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泉州与日本间佛学界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被引量:2
1
作者 沈玉水 《海交史研究》 1980年第1期9-13,共5页
中日两国间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使节和文化交通的文字记载。到了隋唐时期,日本除派遣专使往来于中日之间外,又派遣大量留学生来华。促进了汉文化的传入日本。特别是唐代,尽管海上交通常有遭难的危险,日本前后任命遣唐使团... 中日两国间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使节和文化交通的文字记载。到了隋唐时期,日本除派遣专使往来于中日之间外,又派遣大量留学生来华。促进了汉文化的传入日本。特别是唐代,尽管海上交通常有遭难的危险,日本前后任命遣唐使团达十九次之多,其中成功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着中日贸易的发达,往来中日间的商舶日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山万福寺 佛学 友好往来 日本 黄檗宗 禅宗 泉州 福建 中日友好关系 泉州开元寺 道生 隐元 悦山 鉴真和尚 学界
下载PDF
明末清初泉州僧俗对日本佛教的贡献
2
作者 陈颖艳 《福建文博》 2018年第1期42-47,共6页
泉州佛教盛行,古来素有"泉南佛国"之誉。明末清初之际,泉州同日本佛文化交流密切。1628年,泉州僧人觉悔携弟子前往日本长崎创建了福济寺。20年后,泉州安平人蕴谦戒琬任住持,被称为"重兴之祖",之后还有不少泉州籍僧... 泉州佛教盛行,古来素有"泉南佛国"之誉。明末清初之际,泉州同日本佛文化交流密切。1628年,泉州僧人觉悔携弟子前往日本长崎创建了福济寺。20年后,泉州安平人蕴谦戒琬任住持,被称为"重兴之祖",之后还有不少泉州籍僧人住持该寺。福济寺因信徒中福建泉州出身的华侨较多,也被称作泉州寺。此外,还有一些泉州雕塑家应邀到日本造像,那些精美的雕塑作品至今依然完好地保留在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日本长崎 佛教 木庵 道生
下载PDF
东传日本的黄檗宗白衣观音像研究
3
作者 施錡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2-24,共13页
文章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随着17世纪传入日本的中国临济宗黄檗派,即在日本被称为黄檗宗的禅师们携带入日的白衣观音像,认为宋元以来传入的白衣观音形象形态优美,被日本人广泛接受并得以继承。明末清初传入日本的黄檗宗白衣观音形象则带有... 文章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随着17世纪传入日本的中国临济宗黄檗派,即在日本被称为黄檗宗的禅师们携带入日的白衣观音像,认为宋元以来传入的白衣观音形象形态优美,被日本人广泛接受并得以继承。明末清初传入日本的黄檗宗白衣观音形象则带有福建及周边地区的地域特色,也体现了以福建为主的江南绘画的时代特色,与黄檗宗的雕塑等物质文化有内在的关联。整体而言,丰富了中国传入日本的观音形象,显示了全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宗 白衣观音 道生 类型图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