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2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唐诗的英译 被引量:65
1
作者 许渊冲 《中国翻译》 1983年第3期18-22,8,共6页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19世纪末期,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Herbert A.Giles 曾将李白、王维、李商隐等诗人的名篇译成韵文,译文能够吸引读者,有独特的风格,得到评论界的赞赏。英国文学家Lytten Stra...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19世纪末期,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Herbert A.Giles 曾将李白、王维、李商隐等诗人的名篇译成韵文,译文能够吸引读者,有独特的风格,得到评论界的赞赏。英国文学家Lytten Strachey 就说过:Giles 译的唐诗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诗,他译的唐诗集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20世纪英国汉学家 Arthur Waley也认为 Giles 善于将词义和韵律巧妙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译文 意美 世界文学 音美 形美 传达 李商隐 英国文学 翻译
原文传递
“中国不是中国”: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44
2
作者 葛桂录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70,共7页
英国作家通过中国题材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包含着三重意义:关于异域的知识;本土的文化心理;本土与异域的关系。对英国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 英国作家通过中国题材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包含着三重意义:关于异域的知识;本土的文化心理;本土与异域的关系。对英国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和素材。不管他们以何种途径来认识中国,从何种角度来观察中国,用何种心态来评价中国,都无一例外地把中国视为与自身相异的“他者”,倾向于把中国想象为与西方不同的“文化构想物”。中国对于英国作家的价值,是作为一个“他者”的价值,而不是自身存在的价值。套用萨义德那句“东方不是东方”的名言,英国文学里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同样可看作是“中国不是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题材 形象 他者想象 文化利用
下载PDF
阅读经典与英国文学教学 被引量:45
3
作者 罗益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英国文学教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 ,目前英国文学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状况不甚令人满意。为进一步推动英国文学教学良性发展 ,培养下一代人的人文素质 ,英国文学教材编写。
关键词 英国文学 经典文学 作品 成就 目的 应该 读经 状况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的英国文学教学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守仁 赵文书 《国外外语教学》 2003年第1期25-29,共5页
网络技术的应用,为英国文学这门传统课程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本文报告了南京大学英语系研制开发的英国文学网络课件,介绍了该课件的主要功能和特点,认为网络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解决目前高校英国文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 网络技术的应用,为英国文学这门传统课程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本文报告了南京大学英语系研制开发的英国文学网络课件,介绍了该课件的主要功能和特点,认为网络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解决目前高校英国文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推进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英国文学 网络课程 计算机辅助教学 高校
原文传递
伦敦蝴蝶与帝国鹰:从达西到罗切斯特 被引量:34
5
作者 程巍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23,共10页
本文试图将《傲慢与偏见》 (1813)中的达西与《简·爱》 (184 7)中的罗切斯特还原于他们各自时代的历史语境 ,揭示 1813年到 184 7年间英国社会理想男子模式的变迁及其政治经济原因。达西是摄政时代受欢迎的贵族 ,罗切斯特是维多利... 本文试图将《傲慢与偏见》 (1813)中的达西与《简·爱》 (184 7)中的罗切斯特还原于他们各自时代的历史语境 ,揭示 1813年到 184 7年间英国社会理想男子模式的变迁及其政治经济原因。达西是摄政时代受欢迎的贵族 ,罗切斯特是维多利亚时代受欢迎的中产阶级。从达西到罗切斯特 ,摄政时代的伦敦蝴蝶让位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帝国鹰 ,而英国文学再现了英国从乡村社会走向帝国事业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代 历史语境 《傲慢与偏见》 《简·爱》 英国文学 揭示 社会理想 事业 乡村社会 变迁
原文传递
慕课时代外语教学中的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实践——以西北师范大学《英国文学史》为例 被引量:40
6
作者 靳琰 胡加圣 曹进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5年第3期84-88,共5页
微课是慕课时代重要的教学资源。基于翻转课堂的外语慕课不应再停留于理念,而应付诸行动。文章阐述了《英国文学史》课程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实践的举措,旨在为文学课堂的翻转与微课化探索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英国文学 慕课 微课 翻转课堂 微视频
下载PDF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我国毛姆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申利锋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2-127,共6页
关键词 毛姆 英国文学 作家 威廉 雅俗共赏 文学评论 作品 事实 兴趣
下载PDF
近20年国内哈代小说研究述评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茂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7-151,共5页
关键词 哈代 诗歌 文学生涯 诗人 小说研究 小说 文学成就 近20年 现代主义 英国文学
下载PDF
翻译也要出“精品” 被引量:27
9
作者 叶君健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0-31,共2页
翻译也要出“精品”叶君健翻译的面很广,有口译和笔译,有文学作品、理论作品和新闻报道的翻译,等等。这里只想谈谈文学作品的翻译。所谓“精品”,即指这方面的作品而言。我们现在文学方面的翻译不少。国外有什么畅销书,我们不惜付... 翻译也要出“精品”叶君健翻译的面很广,有口译和笔译,有文学作品、理论作品和新闻报道的翻译,等等。这里只想谈谈文学作品的翻译。所谓“精品”,即指这方面的作品而言。我们现在文学方面的翻译不少。国外有什么畅销书,我们不惜付出相当可观的外汇代价买来翻译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精品” 英国文学 “信”和“达” “雅” 文化财富 “再创造” 名著 思想感情 侦探小说
原文传递
经典阅读与思政教育——英国文学课程思政体系之尝试性建构 被引量:29
10
作者 尹晶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0,共7页
英国文学经典阅读是英国文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众多国内外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全人"的重要途径。阅读英国文学经典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文学赏析能力,但其担负的意识形态功能也不容忽视。因... 英国文学经典阅读是英国文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众多国内外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全人"的重要途径。阅读英国文学经典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文学赏析能力,但其担负的意识形态功能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新的课程体系,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英国文学经典阅读。本文尝试以个人篇、社会篇和国家篇三个模块为框架,以英雄、爱情、人性、法律、人权以及经济霸权、语言权力、中国形象等为主题,引导学生对英国文学经典传递的价值和思想观念进行批判性思考,并辅以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使其能够在国际视野中深刻理解和思考我国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内涵,真正在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经典阅读 课程思政 主体性培养 立德树人
原文传递
伊恩·麦克尤恩其人其作 被引量:23
11
作者 蓝纯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4-28,共5页
在过去20年里,英国文坛涌现出很活跃的一批作家,他们的作品评论家们褒贬不一,但市场上畅销无阻。这批作家包括马丁·艾米斯(MartinAmis)、朱利安·巴恩斯(Ju-lianBarnes)、安吉拉·卡特(... 在过去20年里,英国文坛涌现出很活跃的一批作家,他们的作品评论家们褒贬不一,但市场上畅销无阻。这批作家包括马丁·艾米斯(MartinAmis)、朱利安·巴恩斯(Ju-lianBarnes)、安吉拉·卡特(AngelaCarter)、萨曼·拉什迪(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花园》 马丁·艾米斯 现代社会 愤怒的青年 英国文学 作家 短篇小说集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原文传递
艾丽丝·默多克访谈录 被引量:21
12
作者 S.B.塞格瑞 朱璇 吴其尧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7-165,共9页
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是战后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同时她还是一位伦理道德哲学家,拥有广泛的国际声誉。她是继狄更斯以来英国文学中少有的多产作家。在四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总共发表了小说、剧本和... 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是战后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同时她还是一位伦理道德哲学家,拥有广泛的国际声誉。她是继狄更斯以来英国文学中少有的多产作家。在四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总共发表了小说、剧本和哲学著作近四十部,其中小说就有《在网下》、《黑王子》和《海、海》等二十六部。 默多克是个不易理解的作家。她的小说都是与她的哲学观和伦理思想紧密相关的。但她却并不说教,而是十分注重小说技巧。和许多女作家不同的是,默多克似乎更擅长于表现男主人公,特别是虽已进入壮年但仍对自我存在幻想、对他人不能很好理解的中产阶级知识阶层中的男人形象。艾丽丝·默多克曾在牛津的家中接受印度记者塞格瑞的采访。下面是这次访谈录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家 广泛 狄更斯 文坛 英国文学 剧本 作家 哲学家 哲学著作 伦理道德
原文传递
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兼评《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茂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伦理学 理论与实践 英国文学 学术研讨会 外学者 文学研究方法 论文集
下载PDF
英国文学中最大的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被引量:18
14
作者 屠岸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1-82,共12页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就其文学价值而论,是堪与他的最佳剧作相颉颃的诗歌杰作。莎学家斯托普斯女士(CharloteStopes)在1904年说:到了19世纪,读者开始发现这些十四行诗的超绝的美,承认莎士比亚在发展抒情诗方...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就其文学价值而论,是堪与他的最佳剧作相颉颃的诗歌杰作。莎学家斯托普斯女士(CharloteStopes)在1904年说:到了19世纪,读者开始发现这些十四行诗的超绝的美,承认莎士比亚在发展抒情诗方面同他在发展戏剧方面处于同样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集》 英国文学 伊丽莎白 华兹华斯 注释家 抒情诗 施莱格尔 锡德尼 诗的写作
原文传递
莎乐美之吻:唯美主义、消费主义与中国启蒙现代性 被引量:18
15
作者 周小仪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1年第2期67-89,共23页
《莎乐美》表现了唯美主义注重当前的时间观念,鄙视灵魂的非理性主义,推崇肉体的感性至上思想,是英国文学中反启蒙、反现代性的艺术作品。《莎乐美》在中国上海的传播与接受,象征地表达了商品文化中物化的逻辑。在郭沫若和田汉那里... 《莎乐美》表现了唯美主义注重当前的时间观念,鄙视灵魂的非理性主义,推崇肉体的感性至上思想,是英国文学中反启蒙、反现代性的艺术作品。《莎乐美》在中国上海的传播与接受,象征地表达了商品文化中物化的逻辑。在郭沫若和田汉那里,唯美主义背后的商品关系和感觉的物化现象被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所替代。《莎乐美》体现的颓废主义瞬间观念被“再生”的现代性时间观念所置换。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莎乐美成为一个反抗传统的启蒙主义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乐美》 唯美主义 颓废主义 反抗 现代文学 反现代性 英国文学 物化 肉体 启蒙现代性
原文传递
颠覆与维护——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透视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姜智芹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通常并不是现实的客观呈现,而是具有乌托邦或意识形态色彩,前者重在颠覆、质疑本国的现实,后者旨在维护、保存本国的秩序。中国既是英国作家颠覆、质疑本国现实的理想国,发泄不满、寄托希望的救赎地,也是他... 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通常并不是现实的客观呈现,而是具有乌托邦或意识形态色彩,前者重在颠覆、质疑本国的现实,后者旨在维护、保存本国的秩序。中国既是英国作家颠覆、质疑本国现实的理想国,发泄不满、寄托希望的救赎地,也是他们整合自身、彰显自我的对衬物。自中世纪以来,中国之于英国作家一直作为这样一个他者被想象,被塑造,被赋予颠覆与维护两种功能,被置于乌托邦和意识形态两极间的张力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 英国文学 颠覆 维护
下载PDF
讽喻·现实·意境·蕴涵——评威廉·戈尔丁小说的解读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潘绍中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1,共9页
关键词 威廉·戈尔丁 《蝇王》 儿童小说 《珊瑚岛》 拉尔夫 西方文明 塔尔博特 英国文学 主人公 文化意境
原文传递
解读英国浪漫主义———从一个结构性的意象“花园”开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箭飞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本文试图从“诗歌中的花园”这个角度 ,以文本细读与语境映照的方式来研究浪漫主义的一个核心理念“自然崇拜”如何转化为英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视觉意象。通过解读华兹华斯、拜伦和济慈三位诗人的花园意象的风格类型 ,描述存在于想象... 本文试图从“诗歌中的花园”这个角度 ,以文本细读与语境映照的方式来研究浪漫主义的一个核心理念“自然崇拜”如何转化为英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视觉意象。通过解读华兹华斯、拜伦和济慈三位诗人的花园意象的风格类型 ,描述存在于想象空间的花园和存在于现实空间的花园之间的互相仿写的关系 ,笔者论述了浪漫派诗人如何将自然情感化 ,把情感(花园 )意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风景花园 意象化 英国文学 想像花园 现实花园 仿写 村舍花园 哥特式花园 田园诗花园
原文传递
《德伯家的苔丝》的语料库检索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周艳丽 张发祥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2-64,共3页
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对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的分析表明,小说的环境描写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人物语言风格体现出方言特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具有明显的多元性。语料库检索分析为该小说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量... 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对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的分析表明,小说的环境描写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人物语言风格体现出方言特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具有明显的多元性。语料库检索分析为该小说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德伯家的苔丝》 语料库检索
下载PDF
哈代的现实主义和悲剧思想 被引量:15
20
作者 聂珍钊 《外国文学研究》 1988年第2期40-45,共6页
1870年,被卢那察尔斯基称为“英国文学中的神明”的作家狄更斯逝世后,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三十年,是由优秀的小说家和诗人托玛斯·哈代为代表的。哈代把他的艺术视野凝聚在小说中被称为“威塞克斯”的地区,描写在现... 1870年,被卢那察尔斯基称为“英国文学中的神明”的作家狄更斯逝世后,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三十年,是由优秀的小说家和诗人托玛斯·哈代为代表的。哈代把他的艺术视野凝聚在小说中被称为“威塞克斯”的地区,描写在现代资产阶级文明的侵蚀下,这个保持着古老秩序的宗法社会怎样从稳定到动乱、从繁荣到衰亡的历史,揭示农民阶级的理想和追求、痛苦和灾难。哈代以他现实主义的敏感性,深刻观察了威塞克斯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用生动的艺术形象书写了一部英国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悲剧性历史。因此,卢那察尔斯基称他“是一位描述各国屡次发生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悲剧思想 威塞克斯 卢那察尔斯基 悲剧性命运 长篇小说 英国文学 三十年 狄更斯 人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