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5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 被引量:124
1
作者 郭于华 孙立平 《中国学术》 2002年第4期130-157,共28页
关键词 农民国家观念 中介机制 中国 “诉苦” 蒂利 杜赞奇 苦难 文化网络 权力 意识形态 黄宗智 农民生活世界 分类
原文传递
底层写作与苦难焦虑症 被引量:108
2
作者 洪治纲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9-45,共7页
2007年以来,我陆陆续续地读了些国外小说,如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卡德勒·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西格弗里德·伦茨的《德语课》等等。严格地说,这些作家都不算是世界一流的大师,但他们的作品却让我久久难以... 2007年以来,我陆陆续续地读了些国外小说,如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卡德勒·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西格弗里德·伦茨的《德语课》等等。严格地说,这些作家都不算是世界一流的大师,但他们的作品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尤其是他们在书写底层生存的苦难时,叙事话语中始终洋溢着某种宽广而温暖的人性。这种人性,超越了日常伦理的规约,甚至屏蔽了简单的道德判断,仿佛岩隙中的甘泉,从生命里自然而然地缓缓涌出,悄无声息地浸润着读者的心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 焦虑症 《追风筝的人》 写作 叙事话语 道德判断 读者 人性
原文传递
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 被引量:73
3
作者 夏中义 富华 《南方文坛》 2001年第4期28-39,共12页
著名学者夏中义教授为辅导学生富华撰写关于余华的论文,而读了大量余华的作品,心动之余便调整了自己的研究计划,以此用心读了一年的余华,用心写下扎实的四万字评论,而且批评坦诚而尖锐、很见精神,这不正是当下学术打假中一种良好学风的... 著名学者夏中义教授为辅导学生富华撰写关于余华的论文,而读了大量余华的作品,心动之余便调整了自己的研究计划,以此用心读了一年的余华,用心写下扎实的四万字评论,而且批评坦诚而尖锐、很见精神,这不正是当下学术打假中一种良好学风的范式吗?因了版面,不得不有所删节,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向读者的推荐,因为文本以及作文过程所显示的认真、才情和学理正是本刊所张扬的那份“绿色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活着》 苦难 母题 福贵 小说家
原文传递
文学写作的诸问题——为纪念路遥逝世十周年而作 被引量:68
4
作者 李建军 《南方文坛》 2002年第6期24-30,共7页
近些年评论界出现不少误区,其中最突出的是评论视野和尺度的狭窄,批评家们同读一部作品,从而漏掉了许多好的东西;同时,当下文坛缺失的一些精神,其实我们原来就有,只是被我们忽略了;在读者中经年传诵而文学史却少有提及的好东西又实在不... 近些年评论界出现不少误区,其中最突出的是评论视野和尺度的狭窄,批评家们同读一部作品,从而漏掉了许多好的东西;同时,当下文坛缺失的一些精神,其实我们原来就有,只是被我们忽略了;在读者中经年传诵而文学史却少有提及的好东西又实在不少;再说,艺术规律也决定文艺作品必须经受时间的检验。于是,打捞历史便成为必然,本刊试图追寻一些可贵的存在,以利于史家对文学史进行新的阐释。路遥兴许就属于这类作家,时值路遥逝世十周年,新开此栏目,绝非仅止于纪念,更在于引发读者一起打捞记忆。敬请读者关注这一家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修辞 《平凡的世界》 小说家 路遥小说 苦难 文学写作 道德化 读者 人物形象 文学界
原文传递
无根的苦难:超越非历史化的困境 被引量:49
5
作者 陈晓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2-79,共8页
正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全球化与城市化愈演愈烈的时期 ,中国一部分年轻作家热衷于书写苦难主题。这些作品或冷峻犀利 ,或生动尖锐 ,显示当代小说少有的力度。但这些作品在叙事上却隐含着内在矛盾。在对苦难主题进行描写时 ,大量的欲望... 正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全球化与城市化愈演愈烈的时期 ,中国一部分年轻作家热衷于书写苦难主题。这些作品或冷峻犀利 ,或生动尖锐 ,显示当代小说少有的力度。但这些作品在叙事上却隐含着内在矛盾。在对苦难主题进行描写时 ,大量的欲望化场景浮现于小说叙事的各个环节。在小说叙事的展开过程中 ,苦难主题逐渐迷失 ,苦难的本质难以被确认。那些由情爱变形而呈现的欲望化场景 ,更多的体现为当今消费社会的审美趣味。在某种意义上 ,它也表明当代小说在综合性和多元化的结构中建立新的美学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 当代小说 小说叙事 欲望 主题 情爱 迷失 内在矛盾 美学 超越
原文传递
苦难与救赎——余华90年代小说两大主题话语 被引量:35
6
作者 昌切 叶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96-101,共6页
文章将苦难与救赎概括为余华 2 0世纪 90年代小说的两大主题话语。进入 90年代 ,余华小说中的苦难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貌 ,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人生磨难和人生本原性悲剧。人在这样的苦难中不再是茫然不知所措 ,而是以“活着”的乐观和坚... 文章将苦难与救赎概括为余华 2 0世纪 90年代小说的两大主题话语。进入 90年代 ,余华小说中的苦难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貌 ,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人生磨难和人生本原性悲剧。人在这样的苦难中不再是茫然不知所措 ,而是以“活着”的乐观和坚韧的生存态度从苦难中拯救自己 ,人在人性危机和沉沦中得到了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 救赎 主题话语
下载PDF
与大地上的苦难擦肩而过——由阎连科《受活》看当代乡土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失落 被引量:29
7
作者 邵燕君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7,共14页
关键词 苦难 阎连科 《受活》 乡土文学 《当代》 陈应松 小说 大地 传统 现实
原文传递
论哈代的创作中鸟的意象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笛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5,共6页
哈代的作品中 ,鸟的意象在揭示主题、塑造形象方面 ,时常起着画龙点睛的神奇作用。哈代作品中的鸟的意象反映了该作者悲观主义的自然观 ,他善于通过鸟的意象 ,表现对大自然的双重的感受力 ,鸟不仅具有浪漫主义的希冀 ,而且是大自然苦难... 哈代的作品中 ,鸟的意象在揭示主题、塑造形象方面 ,时常起着画龙点睛的神奇作用。哈代作品中的鸟的意象反映了该作者悲观主义的自然观 ,他善于通过鸟的意象 ,表现对大自然的双重的感受力 ,鸟不仅具有浪漫主义的希冀 ,而且是大自然苦难的承受者。哈代还通过鸟的意象反映了悲观主义的命运观 ,鸟的意象被看成人类悲剧命运的缩影 ,同时 ,鸟的意象具有象征寓意 ,类似于柯尔律治笔下的信天翁 ,具有神奇的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哈代 画龙点睛 苦难 悲观主义 悲剧命运 作品 反映 命运观 自然观
下载PDF
九十年代:先锋文学的终结 被引量:17
9
作者 孟繁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12,共4页
关键词 先锋文学 文学结构 苦难 文学革命 国是 终结 前期 普遍 具体 社会
全文增补中
海明威:“有女人的男人” 被引量:23
10
作者 戴桂玉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77,共7页
本文用女权主义理论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进行文本分析 ,旨在阐释海明威不是一个对女性世界麻木不仁的作家 ,也不是一个所谓的男权崇拜者。相反 ,海明威能够超越男性作家的狭隘视野去洞察和同情妇女的苦难 ,去理解妇女怎样受到男性自我中... 本文用女权主义理论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进行文本分析 ,旨在阐释海明威不是一个对女性世界麻木不仁的作家 ,也不是一个所谓的男权崇拜者。相反 ,海明威能够超越男性作家的狭隘视野去洞察和同情妇女的苦难 ,去理解妇女怎样受到男性自我中心的歧视而被排挤到边缘的遭遇 ,进而去表达女性的体验、苦难、迷茫、挫折与渴望 ,因此海明威是一个具有双性视角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苦难 男性作家 男权 短篇小说 女性世界 文本分析 情妇 男人 女人
原文传递
革命·历史·小说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子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8-101,共4页
关键词 革命历史小说 情节 苦难 意识形态 故事 民间文学 文学史 乌托邦冲动 英雄传奇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灰阑记 叙述策略
下载PDF
暗夜里的蹈冰者──余华小说的女性形象解读 被引量:16
12
作者 林华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4,共5页
余华小说里的女性形象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也多为论者所忽略。本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个被遮蔽的群体予以解读,指出她们分别作为暴力的牺牲品、苦难的承担者以及人性恶质的一种显现在余华作品中的特殊意义,并进而分析了余华的女... 余华小说里的女性形象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也多为论者所忽略。本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个被遮蔽的群体予以解读,指出她们分别作为暴力的牺牲品、苦难的承担者以及人性恶质的一种显现在余华作品中的特殊意义,并进而分析了余华的女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女性形象 暴力 苦难 恶质 女性观
下载PDF
乡村苦难的极致之旅——阎连科小说论 被引量:19
13
作者 洪治纲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81,共12页
关键词 阎连科 小说 苦难 乡村 《日光流年》 《坚硬如水》 叙事语调 《年月日》
下载PDF
转型时代社会学的责任与使命 布迪厄《世界的苦难》及其启示 被引量:18
14
作者 毕向阳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3-194,共12页
关键词 布迪厄 社会学 转型时代 苦难 世界 责任 符号暴力 学科领域 文化研究 经验性 概念 对象化 参与性 人类学 惯习
下载PDF
“虚无”四重奏——重读《祝福》 被引量:21
15
作者 彭小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5-198,共14页
《祝福》呈现着一个细腻、复杂的虚无世界:"我"的暧昧犹疑、消极自供、无为无奈;鲁四老爷们的抱残守缺、迷信装佯、无所作为;鲁镇人则在"空寂—无聊"的惘惘推动中愉悦地"畅饮"着祥林嫂的血泪人生;祥林嫂... 《祝福》呈现着一个细腻、复杂的虚无世界:"我"的暧昧犹疑、消极自供、无为无奈;鲁四老爷们的抱残守缺、迷信装佯、无所作为;鲁镇人则在"空寂—无聊"的惘惘推动中愉悦地"畅饮"着祥林嫂的血泪人生;祥林嫂则被鲁镇的诸多合力逼进了"绝望—无靠"的死角,死于鲁镇这一"混沌—虚无"的人间世。本文从此角度进入《祝福》"虚无"四重奏的解读,以揭示"鲁镇人"的某种自我精神痼疾,显现鲁迅期待全体"鲁镇人"的"有所真为""成其为人"的苦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祝福》 苦难 虚无
原文传递
苦难的书写如何才能不失重?--我看汶川大地震后的诗歌写作热潮 被引量:19
16
作者 谢有顺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34,共3页
多年来,诗歌正在边缘化,读诗的人群在锐减,诗歌的发声形式,好像已经退出了公众生活的视野。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主义、娱乐至死的时代,精神的表达,以及心灵的呢喃,几乎完全被物质和欲望所吞没——而诗歌作为人类微妙经验的表达者... 多年来,诗歌正在边缘化,读诗的人群在锐减,诗歌的发声形式,好像已经退出了公众生活的视野。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主义、娱乐至死的时代,精神的表达,以及心灵的呢喃,几乎完全被物质和欲望所吞没——而诗歌作为人类微妙经验的表达者和雕刻者,它所专注的恰恰是物质所无法覆盖的精神印痕,是欲望所无法粉碎的心灵私语,只是,在这个悲壮的抗争过程中,诗歌注定是失败主义的象征,它根本无法在一个物质主义的时代里得胜。假如在这样的时代里,诗歌还是一幅意气风发的图景,反而是奇怪的。诗歌的处境在今天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它的纯粹性,是通过不断退守才得以保存下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写作 失重 才能 书写 苦难 地震 物质主义 消费主义
原文传递
从苦难主题看底层文学的深化 被引量:15
17
作者 贺绍俊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关键词 底层文学 中短篇小说 苦难 小说作品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托起“灿烂千阳”的“追风筝的人”——阿富汗裔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赛尼其人其作 被引量:17
18
作者 尚必武 刘爱萍 《外国文学动态》 2007年第5期6-8,共3页
提起阿富汗,人们脑海里通常会浮现“9·11”、“本·拉登”、“基地”等一系列与“恐怖主义”密切相关的词汇。然而,近期,一位美国文坛新秀通过其作品,虽然没有彻底改变阿富汗在人们眼中的负面形象,却至少让人看到了阿富... 提起阿富汗,人们脑海里通常会浮现“9·11”、“本·拉登”、“基地”等一系列与“恐怖主义”密切相关的词汇。然而,近期,一位美国文坛新秀通过其作品,虽然没有彻底改变阿富汗在人们眼中的负面形象,却至少让人看到了阿富汗这一神秘国度鲜为人知的一面:苦难深重的万千民众,血浓于水的人间亲情。他就是阿富汗裔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 小说家 美国 风筝 恐怖主义 形象 苦难 神秘
原文传递
苦难与宗教增长:管制的非预期后果 被引量:18
19
作者 卢云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0-216,共17页
通过比较历史研究,本文揭示了受压制宗教的成长逻辑,认为压制会产生一些非预期后果:压制往往促进宗教团体进行教义创新,提高信众的来世收益;与压制相伴而生的牺牲和污名有助于降低宗教教义所蕴含的不确定性,从而让宗教变得更可信、更真... 通过比较历史研究,本文揭示了受压制宗教的成长逻辑,认为压制会产生一些非预期后果:压制往往促进宗教团体进行教义创新,提高信众的来世收益;与压制相伴而生的牺牲和污名有助于降低宗教教义所蕴含的不确定性,从而让宗教变得更可信、更真实,吸引更多的追随者;同时压制构筑了一道防护栏,将搭便车者拒之门外,提高了信众的委身程度,也增加了信众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净受益;压制会促使宗教进行制度上的创新,维持组织网络,让宗教团体禁而不止,并在动荡的社会中迅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 宗教增长 非预期后果
下载PDF
底层经验与文学叙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孟繁华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4期4-9,共6页
关键词 文学叙事 经验 人文精神 文学论争 复杂性 文学性 写作 苦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