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利用研究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1
作者 孙世光 孙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19-1524,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利用研究(DUR)在药品风险评估,尤其是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梳理介绍DUR基本原理,拓展完善DUR评价指标,归纳总结DUR注意事项。结果:首先在DUR限定日剂量(DDD)基础上引入限定日浓度(DDC... 目的:探讨药物利用研究(DUR)在药品风险评估,尤其是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梳理介绍DUR基本原理,拓展完善DUR评价指标,归纳总结DUR注意事项。结果:首先在DUR限定日剂量(DDD)基础上引入限定日浓度(DDC)新概念,从给药剂量和给药浓度两个角度拓展药物利用指数(d DUI/c DUI)内涵;同时,DUR与药品说明书推荐评价一致性与相关性分析显示对于不同中药注射剂品种两者结果不尽一致,提示药品说明书规范性影响两者评价结果一致性和相关性;此外,还初步建立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品种药品说明书推荐DDD及DDC标准值,为后续中药注射剂DUR提供参考。结论:DUR评价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可综合采纳多个评价指标;药品说明书规范性影响DUR与药品说明书推荐评价结果一致性与相关性,提示应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监管;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品种药品说明书DDD/DDC推荐表则为后续开展DUR提供参考。上述研究内容为进一步构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剂 药物利用研究 限定日剂量 限定日浓度 药物利用指数 平均用频度 Kappa一致性检验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我院2014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文萍 刘绪林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8-601,共4页
目的: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郑州人民医院临床科室2014年1-12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的品种、科室分布、用药目的、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 目的: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郑州人民医院临床科室2014年1-12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的品种、科室分布、用药目的、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医嘱总共28 981张,共使用16种麻醉药品和1种第一类精神药品,其中麻醉药品主要是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7 816张)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5 104张),第一类精神药品是盐酸氯胺酮注射液(190张)。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主要在麻醉科、疼痛科和肿瘤内科使用。主要用药目的为术中麻醉、癌痛和术后镇痛。DDDs列前3位的药品为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 mg)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结论:该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合理,临床医师能够掌握相应药品的适应证,符合该类药品的用药原则,并能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第一类精神 分析 合理用 药物利用指数
原文传递
银杏内酯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红霞 陈志恒 孙世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问题。方法本研究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使用银杏内酯注射液住院病历120份,采用药品说明书推荐评价、药物利用研究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监测综合方法...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问题。方法本研究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使用银杏内酯注射液住院病历120份,采用药品说明书推荐评价、药物利用研究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监测综合方法,初步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问题。结果药品说明书推荐评价指标合理性百分率以西医辨病(36.67%)、中医辨病(22.50%)、中医辨证(22.50%)、给药剂量(3.33%)、给药浓度(39.17%)相对偏低,8项指标总得分百分率波动幅度与平均值基本保持一致(50.83%);药物利用研究提示银杏内酯注射液临床使用平均用药频度(a DDDs/a DDCs)和药物利用指数(d DUI/c DUI)均不高(a DDDs/a DDCs=3.40/6.63,d DUI/c DUI=0.32/0.62);此外,该医院2014年未见银杏内酯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而中文数据库亦未见有关银杏内酯注射液ADR/ADE及配伍禁忌文献报道,但是有同类银杏叶注射制剂ADR/ADE及配伍禁忌文献报道。结论应加强该医院银杏内酯注射液临床监测工作,同时应关注银杏叶注射制剂ADR/ADE及配伍禁忌文献报道,并避免出现中药注射剂联合配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剂 银杏内酯注射液 品说明书 药物利用研究 药物利用指数
原文传递
采用DUR和DUE方法评价本医院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用药情况 被引量:26
4
作者 石庆平 孙利华 丁永为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630-1632,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本医院恶性淋巴瘤(ML)患者的药物利用评价程序。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UR)和药物利用评估(DUE)方法,收集和整理本医院肿瘤内科2004年6月~2005年6月60例ML患者的相关资料,对ML患者药物利用指数(DUI)、...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本医院恶性淋巴瘤(ML)患者的药物利用评价程序。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UR)和药物利用评估(DUE)方法,收集和整理本医院肿瘤内科2004年6月~2005年6月60例ML患者的相关资料,对ML患者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指标和诊断、治疗药物监测及临床治疗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应用2种方法评价后认为60例(100%)ML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恶性肿瘤得到有效缓解。结论:联合应用DUR和DUE方法可更:奎面评价ML患者的用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药物利用评价 药物利用评估 药物利用指数 评价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延瑞 孙世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问题。方法本研究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2013年1至12月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住院病历120份,通过药品说明书推荐及药物利用研究综合评价该医院2013年热毒宁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初步探讨中药...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问题。方法本研究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2013年1至12月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住院病历120份,通过药品说明书推荐及药物利用研究综合评价该医院2013年热毒宁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初步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模式。结果该医院2013年热毒宁注射液除溶媒选择(合理性百分率为98.33%)和给药频次(合理性百分率为100.00%)外,其他六项评价指标合理性百分率平均值普遍偏低(西医辨病43.33%,中医辨病22.50%,中医辨证19.17%,给药剂量26.67%,给药浓度63.79%,给药时间33.33%),八项指标合理性总得分百分率平均值亦不高(51.56%),且超剂量与超浓度使用情况严重,平均用药频度(a DDDs/a DDCs)为13.79/23.29,药物利用指数(d DUI/c DUI)>1。结论应加强热毒宁注射液临床监测工作,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的合理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注射剂 药物利用研究 限定日剂量 限定日浓度 药物利用指数
原文传递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怡 李美月 高建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3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接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11月抽取200份处方作为对照组(n=200),于2017年12月~2018年5月中抽取200份处方作为观察组。对...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接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11月抽取200份处方作为对照组(n=200),于2017年12月~2018年5月中抽取200份处方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药学干预,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率、用药时间、药物利用指数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并且,观察组的药物利用指数较对照组相对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可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同时可缩短患者的用药时间,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干预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临床合理用 药物利用指数
下载PDF
临床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余汉华 周莉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4-355,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临床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方法:统计分析2003 年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评价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透皮贴剂的DUI<1;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吗啡控、缓释片的DUI>1。结论:推...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临床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方法:统计分析2003 年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评价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透皮贴剂的DUI<1;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吗啡控、缓释片的DUI>1。结论:推荐吗啡控、缓释片作为晚期癌症患者止痛的首选药品,按照WHO推荐的癌痛三阶梯止痛用药原则,口服麻醉性镇痛药的DUI>1为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性镇痛 限定日剂量 药物利用指数 癌症镇痛
下载PDF
2004~2008年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荣 郭小兵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2004~2008年为癌症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处方4 620张,以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年均增长率(AARG)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 目的:了解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2004~2008年为癌症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处方4 620张,以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年均增长率(AARG)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癌症患者吗啡制剂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哌替啶注射液用量2006年大幅下降,2007~2008年已不用于癌痛治疗;布桂嗪片用量偏大,呈下降趋势。2006~2008年DDDs排序前3位的是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和布桂嗪片。2006~2008年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的DUI>1,2004~2008年布桂嗪片的DUI>1。结论: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渐趋合理,但在剂型的选择、给药次数及联合用药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处方分析 限定日剂量 频度 药物利用指数
下载PDF
2005~2006年住院药房抗生素合理应用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潘理平 张沂 +2 位作者 谢学渊 王婷婷 郝纯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药房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统计并计算住院药房2005-2006年两年里抗生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剂量、用药天数、用药频率、日均费用、药物利用指数等,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用药频率D...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药房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统计并计算住院药房2005-2006年两年里抗生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剂量、用药天数、用药频率、日均费用、药物利用指数等,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用药频率DDDs排序居首位,仍为抗感染药物首选。被统计的20种药物中15种药物利用指数小于1,比例为75%。结论住院药房抗生素应用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频率 药物利用指数
下载PDF
探讨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 被引量:20
10
作者 段艳蕊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56-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以高血压为例,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119份病历,均有使用抗高血压口服药的记录,计算出每一份病历的药物利用指数(DUI),结合限定每日剂量(DDD)对...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以高血压为例,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119份病历,均有使用抗高血压口服药的记录,计算出每一份病历的药物利用指数(DUI),结合限定每日剂量(DDD)对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单个品种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卡托普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卡托普利、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等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频度(DDDS)均较大,说明医师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对这些药物的选择倾向性比较大。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用药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药和利尿降压药物。32-49岁患者各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比例显著低于50-76岁患者的总用药比例(P〈0.05),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应用频率也更高。50-76岁的中老年人群中,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男性患者应用比例较女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本所对以降血压药物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相关研究和用药准则,但仍然需要规避药物的不良反应,尽量为患者选择不良反应少的心血管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应用 合理用 药物利用指数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戴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3期39-40,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具体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是否规范合理。方法对急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为理论依据,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DD)...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具体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是否规范合理。方法对急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为理论依据,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评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临床应用是否合理。结果随机抽取处方共16196张,其中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处方为1118张,占全部处方的6.9%,联合用药的情况占全部使用处方的3.06%。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DUI≤1.0。发生不良反应4例。结论本院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普及,因此,临床的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不良反应 限定日剂量 药物利用指数
下载PDF
门诊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庆 胡敏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80-981,共2页
目的:评价我院门诊降糖药物使用情况。方法: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作为分析判断药物利用情况指标,并对降糖药物间联合使用和降糖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抽取处方7 692张,使用降糖药物共13种,其... 目的:评价我院门诊降糖药物使用情况。方法: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作为分析判断药物利用情况指标,并对降糖药物间联合使用和降糖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抽取处方7 692张,使用降糖药物共13种,其DUI≤1。降糖药间联用处方2 963张,降糖药联用其他药物药物处方3 423张,不合理联用处方84张,分别是磺酰脲类之间联用,降糖药联用利尿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H2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剂量未调整。结论:本院使用降糖药物基本合理,药物联合使用中存在不合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药物 药物利用指数 联合用
下载PDF
以平均治疗日数开展药物利用动态监测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杜广清 马辉 王汝龙 《中国医药》 2009年第3期232-233,共2页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开展药物利用研究(drug utilization research,DUR)通常是采用WHO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值)作为测定药物利用的单位,以药物的总DDDs(DDSD)及“药物利用指数”...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开展药物利用研究(drug utilization research,DUR)通常是采用WHO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值)作为测定药物利用的单位,以药物的总DDDs(DDSD)及“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为指标对处方用药进行合理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利用指数 DDD值 平均治疗日数
下载PDF
基于合理用药调研指标及儿童药物利用指数的儿科合理用药情况调研 被引量:18
14
作者 林荣芳 黄品芳 +1 位作者 方素君 王长连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5年第7期867-870,共4页
目的了解儿科合理用药调研指标及药物利用情况,为促进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儿科门诊处方进行合理用药调研指标进行评估,并对儿科住院患者重点药物进行药物利用指数分析。结果儿科门诊处方平均用药2.49种,人均次费用73.13元,抗... 目的了解儿科合理用药调研指标及药物利用情况,为促进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儿科门诊处方进行合理用药调研指标进行评估,并对儿科住院患者重点药物进行药物利用指数分析。结果儿科门诊处方平均用药2.49种,人均次费用73.13元,抗菌药使用率19.74%,针剂使用率16.08%,基本药物使用率15.15%,患儿平均就诊时间为6.06 min,与药师接触的平均时间为0.63 min,实际调配药物率为97%,药袋标示率及通用名使用率均达100%。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61.5%,费用占同期药品费用的14.41%,使用频度最高的为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与氟康唑注射液CDUI>1,单位体质量日剂量偏大。免疫调节剂及中药注射剂消耗金额分别占儿科同期药品的12.19%、0.75%,DUI均<1。结论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基本药物使用率偏低,患者关怀指标有待一步改善。住院患儿抗菌药使用率偏高,万古霉素与氟康唑注射液使用欠合理。部分药品尚缺少儿童用药合理性评价的数据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合理用调研指标 频度 药物利用指数 儿童药物利用指数
原文传递
98例住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程建峰 吕桂芝 +1 位作者 李平 李成义 《药学实践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40-143,共4页
本文对本院98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抗菌药物的品种、使用天数、联合应用、药物利用指数等作了统计和分析。并指出了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药物利用指数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莉 宋海燕 孙世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43-1545,共3页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问题。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法抽取某医院2013年1至12月份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住院病历120份,通过药品说明书推荐及药物利用研究,探讨灯盏细辛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模...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问题。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法抽取某医院2013年1至12月份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住院病历120份,通过药品说明书推荐及药物利用研究,探讨灯盏细辛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模式。结果该医院2013年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使用中医辨病(34.17%)、中医辨证(18.33%)、溶媒剂量(35.83%)及给药浓度(2.50%)合理性百分率普遍偏低,8,7,6项指标合理性总得分百分率平均值亦不高(53.96%,56.55%,49.31%),尤其超浓度使用情况严重(a DDCs=28.09,c DUI=2.93>1)。结论应加强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注射液 注射剂 限定日剂量 限定日浓度 药物利用指数 平均用频度 说明书
原文传递
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金梅 陈旭 张琪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9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了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2014年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肿瘤中心麻醉药品处方10 757张,对麻醉药品的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 目的了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2014年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肿瘤中心麻醉药品处方10 757张,对麻醉药品的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药费(DDC)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共应用9种麻醉药品,使用麻醉药品的癌痛患者中男性略多于女性,41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是癌痛患者的主要人群。销售金额居前3位的分别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 mg)、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芬太尼透皮贴剂(8.4 mg)。DDDs居首位的是磷酸可待因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 mg)次之。除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 mg)和芬太尼透皮贴剂(8.4 mg),其他麻醉药品的DUI均<1。在所有病种中肺癌的麻醉药品DDDs最高为22 531.16。口服/经皮剂型麻醉药品的DDDs为48 800.50,占总DDDs的97.46%。结论随着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建立,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符合"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癌痛 频度 药物利用指数
原文传递
2008—2010年我院住院部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平 钟建 时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药库和住院药房微机管理系统,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分析指标对2008—2010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用药数量、用药天数、用药频度(DDDs)及用药科室等情况进行统计...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药库和住院药房微机管理系统,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分析指标对2008—2010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用药数量、用药天数、用药频度(DDDs)及用药科室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数量逐年增加,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注射液的DDDs、DUI值逐年缓慢增加,吗啡注射液用量增长最大,哌替啶注射液用量平稳下降;肿瘤患者镇痛以使用吗啡制剂为主。结论:我院贯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对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落实较好,麻醉药品在我院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频度 药物利用指数 应用分析
下载PDF
睡眠障碍治疗药物的应用状况与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泽民 王建女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了解睡眠障碍治疗药物的应用状况.方法选用1998~2002年长江流域6城市150家医院录入'长江流域医院用药分析系统'中睡眠障碍治疗药物的用药数据及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02年6~12月门诊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睡眠障碍治... 目的了解睡眠障碍治疗药物的应用状况.方法选用1998~2002年长江流域6城市150家医院录入'长江流域医院用药分析系统'中睡眠障碍治疗药物的用药数据及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02年6~12月门诊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睡眠障碍治疗药物的用药金额、使用频度呈上升趋势;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仍占睡眠障碍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在使用睡眠障碍治疗药物的门诊处方中有96.28%使用BZD类药物,DUI值提示,氯硝西泮、氟西泮有一定滥用倾向.结论新一代睡眠障碍治疗药物前景看好.正确的诊断、合适的药品和个性化给药方案是确保睡眠障碍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基础.高比例联合用药、较长的服药周期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药物使用频度 药物利用指数
下载PDF
口服降糖药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庆欢 刘凤英 +2 位作者 郑翠 陈彩云 肖锡州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10期1686-1687,共2页
目的分析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了解医生使用口服降糖药处方的习惯,以促进临床更合理使用药物。方法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分析判断药物利用情况指标,并对降糖药物间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和2006年降... 目的分析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了解医生使用口服降糖药处方的习惯,以促进临床更合理使用药物。方法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分析判断药物利用情况指标,并对降糖药物间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和2006年降糖药费用增长率为-25.60%和45.86%。主要口服降糖药有10种;除瑞格列奈、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的DUI略大于1外,其他降糖药的DUI≤1;2004年至2006年降糖药间联用处方分别有9 854张、9 510张和9 756张。结论我院降糖药使用基本合理,无滥用现象,口服降糖药利用情况与其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 药物利用指数 频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