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创面愈合、细菌清除率及感染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浅Ⅱ度烧伤95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银离... 目的 探究莫匹罗星软膏与银离子抗菌功能性敷料对浅Ⅱ度烧伤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创面愈合、细菌清除率及感染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浅Ⅱ度烧伤95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银离子抗菌功能性敷料治疗,观察组予莫匹罗星软膏联合银离子抗菌功能性敷料治疗。比较2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首次换药舒适度、首次敷料覆盖舒适度、首次敷料二次创伤情况,治疗第1、2周时创面愈合率、细菌清除率,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2组治疗和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第1、2周时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首次换药舒适度、首次敷料覆盖舒适度及首次敷料二次创伤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第2周时细菌清除率均升高,且观察组治疗第1、2周时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2周时,2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LR、CRP、PCT水平逐渐降低,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第1、2周时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及随访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莫匹罗星软膏与银离子抗菌功能性敷料可促进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换药疼痛,且能提高细菌清除率及换药舒适度,抑制炎症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罗星 银离子抗菌功能性敷料 创面愈合 细菌清除率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莫匹罗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对MRSA的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侯喜琴 赵云勋 +1 位作者 郑燕青 马晓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10期1592-1594,共3页
目的:研究莫匹罗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活性。方法采用E-试验法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分离的88株MRSA进行莫匹罗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的MIC检测,并比较MIC5... 目的:研究莫匹罗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活性。方法采用E-试验法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分离的88株MRSA进行莫匹罗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的MIC检测,并比较MIC50和MIC90的大小。结果莫匹罗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对MRSA的体外活性均较好,全部敏感且表现为极低的MIC值。其中莫匹罗星和替加环素的MIC90均未超过0.25μg/mL。结论莫匹罗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对MRSA活性较好,可作为MRSA感染治疗的有效选择,莫匹罗星是治疗MRSA相关的皮肤和浅表外伤感染的有效的局部外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SA 罗星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莫匹罗星治疗深Ⅱ°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永峰 史汉忠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7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hEGF)联合莫匹罗星交替使用治疗深Ⅱ°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0例深Ⅱ°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hEGF联合莫匹罗星交替使用疗法进行治疗的300例患者为表皮生长因子组,采用湿润...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hEGF)联合莫匹罗星交替使用治疗深Ⅱ°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0例深Ⅱ°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hEGF联合莫匹罗星交替使用疗法进行治疗的300例患者为表皮生长因子组,采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暴露疗法治疗的300例患者为烧伤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皮生长因子组不同时间段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烧伤膏组(P<0.05);表皮生长因子组全身创面愈合时间为(13.79±2.46)d,明显短于烧伤膏组的(22.73±4.92)d(P<0.05);表皮生长因子组创面瘢痕发生率为19.67%,明显低于烧伤膏组的39.00%(P<0.05)。结论 rhEGF联合莫匹罗星交替使用治疗深Ⅱ°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短,瘢痕形成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烧伤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罗星 湿润烧伤膏
下载PDF
莫匹罗星对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孝建 刘锡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 研究莫匹罗星软膏对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感染的疗效。方法 应用 2 %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 3 0个 ,并与 10 %聚乙烯吡酮碘软膏 (PVP- )相比较 ,观察 1~ 2个疗程后 ,创面细菌清除率及愈合情况。结果 莫匹罗星... 目的 研究莫匹罗星软膏对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感染的疗效。方法 应用 2 %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 3 0个 ,并与 10 %聚乙烯吡酮碘软膏 (PVP- )相比较 ,观察 1~ 2个疗程后 ,创面细菌清除率及愈合情况。结果 莫匹罗星软膏对烧伤残余创面的总有效率、创面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0 %和 80 % ,显著高于聚乙烯吡酮碘组的 3 7.8% (P<0 .0 2 5 )和 15 .4 % (P<0 .0 1)。细菌学检查结果提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创面主要感染细菌 ,并且对常用抗生素呈多元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星 烧伤 残余创面感染 感染
下载PDF
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患者残余创面并MRSA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公英 《海峡药学》 2019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究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患者残余创面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52例烧伤残余创面并MRSA感染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26例。对照组予... 目的探究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患者残余创面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52例烧伤残余创面并MRSA感染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予以莫匹罗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24/26)较对照组61.54%(16/2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相比,实验组(18.06±3.56) d较对照组(31.18±5.47) 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烧伤残余创面并MRSA感染患者联合采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莫匹罗星治疗,可有效杀灭MRSA,显著加速创面愈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创面并MRSA感染 烧伤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罗星
下载PDF
莫匹罗星联合贝复济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MRSA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志群 古诚 +1 位作者 刘华 蒙诚跃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520-1521,1527,共3页
目的探讨烧伤残余创面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烧伤残余创面合并MRSA感染患者5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清除创面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然后外用莫匹罗星、... 目的探讨烧伤残余创面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烧伤残余创面合并MRSA感染患者5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清除创面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然后外用莫匹罗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涂于创面;对照组28例,浸浴后用0.5%碘伏液外涂创面。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第2、3周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创面MRSA转阴率(92.86%)高于对照组(67.86%)(P<0.05)。结论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MRSA感染,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罗星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莫匹罗星的临床及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谊之 卢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2-253,共2页
关键词 罗星 抗菌素 细菌学
原文传递
自制莫匹罗星溶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焦婷 刘丽琴 +2 位作者 韩长元 张力 王金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50-251,共2页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常见皮肤病,皮疹多样,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红斑、渗出和结痂,亚急性湿疹渗出减少。研究证实,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在湿疹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湿疹患者皮损中金葡菌的检出...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常见皮肤病,皮疹多样,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红斑、渗出和结痂,亚急性湿疹渗出减少。研究证实,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在湿疹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湿疹患者皮损中金葡菌的检出率高达80%~100%,而正常人皮肤检出率仅有5%~30%,金葡菌的定植密度与湿疹的严重程度正相关,在湿疹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星 卤米松 湿疹
下载PDF
复方消伤痛喷膜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樊荣丹 陈鹰 +1 位作者 张樱子 张梦怡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5期779-781,共3页
制备复方消伤痛喷膜剂,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壳聚糖盐酸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成膜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成膜辅助剂,制备复方消伤痛喷膜剂;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利多卡因和莫匹罗星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 制备复方消伤痛喷膜剂,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壳聚糖盐酸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成膜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成膜辅助剂,制备复方消伤痛喷膜剂;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利多卡因和莫匹罗星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ODS2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5%磷酸二氢铵-甲醇(40:60)(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6.0±0.5);检测波长为222nm;流速:1.0ml·min^-1;柱温:30qC;进样量:20μl。结果:复方消伤痛喷膜剂成膜性良好。含量测定中利多卡因在25.0~400.0肛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14%,RSD为1.2l%(n=9);莫匹罗星在25.0~40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13%,RSD为0.57%(n=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罗星 喷膜剂 制备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