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2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必需氨基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45
1
作者 王小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年第7期48-49,共2页
人体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8种必需氨基酸为: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人体对每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是有一定数量和比例要求的,食品中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的量过多或过少,均会造成人体所需氨基... 人体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8种必需氨基酸为: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人体对每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是有一定数量和比例要求的,食品中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的量过多或过少,均会造成人体所需氨基酸之间出现新的不平衡,甚至会产生体内负氮平衡,长期下去,可影响到机体的生理机能,导致代谢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动物性蛋白质食品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构成比例与人体所需的比例基本一致,不含有限制氨基酸;而植物性蛋白质食品中,8种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则不然,含有某种限制氨基酸。解决的方法通常有:一是适当食用含有必需氨基酸强化的食品;二是适当食用一些全蛋白食品;三是合理调整膳食,荤素搭配,粗细结合,取长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需氨基酸 人体健康 蛋白质食品 构成比例 机体抵抗力 异亮氨酸 苯丙氨酸 生理机能 代谢紊乱 蛋白食品 合理调整 荤素搭配 氨酸 氨酸 氨酸 氨酸 氨酸 不平衡 氮平衡 动物性 植物性 限制 食用
下载PDF
芳香族氨基酸的太赫兹光谱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岳伟伟 王卫宁 +2 位作者 赵国忠 张存林 闫海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094-3099,共6页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研究了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即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在0.2—1.6THz波段的光学特性,得到了对应的吸收谱.对比各自的吸收谱发现,酪氨酸和色氨酸分别在0.976THz和1.465THz有明显的吸收峰,而苯丙氨酸则没有明显的吸收峰...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研究了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即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在0.2—1.6THz波段的光学特性,得到了对应的吸收谱.对比各自的吸收谱发现,酪氨酸和色氨酸分别在0.976THz和1.465THz有明显的吸收峰,而苯丙氨酸则没有明显的吸收峰.利用密度泛函(DFT)理论初步计算表明,氨基酸在THz波段的吸收是由分子转动或扭动造成的,氨基酸的不同结构造成了它们在THz波段不同的吸收峰位.另外,还得到了三种氨基酸在该波段的折射率谱并首次定量给出了三种氨基酸在0.2—1.6THz波段的平均折射率.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平均折射率分别为1.507,1.526和1.686.这项研究不仅为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动力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而且对进一步利用THz时域光谱研究其他生物大分子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氨基酸 光谱研究 太赫兹 THZ波段 平均折射率 苯丙氨酸 生物分子结构 生物大分子 氨酸 氨酸 光学特性 密度泛函 分子转动 折射率谱 实验方法 借鉴意义 吸收谱 吸收峰 计算表 动力学 686 时域 峰位
原文传递
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毛白杨抗锈性的关系 被引量:29
3
作者 樊自红 沈瑞祥 周仲铭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5-100,共6页
叶锈菌的侵染使寄主的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增加,且高感无性系的酶活性变化幅度较高抗无性系的大。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因抗、感无性系受侵染后显症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但PAL酶活性高峰则不论抗、感病... 叶锈菌的侵染使寄主的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增加,且高感无性系的酶活性变化幅度较高抗无性系的大。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因抗、感无性系受侵染后显症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但PAL酶活性高峰则不论抗、感病无性系,均在接种后第10天左右出现。侵染还可引起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变化,使多数供试无性系有新酶带出现。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变化不能明确反映寄主的抗病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苯丙氨酸 毛白杨
下载PDF
产苯乳酸的乳酸菌分离筛选及菌种鉴定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兴峰 江波 +2 位作者 潘蓓蕾 沐万孟 张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对自然发酵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建立了一种准确、快速的苯乳酸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在112株筛选菌株中,获得1株苯乳酸高产菌株SK007。研究了苯丙氨酸对苯乳酸合成的影响,即增加苯丙氨酸的浓度可以提高苯乳酸产量,苯丙氨酸是苯乳酸合... 通过对自然发酵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建立了一种准确、快速的苯乳酸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在112株筛选菌株中,获得1株苯乳酸高产菌株SK007。研究了苯丙氨酸对苯乳酸合成的影响,即增加苯丙氨酸的浓度可以提高苯乳酸产量,苯丙氨酸是苯乳酸合成的前体。高产菌株经16S rDNA序列初步鉴定为Lactobacillus sp.,Gen-Bank接受号为DQ53452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它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菌 菌株筛选 16S RDNA 苯丙氨酸
下载PDF
三七环二肽成分(英文)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双明 谭宁华 +1 位作者 杨亚滨 何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83-386,共4页
从三七 (Panaxnotoginseng)的根中分离得到 14个环二肽成分 ,通过波谱解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环 (亮氨酸 苏氨酸 ) (1)、环 (亮氨酸 异亮氨酸 ) (2 )、环 (亮氨酸 缬氨酸 ) (3)、环 (异亮氨酸 缬氨酸 ) (4 )、环 (亮氨酸 丝氨酸 ) (... 从三七 (Panaxnotoginseng)的根中分离得到 14个环二肽成分 ,通过波谱解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环 (亮氨酸 苏氨酸 ) (1)、环 (亮氨酸 异亮氨酸 ) (2 )、环 (亮氨酸 缬氨酸 ) (3)、环 (异亮氨酸 缬氨酸 ) (4 )、环 (亮氨酸 丝氨酸 ) (5 )、环 (亮氨酸 酪氨酸 ) (6 )、环 (缬氨酸 脯氨酸 ) (7)、环 (丙氨酸 脯氨酸 ) (8)、环 (苯丙氨酸 酪氨酸 ) (9)、环 (苯丙氨酸 丙氨酸 ) (10 )、环 (苯丙氨酸 缬氨酸 ) (11)、环 (亮氨酸 丙氨酸 ) (12 )、环 (异亮氨酸 丙氨酸 ) (13)、环 (缬氨酸 丙氨酸 ) (14 )。其中化合物 1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 4~ 10为新天然化合物 ,化合物 2~ 3、11~ 14为已知化合物 ;化合物 2和 11、3和 4、12和 13分别为一对混合物 ,比例分别为 2∶1、1∶1和 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三七 氨酸 新化合物 异亮氨酸 波谱解析 环二肽 氨酸 成分 混合物
下载PDF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菌丝体固体发酵粉化学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尊生 顾宇翔 +2 位作者 周丽 袁勤生 俞永信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1-336,共6页
本研究对一种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菌丝体固体发酵粉的化学成份进行了分析,包括粗成份,生物活性成份,脂肪酸,氨基酸,金属元素等。冬虫夏草菌丝体固体发酵粉中3′-脱氧腺苷含量40.81μg/g、腺苷含量745.4μg/g;甘露醇的含量为165.... 本研究对一种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菌丝体固体发酵粉的化学成份进行了分析,包括粗成份,生物活性成份,脂肪酸,氨基酸,金属元素等。冬虫夏草菌丝体固体发酵粉中3′-脱氧腺苷含量40.81μg/g、腺苷含量745.4μg/g;甘露醇的含量为165.8mg/g,多糖含量为157.3mg/g;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是三大类主要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是优势脂肪酸,以亚油酸,油酸为主。和文献记录的结果相比,虫草发酵粉中3′-脱氧腺苷,甘露醇的含量明显高于冬虫夏草子实体中相应成份的含量;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水平与冬虫夏草子实体中相应氨基酸的含量和水平相当;虫草发酵粉中的其它化学成份和冬虫夏草子实体中相应成份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发酵粉 菌丝体 化学成分 固体 生物活性成份 不饱和脂肪酸 化学成份 腺苷含量 天门冬氨酸 氨基酸 子实体 金属元素 多糖含量 苯丙氨酸 甘露醇 氨酸 亚油酸 中相 脱氧 虫草 水平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血清中的芳香族氨基酸 被引量:21
7
作者 文江平 唐爱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法分离测定了血清中的芳香族氨基酸。采用的色谱柱为WatersNova PakC18柱(4μm,150mm×3 9mmi d ),流动相为乙腈 水(体积比为6∶94,pH3 4)溶液,流速为1 0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血清标本经5%(体积分数)...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法分离测定了血清中的芳香族氨基酸。采用的色谱柱为WatersNova PakC18柱(4μm,150mm×3 9mmi d ),流动相为乙腈 水(体积比为6∶94,pH3 4)溶液,流速为1 0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血清标本经5%(体积分数)高氯酸溶液去除蛋白质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10min内完成测定。探讨了流动相的pH及其有机相的比例、蛋白质沉淀剂以及检测波长等因素对分离度和灵敏度的影响。考察了其他10余种氨基酸、多巴胺类等物质对目标组分检测的干扰。该方法的日内、日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芳香族氨基酸测定的线性范围、检测限、回收率等均满足临床检验的要求。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血清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芳香族氨基酸 苯丙氨酸 氨酸 氨酸 临床诊断
下载PDF
新生儿筛查滤纸干血样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明训 陈西贵 +3 位作者 李文杰 周长山 周洪亮 杨池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筛查滤纸干血样法检测过程中 ,可能影响促甲状腺素 (TSH)及苯丙氨酸 (phe)测定结果的因素 ,以建立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 观察采血时间等因素对酶免疫标记法(BA ELISA)和细菌抑制法结果的影响 ,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 ... 目的 探讨新生儿筛查滤纸干血样法检测过程中 ,可能影响促甲状腺素 (TSH)及苯丙氨酸 (phe)测定结果的因素 ,以建立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 观察采血时间等因素对酶免疫标记法(BA ELISA)和细菌抑制法结果的影响 ,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 新生儿筛查试验影响因素众多 ,TSH测定 :72h后采血结果稳定 ,季节间TSH水平有差异 ,应选择不同的适宜的筛查临界值 ;滤纸血样自然干燥易于洗脱 ;于干血样 1/ 4处取样结果近于靶值 ;BA ELISA洗脱 4~ 5h效果较好。phe测定 :72h后采血可减少假阳性 ;制板温度以 5 5~ 6 0℃为宜 ,加血样间距不宜过密。结论 采血时间、临界值、血片处理等因素影响筛查结果 ,选择最佳实验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促甲状腺素 苯丙氨酸
原文传递
甘蓝型黑籽和黄籽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色泽差异研究Ⅰ.花色素、苯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变化及相关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叶小利 李加纳 +1 位作者 唐章林 谌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8,共5页
甘蓝型油菜种皮的花色素、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苯丙氨酸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种子发育过程中 ,黑籽种皮的花色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高于黄籽 ,但黄籽种皮的游离苯丙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黑籽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花色素、苯丙氨酸... 甘蓝型油菜种皮的花色素、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苯丙氨酸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种子发育过程中 ,黑籽种皮的花色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高于黄籽 ,但黄籽种皮的游离苯丙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黑籽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花色素、苯丙氨酸、苯丙氨酸解氨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黑籽的花色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呈正相关 ,与游离苯丙氨酸含量呈负相关 ,说明油菜黑籽与黄籽种皮的颜色差异与花色素含量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子发育 花色素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解氨酶 黑籽 黄籽 种皮 色泽
下载PDF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L-苯丙氨酸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阳生 戴猷元 汪家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9-295,共7页
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正辛烷萃取L-苯丙氨酸为对象,研究了D2EHPA浓度、L-苯丙氨酸初始浓度以及pH值对萃取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不同pH值下负载有机相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D2EHPA与L-苯丙氨酸形成的萃合物结构与pH值无关。... 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正辛烷萃取L-苯丙氨酸为对象,研究了D2EHPA浓度、L-苯丙氨酸初始浓度以及pH值对萃取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不同pH值下负载有机相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D2EHPA与L-苯丙氨酸形成的萃合物结构与pH值无关。提出了在萃取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离子交换反应和质子转移反应的观点。1个氨基酸分子与2个二(2-乙基己基)磷酸二聚体相结合。本文建立的萃取平衡分配系数关联式,拟合精度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转移 D2EHPA 离子交换 苯丙氨酸 萃取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 of Ferulic Acid on Oxidation of L-DOPA Catalyzed by Mushroom Tyrosinase 被引量:26
11
作者 龚盛昭 程江 杨卓如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71-775,共5页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ferulic acid on the diphenolase activity of mushroom tyrosinase and the kinetic behavior were studied with L-3,4-dihydroxyphenylalanine (L-DOPA) as substrate. The inhibitor concentration lea...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ferulic acid on the diphenolase activity of mushroom tyrosinase and the kinetic behavior were studied with L-3,4-dihydroxyphenylalanine (L-DOPA) as substrate. The inhibitor concentration leading to 50% relative activity lost (IC50) was estimated to be 0.15 mmol·L^-1.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obtained from Lineweaver-Burk plots shows that ferulic acid is a competitive inhibitor and the inhibition of tyrosinase by ferulic acid is a reversible reaction.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for ferulic acid binding with the tyrosinase was determined to be 0.25 mmol·L^-1 for diphenolase. Keywords tyrosinase, ferulic acid, kinetics, inhibition, L-DOPA, diphenol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ROSINASE ferulic acid KINETICS INHIBITION L-DOPA diphenolase
下载PDF
鼠曲草的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世宽 潘明 任路遥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鼠曲草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鼠曲草样品(茎、花)经酸水解 处理,含有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茎中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18.25%、花 中... 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鼠曲草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鼠曲草样品(茎、花)经酸水解 处理,含有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茎中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18.25%、花 中为14.44%;其中包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配比合理:E/(E+N)=0.38(茎)或0.37(花),E/N=0.62(茎)或0.59(花), 与WHO/FAO提出的E/(E+N)应为0.4左右,E/N应为0.6左右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接近,说明鼠曲草在医学和营养学上都 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值得大力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评价 左右 WHO 营养学 医学 苯丙氨酸 氨基酸分析仪 氨基酸含量 氨酸 氨酸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直接测定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永波 饶斌 覃兰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0年第1期55-58,共4页
利用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具有紫外吸收这一特征 ,选用 2 3 0 nm、2 1 0 nm和 2 78nm的检测波长 ,在 7min内分别检测了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三种氨基酸在 0 .0 1~ 1 .0 μmol/ ml浓度范围内呈显著的直线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均... 利用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具有紫外吸收这一特征 ,选用 2 3 0 nm、2 1 0 nm和 2 78nm的检测波长 ,在 7min内分别检测了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三种氨基酸在 0 .0 1~ 1 .0 μmol/ ml浓度范围内呈显著的直线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均在 0 .9998以上。该方法不需衍生 ,直接测定 ,灵敏快速 ,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于氨基酸注射液中低含量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准确检测 ,以及该三种氨基酸原料药纯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测定 HPLC 氨酸 苯丙氨酸 氨酸 原料药
下载PDF
雷公藤致大鼠肾毒性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常立娟 李佐静 +3 位作者 李清 隋振宇 李晓 毕开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9-94,共6页
目的:联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复合型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FLC-MS/MS)及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雷公藤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影响和肾毒性作用机制,寻找与肾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和代谢通路。方法:利用试剂盒法... 目的:联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复合型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FLC-MS/MS)及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雷公藤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影响和肾毒性作用机制,寻找与肾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和代谢通路。方法:利用试剂盒法测定给药14 d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观察肾组织切片。血清样本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法,UFLC-MS/MS分析测定,正离子一级全扫描模式,经主成分分析法和主成分判别分析法处理数据。结果:与空白组大鼠相比,雷公藤乙醇提取物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血清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切片明显病变,表明造模成功。血清中二甲基甘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溶血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和甘油二酯等9种代谢物有显著性差异,鉴定为雷公藤致肾毒性的生物标记物。结论:雷公藤对肾脏的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氨基酸代谢、磷脂代谢等有关,为雷公藤类药物临床毒性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代谢组学 肾毒性 主成分分析法 二甲基甘氨酸 苯丙氨酸 溶血卵磷脂
原文传递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抗松针褐斑病的关系 被引量:16
15
作者 叶建仁 黄素红 +1 位作者 李传道 程淑婉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30-436,共7页
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是我国南方重要病害。在湿地松(Pinuselliottii)抗褐斑病选育研究的基础上对湿地松针叶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抗病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 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是我国南方重要病害。在湿地松(Pinuselliottii)抗褐斑病选育研究的基础上对湿地松针叶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抗病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生健康针叶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水平与针叶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在测定的13个无性系和单株中,4个易感株的酶活性较低,9个抗病无性系中除个别酶活性与易感株相近外,其余无性系的酶活性和比活性都明显比易感株高。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株间差异相对较小,但在总体水平上,抗病无性系的酶活性和比活性也比易感株略高。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液处理后,无论是抗病针叶还是易感针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升幅为0.5—1倍,但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在用毒素处理后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斑病 湿地松 苯丙氨酸 解氨酶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活力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郭伟 于立河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4,共4页
分别采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混合模拟不同浓度的盐碱胁迫条件,对龙麦26和克旱16两种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幼苗进行7d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以探讨盐、碱两种胁迫下小麦... 分别采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混合模拟不同浓度的盐碱胁迫条件,对龙麦26和克旱16两种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幼苗进行7d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以探讨盐、碱两种胁迫下小麦根系对离子交换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混合胁迫增强了小麦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增加了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增大了根系活力。这3个指标受胁迫溶液离子浓度、pH值、碱性盐比例等多重影响,且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盐碱胁迫 根系活力 苯丙氨酸 解氨酶
原文传递
全国2009年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切值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钟堃 王治国 +2 位作者 王薇 李少男 白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982-984,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检验项目切值情况,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问卷调查收集2009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新生儿筛查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单位的结果,包括实验室编码、单位名称、所在地区、两个质... 【目的】了解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检验项目切值情况,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问卷调查收集2009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新生儿筛查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单位的结果,包括实验室编码、单位名称、所在地区、两个质量评价项目(苯丙氨酸和促甲状腺素)的切值、所用方法、仪器、试剂和校准物。分析不同地区和方法学原理对两个项目切值大小的影响。【结果】发放问卷167家,包括了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新生儿筛查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所有单位。收到15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5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达到95.2%和95.6%。参加研究的机构数量最多的3个省份分别是广东(20家)、辽宁(14家)和山东(14家)。苯丙氨酸的切值分析有三种方法学原理:荧光分析法,占73.0%(111/152),最大和最小切值分别为4.0 mg/dL和1.7 mg/dL;细菌抑制法,占14.5%(22/152),最大和最小切值分别为4.0 mg/dL和1.9 mg/dL;定量酶法,占11.8%(18/152),最大和最小切值分别为2.8 mg/dL和2.0 mg/dL;其他方法1家,占0.7%(1/152)。促甲状腺素的切值分析有三种方法学原理: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占63.2%(96/152),最大和最小切值分别为20.0μU/mL和4.9μU/mL;酶免疫荧光分析法,占14.5%(22/152)最大和最小切值分别为12.0μU/mL和8.5μU/mL;酶联免疫吸附法,占21.0%(32/152)最大和最小切值分别为15.0μU/mL和4.6μU/mL;其他方法2家,占1.3%(2/152)。对于苯丙氨酸的测量,定量酶法是切值差别最小的方法;对于促甲状腺素的测量,三种方法切值的平均值基本相同,酶免疫荧光分析法的切值差别最小。【结论】对于同一检测项目,不同方法内切值差异较大,而方法间差异较小,建议对现有不同方法的切值进行确认或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苯丙氨酸 促甲状腺素 切值
原文传递
导数荧光-偏最小二乘法同时测定注射液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 被引量:16
18
作者 丁亚平 苏庆德 吴庆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2-214,共3页
本文用偏最小二乘 (PLS)法对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混合体系的导数荧光光谱进行解析 ,提出了同时测定三种氨基酸的计算分析方法。以pH 7 4的磷酸缓冲溶液为介质 ,以 2 16 6nm为激发波长 ,对复合氨基酸注射液进行三组分同时测定 ,相... 本文用偏最小二乘 (PLS)法对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混合体系的导数荧光光谱进行解析 ,提出了同时测定三种氨基酸的计算分析方法。以pH 7 4的磷酸缓冲溶液为介质 ,以 2 16 6nm为激发波长 ,对复合氨基酸注射液进行三组分同时测定 ,相对误差均在± 7 2 %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氨酸 氨酸 导数荧光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复合氨基酸注射液 药物分析
下载PDF
苯丙氨酸代谢失调与疾病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清平 唐爱国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1年第6期451-453,共3页
血浆中的苯丙氨酸主要在肝脏等组织中经代谢转变为酪氨酸 ,后者与某些激素、神经递质的形成密切相关。若代谢失调 ,则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 ,血中苯丙氨酸浓度增高、酪氨酸浓度降低 ,或苯丙氨酸 /酪氨酸比值升高 ,从而引起多种疾病 ... 血浆中的苯丙氨酸主要在肝脏等组织中经代谢转变为酪氨酸 ,后者与某些激素、神经递质的形成密切相关。若代谢失调 ,则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 ,血中苯丙氨酸浓度增高、酪氨酸浓度降低 ,或苯丙氨酸 /酪氨酸比值升高 ,从而引起多种疾病 ,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 ,苯丙氨酸代谢失调与疾病的关系可为临床在诊断学、病因学、治疗学及预后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氨酸 酮酸尿症 神经系统损伤 氨基酸 代谢失调
下载PDF
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对Lactobacillus sp.SK007合成苯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兴峰 江波 +2 位作者 潘蓓蕾 沐万孟 张涛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2-1206,共5页
从自然发酵泡菜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SK007,研究了Lactobacillus sp.SK007利用苯丙氨酸合成苯乳酸的过程,结果发现,在MRS培养基中最高可产生0.55mmol/L苯乳酸,苯丙氨酸剩余94%,但检测不到中间产物苯丙酮酸,这表明... 从自然发酵泡菜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SK007,研究了Lactobacillus sp.SK007利用苯丙氨酸合成苯乳酸的过程,结果发现,在MRS培养基中最高可产生0.55mmol/L苯乳酸,苯丙氨酸剩余94%,但检测不到中间产物苯丙酮酸,这表明苯丙氨酸的转氨反应是苯乳酸合成的限速步骤.用苯丙酮酸代替苯丙氨酸作为底物可有效突破这一瓶颈,进一步优化了Lactobacillus sp.SK007利用苯丙酮酸合成苯乳酸的发酵条件.当苯丙酮酸为18.3mmol/L,30℃静置培养24h,苯乳酸产量可达10.25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苯丙氨酸 酮酸 生物合成 乳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