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苝染料敏化Pt/TiO_2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福生 吉仁 +1 位作者 吴敏 孙岳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99-1904,共6页
用敏化剂N,N′-二(4-吡啶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DPPBI)敏化Pt/TiO2,得到光催化剂DPPBI/Pt/TiO2,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产物进行... 用敏化剂N,N′-二(4-吡啶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DPPBI)敏化Pt/TiO2,得到光催化剂DPPBI/Pt/TiO2,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PPBI/Pt/TiO2中的TiO2为锐钛矿型,Pt高度分散于TiO2表面,DPPBI被吸附在Pt/TiO2表面.用DPPBI/Pt/TiO2进行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剂的组成为0.1%DPPBI/0.4%Pt/TiO2,催化剂用量为0.8g·L-1,反应液为250mL,KI的浓度为0.2mol·L-1,300W氙灯冷光源可见光照射8h时,产氢速率为6.69μmol·h-1·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 光催化剂 制氢
下载PDF
苝类化合物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辉 Ponmani Jeyakkumar +2 位作者 Sangaraiah Nagarajan 孟江平 周成合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4-743,共40页
苝类化合物具有大的共轭体系,易于进行结构修饰,可引入各种功能性基团,这种奇特结构赋予了苝类化合物优良的理化性质和特殊功能,在材料科学、超分子化学、生物、药学、医学等领域具有宽广的应用潜力,尤其在苝类有机光电材料已得到广泛... 苝类化合物具有大的共轭体系,易于进行结构修饰,可引入各种功能性基团,这种奇特结构赋予了苝类化合物优良的理化性质和特殊功能,在材料科学、超分子化学、生物、药学、医学等领域具有宽广的应用潜力,尤其在苝类有机光电材料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尤其是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开发苝类化合物其它可能的应用,已延伸到诸多领域,特别是相关生物医药的应用研究已成为近几年来异常活跃的新兴研究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进展迅速。本文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参考国内外近五年文献,首次系统地综述了苝类化合物在有机光电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药光敏剂、生物荧光标记和成像、药物载体、人工诊断剂、人工离子受体和荧光分子探针等材料、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研究新进展。文中注重强化了化合物结构对苝类化合物性质和应用的影响。对未来苝类化合物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超分子识别
原文传递
苝分子低聚体的形成及其光谱性质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丽敏 张先付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89,共7页
探讨了苝分子低聚体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这些低聚体与晶核形成紧密相关.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的水含量和苝浓度对聚集的影响,低聚体属于具有光活性的J型,能发红光.计算得到低聚体的聚集数为9,平衡常数数量级较大.
关键词 聚集 晶核 聚集数 平衡常数 荧光
下载PDF
基于苝衍生物的高浓度石墨烯水分散液制备
4
作者 范会生 孙保库 +2 位作者 张习汝 张海春 矢尾家昌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4期27-30,74,共5页
一步法合成了苝系衍生物-N,N-双(二乙胺基丙烷)-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PDIs),对石墨烯有良好的附着能力,并将其作为石墨烯在水中的分散剂。利用超声液相剥离法,以水-乙醇为溶剂,膨胀石墨为原料,制备了高浓度石墨烯水分散液。用原... 一步法合成了苝系衍生物-N,N-双(二乙胺基丙烷)-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PDIs),对石墨烯有良好的附着能力,并将其作为石墨烯在水中的分散剂。利用超声液相剥离法,以水-乙醇为溶剂,膨胀石墨为原料,制备了高浓度石墨烯水分散液。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了水分散液中石墨烯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在最优的工艺参数下,获得了浓度为647.3 mg/L的石墨烯水分散液;石墨烯平均粒径小于1μm,片层数为3~5层,具有良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高浓度 液相剥离法 分散剂
下载PDF
苝酰亚胺接枝纤维素的合成与染料吸附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黄一绥 杨发福 郭红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92-900,共9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苝酰亚胺接枝纤维素材料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证明了其结构。染料吸附实验表明其对所测试的4种染料分子(橙黄G,亮丽春红,亚甲基蓝和结晶紫)均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04、1.21、1... 合成了一种新型苝酰亚胺接枝纤维素材料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证明了其结构。染料吸附实验表明其对所测试的4种染料分子(橙黄G,亮丽春红,亚甲基蓝和结晶紫)均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04、1.21、1.14和0.96 mmol/g。吸附过程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的。在pH值2~12范围内,聚合物3的吸附性能保持基本稳定。由吸附实验结果推测,静电作用、氢键和π-π堆积均在吸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吸附 染料
下载PDF
分子主链含苝结构聚芳酯的合成及性能
6
作者 佟佳莹 张赛 +2 位作者 徐颖楠 乔文强 王植源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30-2435,共6页
以3,9-苝二酰氯、双酚A、对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甲酰氯为原料,通过相转移界面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苝结构单元含量不同的聚芳酯PAR-Pn(n分别为0.05%、0.10%、0.15%、0.20%,表示3,9-苝二酰氯的含量,以双酚A的物质的量为基准计算得到,下同)... 以3,9-苝二酰氯、双酚A、对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甲酰氯为原料,通过相转移界面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苝结构单元含量不同的聚芳酯PAR-Pn(n分别为0.05%、0.10%、0.15%、0.20%,表示3,9-苝二酰氯的含量,以双酚A的物质的量为基准计算得到,下同)。通过DSC、TGA、DMA、UV-Vis及PL对材料的热稳定性、动态力学性能及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芳酯在N_(2)氛围中起始分解温度均在468℃以上,由DMA测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在211℃以上,具有较高的耐热性。所有聚芳酯均具有光致发光的特性,其氯仿溶液的发射峰位于480~540 nm,且荧光强度随苝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另外,所制备的聚芳酯在常用有机试剂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酯 光致发光 界面缩聚 耐热性 功能材料
下载PDF
染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光热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福生 王晟 +1 位作者 吴敏 孙岳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9-1053,共5页
用3,4,9,10-苝四羧酸二酐(PTCDA)、喹啉、无水醋酸锌和4-氨基吡啶(AP)合成了N,N'-二(4-吡啶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DPPBI),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进... 用3,4,9,10-苝四羧酸二酐(PTCDA)、喹啉、无水醋酸锌和4-氨基吡啶(AP)合成了N,N'-二(4-吡啶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DPPBI),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进行了结构表征.用热重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5%的热失重温度为480℃左右,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用分子荧光光度计对产物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在丙酮中的最大荧光发射强度位于524.5nm.以产物(DPPBI)为敏化剂敏化TiO2制备了DPPBI/TiO2粉末,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DPPBI/TiO2进行了光吸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PPBI/TiO2在400-640nm范围内有一较强吸收带,光谱响应范围拓宽到了可见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 合成 表征 热重分析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含苝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鹏 张海连 张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简要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特点和器件结构,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含苝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发展前景和方向作了评述。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电子器件 平板显示
下载PDF
一种氟离子荧光传感器分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付怡 唐辉 +2 位作者 刘泽 张万轩 任君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06-1810,共5页
氟离子是一种电负性极强,半径最小的负离子,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应用.利用氟离子诱导硅氧键断裂这一经典反应,设计合成一种含有四个硅氧键的苝的衍生物B,实现了对F-的高效选择性、高灵敏度识别.该传感器分子对F-有很快的响... 氟离子是一种电负性极强,半径最小的负离子,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应用.利用氟离子诱导硅氧键断裂这一经典反应,设计合成一种含有四个硅氧键的苝的衍生物B,实现了对F-的高效选择性、高灵敏度识别.该传感器分子对F-有很快的响应速度,在1 min左右即可完成,而且探针分子B对F-的检测限达到3.5×10^(-8)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键 荧光传感器 氟离子
原文传递
荧光偏振法测定苝与富勒酸的结合常数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勇 朱亚先 +3 位作者 MichaelHWLam KaFaiPoon 黄贤智 RudolfSSWu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62-163,共2页
建立了用荧光偏振法研究苝和富勒酸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方法. 结果表明, 苝和富勒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强烈. 本方法的一个优点是不经分离既可测定荧光物的结合常数.
关键词 荧光偏振法 富勒酸
原文传递
大共轭芳香基桥联双杯[4]芳烃的合成与染料配合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梁斌 郭红玉 +1 位作者 杨发福 袁锦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63-1868,共6页
杯[4]-1,3-二氨基衍生物3分别与均苯四甲酸酐、1,4,5,8-萘四甲酸酐、3,4,9,10-苝四甲酸酐反应,以“2+2”的模式合成了三种大共轭芳香基桥联的双杯[4]芳烃4、5和6,产率为60%~70%.液液两相萃取实验表明化合物4~6对染料分子橙黄I(OI)和... 杯[4]-1,3-二氨基衍生物3分别与均苯四甲酸酐、1,4,5,8-萘四甲酸酐、3,4,9,10-苝四甲酸酐反应,以“2+2”的模式合成了三种大共轭芳香基桥联的双杯[4]芳烃4、5和6,产率为60%~70%.液液两相萃取实验表明化合物4~6对染料分子橙黄I(OI)和维多利亚蓝(VB)有较好萃取能力,化合物6对OI的萃取率达88.3%.紫外配合光谱、紫外滴定工作曲线和配合质谱均表明,主客体在DMSO溶液中形成1∶1的配合物,化合物6对OI的配合常数达2.80×105L·mol-1.化合物4~6的染料配合能力强弱次序为化合物4〈化合物5〈化合物6,这表明桥联芳香共轭基团在配合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4]芳烃 合成 染料 配合
原文传递
基于苝的非掺杂荧光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有智 梁楠 +1 位作者 赵玉康 张材荣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0,共6页
采用两种经典传统荧光材料作为发光层,制备了非掺杂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s).在器件中两层苝(perylene)以薄层的方式分别置于双极性主体材料CBP(4,4’-di(N-carbazole)biphyenyl)两侧作为蓝光发射体,一层超薄的红荧烯(rubrene)插入... 采用两种经典传统荧光材料作为发光层,制备了非掺杂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s).在器件中两层苝(perylene)以薄层的方式分别置于双极性主体材料CBP(4,4’-di(N-carbazole)biphyenyl)两侧作为蓝光发射体,一层超薄的红荧烯(rubrene)插入CBP中作为橙光发射体.通过改变rubrene在CBP中的插入位置获得了高效率白色荧光器件,最高电流效率为6.6 cd/A(外量子效率为2.6%),最高亮度为18480 cd/m^(2),且其中一种器件在200 mA/cm^(2)的高电流密度下,CIE(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色坐标可达理想白光平衡点(0.33,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白色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红荧烯
下载PDF
基于苝核心的A-D-A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分子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银彬 郑惠文 +4 位作者 汪易慧芝 金宏璋 徐炎 肖思国 闫磊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50-61,共12页
设计合成新颖高效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研究领域.受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中是接收电子的部分,因此该类分子必须具备以下特点:较强的电子吸收能力,高的电子亲和能,良好的光稳定性,与给体材料相匹配的HOM... 设计合成新颖高效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研究领域.受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中是接收电子的部分,因此该类分子必须具备以下特点:较强的电子吸收能力,高的电子亲和能,良好的光稳定性,与给体材料相匹配的HOMO和LUMO能级以确保电子较好地转移,高的电子传输速率.该文设计了以苝为核心作为给体单元,以2-(3-氰基亚甲基)靛酮(INCN)基团为受体单元的A-D-A型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小分子受体材料,用量子化学理论、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研究了该分子的光学、电荷转移速率等性质.计算结果表明,A1受体分子由于具有更对称和更长的共轭结构,因此具有更好的光物理性质和更快的电子迁移率.该文为实验筛选新的受体材料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受体材料 2-(3-氰基亚甲基)靛酮 A-D-A型 密度泛函理论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有机半导体苝的DFT理论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利斌 姬荣斌 +10 位作者 刘树平 王忆锋 台国安 魏长松 许扬羽 陆志文 叶婧 宋立媛 陈雪梅 马钰 庄继胜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5-331,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苝进行了B3LYP/6-31G水平上的分子结构优化、IR光谱、Raman光谱、THz光谱、UV-Vis光谱、分子前线轨道、分子电子密度、Mulliken电荷等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对IR、THz、...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苝进行了B3LYP/6-31G水平上的分子结构优化、IR光谱、Raman光谱、THz光谱、UV-Vis光谱、分子前线轨道、分子电子密度、Mulliken电荷等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对IR、THz、UV-Vis吸收光谱和Raman散射光谱中的特征峰进行了归属,发现苝的THz光谱有三个特征吸收峰,它们分别位于2.94、5.46和7.77 THz,其中5.46 THz的吸收是最强的,它是由以C4-C1-C11-C16为轴的苝分子面外对称弯曲振动产生的。苝在UV-Vis光波段有三个吸收峰,峰值波长分别位于420.79、328.14及303.80 nm,其中420.79nm的紫外吸收峰最强。前线轨道计算表明苝分子的HOMO与LUMO能量差值为3.077eV,它与用UV-Vis的理论计算能隙2.946eV仅有0.131eV(4.45%)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红外光谱 RAMAN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下载PDF
新型多氟代苝基荧光材料的合成、光学性质及其在LED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红 张清 +4 位作者 陆佳鹏 朱森强 苏欢 刘睿 朱红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0-386,435,共8页
以苝为母体,通过引入全氟联苯基,设计合成一种新型多氟代苝基荧光分子3-(全氟-[1,1′-联苯]-4-基)苝(PFD)。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等技术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验证,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系统研究其紫外-可见吸收、... 以苝为母体,通过引入全氟联苯基,设计合成一种新型多氟代苝基荧光分子3-(全氟-[1,1′-联苯]-4-基)苝(PFD)。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等技术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验证,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系统研究其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发射、量子产率及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溶液中,PFD于300~475 nm波长范围内展现出强而宽的特征吸收,于425~600 nm波长范围内展现出具有精细结构的荧光发射,乙腈溶液中的最大发射波长(λ^(max)_(em))为460 nm,相对荧光量子产率(Φ_(em))为96%;在固态下,PFD于560 nm处表现出黄光发射,固态绝对荧光量子产率为30%。基于此,将PFD作为发光材料涂敷于蓝光驱动的发光二极管(LED)芯片上,并成功制备出黄光发射的LED器件,此器件的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色度坐标为(0.43,0.54),色纯度为93.7%。这种全氟联苯基取代的苝衍生物PFD在新型荧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低成本LED发光器件制备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联苯基 荧光材料 黄光发射 LED 量子产率 有机发光材料
下载PDF
利用金属多氮唑框架材料封装荧光分子实现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传感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晓琳 黄颂华 +3 位作者 陈铿 詹顺泽 周浩龙 黄晓春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5期194-203,共10页
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剂/模板剂,制备出具有sql、SOD、RHO等三种不同拓扑网络结构的苯并咪唑锌框架,并探究荧光分子苝在这三种金属多氮唑框架材料中的封装情况,以实现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荧光传感。该实验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鉴定产物的结... 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剂/模板剂,制备出具有sql、SOD、RHO等三种不同拓扑网络结构的苯并咪唑锌框架,并探究荧光分子苝在这三种金属多氮唑框架材料中的封装情况,以实现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荧光传感。该实验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鉴定产物的结构和纯度,通过荧光光谱法对反应产物发光性能进行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苝的封装量。该实验的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反应快速,条件温和、绿色,几乎不产生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副产物。因此,该实验作为本科教学实验可实施性强。在三种金属多氮唑框架材料的合成、表征、性能探究的实验流程中,加入平行对比实验,能加深学生对配位化学合成理论与多孔材料性能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此外,将多孔框架材料的合成与荧光分子的封装相结合实现荧光传感效果,能提升实验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材料性能与应用的探索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锌框架 快速合成 模板剂 荧光传感
下载PDF
有机/高分子光诱导电荷转移材料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金瑞 虞大红 王燕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5期33-35,共3页
光诱导电子转移是光电转换体系中发生的一个简单而重要的过程,即:在受到光激发时,一个电子从电子给体(D)转移到电子受体(A)并形成给体自由基阳离子(D·+)和受体自由基阴离子(A·-)的过程。与之相伴的另一个过程是后电子转移过程... 光诱导电子转移是光电转换体系中发生的一个简单而重要的过程,即:在受到光激发时,一个电子从电子给体(D)转移到电子受体(A)并形成给体自由基阳离子(D·+)和受体自由基阴离子(A·-)的过程。与之相伴的另一个过程是后电子转移过程,即电子重新回到体系的最初状态的过程。为了使放热式电子转移过程顺利进行,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于电子给体和受体的电化学和光物理性质必须匹配。用纳秒激光瞬态吸收光谱在可见-近红外区域能够检测分子间电子转移行为,其重要的标志是观察体系自由基离子的形成。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给体-受体型分子材料的光诱导电荷转移过程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诱导电荷转移 富勒烯 酞菁 卟啉
下载PDF
共晶诱导增强的电化学发光9,10-二苯基蒽-苝微晶构建高效尿酸传感器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妮 张捷源 +4 位作者 黄梓阳 赵晏汐 柴雅琴 袁若 卓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89-1995,共7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自组装方法,制得非共平面分子9,10-二苯基蒽(DPA)与平面型分子苝(Pe)形成的具有共晶诱导增强效应的电化学发光(ECL)新材料.DPA的引入不仅可以有效降低Pe分子因π-π作用聚集引起的聚集诱导猝灭(ACQ)效应,导致Pe分子的...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自组装方法,制得非共平面分子9,10-二苯基蒽(DPA)与平面型分子苝(Pe)形成的具有共晶诱导增强效应的电化学发光(ECL)新材料.DPA的引入不仅可以有效降低Pe分子因π-π作用聚集引起的聚集诱导猝灭(ACQ)效应,导致Pe分子的ECL发射从二聚体或多聚体激发态(^1Pe^2*)转变为单体激发态(^1Pe*);还发挥了供体分子的作用,为受体分子Pe提供了有效的能量传递,进一步增强了ECL响应.将该共晶发光材料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新型ECL尿酸传感器,其对尿酸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μmol/L^5.0 mmol/L,检出限为4.0 nmol/L,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诱导增强电化学发光 9 10-二苯基蒽 尿酸 传感器
下载PDF
拉伸PVA膜法中膜的拉伸与分子取向的关系
19
作者 苑星海 《广州化工》 CAS 2005年第3期56-57,共2页
通过对苝的二向色性电子光谱的解析。
关键词 二向色性光谱 拉伸高分子膜法
下载PDF
新时代新技术新品种—中国高性能有机颜料的研发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永嘉 《染料与染色》 CAS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我国的有机颜料行业在改革开放的30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研发高性能有机颜料方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文中给出了一些具体事例,例如,DPP、苯并咪唑酮以及苝系这三类颜料。就染料工业的发展,文中给出了一些与染料(颜料)相关的化学... 我国的有机颜料行业在改革开放的30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研发高性能有机颜料方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文中给出了一些具体事例,例如,DPP、苯并咪唑酮以及苝系这三类颜料。就染料工业的发展,文中给出了一些与染料(颜料)相关的化学品及其合成技术在其他工业部门(包括IT等高技术领域)内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 颜料 技术 苯并咪唑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