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gfp和rfp基因标记评价大豆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 被引量:6
1
作者 肖文丽 关大伟 +2 位作者 李俊 曹凤明 陈慧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6-369,共4页
采用二亲本接合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或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分别导入与大豆品种中黄13相匹配的快生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 SR25a、S.frediiUSDA205、与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4222、B.japoni-cum4230和B.jap... 采用二亲本接合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或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分别导入与大豆品种中黄13相匹配的快生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 SR25a、S.frediiUSDA205、与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4222、B.japoni-cum4230和B.japonicum4534菌株中,得到6株标记成功的菌株,并检验标记菌株的外源基因在培养条件下和共生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对菌株结瘤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将带有不同荧光蛋白基因的供试菌株按等密度等体积配成9组,通过蛭石盆栽试验评价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结果表明:外源基因能够遗传稳定,且不影响共生结瘤固氮行为,该标记方法可用于评价菌株竞争结瘤能力;慢生大豆根瘤菌的竞争能力明显高于快生大豆根瘤菌,其中慢生大豆根瘤菌B.japonicum4534竞争能力最强,其占瘤率比慢生菌株B.japonicum4230和B.japonicum4222分别高出35%和90%。结果证明gfp和rfp双标记技术为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评价提供了直观、简便、准确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蛋白基因 大豆根瘤菌 竞争结瘤
下载PDF
用电穿孔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日本血吸虫童虫并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小松 沈继龙 +2 位作者 汪学龙 胡元生 罗庆礼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在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异源表达,以及电穿孔技术在血吸虫基因转化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应用电穿孔技术将质粒pEGFP-C1导入机械转化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提取分离体外培养48 h童虫的基因组DNA、总RN... 目的探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在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异源表达,以及电穿孔技术在血吸虫基因转化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应用电穿孔技术将质粒pEGFP-C1导入机械转化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提取分离体外培养48 h童虫的基因组DNA、总RNA和全虫蛋白,分别用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验证转基因在童虫体内的存在、转录和翻译。同时,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EGFP在童虫体内进行定位。结果PCR和RT-PCR分别成功扩增出760 bp和276 bp的预期大小的片段,Western blotting证实了EGFP基因在童虫体内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EGFP主要定位在童虫的皮层和副皮层,虫体前端尤为明显。结论电穿孔技术成功地将异源基因引入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并获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电穿孔 荧光蛋白基因 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利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系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柯 邢学森 +3 位作者 吴杨 喻明霞 龚晓艳 徐军强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2期4-8,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RNP复合体的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方法将人源pol Ⅰ启动子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和原核质粒pUC18,获得pol Ⅰ/pol Ⅱ双启动子表达载体pCHBW和pol Ⅰ单启动子表达载体pPol IR;来... 目的构建基于RNP复合体的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方法将人源pol Ⅰ启动子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和原核质粒pUC18,获得pol Ⅰ/pol Ⅱ双启动子表达载体pCHBW和pol Ⅰ单启动子表达载体pPol IR;来源于禽流感病毒H5N1湖北分离株A/Chicken/Hubei/489/2004的基因被克隆到pCHBW上,获得pCHBW-PB2、pCHBW-PB1、pCHBW-PA、pCHBW-NP;将荧光蛋白基因置换NA基因的编码区进而克隆到pPol IR上获得pPol IR-NA(EGFP);这些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并观察荧光。结果所构建的载体均经酶切和测序验证正确。pCHBW-PB2、pCHBW-PB1、pCHBW-PA、pCHBW-NP和pPol IR-NA(EGFP)共转染293T细胞后能观察到绿色荧光,Western-blot实验证实被转染的293T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结论基于RNP复合体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成功,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遗传学 荧光蛋白基因 克隆 转染 293T细胞
原文传递
EYFP基因导入大豆根瘤菌工程菌株的构建
4
作者 张先成 甄涛 +2 位作者 于盛竹 曲娟娟 于德水 《黑龙江科学》 2016年第18期8-9,共2页
将黄色荧光蛋白基因(EY FP)整合到质粒p B B R 1M C S-2上,构建p B B R 1M C S-2-EY FP,通过三亲本杂交的方法,将构建的载体转化到H W-05中,获得含有黄色荧光蛋白的根瘤菌菌株。
关键词 荧光蛋白基因 大豆根瘤菌 三亲本杂交
下载PDF
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CQBS03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及其在柑橘叶片上的定殖 被引量:42
5
作者 殷幼平 袁训娥 +1 位作者 李强 王中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555-3563,共9页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标记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CQBS03,以研究其在柑橘叶片上的定殖规律。【方法】采用重叠PCR方法将p43启动子和gfp进行融合,并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载体pHY300PLK连接...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标记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CQBS03,以研究其在柑橘叶片上的定殖规律。【方法】采用重叠PCR方法将p43启动子和gfp进行融合,并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载体pHY300PLK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HY43G,以重组质粒电脉冲转化生防菌株CQBS03,培养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通过SDS-PAGE分析工程菌株GFP的表达情况,然后进行工程菌株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试验、生长动力学分析、稳定性测试。采用叶片喷雾方法接种,平皿稀释分离培养方法测定CQBS03-pHY43G在柑橘叶片上的定殖情况。【结果】重组菌CQBS03-pHY43G高效表达GFP,电泳后出现约29kDa的特异蛋白条带,外源质粒对宿主菌的生长未带来明显不利影响,质粒稳定性实验表明重组质粒pHY43G经30次传代后的稳定性为55%,室内平板抑菌实验结果显示CQBS03-pHY43G对柑橘溃疡病菌生防效果与出发菌株没有明显差异(P<0.01),CQBS03-pHY43G菌株在叶片喷雾接种后的0—15d,在柑橘叶片上的数量呈现急剧下降趋势,15d后下降速度稍缓,最后保持相对稳定的较低水平(1.73×103cfu·g-1)。【结论】成功地将gfp转入野生型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CQBS03中,构建了荧光标记菌株,初步明确了生防菌的定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43启动子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定殖 枯草芽胞杆菌 柑橘溃疡病菌
下载PDF
低能氩离子束介导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丽芳 李红 +2 位作者 宋道军 吴李君 余增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20,共4页
用低能氩离子束介导将改良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mGFP4)导入小麦栽培品种皖 92 10和皖麦 32号的成熟胚细胞。在含有 10 0~ 140mg/L巴龙霉素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后 ,获得了一批抗性愈伤组织。经过分化培养 ,皖 92 10获得 5株再生苗 ,皖麦 3... 用低能氩离子束介导将改良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mGFP4)导入小麦栽培品种皖 92 10和皖麦 32号的成熟胚细胞。在含有 10 0~ 140mg/L巴龙霉素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后 ,获得了一批抗性愈伤组织。经过分化培养 ,皖 92 10获得 5株再生苗 ,皖麦 32号获得 32株绿苗 ,对照的 2 0 0枚成熟胚未获得再生苗。对再生苗进行PCR检测 ,均扩增出 6 0 0bp的nptⅡ基因片段。取 4株长势好的绿苗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 ,结果表明这 4株绿苗皆为转基因植株。根据PCR分析结果统计 ,皖 92 10和皖麦 32号的平均植株转化率分别是 1 3 %和 4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成熟胚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蝴蝶兰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3
7
作者 柴明良 金斗焕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7-539,共3页
针刺后的蝴蝶兰‘White Hikaru’的类原球茎(PLB),与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ot)的pcAMBIA 1300-SmGF、P的根瘤农杆菌LBA4404共培养,培育出了转基因的蝴蝶兰。经绿色荧光蛋白检测和Southern印迹,证实了再生植... 针刺后的蝴蝶兰‘White Hikaru’的类原球茎(PLB),与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ot)的pcAMBIA 1300-SmGF、P的根瘤农杆菌LBA4404共培养,培育出了转基因的蝴蝶兰。经绿色荧光蛋白检测和Southern印迹,证实了再生植株中含gfp基因和hot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类原球茎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标记基因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兴春 杨长登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9-22,共4页
在大量转基因植物被推向市场的同时 ,人们对转基因植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等许多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感到担扰。标记基因的生物安全性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新的标记基因不仅要求能够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筛选和鉴定 ,而且必须对环境和... 在大量转基因植物被推向市场的同时 ,人们对转基因植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等许多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感到担扰。标记基因的生物安全性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新的标记基因不仅要求能够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筛选和鉴定 ,而且必须对环境和生物都是安全的。概述并评价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核糖醇操纵子、6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木糖异构酶基因以及谷氨酸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植物 生物安全 标记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核糖醇操纵子 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 木糖异构酶基因 谷氨酸-1-半醛转氨酶基因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朝辉 雷建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2-14,共3页
绿色荧光蛋白 (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基因是目前唯一在细胞内稳定表达 ,不需要任何反应底物及其它辅助因子 ,无种属 ,组织和位置特异性 ,其产物GFP对细胞无毒性 ,且检测简单 ,结果真实可靠的新型报告基因 ,其特有的生物化学... 绿色荧光蛋白 (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基因是目前唯一在细胞内稳定表达 ,不需要任何反应底物及其它辅助因子 ,无种属 ,组织和位置特异性 ,其产物GFP对细胞无毒性 ,且检测简单 ,结果真实可靠的新型报告基因 ,其特有的生物化学性质使其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报告基因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野生型生防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姚震声 陈中义 +3 位作者 陈志谊 郑小波 张杰 黄大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1-555,T002,共6页
根据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枯草芽孢杆菌木糖诱导型启动子PxylR序列 ,分别设计两对特异引物primersPxyF R和primersgfpF R ,扩增获得了完整的启动子PxylR和gfp基因序列。进一步以上述产物混合物为模板 ,以primerPxyF primergfpR做引物进行... 根据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枯草芽孢杆菌木糖诱导型启动子PxylR序列 ,分别设计两对特异引物primersPxyF R和primersgfpF R ,扩增获得了完整的启动子PxylR和gfp基因序列。进一步以上述产物混合物为模板 ,以primerPxyF primergfpR做引物进行重迭PCR ,获得了PxylR gfp重组翻译融合表达盒。经SphⅠ和KpnⅠ完全酶切后 ,将PxylR gfp表达盒分别插入大肠杆菌_苏云金芽孢杆菌穿梭载体pHT315和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载体pRP2 2。相应的重组表达质粒pGFP315和pGFP2 2转化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细胞。前者在标准菌株 16 8中得到良好发光表型 ,后者则在标准菌株 16 8和野生目标菌株B916中均得到良好的发光表型。室内平板抑菌实验结果显示B916生防效果与出发菌株没有明显差异 ,遗传稳定性研究表明连续稀释培养约 175代后 ,工程菌株稳定性为 94 % ,质粒丢失频率低于 3 5× 10 - 4 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重迭PcR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基因工程
下载PDF
体细胞克隆法生产绵羊转基因囊胚 被引量:13
11
作者 安晓荣 苟克勉 陈永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20-823,T003,共5页
PEGFP-N1质粒分别转染5只绵羊卵巢原代颗粒细胞,G418筛选后,各取1株阳性转基因细胞作供体,进行绵羊的体细胞核移植(克隆).共352枚体外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与转基因的颗粒细胞进行电融合,得到的 329枚核移植... PEGFP-N1质粒分别转染5只绵羊卵巢原代颗粒细胞,G418筛选后,各取1株阳性转基因细胞作供体,进行绵羊的体细胞核移植(克隆).共352枚体外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与转基因的颗粒细胞进行电融合,得到的 329枚核移植胚胎(93.5%),用 Ionomycin/6-DMAP激活, SOFaaBSA液滴体外培养 7 d.结果显示,312枚核移植胚胎发生卵裂(94.8%),其中63枚发育至囊胚阶段(19.1%).随机抽检发现,克隆胚胎在早期发育的各个阶段均表达GFP基因.4株0.5%FCS饥饿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率为19.6%(55/280),与另外1株未饥饿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率(16.3%,8/49)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体细胞基因转移和克隆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生产绵羊的转基因囊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颗粒细胞 体细胞核移植 基因囊胚 基因克隆 基因转移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猪转基因克隆胚胎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运海 潘登科 +6 位作者 孙秀柱 孙国杰 王晓波 刘晓辉 李燕 戴蕴平 李宁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9-445,共7页
以转染了质粒pEGFP-N1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与体外成熟(invitromaturation,IVM)的猪卵母细胞构建克隆胚,比较了细胞转染后G418筛选与否,卵母细胞IVM持续时间及IVM时氧分压高低对克隆胚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如下:(ⅰ)G418连续筛选10天所得转... 以转染了质粒pEGFP-N1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与体外成熟(invitromaturation,IVM)的猪卵母细胞构建克隆胚,比较了细胞转染后G418筛选与否,卵母细胞IVM持续时间及IVM时氧分压高低对克隆胚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如下:(ⅰ)G418连续筛选10天所得转GFP细胞的克隆胚卵裂率显著低于非筛选组(47.5%vs.71.6%,P<0.05),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10%vs.10.4%,P>0.05);(ⅱ)相比于36hIVM,延长IVM时间至42h卵母细胞的核成熟明显改善(83.6%vs.96.7%,P<0.05);另外,虽然IVM42h也使得克隆胚卵裂率(59.3%vs.73.6%)及囊胚率(9.3%vs.13.2%)都略有提高,但效果不显著(P>0.05);(ⅲ)7%氧IVM42h的卵母细胞与20%氧处理组相比,克隆胚的卵裂率(70.6%vs.67.1%)以及囊胚率(11.8%vs.12.3%)差异都不明显(P>0.05).上述结果显示:(ⅰ)G418筛选对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克隆胚卵裂不利;(ⅱ)IVM36和42h的卵母细胞对克隆胚早期发育影响不明显,但IVM42h有利于核成熟,因此构建克隆胚时仍以IVM42h的卵母细胞为宜;(ⅲ)低氧对猪转GFP克隆胚早期发育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绿色荧光蛋白 早期发育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猪卵母细胞 克隆胚胎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基因 胎儿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mgfp4在水稻愈伤组织中的瞬时表达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泽宙 邱全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5-389,共5页
采用基因枪方法将适用于高等植物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mgfp4转化到水稻愈伤组织之中 ,获得高效瞬时表达 .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强烈绿色荧光 .绿色荧光蛋白mGFP4生色团形成迅速 ,转化 4h后就能观察到绿色荧光 ,并且持... 采用基因枪方法将适用于高等植物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mgfp4转化到水稻愈伤组织之中 ,获得高效瞬时表达 .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强烈绿色荧光 .绿色荧光蛋白mGFP4生色团形成迅速 ,转化 4h后就能观察到绿色荧光 ,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2d后才基本消退 .Southern杂交和卡那霉素 (Kan)选择实验结果表明 ,mgfp4确已得到转化 .以上结果表明水稻愈伤组织适宜于mGFP4的转化和表达 ,为今后构建GFP融合蛋白和分析相关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水稻 愈伤组织 瞬时表达
下载PDF
玉米内生固氮菌的回接分离及限菌条件下在玉米根内的定殖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吕泽勋 李久蒂 朱至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7-212,共6页
对从玉米茎内分离的 18株固氮菌进行了回接分离试验 ,经多碳源无氮培养基、菌落形态、颜色与REP PCR相结合的方法 ,筛选、鉴定出了两株具有较高乙炔还原活性和能在玉米体内定殖的菌株R1和R6 .把携带 gfp标记基因的质粒pKK2 2 3 GFP和nif... 对从玉米茎内分离的 18株固氮菌进行了回接分离试验 ,经多碳源无氮培养基、菌落形态、颜色与REP PCR相结合的方法 ,筛选、鉴定出了两株具有较高乙炔还原活性和能在玉米体内定殖的菌株R1和R6 .把携带 gfp标记基因的质粒pKK2 2 3 GFP和nifH gfp的质粒pMGFP2 .1分别转化R1和R6 ,得到携带 gfp ,且菌落带绿色荧光的转化子R1A和R6A ,以及携带nifH gfp的转化子R1B和R6B .在限菌条件下对R1A和R6A在玉米根内的定殖以及R1B和R6B中nifH gfp融合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了R1A和R6A主要定殖在根的皮层细胞、胞间隙、中柱细胞和导管内 ,有时在活的细胞内也可检测到 .R1B和R6B中的融合基因因受玉米根内营养以及其它与固氮酶基因表达相关因素的限制 ,很难在玉米根内表达 ,只有在添加了 1‰蔗糖后 ,nifH gfp才能在根内表达 .图 2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内生固氮菌 回接分离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定殖 根内表达 限菌条件
下载PDF
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介导的T细胞基因转移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香梅 徐开林 +3 位作者 潘秀英 李振宇 鹿群先 李德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41-644,共4页
为了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研究逆转录病毒对T细胞的感染能力,利用亚克隆技术将磷酸甘油酸激酶启动子(phosphoglyceratekinasepromoter,PGK)基因和GFP全长cDNA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 为了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研究逆转录病毒对T细胞的感染能力,利用亚克隆技术将磷酸甘油酸激酶启动子(phosphoglyceratekinasepromoter,PGK)基因和GFP全长cDNA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采用磷酸钙沉淀法将重组载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收集滴度最高的病毒上清感染NIH3T3和T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的表达。G418筛选后,含GFP的逆转录病毒可感染原代培养的T细胞。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能够快速、稳定地将外源基因转移至T细胞,可作为介导T细胞基因转移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T细胞 基因转移
下载PDF
用显微注射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金鱼受精卵中表达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艳红 肖调义 +1 位作者 苏建明 邱高峰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采用显微注射法将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导入金鱼受精卵中 ,以期获得能发绿色荧光的金鱼。结果显示 ,在注射的 3批金鱼受精卵中 (第一批 4 310粒 ,第二批 395 2粒 ,第三批 4 0 5 6粒 ) ,分别孵出鱼苗 5 4 3、2 82和 2 6 6... 采用显微注射法将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导入金鱼受精卵中 ,以期获得能发绿色荧光的金鱼。结果显示 ,在注射的 3批金鱼受精卵中 (第一批 4 310粒 ,第二批 395 2粒 ,第三批 4 0 5 6粒 ) ,分别孵出鱼苗 5 4 3、2 82和 2 6 6尾 ,出苗率为 17.0 2 %、12 .5 3%和 13.5 2 % ,其中表达绿色荧光的金鱼分别为 2 3、2 4和18尾 ,表达率为 4 .2 4 %、8.5 1%和 6 .77%。荧光表达检测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基因 显微注射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荧光假单胞菌P303及其生存能力检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霞 张杰 +2 位作者 李国勋 黄大昉 陈中义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0-286,共7页
构建了含有荧光假单胞菌自身启动子PP303的中间质粒载体pGFP.然后利用mini-Tn5转座子,通过接合转移,将两个带有不同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分别整合到荧光假单胞菌P303染色体上,获得了在488nm波长下发光稳定的P303m1和P303m3菌株.PCR... 构建了含有荧光假单胞菌自身启动子PP303的中间质粒载体pGFP.然后利用mini-Tn5转座子,通过接合转移,将两个带有不同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分别整合到荧光假单胞菌P303染色体上,获得了在488nm波长下发光稳定的P303m1和P303m3菌株.PCR鉴定和Southern印迹结果均证明绿色荧光蛋白已随机插入P303染色体.SDS-PAGE结果表明,含有PA1/04/03启动子的P303m3菌株GFP表达量低于含有PP303启动子的P303m1菌株,染色体标记的GFP表达量低于质粒标记.室内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P303m1与出发菌株P303抑菌活性相当,对九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定殖、生存竞争能力研究表明,荧光假单胞菌在自然土壤中和大白菜根际都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P303和P303m1在自然土壤中第60天的菌量分别为1.63×104和3.3×102cfu/g土(湿重),大白菜根际第50天的菌量分别为3.29×106和4.1×104cfu/g根(湿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绿色荧光蛋白 接合转移 SOUTHERN杂交 定殖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竞争能力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SOUTHERN 检测
原文传递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在水稻基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18
作者 程在全 丁玉梅 +2 位作者 曾黎琼 黄兴奇 WU RAY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1-351,共11页
本研究中 ,构建了含有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改进型基因质粒pJPM5。用基因枪法分别把pJPM5和另一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SBG70 0转入水稻TNG6 7愈伤组织。用South ern杂交法证实了转基因的存在 ,而且表明多数转基因植株含有 1到 8个... 本研究中 ,构建了含有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改进型基因质粒pJPM5。用基因枪法分别把pJPM5和另一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SBG70 0转入水稻TNG6 7愈伤组织。用South ern杂交法证实了转基因的存在 ,而且表明多数转基因植株含有 1到 8个拷贝的转基因。取 2个月的转基因植株上的叶片用于分析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用SLM - 80 0 0荧光分析仪定量测定绿色荧光蛋白。多数转基因植株具有很高的绿色荧光蛋白信号。虽然水稻植株有少量自发荧光 ,但是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出的绿色荧光蛋白信号比植株的自发荧光强得多 ,其测定不会受自发荧光的太大影响。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借助观察分析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瞬时表达 ,本研究还发现基因枪法转化中 ,如果两枪的气压为90 0psi& 135 0psi,比两枪的气压都为 90 0psi或者 135 0psi更好 ,因其能使质粒进入更多的细胞。研究结果表明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作为水稻 (甚至小麦、玉米 )转基因研究中的报告基因。研究还显示 ,MAR序列能明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能力 (这一结果在另文讨论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报告基因 水稻 基因转化 遗传转化
下载PDF
茄子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兴国 刘元清 +1 位作者 杨正安 苏承刚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3-234,共2页
三月茄下胚轴外植体在含 1mg/LZT和 1mg/L~ 3mg/LBA的MS培养基上芽再生率可达 70 %以上。 15 0mg/L的卡那霉素可以有效地抑制三月茄下胚轴产生愈伤组织、诱导出不定芽和根。 2 0 0mg/L~ 30 0mg/L氨苄青霉素或羧苄青霉素能够完全抑制... 三月茄下胚轴外植体在含 1mg/LZT和 1mg/L~ 3mg/LBA的MS培养基上芽再生率可达 70 %以上。 15 0mg/L的卡那霉素可以有效地抑制三月茄下胚轴产生愈伤组织、诱导出不定芽和根。 2 0 0mg/L~ 30 0mg/L氨苄青霉素或羧苄青霉素能够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通过农杆菌介导 ,获得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g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遗传转化 基因植株
下载PDF
猪耳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EGFP基因的转染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伟 吴华莉 张德福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10-13,共4页
优化脂质体Liperfectamin 2000转染EGFP(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至猪耳成纤维细胞的参数,如DNA和脂质体的用量、细胞汇合度、细胞暴露于DNA和脂质体复合物的时间。试验显示:24孔板内1.0μg DNA和2.4μL脂质体的用量转染效率最高,DN... 优化脂质体Liperfectamin 2000转染EGFP(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至猪耳成纤维细胞的参数,如DNA和脂质体的用量、细胞汇合度、细胞暴露于DNA和脂质体复合物的时间。试验显示:24孔板内1.0μg DNA和2.4μL脂质体的用量转染效率最高,DNA和脂质体过量会对细胞产生毒性,影响转染效率;细胞汇合85%~90%才能得到较高的转染效率;细胞暴露4h转染效率最高,时间过长反而使转染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成纤维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