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 被引量:85
1
作者 邵金良 黎其万 +2 位作者 董宝生 刘宏程 束继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确定以茶氨酸为标准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反应pH为8.0,缓冲液和显色剂的用量为0.5mL,沸水浴加热15min,冷却10min后加水定容到25mL在最大吸收波长570nm处测定吸光度。
关键词 茶汤 游离氨基酸 含量测定 茚三酮比色法
下载PDF
考马斯亮蓝法在茶汤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中的应用和改良 被引量:31
2
作者 陆建良 梁月荣 张凌云 《茶叶》 2002年第2期89-93,共5页
对考马斯亮蓝 (Coomassie brilliantblue,CBB)染色测定茶汤蛋白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良 ,并以牛血清白蛋白 (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标准蛋白 ,对影响蛋白分析效果的重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BSA-CBB复合物与茶汤可溶性蛋白 -... 对考马斯亮蓝 (Coomassie brilliantblue,CBB)染色测定茶汤蛋白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良 ,并以牛血清白蛋白 (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标准蛋白 ,对影响蛋白分析效果的重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BSA-CBB复合物与茶汤可溶性蛋白 -CBB复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可见吸收图谱 ,分别在 2 0 5 nm、2 60 nm、3 0 5 nm和5 90 nm处出现了 4个吸收峰 ;在茶汤用量 2 .5~ 5 .0 ml、40℃染色 3 0 min、转溶液体用量 1 4.4ml试验条件下 ,可获得良好的分析效果。应用本方法 ,炒青绿茶和红碎茶茶汤 (茶水比为 1 .5 g/ 2 5 0 ml)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 1 9.3 7μg/ ml和 1 8.45 μg/ ml,分析结果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0 .5 4%和 1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马斯亮蓝法 茶汤 可溶性蛋白 含量 应用
下载PDF
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被引量:31
3
作者 郎惠云 廖晓玲 杜月琴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基于茶多酚在酸性条件下还原 Fe3+ 为 Fe2 + ,Fe2 + 与铁氰化钾生成可溶性兰色配合物 KFe[Fe (CN) 6 ],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 ,从而可间接测定茶多酚的含量。方法线性范围为 2μg/m L~ 1 2μg/m L ,ε=1 .97× 1 0 5L·... 基于茶多酚在酸性条件下还原 Fe3+ 为 Fe2 + ,Fe2 + 与铁氰化钾生成可溶性兰色配合物 KFe[Fe (CN) 6 ],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 ,从而可间接测定茶多酚的含量。方法线性范围为 2μg/m L~ 1 2μg/m L ,ε=1 .97× 1 0 5L· mol- 1· cm- 1,RSD=1 .3 % (茶多酚含量 8μg/m L,n=1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分光光度法 测定 茶多酚 保健药品 茶汤 茶叶
下载PDF
广西两茶园土壤-茶叶-茶汤系统重金属污染及其转移特征 被引量:30
4
作者 周玉婵 李明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51-2157,共7页
为了解重金属元素在茶园土壤-茶叶-茶汤系统中的污染及转移特征,探讨茶园种植作为锰矿区恢复利用模式的适宜性,选取广西两茶园(桂林某知名茶园和广西锰矿区某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树样品,并用茶叶泡制茶汤,对其中的Ca、Mg、Cu、Zn、Mn... 为了解重金属元素在茶园土壤-茶叶-茶汤系统中的污染及转移特征,探讨茶园种植作为锰矿区恢复利用模式的适宜性,选取广西两茶园(桂林某知名茶园和广西锰矿区某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树样品,并用茶叶泡制茶汤,对其中的Ca、Mg、Cu、Zn、Mn、Pb、Cd、Cr、Al含量用ICP-AES法进行测定,同时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两茶园土壤缺乏N、P营养;矿区茶园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严重,除Mg和Cu外,其他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桂林茶园,其中矿区茶园土Cr和两茶园土Cd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Zn、Pb、Cd、Cr主要存于茶树的根、茎中,而Ca、Mg、Mn、Al主要存于茶叶中,Cu则在茶树中分布相对均匀;Ca、Mg、Cu、Zn、Mn、Al的溶出量随泡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Cd、Cr在茶汤中的溶出量非常小,随时间变化不大,嫩叶Pb溶出要比老叶慢;茶叶对Ca、Mn富集能力很强,对其他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相对较弱;由于土壤Cd、Cr超标,且Mn、Al通过茶叶富集后大量进入茶汤,可能威胁人类健康,茶园种植不适宜作为矿区废弃地早期的复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重金属 茶叶 茶汤 溶出率 生物富集系数
下载PDF
饮茶方式对茶汤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胡迎芬 杭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29,共3页
要研究了茶∶水比值、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对茶汤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0℃水冲泡10min,茶汤中茶多酚、抗坏血酸、游离氨基酸浸出率较高,茶汤抑制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作用较强,为最佳饮茶条件。
关键词 茶叶 水温 冲泡时间 冲泡次数 饮茶方式 茶汤 有效成分含量
下载PDF
绿茶茶汤中黄酮醇及其苷类的测定方法以及对茶汤色度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朱博 夏涛 +3 位作者 高丽萍 赵驰 戴前颖 李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是构成绿茶汤色的重要组分。绿茶中含有20多种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其中以槲皮素、杨梅素、山柰素的3种苷类物质为主。文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绿茶茶汤酸水解前后槲皮素、杨梅素、山柰素的含量变化,建立了黄酮... 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是构成绿茶汤色的重要组分。绿茶中含有20多种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其中以槲皮素、杨梅素、山柰素的3种苷类物质为主。文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绿茶茶汤酸水解前后槲皮素、杨梅素、山柰素的含量变化,建立了黄酮醇及其苷类含量的检测方法。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茶汤水解的优化条件为:5 mL的茶汤中加15 mL纯甲醇、5 mL 6 mol/L HCl,在75℃下水解时间2h,芦丁的平均水解率为82.74%。对不同贮藏期间茶汤色度与黄酮醇及其苷类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汤贮藏过程中随着茶汤的红绿度(a)和黄蓝度(b)不断升高,杨梅素苷含量逐步下降,杨梅素苷与茶汤的红绿度、黄蓝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 1、-0.882 6,但与茶汤明亮度(L)的相关性不显著。槲皮素和山柰素及其苷类与茶汤色泽变化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黄酮醇及其苷类 水解 汤色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茶叶与茶汤中茚虫威残留降解规律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新忠 罗逢健 +2 位作者 陈宗懋 刘光明 楼正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茶叶、固相萃取富集净化茶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建立了茶叶和茶汤中茚虫威残留的分析方法,并研究了150 g/L茚虫威乳油在茶园茶叶中的残留降解规律,对茚虫威在茶叶-茶汤过程中的浸出率和饮用安全性进行... 利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茶叶、固相萃取富集净化茶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建立了茶叶和茶汤中茚虫威残留的分析方法,并研究了150 g/L茚虫威乳油在茶园茶叶中的残留降解规律,对茚虫威在茶叶-茶汤过程中的浸出率和饮用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茚虫威在0.01~20.0 m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其相关系数(r)为0.993 7,仪器检出限(LOD)为0.025 ng,在高、中、低3种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107%,RSD(n=6)为1.3%~7.8%,茚虫威在茶鲜叶、成茶中的定量下限(S/N=10)为5μg/kg,茶汤中的定量下限为0.10μg/L;150 g/L茚虫威乳油在茶园鲜叶上的半衰期为1.42~2.47 d;茚虫威在成茶-茶汤过程中的3次总浸出率小于10%,茶汤中茚虫威残留量及浸出率随冲泡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按照风险评估制定茶叶中茚虫威残留量MRL值为3 mg/kg是安全的,人体摄入的茚虫威残留量仅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0.6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虫威 茶叶 茶汤 分散固相萃取净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降解规律
下载PDF
不同浸提方法对茶汤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孙庆磊 梁月荣 +1 位作者 陆建良 叶倩 《茶叶》 2005年第2期91-94,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浸提方法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温浸提(90℃)、低温浸提(50℃)和超声波浸提(50℃)三种不同方法浸提,测定茶汤生化成分和色差,并对茶汤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不同浸提方法提取茶汤,高温提取的茶固型物提取率高,... 为了探讨不同浸提方法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温浸提(90℃)、低温浸提(50℃)和超声波浸提(50℃)三种不同方法浸提,测定茶汤生化成分和色差,并对茶汤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不同浸提方法提取茶汤,高温提取的茶固型物提取率高,但茶汤明度低。低温浸提和低温超声波辅助浸提茶汤明度高,而且低温超声波辅助浸提的茶固型物提取率较高。因此,低温超声波辅助浸提是优质茶饮料生产的有效浸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温度 茶汤 浸提方法 化学成分 感官品质 茶饮料
下载PDF
绿茶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玉霞 徐荣荣 +3 位作者 任广鑫 王胜鹏 宛晓春 张正竹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5-361,共7页
以绿茶茶汤为分析对象,在分析大量绿茶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将化学分析结果与扫描茶汤样品得到的近红外光谱对应起来,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优化分析,建立了绿茶茶汤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 以绿茶茶汤为分析对象,在分析大量绿茶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将化学分析结果与扫描茶汤样品得到的近红外光谱对应起来,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优化分析,建立了绿茶茶汤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儿茶素总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酸(GA)共11个指标或组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这11个模型分别进行了外部检验。结果表明,除ECG和GA外,其余指标或组分分析模型的交叉检验和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都在95%以上;除GA预测集RPD为2.67外,其余模型的RPD都在3以上,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准确性较高。研究结果为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茶汤或茶饮料中主要品质成分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茶汤 近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西湖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浓度与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邵晓林 龚淑英 张月玲 《茶叶》 2006年第2期92-96,共5页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对西湖龙井茶冲泡效果的影响。对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一次冲泡时,茶汤中各种成分的浸出浓度与冲泡时间呈正相关,各种成...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对西湖龙井茶冲泡效果的影响。对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一次冲泡时,茶汤中各种成分的浸出浓度与冲泡时间呈正相关,各种成分的相对浸出速率为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茶多酚。分次冲泡时,酚氨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各种成分浸出浓度据温度的不同在第1泡或第2泡出现最高值,第3泡之后开始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龙井 冲泡方法 浸出速率 茶汤 水浸出物
下载PDF
微波、超声波浸提对茶汤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夏涛 时思全 宛晓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2,共4页
采用L9( 34)正交试验 ,得到微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时间 3 5min ,茶样粉碎度 2 4~ 4 0目 ,茶水比 1∶10 0 ;超声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功率 2 5 0W ,温度 6 0℃ ,时间 4 0min。研究了不同浸提方式对茶汤香气品质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 采用L9( 34)正交试验 ,得到微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时间 3 5min ,茶样粉碎度 2 4~ 4 0目 ,茶水比 1∶10 0 ;超声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功率 2 5 0W ,温度 6 0℃ ,时间 4 0min。研究了不同浸提方式对茶汤香气品质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浸出的影响。结果显示 ,微波和超声波浸提茶汤中香气精油总量和香气组分均高于常规浸提茶汤 ,分别为18 82 8、 17 0 85、 16 343和 6 0、 5 2、 4 0种 ,香气指数分别达到常规浸提法的 1 6 7倍和 1 80倍 ;微波和超声波浸提可提高茶叶中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浸出量。感官评审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超声波 茶汤 香气 品质 浸提
下载PDF
不同水质对绿茶饮料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小满 《中国茶叶加工》 2001年第2期28-30,共3页
采用不同水质萃取绿茶,分析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类黄酮、茶色素及色度指标L、a、b变化情况,并通过添加螯合剂、抗氧化剂抑制市售麦饭石矿泉水中丰富矿质离子对茶汤明度值(L)及色差(△E)的影响。经均匀设计发现,向茶汤中添加0... 采用不同水质萃取绿茶,分析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类黄酮、茶色素及色度指标L、a、b变化情况,并通过添加螯合剂、抗氧化剂抑制市售麦饭石矿泉水中丰富矿质离子对茶汤明度值(L)及色差(△E)的影响。经均匀设计发现,向茶汤中添加0.05%EDTA2Na及0.02%Vc进行复配,麦饭石矿泉水绿茶饮料基本无褐变现象而且L值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绿茶饮料 品质 茶汤 电导率 护色
下载PDF
冲泡条件对信阳红茶茶汤内含物浸出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孙慕芳 张洁 郭桂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5-19,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多重比较研究了冲泡水温(80、90、100℃)、冲泡时间(1、2、3min)、水质(矿泉水、自来水、纯净水)3个因素对信阳红茶茶汤内含物浸出率及感官内质得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冲泡因子对内含物浸出率影响不同。时间对茶多酚... 采用正交试验、多重比较研究了冲泡水温(80、90、100℃)、冲泡时间(1、2、3min)、水质(矿泉水、自来水、纯净水)3个因素对信阳红茶茶汤内含物浸出率及感官内质得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冲泡因子对内含物浸出率影响不同。时间对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浸出率影响显著,温度对氨基酸、水浸出物浸出率影响显著,水质对内含物浸出率影响不显著。3因素对感官审评内质得分影响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泡条件 信阳红茶 茶汤 浸出率
下载PDF
茶汤沉淀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方元超 《茶叶通讯》 1999年第3期17-20,共4页
本文综述了茶饮料生产中茶乳酪的形成机理及对影响茶乳酪形成的各种因素已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 茶饮料 茶乳酪 形成机理 茶汤 沉淀机理
下载PDF
谈红茶茶汤沉淀物的转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正竹 江光辉 《中国茶叶》 1996年第2期34-35,共2页
在速溶茶特别是速溶冰茶和茶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常遇见茶汤有沉淀物的问题.一般来说,红茶经过冲泡后,随着茶汤温度的降低,茶汤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絮状的沉淀物,虽然这些被称作“茶乳酪”的沉淀物能表征红茶的优良品质,但对速溶红茶... 在速溶茶特别是速溶冰茶和茶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常遇见茶汤有沉淀物的问题.一般来说,红茶经过冲泡后,随着茶汤温度的降低,茶汤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絮状的沉淀物,虽然这些被称作“茶乳酪”的沉淀物能表征红茶的优良品质,但对速溶红茶和红茶饮料来说,沉淀物的存在会影响到饮料的澄清度.通常,把对茶汤中沉淀物的处理称为“转溶”,目前转溶的方法有多种,但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些方法作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红茶 茶汤 沉淀物 转溶
下载PDF
茶汤中铝的浓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罗明标 刘艳 +1 位作者 张国庆 张鸿雁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3-158,共6页
茶树是典型的聚铝植物之一,茶是广泛使用的饮料,因而饮茶是人体摄入铝的主要途径.本文综合分析了关于茶叶中铝的浓度、化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实验研究成果,发现一般情况下茶汤中铝浓度范围为1~6?mg/L,其中大约有90%以上的铝以有机形态... 茶树是典型的聚铝植物之一,茶是广泛使用的饮料,因而饮茶是人体摄入铝的主要途径.本文综合分析了关于茶叶中铝的浓度、化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实验研究成果,发现一般情况下茶汤中铝浓度范围为1~6?mg/L,其中大约有90%以上的铝以有机形态存在.茶汤中铝的形态分布是不断变化的,没有固定的存在形式.大量实验证明,茶水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铝形态有铝的多元酚配合物、铝的草酸盐、铝的氟化物、Al3+和它的水解产物等.饮茶会适度的增加尿中铝的含量,但是茶叶中存在的铝似乎并不比其它饮食资源中所含铝具有更大的生物可给性,但也不能排除茶水中可能含有像铝麦芽酚这样一些具有一定生物可给性和毒害神经性的铝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浓度 生物可给性 铝麦芽酚
下载PDF
不同茶类茶汤pH值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郭桂义 葛国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76,共3页
对不同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4种茶类茶汤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叶的酸碱性有所不同。绿茶酸性最弱,红茶酸性最强,青茶和普洱茶酸性介于中间,但都为弱酸性,说明茶汤酸碱度与茶叶种类和制作方法有关。
关键词 不同茶类 茶汤 PH
原文传递
茶叶中10种重金属浸出率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钦沾 陈孟君 +1 位作者 温恒 罗汉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茶叶在不同的浸泡条件下茶汤中的Cd、Cr、Cu、Fe、Ni、Pb、Ti、Co、Mn、Zn等10种重金属溶出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浸泡条件对重金属的摄入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探...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茶叶在不同的浸泡条件下茶汤中的Cd、Cr、Cu、Fe、Ni、Pb、Ti、Co、Mn、Zn等10种重金属溶出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浸泡条件对重金属的摄入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探明了不同茶叶中同种重金属元素和同种茶叶中各重金属元素在3种不同浸泡方式的浸出率变化与茶叶中重金属的来源途径有关,重金属的污染来源于土壤,则比较难浸出,重金属的污染由大气沉降或者加工过程中引入,则比较易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汤 重金属 浸出率 来源
下载PDF
冲泡条件对信阳毛尖茶汤内主要滋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郭桂义 赵文净 +2 位作者 陈秀兰 程伟 夏晓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30,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冲泡水温(70、85、100℃)、冲泡时间(3、45、min)、茶水比(2 g∶150 mL、3 g∶150 mL、4 g∶150 mL)3个因素对信阳毛尖茶(外形条索细紧型、外形条索松泡型)茶汤内主要滋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条索紧结的茶样茶汤内...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冲泡水温(70、85、100℃)、冲泡时间(3、45、min)、茶水比(2 g∶150 mL、3 g∶150 mL、4 g∶150 mL)3个因素对信阳毛尖茶(外形条索细紧型、外形条索松泡型)茶汤内主要滋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条索紧结的茶样茶汤内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含量高于条索松散的茶样。这几项指标均随冲泡温度升高、冲泡时间延长、茶水比增大而增加。茶水比对水浸出物和氨基酸浸出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对其影响最小。冲泡水温对茶多酚和咖啡碱浸出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茶水比,冲泡时间对其影响也最小。冲泡水温对酚氨比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冲泡时间,茶水比对其影响最小。冲泡水温85℃、冲泡4 min,茶多酚和氨基酸浸出比率较好,茶汤滋味较佳。条索紧结的茶样以茶水比3 g∶150 mL时品质较好,条索松散的茶样以茶水比4 g∶150 mL时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毛尖茶 冲泡条件 茶汤 滋味成分
下载PDF
茶汤及河水中铬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范华均 曲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7-41,共5页
本文采用7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分离富集与偶氮胂Ⅲ光度法结合,研究了铬形态的分离及测定。提出了铬的形态分析方法。用此法测定了茶汤及河水中铬的总量、悬浮态、溶解态、无机态、有机态、Cr(Ⅲ)和Cr(Ⅵ)。茶... 本文采用7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分离富集与偶氮胂Ⅲ光度法结合,研究了铬形态的分离及测定。提出了铬的形态分析方法。用此法测定了茶汤及河水中铬的总量、悬浮态、溶解态、无机态、有机态、Cr(Ⅲ)和Cr(Ⅵ)。茶汤中铬主要以有机态存在,而河水中铬则主要以悬浮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析 茶汤 河水 光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