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7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反英雄 被引量:19
1
作者 楼成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8-33,共6页
从古代到19世纪末期,文学的主角按其审美特性,大致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两个根本类别。进入20世纪,反英雄形象在文学中崭露头角,传达出一种与传统形象截然不同的审美特征,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审美经验,而其丰富的意蕴,更足以发人深... 从古代到19世纪末期,文学的主角按其审美特性,大致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两个根本类别。进入20世纪,反英雄形象在文学中崭露头角,传达出一种与传统形象截然不同的审美特征,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审美经验,而其丰富的意蕴,更足以发人深思。要确立一种新的审美类型,标出它与旧类型的分野自然是一个基本的必不可免的步骤。就人生境遇而言,反英雄与悲剧形象具有某种相似性,同样地陷于某种困境。《尤利西斯》中的勃鲁姆因为性无能促使妻子屡寻新欢,作为不成功的广告经纪人,在社会上也受人轻视,备遭冷遇;《洪堡的礼物》中的西特林不仅拙于著述,还为情人所弃,屡遭文化流氓要胁;《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的雅夏为替情人筹款,冒险行窃,结果摔坏脚脖,无以谋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 悲剧形象 喜剧性 第二十二条军规 英雄形象 悲剧性 喜剧形象 尤利西斯 性无能 普罗米修斯
下载PDF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史莹娟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美国英雄主义电影一直是电影市场的宠儿,占据了世界电影的半壁江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形象,成为年轻人追逐崇拜的偶像。本文将通过探讨英雄的定义,分析此类电影中塑造的英雄人物所普遍存在的人性缺失;电影又往往一味强调英雄拯... 美国英雄主义电影一直是电影市场的宠儿,占据了世界电影的半壁江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形象,成为年轻人追逐崇拜的偶像。本文将通过探讨英雄的定义,分析此类电影中塑造的英雄人物所普遍存在的人性缺失;电影又往往一味强调英雄拯救世界的强大能力,恰恰违背了民主精神这一主题;再者从审美价值角度出发,美国电影英雄的娱乐性远超英雄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电影 英雄主义 电影市场 英雄形象 人性缺失 英雄人物 民主精神 审美价值
原文传递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三位主要英雄形象论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麦永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18,共5页
一、性格完美的悲剧英雄——赫克托耳 在西方文学史上,赫克托耳是作为阿喀琉斯的衬托或参照而定位的。实际上,在《伊利昂纪》中他们分别是交战双方的主将,代表着不同的古代英雄类型。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赫克托耳是一个富于理性的、成熟... 一、性格完美的悲剧英雄——赫克托耳 在西方文学史上,赫克托耳是作为阿喀琉斯的衬托或参照而定位的。实际上,在《伊利昂纪》中他们分别是交战双方的主将,代表着不同的古代英雄类型。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赫克托耳是一个富于理性的、成熟的政治军事领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喀琉斯 赫克托 荷马史诗 英雄形象 特洛伊 战争 解构 西方文学史 论析 利昂
下载PDF
英雄与人民:中国电影的形象塑造和历史观念的建构 被引量:19
4
作者 丁亚平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8,共8页
塑造生动鲜明的英雄形象是中国电影创作的中心问题。电影艺术中包罗多样的典型文本和现象引人瞩目。英雄与人民在中国电影中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人民史观对电影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关键影响。把英雄书写及其丰富、复杂性的一面,包... 塑造生动鲜明的英雄形象是中国电影创作的中心问题。电影艺术中包罗多样的典型文本和现象引人瞩目。英雄与人民在中国电影中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人民史观对电影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关键影响。把英雄书写及其丰富、复杂性的一面,包括英雄的异端,放在中国电影历史中考察和分析,不难看到人民性的历史观念的建构在塑造英雄形象和典型的价值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书写 人民史观 典型文本 英雄形象 异端 形象塑造
原文传递
时代革命精神的光辉——读《红岩》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寨 《文学评论》 1963年第6期64-77,共14页
《红岩》在近些年来我国出现的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中,受到读者热情欢迎的盛况是空前的。它从一九六一年底出版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印行了四百余万册,远远地超过了过去长篇小说中发行量最高的数目。即使这样的数字,也远不能说明... 《红岩》在近些年来我国出现的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中,受到读者热情欢迎的盛况是空前的。它从一九六一年底出版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印行了四百余万册,远远地超过了过去长篇小说中发行量最高的数目。即使这样的数字,也远不能说明它的读者的广泛程度。它突破了一般文艺作品的读者范围,即主要是爱好文艺的知识青年的范围,而走进更加广泛的社会读者群众中去,其中包括那些平时并不一定阅读和喜爱文艺作品的读者。因而单用发行数字还说明不了它的读者范围的广泛性。可以作这样的估计:目前我国有阅读能力的读者中,没有读过《红岩》的恐怕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精神 革命主题 革命斗争 国民党 文艺作品 英雄形象 革命者 描写 革命英雄 共产主义
原文传递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英雄形象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权生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4,49,共4页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的英雄形象塑造对传统电影进行了解构。"十七年"电影英雄塑造体现了民族主体性以及塑造有缺点的英雄,至今值得借鉴。新时期电影的英雄形象出现了三大转变:从完美英雄向问题英雄转变、从官方英雄向草根英...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的英雄形象塑造对传统电影进行了解构。"十七年"电影英雄塑造体现了民族主体性以及塑造有缺点的英雄,至今值得借鉴。新时期电影的英雄形象出现了三大转变:从完美英雄向问题英雄转变、从官方英雄向草根英雄转变、从集体主义英雄向个体英雄转变。新时期电影英雄塑造的方法呈现四个特点:人性化、平民化、娱乐化、文化殖民化。消费社会造成英雄塑造娱乐化,模仿好莱坞英雄塑造导致民族主体性缺失,这些问题严重干扰新时期以来电影英雄塑造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英雄形象 重构
原文传递
后现代语境中的英雄空间与英雄再生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建疆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9-166,共8页
在后现代语境中,由于英雄期待与英雄本领之间的脱节,英雄精神与英雄形象之间的背离所导致的英雄空间的形成,以及这个空间的分割和膨胀,导致了英雄的被改造和被消解,尤其是第三世界的英雄期待正在被改变。但是,由于英雄的集体无意识属性... 在后现代语境中,由于英雄期待与英雄本领之间的脱节,英雄精神与英雄形象之间的背离所导致的英雄空间的形成,以及这个空间的分割和膨胀,导致了英雄的被改造和被消解,尤其是第三世界的英雄期待正在被改变。但是,由于英雄的集体无意识属性和社会历史积淀,决定了英雄情结的永驻和人们对英雄的永久的留恋。而中国和合文化在英雄空间中更具张力。正是这种永驻和留恋以及张力构成了后现代语境中中国英雄经典的期待延续和多元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英雄形象 空间 再生 集体无意识 英雄精神 第三世界 社会历史
原文传递
革命英雄典型的巡礼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希凡 《文学评论》 1961年第1期30-44,共15页
历史、时代、现实和理想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无论采取任何形式来描写生活,总是带着那个时代的精神烙印,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反映着一定阶级的理想,特别是在英雄典型的创造上,那怕是对神话英雄的创作,你也依然可以从那色彩斑烂的幻... 历史、时代、现实和理想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无论采取任何形式来描写生活,总是带着那个时代的精神烙印,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反映着一定阶级的理想,特别是在英雄典型的创造上,那怕是对神话英雄的创作,你也依然可以从那色彩斑烂的幻想里,看到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阶级理想的临摹。这在世界各民族和我国的文学史上,都可以找到无数鲜明的例证。每个时代、每个阶级总是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和道德标准,通过文学艺术作品来树立自己阶级的“标兵”——理想的英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老忠 革命英雄主义 英雄人物 革命理想主义 典型性格 英雄形象 艺术方法 社会理想 社会主义 中国农民
原文传递
京剧的写意特征与“样板戏”的英雄形象塑造 被引量:6
9
作者 刘艳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50,共12页
“样板戏”之所以能用传统的京剧形式自如地表达“现代生活”,深层的原因是这一“现代生活”的本质面貌并非导向通常意义上的现代内涵,相反,它带有非常强烈的拟古性质。而旨在传达“抽象之事物”的京剧,又正是中国古代现实与意识形态的... “样板戏”之所以能用传统的京剧形式自如地表达“现代生活”,深层的原因是这一“现代生活”的本质面貌并非导向通常意义上的现代内涵,相反,它带有非常强烈的拟古性质。而旨在传达“抽象之事物”的京剧,又正是中国古代现实与意识形态的艺术提升。换句话讲,通过写意性极强的京剧形式,“无产阶级英雄”能够得以按“现代民族国家创建”的文化需要呈现出来,道理很简单,京剧独有的程式特征恰好提供了本质化的“工农兵”形象所必需具备的外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写意性 现代生活 程式 抽象 艺术 英雄形象 “样板戏” 拟古 工农兵
下载PDF
当下中国电视剧叙事中日常英雄主义的阐释向度 被引量:12
10
作者 战迪 邓慧敏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1-195,共5页
一般认为,英雄是兼具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的核心人物,他们在共同体中挺身而出、率先垂范,表征着主流文化圈层中的秩序、信仰,乃至价值中心。因符合一般大众的榜样需求,英雄人物广受信赖、追捧和效仿。而所谓英雄叙事,"是以讲述英雄... 一般认为,英雄是兼具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的核心人物,他们在共同体中挺身而出、率先垂范,表征着主流文化圈层中的秩序、信仰,乃至价值中心。因符合一般大众的榜样需求,英雄人物广受信赖、追捧和效仿。而所谓英雄叙事,"是以讲述英雄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光辉事迹为核心,以建树英雄形象和传播共同体价值信仰为旨归的叙述过程"(1)。作为民族价值观传统中最为重要的理想文化范型,英雄叙事的构造贯穿于中国影视艺术变迁的漫漫长河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人物 民族价值观 英雄形象 英雄叙事 率先垂范 叙述过程 电视剧叙事 高尚品质
原文传递
《老人与海》赏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启光 《外国文学研究》 1983年第4期86-89,共4页
一位老人在海上。神秘的大海深处,则是“美丽而崇高”的鱼在那里悠游着。小船上的风帆,就象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可是老人决不肯承认失败。他始终挺直着身躯,保持着一个人应有的风度,不懈地寻求。他孤舟深入远离海岸的无人海... 一位老人在海上。神秘的大海深处,则是“美丽而崇高”的鱼在那里悠游着。小船上的风帆,就象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可是老人决不肯承认失败。他始终挺直着身躯,保持着一个人应有的风度,不懈地寻求。他孤舟深入远离海岸的无人海域,经历千辛万苦,总算猎获了那梦寐以求的目标。老人满载而归,一时间似乎真就要成为大海的征服者了。然而他先前“走得太远”,大海上到处都有复仇女神在等他。成批的鲨鱼轮番前来,一口一口地夺回了他猎自大海深处的战利品,最后只给他留下那付“从鼻子到尾巴足有十八英尺长”的鱼的骨架。这分明是大海的报复! 显然,故事依然是表现了“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 生活态度 当代英雄 英雄形象 人类命运 主题 自我观照 海明威 生活中 狮子
下载PDF
保卫先锋文学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大可 张献 +3 位作者 宋琳 孙甘露 杨小滨 曹磊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76-80,共5页
主持人的话“先锋文学”,这个在二十世纪下半叶里完全失去了所指的伪词,现在有了微弱的意义。在所谓“新时期十年文学”结束的时划,“先锋文学”开始生长,不顾自身的畸弱和境遇的压迫。不是有人谈论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吗?那么就让... 主持人的话“先锋文学”,这个在二十世纪下半叶里完全失去了所指的伪词,现在有了微弱的意义。在所谓“新时期十年文学”结束的时划,“先锋文学”开始生长,不顾自身的畸弱和境遇的压迫。不是有人谈论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吗?那么就让它失去好了。”先锋文学”要的正是“寂静效应”:向大众的掌声告别,退出一切以媚俗为目标的活动。如果“先锋文学”还有什么重大过失的话,那是由“先锋”这个术语本身决定的。“先锋”(Van),一种尖锐的事物,却不具备抗御压力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批评界 诗歌界 重大过失 日常生活状态 先锋性 批判意识 英雄形象 少男少女们 活着
原文传递
百年党史与中国新文艺的逻辑演进及艺术呈现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福贵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16,共12页
中国现当代文艺与社会政治有着紧密的关联。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直接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中国新文艺的逻辑演进及艺术呈现之中。以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为核心的"党史精神"渗透在文艺创作的各个环节里,影响了中国新... 中国现当代文艺与社会政治有着紧密的关联。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直接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中国新文艺的逻辑演进及艺术呈现之中。以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为核心的"党史精神"渗透在文艺创作的各个环节里,影响了中国新文艺的内在品质,这也使它实质上具有"大党史文艺"的特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新文艺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这就使得二者几乎在同一时间诞生,互相重叠又互相促进,在历史逻辑和思想发展上具有一致性。追求史传性的宏大叙事、塑造完美崇高的共产党员英雄形象、书写悲壮的正义伦理,成为"党史文艺"突出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创作 中国新文艺 宏大叙事 逻辑演进 艺术呈现 英雄形象 正义伦理 史传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捍卫英雄形象的重要论述探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杜玥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3-37,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统论述了捍卫英雄形象及其相关问题。"有些人刻意抹黑我们的英雄人物,歪曲我们的光辉历史",体现了捍卫英雄形象的问题导向;戳穿敌对势力意在"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统论述了捍卫英雄形象及其相关问题。"有些人刻意抹黑我们的英雄人物,歪曲我们的光辉历史",体现了捍卫英雄形象的问题导向;戳穿敌对势力意在"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揭示了捍卫英雄形象的现实指向;"我们要永远怀念英雄烈士,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明确了新时代捍卫英雄形象的实践路向。系统把握习近平关于捍卫英雄形象的重要论述,有助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树立英雄榜样、弘扬英雄精神、厚植英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形象 英雄 历史虚无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影视艺术对英雄形象的建构及其价值症候 被引量:11
15
作者 盖琪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1期36-45,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影视艺术在新的文化整合态势下迎来了一个新的"英雄辈出"的时代:通过众多英雄形象的建构,影视创作者与接受者们共同表达出对民族身份与民族价值观既有坚守又有创新的多元诉求。而其中所呈现的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影视艺术在新的文化整合态势下迎来了一个新的"英雄辈出"的时代:通过众多英雄形象的建构,影视创作者与接受者们共同表达出对民族身份与民族价值观既有坚守又有创新的多元诉求。而其中所呈现的种种价值症候也为我们清醒地观察、深入地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困惑与希冀提供了上佳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影视艺术 英雄形象 价值症候
下载PDF
成龙电影:英雄形象及其变奏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海洲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3-87,共5页
我很喜欢英雄,我也喜欢演英雄。因为当英雄能让我更好地向自己挑战。
关键词 成龙 电影 英雄形象 造型艺术
下载PDF
《贝奥武甫》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与基督徒意识 被引量:10
17
作者 金朝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4-17,共4页
《贝奥武甫》所反映的时代 ,是盎格鲁撒克逊地区尚未归顺基督教的时代 ,但诗中已经流露出朦胧的基督徒意识。基督徒意识与世俗英雄主义精神的同现 ,反映了日耳曼古老的文化传统与新兴的基督教文化的撞击与融合。贝奥武甫的形象便是植根... 《贝奥武甫》所反映的时代 ,是盎格鲁撒克逊地区尚未归顺基督教的时代 ,但诗中已经流露出朦胧的基督徒意识。基督徒意识与世俗英雄主义精神的同现 ,反映了日耳曼古老的文化传统与新兴的基督教文化的撞击与融合。贝奥武甫的形象便是植根于这一复杂的文化背景中的英雄 ,因此 ,相对于希腊史诗中的英雄 ,贝奥武甫的形象更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奥武甫》 英雄精神 基督徒意识 英雄形象 史诗 英国
下载PDF
从武侠英雄的建构到解构——兼论《鹿鼎记》的先锋意识 被引量:9
18
作者 骆寒超 骆蔓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5期162-166,共5页
《鹿鼎记》是金庸“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在此以前 ,金庸笔下的武侠英雄头绕神圣的光圈 :个个舍己为人 ,忠君爱国 ;人人德高艺精 ,寡欲清心。《鹿鼎记》一反以往套路 :韦小宝德不高艺不精 ,心不清欲强烈 ;他玩弄权术 ,左右逢源 ,混迹... 《鹿鼎记》是金庸“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在此以前 ,金庸笔下的武侠英雄头绕神圣的光圈 :个个舍己为人 ,忠君爱国 ;人人德高艺精 ,寡欲清心。《鹿鼎记》一反以往套路 :韦小宝德不高艺不精 ,心不清欲强烈 ;他玩弄权术 ,左右逢源 ,混迹于康熙朝野 ,是一个世俗世界中自我欲望与义气良心辩证统一的凡人。但在这个人物身上却让人看到平凡人生的真实和世俗人性的真切。作为一个不失天良的凡人英雄 ,既显出金庸创作中从武侠英雄的建构到解构的轨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鼎记》先锋意识 金庸 小说 韦小宝形象 英雄形象 文学评论
下载PDF
生命力的律动与张扬——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的主题内涵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宝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1期57-58,共2页
莫言是当代先锋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他以其“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征服了读者与文坛 ,而《红高粱家族》是使其获得成功并奠定其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红高粱家族》体现出莫言对于传统军事题材小说的超越 ,作品在伦理道德、人物... 莫言是当代先锋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他以其“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征服了读者与文坛 ,而《红高粱家族》是使其获得成功并奠定其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红高粱家族》体现出莫言对于传统军事题材小说的超越 ,作品在伦理道德、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作出了突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英雄形象 环境描写 伦理道德 生命力
下载PDF
身份、角色与图像——1940年代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形象的塑造逻辑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静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6-157,共12页
"劳动"与"英雄"的结合发端于苏联的斯达汉诺夫运动~1,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产物。19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为突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和军事封锁,借鉴了这一模式,在边区大力推广劳动英雄。在此过程中,劳动英雄转变了传统英雄的形象表征~2... "劳动"与"英雄"的结合发端于苏联的斯达汉诺夫运动~1,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产物。19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为突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和军事封锁,借鉴了这一模式,在边区大力推广劳动英雄。在此过程中,劳动英雄转变了传统英雄的形象表征~2,成为党改造群众、巩固执政地位、塑造自身形象的工具。为适应这种转变,如何重塑英雄形象,成为向群众推广新理念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英雄形象 自身形象 40年代 劳动 社会主义工业化 逻辑 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