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 |
郭于华
孙立平
|
《中国学术》
|
2002 |
124
|
|
2
|
底层写作与苦难焦虑症 |
洪治纲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08
|
|
3
|
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 |
夏中义
富华
|
《南方文坛》
|
2001 |
73
|
|
4
|
文学写作的诸问题——为纪念路遥逝世十周年而作 |
李建军
|
《南方文坛》
|
2002 |
68
|
|
5
|
无根的苦难:超越非历史化的困境 |
陈晓明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9
|
|
6
|
苦难与救赎——余华90年代小说两大主题话语 |
昌切
叶李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5
|
|
7
|
与大地上的苦难擦肩而过——由阎连科《受活》看当代乡土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失落 |
邵燕君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04 |
29
|
|
8
|
论哈代的创作中鸟的意象 |
吴笛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1 |
24
|
|
9
|
九十年代:先锋文学的终结 |
孟繁华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7
|
|
10
|
海明威:“有女人的男人” |
戴桂玉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3
|
|
11
|
革命·历史·小说 |
黄子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2
|
|
12
|
暗夜里的蹈冰者──余华小说的女性形象解读 |
林华瑜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1 |
16
|
|
13
|
乡村苦难的极致之旅——阎连科小说论 |
洪治纲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9
|
|
14
|
转型时代社会学的责任与使命 布迪厄《世界的苦难》及其启示 |
毕向阳
|
《社会》
北大核心
|
2005 |
18
|
|
15
|
“虚无”四重奏——重读《祝福》 |
彭小燕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1
|
|
16
|
苦难的书写如何才能不失重?--我看汶川大地震后的诗歌写作热潮 |
谢有顺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9
|
|
17
|
从苦难主题看底层文学的深化 |
贺绍俊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15
|
|
18
|
托起“灿烂千阳”的“追风筝的人”——阿富汗裔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赛尼其人其作 |
尚必武
刘爱萍
|
《外国文学动态》
|
2007 |
17
|
|
19
|
苦难与宗教增长:管制的非预期后果 |
卢云峰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8
|
|
20
|
底层经验与文学叙事 |
孟繁华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