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药物的临床应用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郎江红 郎江南 欧阳南 《中国药师》 CAS 2003年第11期698-700,共3页
20世纪末以来,人类对基因的认识逐渐深入.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生命关键的基础在于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正是生命"活"的本质所在.细胞所有的生理活动都是通过蛋白... 20世纪末以来,人类对基因的认识逐渐深入.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生命关键的基础在于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正是生命"活"的本质所在.细胞所有的生理活动都是通过蛋白质来完成的,而蛋白质又是基因的直接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药物 基因治疗 临床应用 基因诊断 药物生物学
下载PDF
显微拉曼光谱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小玲 巴特.,IS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29,共3页
对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化学及药物生物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显微拉曼光谱 生物 药物生物学 进展
下载PDF
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计算机分析系统
3
作者 何颖 傅伟 郭政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5期433-434,共2页
某种药物的两种剂型(或用法)生物等效是指两者能以差异不大的速率向血液中输入大致等量的有效成份。这种意义上的药物等效性问题受到广泛的重视,国外已有专门机构管理该问题的研究(division of bioequivalenc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 某种药物的两种剂型(或用法)生物等效是指两者能以差异不大的速率向血液中输入大致等量的有效成份。这种意义上的药物等效性问题受到广泛的重视,国外已有专门机构管理该问题的研究(division of bioequivalenc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USA)。研究一种药物的两种剂量(或用法)是否生物等效,一般采用双交叉实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生物学 计算机 等效性
下载PDF
药物生物学
4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4期190-191,共2页
0015332 抗生素耐药菌出现的机理及其对策[日]/岛田馨//小儿科.-1998,39(12)-1413-1418冀医情 0015333
关键词 药物生物学 抗结核 结核菌 结核杆菌 田馨 抗生素耐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对木瓜凝乳蛋白酶酶学及药物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舒薇 贺丽苹 +1 位作者 崔堂兵 郭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采用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5000)对木瓜凝乳蛋白酶(Cp)进行了共价修饰,修饰产物经毛细管电泳检测与分析表明:主产物为平均每分子Cp偶联3—4个mPEG。长链的低修饰度修饰酶.以此修饰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Cp在修饰前后的主... 采用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5000)对木瓜凝乳蛋白酶(Cp)进行了共价修饰,修饰产物经毛细管电泳检测与分析表明:主产物为平均每分子Cp偶联3—4个mPEG。长链的低修饰度修饰酶.以此修饰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Cp在修饰前后的主要酶学、药物生物学性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p经mPEG,修饰后,Kn^app(酪蛋白为底物)有所增加,但与Cp相比,mPEG1修饰酶的pH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抗胰蛋白酶的水解能力却均有增强;药代动力学结果还显示,mPEG1-Cp的体内活性半衰期延长,修饰酶体内半衰期是原酶的1.6倍,表明mPEG1修饰酶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凝乳蛋白酶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 修饰 药物生物学性质
下载PDF
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的耐药性 被引量:44
6
作者 谢灵 周贵民 吴坚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6-266,共1页
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的耐药性谢灵,周贵民,吴坚近年酵母菌引起的菌血症有明显增加。我院1986~1990年间发生的菌血症,酵母菌占12.9%;较前25年增5倍以上。国外也有类似报道(EurJClinMicrobiolInf... 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的耐药性谢灵,周贵民,吴坚近年酵母菌引起的菌血症有明显增加。我院1986~1990年间发生的菌血症,酵母菌占12.9%;较前25年增5倍以上。国外也有类似报道(EurJClinMicrobiolInfectDis,1992,1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抗真菌 药物生物学
原文传递
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宁 郭爽 +2 位作者 徐召 李昂 胡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5-267,共3页
分析并总结了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状况、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开放共享管理系统及运行模式。从管理框架的建设、网络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并介绍... 分析并总结了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状况、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开放共享管理系统及运行模式。从管理框架的建设、网络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并介绍了这方面的建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平台 开放共享 药物生物学
下载PDF
基于交叉学科实践的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药物化学生物学第二课堂实践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旖 王纳 +3 位作者 孟钰潮 鲍波 王保旗 郑鹏飞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4期518-523,共6页
药物化学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代表性交叉学科,在药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大学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先进的基础医学和药物合成科研平台,在药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之外,利用药物化学生物学第二... 药物化学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代表性交叉学科,在药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大学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先进的基础医学和药物合成科研平台,在药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之外,利用药物化学生物学第二课堂遴选部分理论基础好、科研兴趣浓的学员,从前沿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两个方面入手,通过新增化学生物学课程、提早学习科研实验技术、参加前沿文献交流讨论和独立完成科研项目模块系统训练,为培育具有交叉融合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解决创新药物前沿科学问题的药学人才奠定基础,探索利用交叉学科实践培养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新模式,为改革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及为专业建设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生物学 第二课堂实践 创新人才 新模式
下载PDF
基于模块化教学的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建设 被引量:4
9
作者 徐仲玉 卢伟强 +1 位作者 路一萍 黄瑾 《药学教育》 2021年第1期32-37,共6页
化学生物学通过研究生物活性小分子与生物体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机制,为开发新颖药物提供新途径。从化学生物学在药学学科的应用前景出发,分析开设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对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的意义。结合华... 化学生物学通过研究生物活性小分子与生物体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机制,为开发新颖药物提供新途径。从化学生物学在药学学科的应用前景出发,分析开设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对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的意义。结合华东理工大学药学专业开设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的实际情况,从课程特点、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教学模式三个角度出发进行探索,根据药物化学生物学的知识体系结构,构建药物作用靶标的化学生物学性质、药物发现的化学生物学基础、化学生物学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药物-靶标相互作用的化学生物学进展四大教学模块,探索契合理工科院校药学本科生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教 药物生物学
下载PDF
全球药物合成生物学科学研究合作态势分析
10
作者 陈娟 徐东紫 +3 位作者 张婷 潘黎姿 严舒 欧阳昭连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2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全球药物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合作态势。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药物合成生物学相关论文,检索时间为2023年6月29日,分析全球及各国该领域发文量变化趋势;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并采用优劣解距离(TOPSIS)法评估各国和各机... 目的分析全球药物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合作态势。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药物合成生物学相关论文,检索时间为2023年6月29日,分析全球及各国该领域发文量变化趋势;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并采用优劣解距离(TOPSIS)法评估各国和各机构在全球合作中的重要性;评估不同机构的合作偏好;根据通信作者发文量识别领先研究团队。结果共检索到全球范围内药物合成生物学领域科技论文1968篇,其中2013年及以后有1777篇(90.29%)。美国发文量最多(624篇),且合作对象(40个)和合作次数(283次)也最多,TOPSIS评分居全球首位。中国发文量(527篇)略低于美国,但近10年复合增长率远超美国(31.80%比6.24%),TOPSIS评分居全球第4位。丹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对象数量(≥10个)和合作次数(>20次)均较多,TOPSIS评分全球排名前5,其中前2个机构聚类系数较低(0.24,0.23)而中介中心性较高(0.23,0.15),后3个机构聚类系数低(0.38,0.30,0.18)而中介中心性相对中等(0.10,0.10,0.09)。全球共23名通信作者(团队)在此领域的论文数量≥5篇,其中美国最多(8人),中国次之(5人)。结论药物合成生物学领域在过去10年间快速发展,美国和中国在此研究领域较活跃。美国是全球合作网络的中心,中国、英国和德国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科学院和丹麦技术大学是连接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重要桥梁,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则是各自小范围研究领域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合成生物学 社会网络分析 科研合作 国家 机构 文献计量
下载PDF
基于快速定点突变技术的药学专业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瑾 卢伟强 +1 位作者 路一萍 徐仲玉 《实验室科学》 2021年第5期10-14,17,共6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介导的快速定点突变技术是被广泛用于药物靶标发现及确证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可按照预定设计,对某些已知基因的指定碱基进行定点增删或替换。通过将PCR介导的快速定点突变这一新技术引入到...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介导的快速定点突变技术是被广泛用于药物靶标发现及确证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可按照预定设计,对某些已知基因的指定碱基进行定点增删或替换。通过将PCR介导的快速定点突变这一新技术引入到药学专业药物化学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环节,设计了包含引物设计、PCR、核酸电泳及序列鉴定四个操作模块的定点碱基置换的教学综合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拓展了药物化学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靶标蛋白定点修饰和改造的认识与了解,培养了学生对复杂问题的主动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理解运用先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 快速定点突变 药物生物学 科研育人
下载PDF
以RecQ家族解旋酶为靶点的抗癌活性分子研究进展
12
作者 高海琳 曾家颖 +3 位作者 袁昊 吴璧含 周盈宸 陈硕斌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770-782,共13页
RecQ解旋酶家族成员是一类具有ATP依赖性的DNA解旋酶,可以解散包括双链、霍利迪结等多种核酸高级结构。研究表明,RecQ解旋酶家族成员活性的异常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关联。抑制家族成员如BLM、WRN的活性可选择性杀伤特定类型的癌细... RecQ解旋酶家族成员是一类具有ATP依赖性的DNA解旋酶,可以解散包括双链、霍利迪结等多种核酸高级结构。研究表明,RecQ解旋酶家族成员活性的异常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关联。抑制家族成员如BLM、WRN的活性可选择性杀伤特定类型的癌细胞,提示该家族蛋白可能是潜在抗癌新靶标。本综述将介绍蛋白成员结构与功能的特点,结合分子模拟技术比较蛋白的不同结构域中的潜在结合位点,总结以RecQ解旋酶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与相关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现状,探讨以RecQ解旋酶为靶点的抗癌先导化合物发现策略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Q解旋酶 癌症 解旋酶抑制剂 合成致死 药物生物学
原文传递
基于药物亲和反应靶标稳定性技术的综合型实验探索
13
作者 黄瑾 吴丽莉 徐仲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0-223,261,共5页
以科学研究前沿和热点的药物亲和反应靶标稳定性(DARTS)技术为切入点,设计了"利用DARTS技术验证小分子化合物与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蛋白相互作用"的综合实验,并应用于药物化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实践表明,该... 以科学研究前沿和热点的药物亲和反应靶标稳定性(DARTS)技术为切入点,设计了"利用DARTS技术验证小分子化合物与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蛋白相互作用"的综合实验,并应用于药物化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可使学生深入、全面、系统地理解与掌握DARTS技术,增强学生实验的严谨意识与规范操作意识,最终达到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生物学 实验教 药物亲和反应靶标稳定性 科研反哺教
下载PDF
天然药物国际期刊介绍(六)
14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天然药物 国际期刊 《欧洲植物杂志》 药物生物学 《天然产物化
下载PDF
青蒿素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孔建强 王伟 +1 位作者 程克棣 朱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205,共13页
青蒿素是应用广泛的一线抗疟药。现在市售的青蒿素主要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含量稀少和需求广泛导致青蒿素供应不稳定。建立一种环境友好、廉价的生产青蒿素的方法将是未来解决青蒿素来源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来制备青蒿... 青蒿素是应用广泛的一线抗疟药。现在市售的青蒿素主要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含量稀少和需求广泛导致青蒿素供应不稳定。建立一种环境友好、廉价的生产青蒿素的方法将是未来解决青蒿素来源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来制备青蒿素,利用细胞工厂将是未来青蒿素生产的主要方式。本综述简单介绍了青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对青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如紫穗槐-4,11-二烯氧化酶基因、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基因、青蒿醛双键还原酶和醛脱氢酶基因进行了重点介绍。此外,本综述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合成生物学发展的特点以及影响底盘细胞制备目的产物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天然药物合成生物学 底盘细胞 模块 元件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筛选启动子元件库的酵母检测载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志芳 王志标 +4 位作者 李丽娜 安建梅 王伟 程克棣 孔建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5,共8页
天然药物合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采用多基因控制的方式,实现天然产物代谢途径在异源底盘细胞中的重构。启动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顺式元件,对多基因控制的代谢途径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筛选获得性能优越的启动子用于多基因控制的... 天然药物合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采用多基因控制的方式,实现天然产物代谢途径在异源底盘细胞中的重构。启动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顺式元件,对多基因控制的代谢途径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筛选获得性能优越的启动子用于多基因控制的代谢途径,一个基于红色荧光蛋白的酵母检测质粒被构建。首先,根据已经发表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引物,通过连续重叠PCR的方法合成了全长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Monomer,并将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酿酒酵母,SDS-PAGE、Western blot以及荧光显微镜观察都表明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酿酒酵母中获得了表达。然后,将具备功能的DsRed-Monomer基因与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GBT9进行重组,获得能进行启动子文库筛选的启动子检测质粒pGBT9Red。为了检测该质粒的效能,通过PCR从酿酒酵母基因组中克隆得到了6种启动子(包括4种诱导型启动子和2种组成型启动子),并将6种启动子分别克隆到pGBT9Red中,置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Monomer上游,通过荧光成像确定启动子对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效率。结果表明,6种启动子(GAL1、GAL2、GAL7、GAL10、TEF2和PGK1)在酿酒酵母中均能调控DsRed-Monomer的表达。该检测质粒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进行启动子活性分析和启动子元件文库筛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合成生物学 启动子 酿酒酵母 检测质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