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肠动力药普卡必利的作用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志彬 游育红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23-725,共3页
目的 介绍新型的肠动力药普卡必利的胃肠道作用及应用。方法 以国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 ,综述介绍。结果 普卡必利具有高度选择性及特异性的 5 HT4受体激动作用 ,它能刺激大鼠、豚鼠及人的肠蠕动反射 ,增强结肠收缩 ,加速胃排空。能... 目的 介绍新型的肠动力药普卡必利的胃肠道作用及应用。方法 以国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 ,综述介绍。结果 普卡必利具有高度选择性及特异性的 5 HT4受体激动作用 ,它能刺激大鼠、豚鼠及人的肠蠕动反射 ,增强结肠收缩 ,加速胃排空。能增加便秘患者的排便频率 ,并降低粪便硬度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便秘及手术后胃肠道蠕动迟缓无力和假性肠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卡必利 肠动力药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下载PDF
长穗桑中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被引量:4
2
作者 谭永霞 刘超 陈若芸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9-1122,共4页
为了研究长穗桑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等色谱方法从长穗桑茎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wittifuran D(1)、wittifuran E(2)、moracin C(3)、moracin M(4)、moraci... 为了研究长穗桑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等色谱方法从长穗桑茎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wittifuran D(1)、wittifuran E(2)、moracin C(3)、moracin M(4)、moracin P(5)、2-(3,5-dihydroxyphenyl)-5,6-dihydroxybenzofuran(6)和mulberroside C(7),并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对化合物3~7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3、4、6浓度在1×10-5mol.L-1时对Fe2+-半胱氨酸诱导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生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抑制率分别为73%、69%和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桑 抗氧化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下载PDF
三叶青内生真菌Phomopsis sp.YK-7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艳萍 吴学谦 +3 位作者 胡玲 帅永鑫 况燚 杨胜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032-3036,共5页
目的研究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内生真菌Phomopsis sp.YK-7发酵产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Phomopsis sp.YK-7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包括13个芳... 目的研究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内生真菌Phomopsis sp.YK-7发酵产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Phomopsis sp.YK-7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包括13个芳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和2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wittifuran X(1)、4-hydroxy-2-(4′-hydroxy-2′-methoxyphenyl)-6-methoxybenzofuran-3-carbaldehyde(2)、erypoegin J(3)、桑辛素S(4)、桑辛素T(5)、桑辛素C(6)、wiffifuran E(7)、iteafuranal A(8)、burttinol D(9)、7-methoxy-2-(4-methoxyphenyl)-3-methyl-5-(3-prenyl)-benzofuran(10)、桑辛素N(11)、桑辛素P(12)、桑辛素M(13)、过氧麦角甾醇(14)和25-hydroxy-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15)。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内生真菌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甾体 桑辛素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原油油源解析:基于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子比值与浓度定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谷元龙 张仲达 +3 位作者 于双 靳军 李二庭 潘长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8-310,共13页
通过对玛湖凹陷中部(西斜坡)24个原油样品饱和烃组分、芳烃组分、二苯并噻吩(DBT)、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s)、二苯并呋喃(DBF)和甲基二苯并呋喃(MDBFs)等化合物定量分析及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组成分析,将油样分为Ⅰ、Ⅱ两类。与Ⅱ类原油... 通过对玛湖凹陷中部(西斜坡)24个原油样品饱和烃组分、芳烃组分、二苯并噻吩(DBT)、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s)、二苯并呋喃(DBF)和甲基二苯并呋喃(MDBFs)等化合物定量分析及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组成分析,将油样分为Ⅰ、Ⅱ两类。与Ⅱ类原油相比,Ⅰ类原油具有:①相对较高的Pr/n-C17、Ph/n-C18值和较低的Pr/Ph值;②相对较高的伽马蜡烷/(C30藿烷+伽马蜡烷)值;③相对较高的C29甾烷异构化比值、三环萜烷/(三环萜烷+C30藿烷)值、三芳甾烷TA(Ⅰ)/(TA(Ⅰ)+TA(Ⅱ)值和甲基二苯并噻吩比值4-MDBT/1-MDBT;④相对较高的二苯并噻吩(DBT)和甲基二苯并噻吩(MDBTs)含量、较低的二苯并呋喃(DBF)和甲基二苯并呋喃(MDBFs)含量和较高的DBT/(DBT+DBF)和MDBTs/(MDBTs+MDBFs)值。其中,两类原油MDBFs含量和DBT/(DBT+DBF)、MDBTs/(MDBTs+MDBFs)值差异比较显著。此外,Ⅱ类原油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分布型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倒转”,即随碳数增加δ^(13)C值先变轻,至n-C25达到最低值,之后变重,而Ⅰ类原油不具有“倒转”特征。Ⅰ类原油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Ⅱ类原油来源于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与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的原油组分混合产物。Ⅰ类原油比Ⅱ类原油分布于相对较深的储层,两类原油具有不同的运聚通道和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西斜坡 砾岩大油区 单体烃C同位素 噻吩类化合物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下载PDF
米仔兰属植物Aglaia edulis中具细胞毒活性的flavaglines类和双酰胺类化合物
5
作者 陈帅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7年第5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酰胺类化合物 米仔兰 细胞毒活性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肉桂酸
原文传递
二氢苯并呋喃醇化合物体外抗衣原体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石禹 包小峰 +2 位作者 陆群 乔进 刘凌燕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47-1652,共6页
目的分析前期合成的5个二氢苯并呋喃醇类化合物的抗衣原体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找新型抗衣原体活性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测定感染性子代滴度的方法,评估化合物对沙眼衣原体L2(Chlamydia trachomatis L2,C t L2)和肺炎... 目的分析前期合成的5个二氢苯并呋喃醇类化合物的抗衣原体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找新型抗衣原体活性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测定感染性子代滴度的方法,评估化合物对沙眼衣原体L2(Chlamydia trachomatis L2,C t L2)和肺炎衣原体AR39(Chlamydia pneumonia,Cpn AR39)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子代滴度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通过Evans Blue细胞形态染色、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细胞核染色和增殖细胞计数,评估化合物对宿主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和衣原体预处理实验,检测化合物对衣原体感染过程的影响;通过后加药和撤药实验,检测化合物对衣原体增殖过程的影响。结果5个化合物均能浓度依赖性抑制C t L2和Cpn AR39生长,其抑制感染性子代滴度的IC_(50)均在5μmol·L^(-1)附近,同时在16μmol·L^(^(-1))时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5个化合物均对衣原体感染过程没有影响;化合物1,3,5对衣原体的增殖全过程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4的抑制作用较弱且需要全过程的持续作用。结论5个二氢苯并呋喃醇类化合物均具有广谱抗衣原体活性,其作用机制与衣原体的感染过程无关,主要作用于衣原体的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衣原体 抗衣原体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