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02
1
作者 何书美 刘敬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65-1368,共4页
茶叶中富含羟基苯甲酸类、肉桂酸类及原花色素等多酚类物质,这些物质都具有邻苯二羟基结构,碱性环境下与铝离子形成络合物,影响总黄酮的测定。本实验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法和三氯化铝法测定茶叶总黄酮含量的结果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茶叶中富含羟基苯甲酸类、肉桂酸类及原花色素等多酚类物质,这些物质都具有邻苯二羟基结构,碱性环境下与铝离子形成络合物,影响总黄酮的测定。本实验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法和三氯化铝法测定茶叶总黄酮含量的结果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亚硝酸钠-硝酸铝法的测定结果比三氯化铝法约高60mg/g,三氯化铝法在酸性环境下进行,酸度实验显示,适宜酸度为pH≥5.0。鞣酸干扰实验表明,平均误差为0.017mg,随着鞣酸量的增加,测得值无上升趋势。三氯化铝法的线性方程:y=0.000638+0.8623x,相关系数:r=0.9998;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05%。因此,对含酚类较多的植物应采用三氯化铝法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钠-硝酸铝法 三氯化铝法 总黄酮 茶多酚 茶叶
下载PDF
茶多酚抗氧化机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114
2
作者 胡秀芳 沈生荣 +1 位作者 朴宰日 杨贤强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3-103,共11页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份, 有着独特的抗氧化效果。其抗氧化机理表现在6个方面: 作用于自由基有关的酶, 直接作用于自由基, 络合金属离子, 再生体内高效抗氧化剂,与其他成份协同增效和调节机体免疫力。文中对此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茶多酚 抗氧化 机理 研究
下载PDF
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 被引量:135
3
作者 钱丽红 陶妍 谢晶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28-1633,共6页
以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的铜绿假单胞菌为试验菌,通过测定茶多酚与两种菌作用前后细菌培养液的电导率和可溶性总糖的变化,以及菌体在磷代谢和蛋白质表达方面的变化,初步阐明了茶多酚对这两种菌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 以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的铜绿假单胞菌为试验菌,通过测定茶多酚与两种菌作用前后细菌培养液的电导率和可溶性总糖的变化,以及菌体在磷代谢和蛋白质表达方面的变化,初步阐明了茶多酚对这两种菌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菌活性,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更强。经茶多酚处理后,细菌培养液的电导率和总糖浓度均增大,表明了茶多酚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通透性增加,进而使细胞内容物外泄。另一方面,经茶多酚处理后的两种菌对磷的消耗量降低,以致严重影响了核酸、磷脂等细胞重要成分的合成以及能量代谢;通过SDS-PAGE分析,证实茶多酚可以阻碍细菌蛋白质的正常表达,以致影响其细胞的结构组成以及酶的催化活性,最终导致细菌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抑菌机理
原文传递
茶多酚(TPP)对8种致病菌最低抑制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05
4
作者 董金甫 李瑶卿 洪绍梅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12,共7页
用滤纸园片法和牛津杯法研究了茶多酚3种浓度溶液(1%、0.5%、0.2%)对12种细菌、2种酵母、4种霉菌3大类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发现在此条件下,对伤寒沙门氏杆菌等8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确定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 用滤纸园片法和牛津杯法研究了茶多酚3种浓度溶液(1%、0.5%、0.2%)对12种细菌、2种酵母、4种霉菌3大类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发现在此条件下,对伤寒沙门氏杆菌等8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确定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铜绿色假单孢杆菌、枯草杆菌、口腔变异链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8种致病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08%、0.01%、0.03%、0.04%、0.08%、0.08%、0.1%、0.1%。由结果推断茶多酚不失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菌剂,可添加于食品和药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致病菌 抗菌剂 抑制浓度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茶多酚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3
5
作者 贾之慎 杨贤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1-5,共5页
开发利用天然抗氧化剂是当前食品科技发展的趋势。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比BHA、VE强。本文叙述了油脂氧化及抗氧化的原理。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结构、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探讨了茶多酚抗氧... 开发利用天然抗氧化剂是当前食品科技发展的趋势。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比BHA、VE强。本文叙述了油脂氧化及抗氧化的原理。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结构、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探讨了茶多酚抗氧化作用的机理。简要叙述了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及茶多酚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业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茶多酚 抗氧作用
下载PDF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00
6
作者 赵保路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6期1206-1210,共5页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和对疾病的预防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对茶多酚及其单体和异构体在不同体系清除各种自由基进行了研究.发现没食子酸酯的存在大大加强了茶多酚的抗氧化反应活性,在C环上的双键对增加抗氧化反应活性也起重要作用,茶...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和对疾病的预防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对茶多酚及其单体和异构体在不同体系清除各种自由基进行了研究.发现没食子酸酯的存在大大加强了茶多酚的抗氧化反应活性,在C环上的双键对增加抗氧化反应活性也起重要作用,茶多酚各成分之间具有抗氧化协同作用.异构体中(+)构型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构型.茶多酚清除自由基的活性位点主要在没食子酸酯对位酚羟基处,也有在吡喃环的酚羟基处.在苯并芘喃环和苯酚环之间的大π键是茶多酚抗氧化的结构基础.茶多酚预防退行性疾病的保健作用和茶多酚抗氧化作用在信号转导中的影响是今后研究应当特别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作用 茶多酚 天然抗氧化剂 自由基 活性氧 顺磁共振 抗氧化反应活性 茶叶
原文传递
茶汤组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 被引量:91
7
作者 郭炳莹 程启坤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用直接观察法、酒石酸亚铁法和铬黑 T 祛对绿茶茶汤组分与23种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22种金属离子可与茶汤组分发生络合或还原络合反应,其中有10种金属离子参与了茶多酚的络合。钙离子可与茶汤组分生成低溶解度的络... 用直接观察法、酒石酸亚铁法和铬黑 T 祛对绿茶茶汤组分与23种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22种金属离子可与茶汤组分发生络合或还原络合反应,其中有10种金属离子参与了茶多酚的络合。钙离子可与茶汤组分生成低溶解度的络合物,其溶解度及稳定性可随反应溶液 pH 升高而下降。钙络合沉淀中的主要茶汤组分是茶多酚,其中以酯型儿茶素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金属离子 钙离子 络合反应 络合物
下载PDF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8
作者 张晓梦 倪艳 李先荣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茶多酚(tea polyphenol)又称茶鞣质,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也是茶叶中有药理和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发现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辐射、抗高血脂、延缓衰老等药理和保健作用,有关茶多酚的研究目前已成为药学领... 茶多酚(tea polyphenol)又称茶鞣质,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也是茶叶中有药理和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发现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辐射、抗高血脂、延缓衰老等药理和保健作用,有关茶多酚的研究目前已成为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茶多酚药理研究的文献,简要阐述其药理作用,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抗氧化作用 抗炎作用 抗肿瘤作用
原文传递
茶叶及茶多酚中儿茶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87
9
作者 戴军 王洪新 +1 位作者 陈尚卫 汤坚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8-402,共5页
筛选出HypersilBDSC18和ZorbaxSBC18两种适合同时分离茶叶和茶多酚中 7种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反相柱。采用甲醇 水 醋酸 (或三氟醋酸 )作流动相 ,分别以等强度洗脱和梯度洗脱 (均在 30min内 )分离测定了我国 6种不同产地茶叶样品和 3种茶... 筛选出HypersilBDSC18和ZorbaxSBC18两种适合同时分离茶叶和茶多酚中 7种儿茶素和咖啡因的反相柱。采用甲醇 水 醋酸 (或三氟醋酸 )作流动相 ,分别以等强度洗脱和梯度洗脱 (均在 30min内 )分离测定了我国 6种不同产地茶叶样品和 3种茶多酚样品中 7种儿茶素的含量。考察了 7种儿茶素和咖啡因的保留值与流动相组成及柱温的关系 ,优化了色谱条件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用电喷雾电离质谱 (ESI MS)定性确认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CG)两组分 ,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制备两对照品用于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电离质谱 保留参数 儿茶素 茶叶 茶多酚 定量分析
下载PDF
普洱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4
10
作者 龚淑英 周树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6,共6页
将成品普洱茶在不同条件下贮藏,分析其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时茶叶含水量和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最佳品质出现时间提前,55℃/12%的处理最佳品质出现在贮藏45天左右,37℃/9%的处理最佳品质出... 将成品普洱茶在不同条件下贮藏,分析其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时茶叶含水量和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最佳品质出现时间提前,55℃/12%的处理最佳品质出现在贮藏45天左右,37℃/9%的处理最佳品质出现在贮藏135天左右,处理后感官品质明显优于对照。茶多酚、可溶性糖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贮藏温度提高而下降,且茶叶含水量高者下降幅度大。氨基酸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贮藏温度提高而下降,但与茶叶含水量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贮藏过程 化学成分含量 茶多酚 可溶性糖 氨基酸 感官品质 陈化
下载PDF
茶多酚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6
11
作者 唐裕芳 张妙玲 +3 位作者 冯波 陈权 刘新乐 邓孝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3-557,共5页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滤纸片法研究了茶多酚对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抑菌活性及茶多酚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食盐质量浓度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对细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对供试的酵母和霉菌抑制作用不明显;茶多酚对供试菌种的...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滤纸片法研究了茶多酚对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抑菌活性及茶多酚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食盐质量浓度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对细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对供试的酵母和霉菌抑制作用不明显;茶多酚对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不超过1.0 g.L-1,最佳抑菌质量浓度为4.0 g.L-1;在自然pH值和中性偏碱性环境中的抑菌活性比强碱性环境的抑菌活性强;一定温度内处理不影响茶多酚的抑菌活性;食盐可增强茶多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抑菌活性 抑菌浓度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78
12
作者 罗一帆 郭振飞 +3 位作者 朱振宇 王川丕 江和源 韩宝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30-1233,共4页
为了建立近红外光谱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模型, 应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选择了7 432.3~6 155.7 cm-1和5 484.6~4 192.5 cm-1特征光谱范围, 以网络结构参数的输入层、隐层、输出层神经元数目分别为(8, 4, 1)和(7, 5, 1)来建立... 为了建立近红外光谱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模型, 应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选择了7 432.3~6 155.7 cm-1和5 484.6~4 192.5 cm-1特征光谱范围, 以网络结构参数的输入层、隐层、输出层神经元数目分别为(8, 4, 1)和(7, 5, 1)来建立茶多酚和茶多糖的测定模型, 模型的结果表明建模的茶多酚和茶多糖的r, RMSECV, RSECV分别为0.984 7, 0.460, 0.123和0.947 0, 0.136, 0.224;预测集的r, RMSEP, RSEP则分别为0.980 4, 0.529, 0.017和0.968 2, 0.111, 0.030. 由此说明建立的近红外光谱-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预测茶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近红外光谱 茶多酚 茶多糖
下载PDF
茶多酚的保健和药理作用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70
13
作者 刘学铭 梁世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7-51,71,共6页
茶叶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龋护齿、抑菌等多种保健和药理作用,可用于开发保健食品、抗心血管病和抗肿瘤药品、防紫外线化妆品、抗龋牙膏、天然食用色素和食品抗氧化剂以及环境净化剂等,具有广泛的... 茶叶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龋护齿、抑菌等多种保健和药理作用,可用于开发保健食品、抗心血管病和抗肿瘤药品、防紫外线化妆品、抗龋牙膏、天然食用色素和食品抗氧化剂以及环境净化剂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药理作用 应用 保健作用 茶饮料
下载PDF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与抗氧化剂 被引量:65
14
作者 王宪青 余善鸣 刘妍妍 《肉类研究》 2003年第3期18-20,47,共4页
论述了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与影响因素 ,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 ,即油脂的氧化稳定度与脂肪酸组成以及生育酚浓度之间的量化关系。并对几种天然抗氧化剂作了介绍。
关键词 油脂 氧化稳定性 抗氧化剂 脂肪酸组成 生育酚 茶多酚
下载PDF
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 被引量:73
15
作者 王丽珠 吴棱 +1 位作者 姚元根 夏继波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7年第3期52-54,共3页
采用没食子酸雨酯为基准物质酒石酸亚铁作为显色剂,光度法测定茶多酚制品中茶多酚的含量。最大吸收波长540nm摩尔吸光系数为2.65×103回收率为98%—101%,相对标准偏差为0.90%,方法简便,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茶多酚 没食子酸丙酯 酒石酸亚铁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茶多酚的功能特性及应用 被引量:72
16
作者 曾磊 张玉军 邹正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4,100,共6页
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并对其在食品、医药。
关键词 茶多酚 功能特性 应用 茶叶 组成
下载PDF
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17
作者 贡长生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4-16,共3页
茶多酚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开发“绿色工程”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重点论述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
关键词 茶多酚 提取 天然抗氧化剂 茶叶
下载PDF
茶多酚药效研究概况 被引量:81
18
作者 陈为钧 万圣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493-499,504,共8页
关键词 茶叶 茶多酚 药理学 研究
下载PDF
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75
19
作者 丁仁凤 何普明 揭国良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目的:研究茶多糖、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SD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方法:饲喂SD大鼠茶多糖、茶多酚3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胰岛素以及小肠糖降解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变化。结果:茶多糖、茶多酚都有显著抑制... 目的:研究茶多糖、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SD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方法:饲喂SD大鼠茶多糖、茶多酚3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胰岛素以及小肠糖降解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变化。结果:茶多糖、茶多酚都有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茶多糖组大鼠血胰岛素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组的血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小肠各降解酶活力也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有显著的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茶多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小肠糖降解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茶多酚 糖尿病 降血糖
下载PDF
茶多酚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及其增效剂 被引量:75
20
作者 王莹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4-56,共3页
论述了茶多酚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机理,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茶多酚分子内的多个酚羟基。在抗氧化过程中,其酚羟基具有供氢体的活性,阻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在抑菌过程中,其酚羟基可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或羧基结合,其疏水性的苯环结构也... 论述了茶多酚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机理,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茶多酚分子内的多个酚羟基。在抗氧化过程中,其酚羟基具有供氢体的活性,阻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在抑菌过程中,其酚羟基可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或羧基结合,其疏水性的苯环结构也可与蛋白质发生疏水结合,茶多酚与蛋白质之间的这种多点结合作用阻止了细菌的侵染,使其具有抑菌性。作为增效剂,有机酸、β-胡萝卜素等能够增强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壳聚糖、食盐等能够增强茶多酚的抑菌活性,维生素类既能够增强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又能增强其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抗氧化 抑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