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皇室与茅山道教的发展
1
作者 刘固盛 聂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茅山宗开创于南朝时期,别具特色,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茅山宗地位的确立及其发展与道教上层化路线分不开。宋代的茅山宗虽不及唐代隆盛,但依然是皇室政治合作的主要对象。皇室的扶植是推动宋代茅山道教发展的重要因素。茅山... 茅山宗开创于南朝时期,别具特色,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茅山宗地位的确立及其发展与道教上层化路线分不开。宋代的茅山宗虽不及唐代隆盛,但依然是皇室政治合作的主要对象。皇室的扶植是推动宋代茅山道教发展的重要因素。茅山与宋代皇室政治紧密结合,是举行国醮祭祀、皇室祝祷祈福的皇家道场,先后有三位皇室女性受茅山上清法箓。两宋时期,茅山宗师大多备受皇室宠遇,不仅提升了茅山宗师的个人地位,也为茅山宗的发展赢得了上层的支持。茅山既是茅山宗的活动场所,也是举行国醮的皇家道场。因此,茅山的宫观营建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推动茅山宗经义的传播、巩固王权统治具有重要意义,两宋皇室均重视对茅山的建设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茅山 茅山道教 “三山符箓”
下载PDF
从《魏法师碑》看隋唐时期的镇江道教
2
作者 孙亦平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
江苏道教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鼎盛的局面,不仅在教义思想和斋醮科仪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出现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时代特点。隋唐盛世造就了江苏道教的发展,若从帝王与江苏道教的关系看,隋代帝王在江都弘道,唐代帝王对茅山道教特别关... 江苏道教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鼎盛的局面,不仅在教义思想和斋醮科仪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出现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时代特点。隋唐盛世造就了江苏道教的发展,若从帝王与江苏道教的关系看,隋代帝王在江都弘道,唐代帝王对茅山道教特别关注,在《茅山志》中留下了丰富的资料,也推动了镇江道教的发展兴盛。镇江古称京口、润州、南徐州,在隋唐时期就是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重要城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斋醮科仪 茅山道教 教义思想 弘道 隋唐时期 长江下游 帝王
原文传递
製造國師:北宋政治與宗教之間的朱自英
3
作者 何安平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4年第3期307-330,406,共25页
朱自英是北宋前中期的著名道士,本潛心修道,但在澶淵之盟後,被裹挾進政治之中。仁宗初期,朱自英受丁謂、王欽若等宰臣先後舉薦,又爲劉太后授道籙。由於與政治聨繫過度密切,當·仁宗朝新的政治觀念形成後,朱自英和茅山道教通過政治... 朱自英是北宋前中期的著名道士,本潛心修道,但在澶淵之盟後,被裹挾進政治之中。仁宗初期,朱自英受丁謂、王欽若等宰臣先後舉薦,又爲劉太后授道籙。由於與政治聨繫過度密切,當·仁宗朝新的政治觀念形成後,朱自英和茅山道教通過政治權力所獲的優勢資源也將喪失,他的“尸解”從根本上或許主要就是來自政治的壓力。故朱自英死後八十多年,茅山道士纔在政和崇道的背景下,爲他立碑,製造了一位“國師”。朱自英的人生遭遇展示出的不僅是個體的生命史,也是茅山道教的興衰史和北宋政治的演變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朱自英 茅山道教 政治觀念
下载PDF
茅山道教音乐考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大灿 《中国道教》 1987年第4期35-37,共3页
为摄制《中国道教斋醮·茅山卷》录像片,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又多次赴茅山采访、调查,现将我对茅山道教音乐的情况和看法列如下。一、茅山道教音乐的历史资料在全国道教中是记载最多的地区之一江苏省茅山,原名句曲山,西汉景帝时,咸阳... 为摄制《中国道教斋醮·茅山卷》录像片,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又多次赴茅山采访、调查,现将我对茅山道教音乐的情况和看法列如下。一、茅山道教音乐的历史资料在全国道教中是记载最多的地区之一江苏省茅山,原名句曲山,西汉景帝时,咸阳茅氏三兄弟(盈、固、衷)在此修道,被后人尊奉为三茅真君,山亦易名为“茅山”。南朝梁陶弘景(456—536)在茅山创立了“茅山派”的道教科仪和音乐,茅山派即上清派,隋唐时代又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人竭力推崇而名声大振,该派从肖梁至北宋中期,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山道教 茅山 司马承 科仪 上清派 三茅 潘师正 王远知 句曲山 符篆
原文传递
洞天福地——道教与仙境茅山
5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75,共2页
“洞天福地”是中国道教文化中的专有词汇,源于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的《天地宫府图》和在茅山授过法篆的高道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意为仙境之地、修道之处、风景秀美之名山大川。茅山是道教上清派发祥地,... “洞天福地”是中国道教文化中的专有词汇,源于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的《天地宫府图》和在茅山授过法篆的高道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意为仙境之地、修道之处、风景秀美之名山大川。茅山是道教上清派发祥地,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本场论坛是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新媒体论坛之一,专为展示茅山及茅山道教文化而设,重点介绍茅山道教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在文化道观创建方面的实践经验,挖掘道教文化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环保智慧,以期对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天福地 茅山道教 上清派 道教文化 杜光庭 茅山 名山记 生态环境保护
原文传递
茅山道教宫观建筑相地择址的文化内涵
6
作者 孙垚 丁昶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0-61,共2页
道教宫观建筑是道教文化绵延生长的活态见证,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茅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道教文化底蕴深厚。茅山道教宫观的相地择址是对茅山自然山水条件充分利用的结果,也添注了茅山道教... 道教宫观建筑是道教文化绵延生长的活态见证,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茅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道教文化底蕴深厚。茅山道教宫观的相地择址是对茅山自然山水条件充分利用的结果,也添注了茅山道教独有的信仰和文化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道教宫观 茅山道教 中国传统建筑 文化理念 洞天 自然山水 七十二
原文传递
会讯
7
《中国道教》 1985年第16期104-109,共6页
一、武当山道教协会成立 1984年6月23日至26日,武当山道教界在紫霄宫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正式成立武当山道教协会。出席会议的位表及应邀莅会的有关人士共六十四人。会议选举理事七人,组成第一届理事会。会议选举王教化为名誉会长,阮蓬... 一、武当山道教协会成立 1984年6月23日至26日,武当山道教界在紫霄宫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正式成立武当山道教协会。出席会议的位表及应邀莅会的有关人士共六十四人。会议选举理事七人,组成第一届理事会。会议选举王教化为名誉会长,阮蓬志为会长,毛发顺、王光德为副会长,杨征凡为秘书长。制订了《武当山道教协会章程》,确定了工作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山道教 道教协会 道教 紫霄宫 代表会议 茅山道教 王教化 道协 嗣汉天师府 沈阳太清宫
原文传递
以回歸爲轉型——中唐至五代時的茅山宗師及其地方活動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安平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2年第1期242-260,共19页
茅山是江南道教聖地,上清經派即興起於此,最遲齊梁時期茅山道教已在地方社會文化中具有重要影響,《真誥》的陶弘景注中就記述了當時傳説中仙真遊山之日(十二月二日、三月十八日)茅山周圍民衆登山的盛況:“今臘月二日多寒雪,遠近略無來... 茅山是江南道教聖地,上清經派即興起於此,最遲齊梁時期茅山道教已在地方社會文化中具有重要影響,《真誥》的陶弘景注中就記述了當時傳説中仙真遊山之日(十二月二日、三月十八日)茅山周圍民衆登山的盛況:“今臘月二日多寒雪,遠近略無來者。唯三月十八日,輒公私雲集,車有數百乘,人將四五千,道俗男女,狀如都市之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山 茅山道教 陶弘景 轉型 上清經
下载PDF
李德裕与中晚唐茅山道教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亦平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6,共8页
唐代是儒佛道三教鼎立时期,名相李德裕对三教也有他的独特态度。李德裕既以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为立身之本,又在任浙西观察使时与茅山道教交往密切,自称"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但他对道教的长生成仙信仰却保留着自... 唐代是儒佛道三教鼎立时期,名相李德裕对三教也有他的独特态度。李德裕既以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为立身之本,又在任浙西观察使时与茅山道教交往密切,自称"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但他对道教的长生成仙信仰却保留着自己的看法;他既奉行佛教,曾修建镇江甘露寺,又协助唐武宗于会昌年间开展禁佛活动。李德裕与中晚唐茅山道教的关系,影响到了他个人仕途、家庭生活和治政实践,其坚持的以儒统佛道的思想,对唐代三教鼎立转向宋代以儒为本位的三教合一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裕 中晚唐 茅山道教 儒佛道三教
原文传递
茅山,不在山高在道高
10
作者 许卫 《建筑与文化》 2006年第S1期38-41,共4页
茅山,属低山丘陵,其主峰大茅峰的高度也仅有370多米。与其它动辄高达千米以上的武当山,终南山、龙虎山、崂山等诸多道教名山相比,茅山只能算得上是一座小山丘。但,就是这样的小山丘,却坐拥道家十大洞天之第八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一福... 茅山,属低山丘陵,其主峰大茅峰的高度也仅有370多米。与其它动辄高达千米以上的武当山,终南山、龙虎山、崂山等诸多道教名山相比,茅山只能算得上是一座小山丘。但,就是这样的小山丘,却坐拥道家十大洞天之第八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一福地的美誉。这不免让人好奇,茅山的魅力究竟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曲山 茅山道教 茅山 宗教圣地
下载PDF
稽古振今 与道同行——《问道茅山三千年》评介
11
作者 孙彩琪 孙鹏 《镇江高专学报》 2022年第3期5-9,共5页
《问道茅山三千年》如实反映道教上清派发展概况,深入解读茅山道教宫观文化,完整阐述茅山道脉传承,精准解读道教术语,直指茅山道教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该书评述客观,描述入微,史料丰富,立足现实,点面结合,雅俗共赏,是一部图文并茂的... 《问道茅山三千年》如实反映道教上清派发展概况,深入解读茅山道教宫观文化,完整阐述茅山道脉传承,精准解读道教术语,直指茅山道教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该书评述客观,描述入微,史料丰富,立足现实,点面结合,雅俗共赏,是一部图文并茂的道教研究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道茅山三千年》 茅山道教 上清派
下载PDF
陶弘景与茅山梁代石井栏、镇江焦山痊鹤铭
12
作者 孙明才 《中国道教》 CSSCI 1993年第3期52-53,共2页
1992年4月6日,在句容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我们将失在民间多年的茅山道教珍贵文物梁代麻石井栏从句容县文化馆运回。对于梁代石井栏笔者几年前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已完璧归赵,主人又重新见到它,欣喜不已,故草此文。茅... 1992年4月6日,在句容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我们将失在民间多年的茅山道教珍贵文物梁代麻石井栏从句容县文化馆运回。对于梁代石井栏笔者几年前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已完璧归赵,主人又重新见到它,欣喜不已,故草此文。茅山为中国道教名山,历史悠久,名扬在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里有积年益丰的文物古迹,历代学者文人远道前来寻胜访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代 茅山道教 历代学者 句容县 华阳洞 句曲山 石井 天监 真侣 道教名山
原文传递
茅山道教今昔
13
作者 黎遇航 袁志鸿 《中国道教》 1987年第4期28-32,共5页
茅山原名句曲山,在我国江苏省西南部,是道教名山之一。据《道藏·洞天记》载,江东句曲山称谓“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传说大禹曾在此朝臣,泰伯曾在此采药,吴王夫差曾在此筑造“梧园宫”,秦始皇曾召李明真人埋白壁一对于该山北陲。... 茅山原名句曲山,在我国江苏省西南部,是道教名山之一。据《道藏·洞天记》载,江东句曲山称谓“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传说大禹曾在此朝臣,泰伯曾在此采药,吴王夫差曾在此筑造“梧园宫”,秦始皇曾召李明真人埋白壁一对于该山北陲。西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陕西咸阳南关的茅盈,来此修真,不久又将二弟茅固和三弟茅衷招来同修,并不辞辛劳,上山采药,炮制提炼,制成丸散膏丹,为民治病,后仙蜕于该山。后代人为感激茅氏兄弟之恩泽,遂将句曲山更名为茅山。此后,葛玄、葛洪涉其尘,杨羲、许穆步其后,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等接踵而至。延至隋、唐,连帝王也以能受茅山之符箓为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山道教 句曲山 杨羲 茅固 修真 陆修静 葛玄 道教名山 乾元观 明真
原文传递
唐代的茅山道教与宫廷音乐
14
作者 胡军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唐代 茅山道教 宫廷音乐 道教音乐 宗教活动场所 教义
原文传递
茅山道教研究的力作 读《问道茅山三千年》有感
15
作者 孙鹏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0-81,共2页
张春蕾、夏和生合著的《问道茅山三千年》一书是茅山道教研究的力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一、如实反映上清派面貌作者史料充分,立场客观,如实反映出上清派的面貌。一是客观分析了上清派及上清经法诞生的原因。据《茅山... 张春蕾、夏和生合著的《问道茅山三千年》一书是茅山道教研究的力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一、如实反映上清派面貌作者史料充分,立场客观,如实反映出上清派的面貌。一是客观分析了上清派及上清经法诞生的原因。据《茅山志》记载,上清经法传到人间之前已经在上天流传很久。这在神化上清派的同时,却削弱了文献的可信性。作者结合文献资料及社会发展史,对此作出了理性的分析,认为上清派是魏晋南北朝动荡不安的时代产物,上清经法是一些弃政入道的才学之士集体创作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清派 上清经 茅山道教 社会发展史 集体创作 魏晋南北朝 文献资料 时代产物
原文传递
幽幽金牛洞
16
作者 金文琴 《建筑与文化》 2006年第S1期42-43,共2页
"峰从云间出,烟自幽谷起"——中国道教圣地茅山,素有"三宫、五观、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二十八池"之美称,是中国道教"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享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誉。流连其中,... "峰从云间出,烟自幽谷起"——中国道教圣地茅山,素有"三宫、五观、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二十八池"之美称,是中国道教"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享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誉。流连其中,令人顿生"花飞佛地三千里,人在瑶峰十二层"之感。特别是位于金坛境内的金牛洞,无疑是茅山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牛 金坛 公园 园林 茅山道教 华阳洞 输送机 索道 崇寿观 金牛岭 宗道观 华阳观
下载PDF
其它相关学科与技术
17
《电子科技文摘》 2002年第11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相关学科 南京师大学报 矿井通风系统 模糊优选 中国矿业大学 生态旅游产品 河北科技大学 环境地质问题 茅山道教 解放军理工大学
原文传递
茅山道教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
18
作者 何伟 《艺术大观》 2019年第30期0057-0058,共2页
茅山道教音乐历史悠久,它是中国道教上清宗坛的特有产物,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自东晋、南北朝至唐宋以来不同时期的优秀传统音乐成分,堪称中国音乐文化史上的活化石。它的发展足迹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关键词 茅山道教音乐 地方特色 保护传承和发展
下载PDF
灵山景区对茅山道教旅游发展启示分析
19
作者 翁李胜 江姗 +1 位作者 常亚甫 杨旺生 《现代商贸工业》 2013年第14期85-86,共2页
以无锡景区开发成功的模式为参照,将其与茅山道教风景区进行对比,找出茅山旅游风景区在开发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宗教旅游 灵山圣境 茅山道教旅游 启示
下载PDF
唐代丹阳客居诗人与丹阳文化
20
作者 辛馨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6-170,共5页
唐代客居丹阳的诗人众多,他们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从地域文化与诗歌创作关系来看,有与茅山文化有关系的道教诗歌,有与渡口文化有关系的送别诗;从地理文化题材与诗歌创作关系来看,有题咏丹阳风景的风物诗,有涉及历史题材的咏史怀... 唐代客居丹阳的诗人众多,他们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从地域文化与诗歌创作关系来看,有与茅山文化有关系的道教诗歌,有与渡口文化有关系的送别诗;从地理文化题材与诗歌创作关系来看,有题咏丹阳风景的风物诗,有涉及历史题材的咏史怀古诗。这些诗歌都与丹阳地域文化有关系,不仅具备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且为唐代诗歌的百花园增添一抹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阳地域文化 茅山道教文化 送别诗 风物诗 咏史怀古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