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点联合适配体构建荧光“关-开”癌胚抗原探针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益霞 樊璐 +1 位作者 赵鑫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7-311,共5页
以柠檬酸和聚乙烯亚胺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荧光碳点(Carbon Dots,CDs)。该CDs发射蓝色荧光,激发波长为245 nm时,445 nm处荧光强度最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Ds表面带有-COO-、-NH_(2)、-OH等亲水性基团,分散性和水溶性良好。癌胚抗原(CE... 以柠檬酸和聚乙烯亚胺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荧光碳点(Carbon Dots,CDs)。该CDs发射蓝色荧光,激发波长为245 nm时,445 nm处荧光强度最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Ds表面带有-COO-、-NH_(2)、-OH等亲水性基团,分散性和水溶性良好。癌胚抗原(CEA)-适配体能显著猝灭CDs荧光,加入CEA后,由于适配体被竞争性从CDs表面解离,使CDs的荧光得到恢复。基于此,构建一种荧光“关-开”探针体系用于CEA快速检测。优化实验表明10μg/mL CDs和50μmol/L适配体体系,荧光猝灭效率达90%左右。体系的荧光恢复程度与CEA浓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线性响应范围为1 ng/mL~500μg/mL,检测限为0.5 ng/mL,检测时间低于30 min,是一种快速、简便检测CEA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适配体 荧光- 癌胚抗原
下载PDF
两种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Fe^(3+)的氧化-还原荧光“开-关”性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运旭 邓小容 +2 位作者 季兴跃 秦丽娟 孙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9-922,共4页
合成了两种磺酰胺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其荧光性能.通过它们对金属阳离子的选择性识别实验,发现其在乙醇水溶液中均对Fe3+有专一性的识别作用,并在NH2OH.HC l和H2O2的存在下,两种化合物对Fe3+都具有氧化-还原荧光"开-关"作用.
关键词 磺酰胺 氧化-还原 荧光-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八元瓜环与硫堇及多菌灵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席芸芸 唐青 +3 位作者 黄英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09-1812,共4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八元瓜环与三环碱性染料硫堇及常用杀菌剂多菌灵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光谱变化,并对其分析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八元...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八元瓜环与三环碱性染料硫堇及常用杀菌剂多菌灵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光谱变化,并对其分析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八元瓜环与硫堇形成了摩尔比为1∶2主客体复合物,且八元瓜环能使硫堇的荧光发生猝灭;在八元瓜环/硫堇体系中加入多菌灵后,多菌灵能使体系的荧光增强,从而形成了荧光的"开-关"效应,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八元瓜环与硫堇及多菌灵形成了主客体配合物而引起的。此外,测试了超分子体系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并对酸度、共存物质对体系的影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多菌灵的浓度在0~3.5μmol·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f=0.45c+32.24,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限为9.39×10-8 mol·L^(-1)。选择了常见离子及结构类似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体系进行干扰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时,常见离子及结构类似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多菌灵的检测不造成干扰。该结果为超分子配合物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元瓜环 硫堇 多菌灵 荧光-
下载PDF
对称萘酚亚胺化合物的pH荧光效应及对阴离子的识别作用
4
作者 杨运旭 邓小容 季兴跃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4-508,共5页
合成了一种含萘酚结构的对称亚胺主体化合物。通过对其与阴离子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观察到在水溶液中,随着体系pH值的升高,主体荧光强度增强并且最大发射波长红移。其荧光性能与pH存在着强烈的依赖关系,具有明显的pH荧光"开-关... 合成了一种含萘酚结构的对称亚胺主体化合物。通过对其与阴离子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观察到在水溶液中,随着体系pH值的升高,主体荧光强度增强并且最大发射波长红移。其荧光性能与pH存在着强烈的依赖关系,具有明显的pH荧光"开-关"作用。同时,在乙腈溶液中,该结构对F-有较强的荧光选择响应,对Ac-响应稍弱,而对其它阴离子的选择响应较差。结合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初步探讨了该化合物对H+、OH-、F-、Ac-的识别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离子 荧光探针 荧光- 阴离子 识别
下载PDF
基于Au^(3+)和I-构建的单-(6-二乙烯三胺-6-去氧)-β-环糊精超分子荧光开关
5
作者 鲁佳佳 杨俊丽 +6 位作者 古捷 杨举 高振杰 苏丽娇 陶欣 袁明伟 杨丽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4-1482,共9页
选用绿色高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较好水溶性的单-(6-二乙烯三胺-6-去氧)-β-环糊精(3N-β-CD),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合成的3N-β-CD作为荧光探针对水溶液中的27种离子进行检测,发现Au^(3+)和I-... 选用绿色高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较好水溶性的单-(6-二乙烯三胺-6-去氧)-β-环糊精(3N-β-CD),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合成的3N-β-CD作为荧光探针对水溶液中的27种离子进行检测,发现Au^(3+)和I-能使3N-β-CD的荧光猝灭.进一步通过荧光滴定、Job曲线、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离子干扰、时间响应对3N-β-CD检测Au^(3+)和I-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u^(3+)的最低检测限为2.73×10^(-6) mol/L,与3N-β-CD络合的化学计量比为1∶1;I-的最低检测限为1.44×10^(-6) mol/L,与3N-β-CD络合的化学计量比为2∶1;表明该探针可以灵敏地检测Au^(3+)和I-.此外,当I-加入3N-β-CD与Au^(3+)的混合溶液中,3N-β-CD的荧光强度会逐渐恢复;有趣的是,当Au^(3+)加入3N-β-CD与I-的混合溶液中,3N-β-CD的荧光强度也会逐渐恢复.表明Au^(3+)与I-可作为荧光“开-关”来控制3N-β-CD的荧光发光行为,从而使Au^(3+)和I-实现互相检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控制3N-β-CD荧光开-关的逻辑门.该研究为3N-β-CD作为荧光“开-关”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的实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6-二乙烯三胺-6-去氧)-β-环糊精 金离子 碘离子 荧光- 逻辑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