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若尔盖高原生态环境恶化与沼泽退化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32
1
作者 杨永兴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18-323,共6页
根据1996 ~1998 年野外考察与研究获得的信息,结合前人研究的资料,论证了若尔盖高原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十分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沼泽旱化,沼泽类型改变,沼泽逆向生态演替,沼泽区沙化,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 根据1996 ~1998 年野外考察与研究获得的信息,结合前人研究的资料,论证了若尔盖高原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十分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沼泽旱化,沼泽类型改变,沼泽逆向生态演替,沼泽区沙化,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沼泽水质变劣,草场退化和鼠害猖獗。剖析了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与人类活动干扰、自然因素作用的关系,进而阐明人类活动干扰是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恶化 沼泽退化 形成机制 若尔盖高原
下载PDF
近40年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138
2
作者 白军红 欧阳华 +2 位作者 崔保山 王庆改 陈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45-2252,共8页
基于Apack软件,通过选取景观面积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化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水平上研究了近40a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高寒湿地景观空间格局以自然湿地景观为主要特征... 基于Apack软件,通过选取景观面积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化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水平上研究了近40a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高寒湿地景观空间格局以自然湿地景观为主要特征,自然湿地景观的斑块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均明显高于人工湿地景观。沼泽湿地景观斑块数最多,面积最大,所占比例高于95%;(2)高寒湿地景观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若尔盖县湿地景观的面积最大,占该区湿地景观总面积的近50%,湿地率也居五县之首;红原县和玛曲县次之;阿坝县和碌曲县最小;(3)高寒湿地景观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但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2000年湿地景观面积仍呈萎缩状态,总面积减少59857.83hm2;(4)近40a来,若尔盖高原湿地景观呈集中连片分布,聚集度均高于0.95;优势度水平较高,但多样性指数水平较低。湿地景观的斑块数呈先下降后持平的变化趋势,而平均斑块面积则表现为增加的变化趋势;湿地景观分布质心也发生了明显的空间位移,经历了先向西北方向偏移12.54km;再向东南方向偏移了11.33km;最后又向北偏移了1.1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景观 空间格局 格局指数 若尔盖高原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泥炭记录与加速器放射性碳测年 被引量:108
3
作者 周卫建 卢雪峰 +4 位作者 武振坤 邓林 A.J.T.Jull D.Donahue W.Beck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40-1044,共5页
对若尔盖高原泥炭沉积的可靠加速器(AMS)~14C测年和分辨率达15~30年夏季风气候代用指标序列的建立,揭示了青藏高原全新世的多次干冷事件.其中较为显著的事件分别为12800,11300,10200,9580, 8... 对若尔盖高原泥炭沉积的可靠加速器(AMS)~14C测年和分辨率达15~30年夏季风气候代用指标序列的建立,揭示了青藏高原全新世的多次干冷事件.其中较为显著的事件分别为12800,11300,10200,9580, 8900, 6400, 4400, 3700, 2800, 1500 aBP(校正年龄),它们既可与高纬北大西洋浮冰碎屑事件一一对比,又可与低纬海面的一些降温事件相对应.频谱分析表明全新世的高频变化具有百年至千年尺度的准周期,反映了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以及百年至千年尺度的韵律在中纬度地区同样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全新世 高分辨率记录 泥炭 AMS测年 气候不稳定性 气候变化 加速器放射性碳测年
原文传递
川西北高原若尔盖草地沙化及湿地萎缩动态遥感监测 被引量:119
4
作者 雍国玮 石承苍 邱鹏飞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758-762,共5页
应用卫星遥感资料(MSS、TM及spot)对川西北高原若尔盖草地沙化及湿地萎缩的动态监测发现,自1966年至2000年的34年间,草地沙化面积增加307.7%,达到36760 9hm2,占区域总面积的7 25%,平均每年扩大草地沙化面积816 0hm2,年均递增率达4 22%。... 应用卫星遥感资料(MSS、TM及spot)对川西北高原若尔盖草地沙化及湿地萎缩的动态监测发现,自1966年至2000年的34年间,草地沙化面积增加307.7%,达到36760 9hm2,占区域总面积的7 25%,平均每年扩大草地沙化面积816 0hm2,年均递增率达4 22%。到2000年止,区域内有沙地5083 9hm2,沙化草地31677 0hm2。自1985~2000年的15a间,区内17个湖泊面积缩小842 0hm2,减幅达38 9%,平均每年减少56 1hm2,年均递减速度达3 34%,该区目前其余11个湖泊总面积仅为1323 1hm2,只有15年前的61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遥感 草地沙化 湿地萎缩
下载PDF
若尔盖气候变化及其对湿地退化的影响 被引量:78
5
作者 郭洁 李国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2-428,共7页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地处黄河上游,属江河源区,其生态作用对黄河的安危有直接影响,近年来退化严重。本文利用若尔盖高原湿地周边4个气象站1971—2000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地处黄河上游,属江河源区,其生态作用对黄河的安危有直接影响,近年来退化严重。本文利用若尔盖高原湿地周边4个气象站1971—2000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30年来若尔盖湿地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的暖干化趋势,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气候变化趋势使得若尔盖高原湿地的地表水资源减少,湿地萎缩,加速了草地退化和沙化。在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人类活动又加剧了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萎缩及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湿地 气候暖干化 湿地退化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的恢复演替及其水分与养分变化 被引量:63
6
作者 田应兵 熊明标 宋光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5,共5页
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的生态演替及土壤有效水分和养分的变化 ,以探讨湿地生态恢复过程对土壤演变及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 ,土壤类型发生相应的生态演替 ,其恢... 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的生态演替及土壤有效水分和养分的变化 ,以探讨湿地生态恢复过程对土壤演变及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 ,土壤类型发生相应的生态演替 ,其恢复演替序列为风沙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在这一演替序列中 ,随着湿地水分的恢复 ,土壤有效水分含量大幅度增加 ,土壤全N、全P ,有效N、P、K的含量亦明显增加 ,全K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 ,除全K外 ,全N、全P和有效N、P、K含量在剖面上的分布均表现为表层 >亚表层 >底层。湿地土壤的恢复演替以及土壤有效水分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均表现出与湿地生态环境条件变化的一致性 ,湿地生态恢复促进了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演替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若尔盖高原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若尔盖高原沼泽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57
7
作者 赵魁义 何池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4-449,共6页
指出若尔盖高原沼泽受人类活动影响所发生的变化 ,通过沼泽植被、沼泽土壤错拉坚湖滨沼泽土壤中不溶性氮、磷 (全量 )高于九道班 (1)、(2 ) ;而可溶性氮、磷、钾 (速效性 )却相反 ,受干扰的沼泽土壤含量要高于原生沼泽、沼泽水化学、沼... 指出若尔盖高原沼泽受人类活动影响所发生的变化 ,通过沼泽植被、沼泽土壤错拉坚湖滨沼泽土壤中不溶性氮、磷 (全量 )高于九道班 (1)、(2 ) ;而可溶性氮、磷、钾 (速效性 )却相反 ,受干扰的沼泽土壤含量要高于原生沼泽、沼泽水化学、沼泽小气候对比分析表明 ,近年来区域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进而出现草场退化、野生动物减少、鼠害严重、局部出现砂化和盐渍化 ,对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若尔盖高原 沼泽植被 土壤 小气候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田应兵 熊明彪 宋光煜 《湿地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88-93,共6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分布及质量变化 ,以探讨生态恢复过程对湿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 ,土壤类型发生相应的生态演替 ,其恢复...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分布及质量变化 ,以探讨生态恢复过程对湿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 ,土壤类型发生相应的生态演替 ,其恢复演替序列为风沙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逐步恢复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大幅度提高 ,土壤有机碳的氧化稳定性趋于增强 ,土壤腐殖质组成中胡敏酸的含量逐步提高 ,胡敏酸的E4值增大 ,E4/E6值减小 ,土壤腐殖质的品质改善。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分布及质量变化均表现出与湿地生态条件和环境变化的高度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湿地 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土壤 有机质
下载PDF
人类活动干扰对若尔盖高原沼泽土、泥炭土资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2
9
作者 杨永兴 王世岩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7-41,共5页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泥炭土已遭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土壤退化十分严重 ,主要表现为 :沼泽土、泥炭土向草甸土、风沙土退化演替 ;土壤肥力下降 ,尤为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在弱干扰情况下 ,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略有增加 ...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泥炭土已遭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土壤退化十分严重 ,主要表现为 :沼泽土、泥炭土向草甸土、风沙土退化演替 ;土壤肥力下降 ,尤为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在弱干扰情况下 ,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略有增加 ,速效钾含量下降 ;在强干扰情况下 ,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下降 ,全钾含量上升 ;泥炭腐殖酸含量减少 ,分解度增大 ,土壤 pH值增加 ,含水量下降。人类疏干沼泽、过度放牧等活动是沼泽土和泥炭土退化、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土 泥炭土 土壤退化 土壤质量 人类活动干扰 若尔盖高原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52
10
作者 李晋昌 王文丽 +1 位作者 胡光印 魏振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51-3459,共9页
运用G 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若尔盖高原1990年、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价值系数(C)计算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使用敏感性指数(CS)对所选的C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区域1990—2005年间,高覆盖度草地... 运用G 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若尔盖高原1990年、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价值系数(C)计算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使用敏感性指数(CS)对所选的C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区域1990—2005年间,高覆盖度草地、湿地和林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建设用地、荒漠、中覆盖度草地和耕地面积及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呈持续增加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603.10×108元减少到586.07×108元,共损失17.03×108元,且损失量和损失幅度呈加速增加趋势;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废物处理价值最高,水源涵养价值次之,食物生产价值最低,且各服务类型的价值均呈持续减小趋势;若尔盖高原1990和2005年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38.93万元和27.03万元,表明若尔盖高原由于人口增长和土地退化,环境压力呈明显增大趋势。湿地和草地退化是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湿地退化。CS检验说明本文所选C值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环境压力 若尔盖高原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植物系统有机碳的分布与流动 被引量:44
11
作者 田应兵 熊明彪 +1 位作者 熊晓山 宋光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0-495,共6页
湿地碳素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热点。国内对沼泽湿地碳循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其它地区则鲜见报道。若尔盖高原位于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沼泽十分发育... 湿地碳素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热点。国内对沼泽湿地碳循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其它地区则鲜见报道。若尔盖高原位于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沼泽十分发育,泥炭贮量丰富,沼泽面积和泥炭资源贮量均居中国首位。为了评估该区湿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作者以该区分布最为广泛的 3种沼泽植物群落——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群落、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群落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群落以及最为典型的3种湿地土壤——泥炭土、泥炭沼泽土和草甸沼泽土为对象,采用田间腐解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高原湿地植物——土壤系统中有机碳的分布与流动,其目的在于:1)探明该区湿地土壤有机碳的数量与分布状况;2)了解植物碳在向土壤流动过程中的消失与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一般较高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在植物由活体—立枯—残落物的不同阶段,植物不同化学组分中碳的消失率各异,其中易分解组分碳的消失率最大(3种群落分别为61.37%、69.59%和66.34%),木质素碳的消失率(44.53%~52.98%)略大于纤维素碳的消失率(38.23%~43.86%),3种群落植物碳的总消失率分别为53.8%、60.03%和55.18%;3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湿地 土壤-植物系统 有机碳 分布 流动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CH_4排放研究 被引量:44
12
作者 王德宣 吕宪国 +3 位作者 丁维新 蔡祖聪 高景福 杨福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6期877-880,共4页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海拔3400m,面积4038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分布区。2001年5~9月的非冰冻期,其主要沼泽类型木里苔草沼泽的CH4排放通量范围是0.51~8.20mg/(m2·h),平均值为2.87mg/(m2·h);乌拉苔草沼泽CH4排放...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海拔3400m,面积4038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分布区。2001年5~9月的非冰冻期,其主要沼泽类型木里苔草沼泽的CH4排放通量范围是0.51~8.20mg/(m2·h),平均值为2.87mg/(m2·h);乌拉苔草沼泽CH4排放通量范围是0.36~10.04mg/(m2·h),平均值为4.51mg/(m2·h)。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沼泽类型之间CH4排放通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季节变化上,没有明显的排放高峰。根据代表性观测点的CH4平均排放量、日数和沼泽总面积推算,非冰冻期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CH4的排放量为0.052T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 沼泽湿地 若尔盖高原 气候变暖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36
13
作者 王长科 王跃思 +1 位作者 张安定 吕宪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0-22,40,共4页
若尔盖高原湿地在青藏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其现状不清。卫星影像解译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面积为 3 .94× 10 4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 2 .2 %。在各种湿地中沼泽所占的比重最大。与 2 0世纪 5 0年代和 80... 若尔盖高原湿地在青藏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其现状不清。卫星影像解译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面积为 3 .94× 10 4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 2 .2 %。在各种湿地中沼泽所占的比重最大。与 2 0世纪 5 0年代和 80年代初期相比 ,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小而且退化严重 ,急需保护。目前应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探讨湿地退化机制与生态恢复措施 ;进行沼泽湿地草场生态牧业试验和示范研究 ;加强湿地保护立法与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资源 湿地保护 若尔盖高原 保护对策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萎缩退化要因初探 被引量:35
14
作者 沈松平 王军 杨铭军 《四川地质学报》 2003年第2期123-125,共3页
自然因素——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温湿条件的变化是造成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萎缩退化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超载过牧和对湿地进行开渠排水是其次要因素。由于主导因素和次要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呈现明显的萎缩... 自然因素——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温湿条件的变化是造成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萎缩退化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超载过牧和对湿地进行开渠排水是其次要因素。由于主导因素和次要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呈现明显的萎缩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运动 若尔盖高原 沼泽湿地退化 人为因素 气候条件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泥炭δ^(13)C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王富葆 阎革 林本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5-67,共3页
若尔盖高原位于32°20'-34°10'N,102°15'-102°50'E,海拔3600m,为我国高海拔泥炭发育的主要地区。厚达数米到十数米的泥炭储存着晚冰期以来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是研究青藏高原东部近期环境变化最理想的材料之一... 若尔盖高原位于32°20'-34°10'N,102°15'-102°50'E,海拔3600m,为我国高海拔泥炭发育的主要地区。厚达数米到十数米的泥炭储存着晚冰期以来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是研究青藏高原东部近期环境变化最理想的材料之一。红原泥炭有机碳δ^(13)C稳定同位素组成曲线表明,这里自12k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有机碳 晚仙女木期
原文传递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与草地二氧化碳通量的比较 被引量:38
16
作者 王德宣 宋长春 +1 位作者 王毅勇 赵志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5-289,共5页
采用静止箱/气相色谱法,在2003—2005年的植物生长期对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和草地的CO2通量进行了对比观测.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和草地CO2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03.22和323.03mg.m-2.h-1,前者为后者的60%左右.沼泽湿地常年积水的... 采用静止箱/气相色谱法,在2003—2005年的植物生长期对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和草地的CO2通量进行了对比观测.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和草地CO2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03.22和323.03mg.m-2.h-1,前者为后者的60%左右.沼泽湿地常年积水的环境条件限制了土壤中的植物残体、根系及有机物质的分解,是沼泽湿地CO2通量低于草地并形成泥炭积累的重要因素.研究区沼泽湿地与草地CO2通量的季节变化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峰值一般出现在7月和8月;其日变化也与气温呈正相关,峰值一般出现在11:00—17:00.5cm深的土壤温度与CO2通量的相关性高于10和15cm深的土壤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若尔盖高原 沼泽湿地 草地
下载PDF
青藏东北部若尔盖高原全新世泥炭沉积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孙广友 罗新正 R.E.Turner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7-181,206,共6页
用泥炭纹泥计年与14 C测年相结合的新方法 ,首次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若尔盖高原建立了系列完整、可信度佳和年尺度的高分辨率更新世末及全新世泥炭沉积年代谱 ,时间跨度为 13 6 5 5年至现在 ;阐明了若尔盖高原不同类型全新世泥炭沉积的... 用泥炭纹泥计年与14 C测年相结合的新方法 ,首次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若尔盖高原建立了系列完整、可信度佳和年尺度的高分辨率更新世末及全新世泥炭沉积年代谱 ,时间跨度为 13 6 5 5年至现在 ;阐明了若尔盖高原不同类型全新世泥炭沉积的时序和空间分异规律 ;从沉积学上证实了各期仙女木事件的存在和发生时间 ;划定全新世大暖期为距今 95 0 0~ 2 0 0 0年 ,是泥炭沉积高速期 ;计算了泥炭沉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若尔盖高原 全新世 泥炭沉积年代学 碳同位素 沉积速率
下载PDF
干湿交替及凋落物对若尔盖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41
18
作者 张雪雯 莫熠 +2 位作者 张博雅 高居娟 高俊琴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干湿交替对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有重要影响。以若尔盖泥炭土为研究对象,设置湿处理(100%田间持水量)、干处理f60%田间持水量)和干湿交替处理3种土壤水分条件,研究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对3种处理以及凋落物添加的响应... 干湿交替对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有重要影响。以若尔盖泥炭土为研究对象,设置湿处理(100%田间持水量)、干处理f60%田间持水量)和干湿交替处理3种土壤水分条件,研究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对3种处理以及凋落物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相对于干处理,干湿交替处理增加了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而在持续的水分饱和条件下,泥炭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凋落物添加对泥炭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有激发效应,导致泥炭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湿处理条件下,泥炭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对凋落物添加的响应更为迅速,增加率最大,最高可达到350.5%;干湿交替处理次之,泥炭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率最高可达156%;干处理条件下,泥炭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对凋落物添加的响应强度最小,只有18%~57%。土壤水分、凋落物添加和培养时间及其交互作用都对泥炭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土 可溶性有机碳(DOC) 凋落物 干湿交替 若尔盖高原
原文传递
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王德宣 《湿地科学》 CSCD 2010年第3期220-224,共5页
2003~2005年,在每年的植物生长季,采用静止箱/气相色谱法,观测和计算了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通量。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平均CO2排放通量为203.22mg/(m2.h),分别是沼泽化草甸平均CO2排放通量[348.31mg/(m2.h)]... 2003~2005年,在每年的植物生长季,采用静止箱/气相色谱法,观测和计算了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通量。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平均CO2排放通量为203.22mg/(m2.h),分别是沼泽化草甸平均CO2排放通量[348.31mg/(m2.h)]的58%和放牧草场平均CO2排放通量[323.03mg/(m2.h)]的62%;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平均CH4排放通量为2.43mg/(m2.h),分别是沼泽化草甸平均CH4排放通量[0.29mg/(m2.h)]的8.4倍和放牧草场平均CH4排放通量[0.07mg/(m2.h)]的34倍;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平均N2O排放通量为0.020mg/(m2.h),低于沼泽化草甸平均N2O排放通量[0.037mg/(m2.h)]和放牧草场平均N2O排放通量[0.056m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泥炭沼泽 若尔盖高原
下载PDF
两个时期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陈志科 吕宪国 《湿地科学》 CSCD 2010年第1期8-14,共7页
以若尔盖高原为研究区,选择1977年的Landsat MSS影像、2007年的Landsat TM影像和研究区90m分辨率的数字地形图为数据源,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若尔盖高原1977年和2007年两个时期的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 以若尔盖高原为研究区,选择1977年的Landsat MSS影像、2007年的Landsat TM影像和研究区90m分辨率的数字地形图为数据源,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若尔盖高原1977年和2007年两个时期的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景观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1977年相比,2007年研究区沼泽与沼泽化草甸的面积比(沼泽面积/沼泽化草甸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沼泽与沼泽化草甸的面积比由1977年的1/3减少到2007年的1/7;2007年沼泽面积明显减少,其面积只占沼泽湿地总面积的13%;两个时期,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都集中连片分布,聚集度均高于90;与1977年相比,2007年沼泽湿地景观的斑块数减少,景观类型趋于单一,而平均斑块面积和聚集度都在增加;研究区沼泽湿地90%以上分布在坡度小于5°的空间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沼泽湿地的退化程度显著增高;与1977年相比,2007年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分布质心发生了一定的空间位移,沼泽质心向西南偏移了3.88km,沼泽化草甸质心向东北偏移了12.35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沼泽 沼泽化草甸 若尔盖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