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病毒在不同宿主中交替繁殖对病毒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慧芳 韩召军 +3 位作者 方继朝 钟万芳 王节萍 刘宝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42-248,共7页
研究了混合病毒在不同宿主中交替繁殖对病毒毒力的影响,选用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er)较专化的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和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较专化的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lNPV),按多角体... 研究了混合病毒在不同宿主中交替繁殖对病毒毒力的影响,选用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er)较专化的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和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较专化的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lNPV),按多角体数量1∶1混合后分别连续感染或交替感染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比较各代病毒对两种夜蛾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lNPV中国株和AcNPV混合,起始感染甜菜夜蛾,再在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中交替繁殖后,F4代斜纹夜蛾病毒(由斜纹夜蛾中收集的病毒)对3龄甜菜夜蛾幼虫的致死率极显著高于F2代斜纹夜蛾病毒,F3代甜菜夜蛾病毒(由甜菜夜蛾中收集的病毒)对斜纹夜蛾的致死率也显著高于F1代甜菜夜蛾病毒;混合病毒起始感染斜纹夜蛾,再经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交替繁殖后,斜纹夜蛾病毒对甜菜夜蛾的毒力以及甜菜夜蛾病毒对斜纹夜蛾的毒力也都显著提高。交替传代后的病毒比同代次连续传代后的病毒对非宿主的毒力显著提高,并且它们对原宿主的毒力未有减弱。AcNPV和SlNPV日本株混合病毒在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中交替繁殖后也表现出对非宿主毒力的提高。表明混合病毒在两种不同原宿主中交替繁殖比其在同种宿主中连续繁殖后对非繁殖原宿主的毒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夜蛾多角病毒 交替繁殖 毒力 夜蛾 甜菜夜蛾
下载PDF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与Bt混合试剂对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毒力分析
2
作者 王洁 李玉英 +3 位作者 李子昂 阿地力·沙塔尔 李万倩 王琼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319,共7页
为测定野生型和重组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 MNPV)在葡萄花翅小卷蛾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以野生型和重组型Ac MNPV及其与苏云金杆菌(Bt)的混合试剂为试验材料,分... 为测定野生型和重组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 MNPV)在葡萄花翅小卷蛾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以野生型和重组型Ac MNPV及其与苏云金杆菌(Bt)的混合试剂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病毒及其与Bt的混合试剂对葡萄花翅小卷蛾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感染WT(野生型Ac MNPV)、WT-31(Ac MNPV携带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orf31)、WTgp64-31(Ac MNPV缺失gp64基因、携带Cp GV orf31)的幼虫逐日死亡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作用速率缓慢;WT与WT-31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0.36%、71.43%,并显著高于WTgp64-31(58.93%),但前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性。以WT和WT-31为基础,在混合有1000 IU/mL Bt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表明,WT-31的LC50和LC90分别为1.66×10^(3)PIB/mL、3.07×10^(5)PIB/mL;浓度为104PIB/mL、105PIB/mL的WT-31的LT50分别为5.67 d、4.24 d,LT90分别为11.62 d、9.33 d;Ac MNPV能够感染葡萄花翅小卷蛾,较低浓度的Bt能够显著促进重组Ac MNPV(WT-31)的杀虫效率。研究结果将为葡萄花翅小卷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翅小卷蛾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苹果蠹蛾颗粒病毒 苏云金杆菌
下载PDF
AcMNPV P35抑制HaSNPV诱导的Tn-Hi5细胞凋亡 被引量:2
3
作者 南方 宋建华 +2 位作者 王瑞青 梁昌镛 陈新文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2期173-178,共6页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能够抑制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 hedrovirus,HaSNPV)诱导的Tn Hi5 细胞凋亡,并能辅助HaSNPV在Tn Hi5...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能够抑制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 hedrovirus,HaSNPV)诱导的Tn Hi5 细胞凋亡,并能辅助HaSNPV在Tn Hi5细胞中复制,产生具有感染能力的子代病毒。瞬时表达实验证明,在Tn Hi5细胞中,p35具有明显抑制凋亡的能力,但是不能辅助HaSNPV在Tn Hi5细胞中的复制;进一步构建超表达p35 的重组病毒:vHap35,发现vHap35能够抑制Tn Hi5细胞凋亡,但是不能产生具有感染力的病毒粒子。电镜观察发现感染重组病毒的部分细胞中存在单粒包埋的病毒粒子(OD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棉铃虫多角病毒 Ac-p35 Tn—Hi5
下载PDF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E25序列突变对其入核定位和芽殖型病毒体增殖的影响
4
作者 罗晓春 岳秀丽 黎路林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5-543,共9页
为了认识杆状病毒E25不同区段序列对其入核运输和定位及对病毒复制的作用,用egfp依次替代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e25不同区段序列或插入其不同位点构建7个e25突变体,分别插入e25缺失型或野生型bacmid构建了14个e25突变型bacmids,用于... 为了认识杆状病毒E25不同区段序列对其入核运输和定位及对病毒复制的作用,用egfp依次替代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e25不同区段序列或插入其不同位点构建7个e25突变体,分别插入e25缺失型或野生型bacmid构建了14个e25突变型bacmids,用于对Sf9细胞的转染-感染实验。免疫荧光和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显示,由EGFP替代E25 2~45aa构成的融合蛋白在被转染细胞质中弥散分布;EGFP插入1aa/2aa处构成的融合蛋白沿核膜外侧分布,未入核;EGFP替代46~118aa或插入118aa/119aa处形成的E25-EGFP在细胞核膜内、外侧和核质中呈稀疏点块状分布。EGFP替代119~228aa或插入45/46aa或C-末端的融合蛋白的定位与野生型bacmid转染细胞中的E25相似,呈环状或弥散分布。这些结果显示虽然E25N-端序列对其定向入核运输和膜定位是必需的;但其中间段序列对其入核运输和定位也有一定影响。在正常E25和E25-EGFP突变子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不同的E25-EGFP突变子与正常E25呈现共定位特征,显示E25可能以二聚体或多聚体形式存在。在转染-感染实验中,只有兼含正常e25和2~45aa编码序列被替代的e25突变体的bacmid能够产生高感染性芽殖型病毒体(Budded virus,BV);其它e25突变型bacmids只能产生少量或完全不能产生感染性BV,显示E25结构严谨,所有替代和插入突变都导致其功能丧失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被膜蛋白E25 定位
原文传递
缺失宿主Vta1蛋白的MIT结构域对杆状病毒AcMNPV复制的影响
5
作者 孙雨 李玉英 +3 位作者 王司军 于乾龙 岳琦 李朝飞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7-257,共11页
【目的】克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Vta1基因,检测Vta1在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反转录-PCR与PCR方法筛选草地贪夜蛾Vta1基因... 【目的】克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Vta1基因,检测Vta1在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反转录-PCR与PCR方法筛选草地贪夜蛾Vta1基因及缺失Vta1N-端MIT结构域的突变体并构建其瞬时表达质粒,通过转染Sf9细胞检测表达;构建Vta1及其突变体的双分子荧光互补表达质粒,并通过瞬时转染检测其与Vps4及ESCRT-III亚基Vps46与Vps60的相互作用;共转染gp64与Vta1及其突变体瞬时表达质粒,检测瞬时表达Vta1突变体对AcMNPV出芽型病毒产量及病毒基因启动子指导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了草地贪夜蛾Vta1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昆虫、酵母与人类Vta1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分别约为20%与50%。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GFP标签的Vta1及其突变体均能在瞬时转染的Sf9细胞中表达。双分子荧光互补分析发现,缺失第1个或第2个MIT结构域显著降低Vta1突变体与Vps4、Vps46或Vps60的相互作用。此外,瞬时表达Vta1突变体显著降低了AcMNPV感染性出芽型病毒的产量,但并未影响AcMNPVie1基因早期启动子和p6.9基因晚期启动子指导的LacZ和GUS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Vta1可能参与杆状病毒AcMNPV子代病毒粒子的组装和/或出芽释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内吞分选转运复合 Vta1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原文传递
杆状病毒PK-1亚细胞定位分析
6
作者 陈雅婷 郭凯 +3 位作者 李敏 赵淑玲 吕孝敏 梁昌镛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39,共4页
目的:制备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PK-1抗体,利用抗体分析PK-1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亚细胞定位。方法:根据pk-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全长序列,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利用原核表达目的蛋白质,将产物进行亲和层析,获... 目的:制备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PK-1抗体,利用抗体分析PK-1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亚细胞定位。方法:根据pk-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全长序列,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利用原核表达目的蛋白质,将产物进行亲和层析,获得纯化蛋白。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兔子制备抗血清,利用PK-1抗血清进行免疫荧光分析PK-1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原核表达并纯化PK-1融合蛋白,获得PK-1兔多克隆抗血清,并确定了PK-1在病毒的感染过程的亚细胞定位。结论:在杆状病毒感染后的16h,PK-1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随后扩散到细胞核中,在感染后24h分布在整个细胞中,到感染后48~72h,PK-1又重新定位在细胞质中,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分析PK-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pk-1基因 表达 免疫荧光 亚细胞定位
原文传递
杆状病毒P6.9蛋白的表达及自身互作研究
7
作者 梁昌镛 张高瞻 +3 位作者 赵淑玲 李敏 戴雪娟 侯艳玲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P6.9蛋白并制备抗体,研究P6.9的自身互作。方法:用PCR方法扩增p6.9基因,将其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pGEX-4T-1、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选取可溶性较...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P6.9蛋白并制备抗体,研究P6.9的自身互作。方法:用PCR方法扩增p6.9基因,将其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pGEX-4T-1、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选取可溶性较好的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抗体。然后利用该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P6.9的自身互作。结果:构建了pMAL-P6.9、pGEX-P6.9、pET-P6.9三种原核表达质粒,分别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产生了与预期分子量相符的MBP-P6.9(49.4kDa)、GST-P6.9(32.9kDa)、HIS-P6.9(12.5kDa)融合蛋白。制备了P6.9的多克隆抗体,能与P6.9蛋白发生特异反应。Pull-down结果表明P6.9自身互作。结论:获得了兔抗P6.9的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P6.9的功能提供了检测工具。证明了P6.9之间的互作,说明该蛋白功能的发挥可能是通过多聚体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P6.9蛋白 表达 Pulldown
原文传递
BmNPV和AcNPV扩大寄主域杂交重组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和改进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小锋 曹翠平 +1 位作者 许雅香 鲁兴萌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6-164,共9页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简称AcNPV)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简称BmNPV)表达系统是目前最主要的两类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两者各具特点,前者寄...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简称AcNPV)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简称BmNPV)表达系统是目前最主要的两类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两者各具特点,前者寄主昆虫个体较小,但寄主范围广、适合较大规模的细胞悬浮培养生产体系;而后者虽然寄主专一,但以个体较大、易饲养的家蚕为寄主,具有表达量高、特别适合产业化水平开发的要求.为了利用AcNPV和BmNPV各自的优势,扩大昆虫杆状病毒的寄主范围,以BmNPV为基础,利用决定病毒寄主范围的DNA解旋酶基因及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了介于BmNPV和AcNPV间的杂交重组病毒(hybridbaculovirusofAcNPVandBmNPV,简称HyNPV).这样构建的杂交重组病毒具有AcNPV和BmNPV的双重优点,既能感染所有AcNPV的寄主,又可以在家蚕中表达.以人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基因作为应用实例,克隆构建了这样的一种重组杂交病毒,可在Sf21,Tn-5,BmN培养细胞及家蚕个体中穿梭表达.为了减少表达后重组蛋白的降解,利用基因敲除法删除了杆状病毒本身的一种主要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提高了重组蛋白的稳定性和表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NPV BMNPV 寄主范围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 杂交重组病毒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家蚕多角病毒
原文传递
Ac NPV·Bt·En复配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蓉 马永平 +1 位作者 徐进平 孟小林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48,F003,共3页
关键词 甜菜夜蛾 苏云金芽孢杆菌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增效蛋白 蔬菜害虫 毒力测定 幼虫 复配剂
下载PDF
家蚕丝素重链启动子克隆片段在家蚕体内和昆虫培养细胞内的渗漏表达 被引量:10
10
作者 汪生鹏 陆长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1-496,共6页
为了探讨家蚕丝素重链基因的调控机制,应用重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为基因转移载体,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研究了丝素重链基因启动子克隆片段在家蚕丝腺的不同部位,以及脂肪体细胞和Sf9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渗漏。... 为了探讨家蚕丝素重链基因的调控机制,应用重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为基因转移载体,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研究了丝素重链基因启动子克隆片段在家蚕丝腺的不同部位,以及脂肪体细胞和Sf9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渗漏。结果发现,丝素重链启动子克隆片段在家蚕中部丝腺存在表达渗漏,并且在中部丝腺前部的表达活性要强于中部丝腺的中部和后部;克隆片段在脂肪体组织存在表达渗漏,通过荧光解剖显微镜可以在体表观察到绿色荧光;克隆片段在Sf9培养细胞中也存在表达渗漏。上述结果说明目前已知的有关家蚕丝素重链基因的调控元件仍不充分,家蚕基因组中可能还有其他调控丝素重链基因表达组织和时相的特异性元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丝素重链基因 渗漏表达 重组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抑制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诱导的斜纹夜蛾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萍 杨凯 +2 位作者 代小江 庞义 苏德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02-707,共6页
野生型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Autographacalifornic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感染斜纹夜蛾 (Spodopteralitura)细胞系Sl zsu 1,可引起典型的细胞凋亡 ;但可以在草地夜蛾 (Spodopterafrugiperda)细胞Sf 9中复制并... 野生型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Autographacalifornic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感染斜纹夜蛾 (Spodopteralitura)细胞系Sl zsu 1,可引起典型的细胞凋亡 ;但可以在草地夜蛾 (Spodopterafrugiperda)细胞Sf 9中复制并形成多角体 .比较了AcMNPV p35基因在病毒感染两种细胞的复制和转录情况 ,认为 p35在非受纳细胞中及时有效的表达能阻止细胞发生凋亡 ;共感染实验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ur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可以抑制AcMNPV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可帮助病毒进行复制 ,推测SpltMNPV基因组中与 p35同源的 p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多角病毒 抑制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诱导 夜蛾细胞凋亡 P35基因
下载PDF
虫酰肼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慧芳 韩召军 +1 位作者 方继朝 刘宝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研究了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昆虫生长调节剂虫酰肼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虫酰肼在作用于甜菜夜蛾时对AcNPV有显著增效作用,不仅可提高杀虫毒力,而且也能提高杀虫速度.作用于3龄和4龄幼虫时,6.67 m... 研究了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昆虫生长调节剂虫酰肼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虫酰肼在作用于甜菜夜蛾时对AcNPV有显著增效作用,不仅可提高杀虫毒力,而且也能提高杀虫速度.作用于3龄和4龄幼虫时,6.67 mg/L虫酰肼对AcNPV的增效比分别是1.31和3.62,使害虫因表现感染病毒症状而死亡的LT50(致死中时)分别缩短10.8%和6.5%,使害虫因病毒和虫酰肼作用而死亡的LT50分别缩短25%和20.4%.虫酰肼和病毒协同作用还显著抑制了幼虫的生长发育,在协同作用1天后,幼虫体重即显著低于单用病毒或对照,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协同作用组幼虫体重与病毒单剂组及对照组的差异越来越大.但6.67mg/L虫酰肼和2.7×105PIB/mL AcNPV协同作用于幼虫期时,其对存活幼虫发育为成虫后的繁殖力无影响,成虫产卵量、交配率、卵孵化率以及卵孵化幼虫数等均与病毒单剂及虫酰肼单剂无显著差异,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虫酰肼 甜菜夜蛾 增效作用
原文传递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铮 吴大洋 《中国蚕业》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关键词 表达载系统 杆状病毒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研究进展 环状DNA分子 多角蛋白基因 昆虫病毒 ACMNPV Virus
下载PDF
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棉铃虫和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饶楠 梁雪娜 +3 位作者 夏红英 饶雷 左文杰 韦秀成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明确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棉花棉铃虫和甘蓝小菜蛾的田间防效。[方法]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棉铃虫的防效药后3d分别... [目的]明确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棉花棉铃虫和甘蓝小菜蛾的田间防效。[方法]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棉铃虫的防效药后3d分别为86.48%、88.68%、89.65%和93.64%,药后7d分别为89.40%、91.42%、91.96%和93.75%,保铃效果分别为87.08%、91.06%、91.93%和93.05%。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药后3d分别为58.48%、67.68%、74.65%和79.64%,药后7d分别为72.40%、79.12%、83.76%和87.75%,统计分析表明:在1500g/hm2(制剂量)处理后的3、7d,试验药剂对棉铃虫和小菜蛾的防效较优于对照药剂的防效。[结论]该药剂安全性好,对棉花及甘蓝生长无不良影响,推荐使用剂量为1125~1500g/hm2,使用方法为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悬浮剂
原文传递
蛇床子素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以文 郭慧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36,共3页
为寻找病毒增效新途径,克服天然昆虫病毒存在杀虫活性低和速度慢的缺陷,研究植物源提取物蛇床子素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蛇床子素在作用于甜菜夜蛾幼虫时对AcNPV有显著增效... 为寻找病毒增效新途径,克服天然昆虫病毒存在杀虫活性低和速度慢的缺陷,研究植物源提取物蛇床子素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蛇床子素在作用于甜菜夜蛾幼虫时对AcNPV有显著增效作用,但对病毒杀虫速度无明显提高作用。蛇床子素在作用于甜菜夜蛾成虫时有效降低其繁殖力,取食含AcNPV和蛇床子素糖水的甜菜夜蛾产有效卵数量显著低于单取食含AcNPV糖水甜菜夜蛾的有效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甜菜夜蛾 增效作用
下载PDF
荧光增白剂对重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丽红 韩金 +2 位作者 金利容 彭建新 洪华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09-613,共5页
以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为标志基因的重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 (AcMNPV -hsp70 /lacZ)研究光增白剂对该病毒的增效作用及其作用方式 .通过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表明 :光增白剂FB - 2 8能提高甜菜夜蛾幼虫的死亡率 ,降低半致死浓度 ,缩... 以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为标志基因的重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 (AcMNPV -hsp70 /lacZ)研究光增白剂对该病毒的增效作用及其作用方式 .通过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表明 :光增白剂FB - 2 8能提高甜菜夜蛾幼虫的死亡率 ,降低半致死浓度 ,缩短半致死时间 ;光增白剂的增效作用与感染虫龄有关 .此外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中肠组织病理以及血淋巴细胞感染观察表明 :在幼虫的病毒接种物中添加合适浓度的荧光增白剂不会改变病毒在幼虫中肠组织中的感染部位 ,却可以提高幼虫对病毒的敏感性 ,产生更多的病灶 .图版 1图 4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FB-28) 重组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增效作用 甜菜夜蛾
下载PDF
利用双色荧光观察分析重组家蚕杆状病毒对昆虫细胞及蚕体组织的感染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文兵 马双双 +3 位作者 李兵 叶思思 高静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4-637,共4页
尝试将红色荧光蛋白(RFP)作为昆虫表达体系的分子标签,克隆了rfp基因的读码框,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该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mNPV-rfp。对家蚕细胞的感染表明,rfp适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 尝试将红色荧光蛋白(RFP)作为昆虫表达体系的分子标签,克隆了rfp基因的读码框,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该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mNPV-rfp。对家蚕细胞的感染表明,rfp适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在显微镜下红色荧光很明显,说明RFP可以作为杆状病毒表达的分子标签。BmNPV-rfp和另一种插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家蚕重组杆状病毒BmNPV-gfp混合感染家蚕细胞和幼虫的实验表明,二者的荧光很少在同一细胞中发生重叠,说明昆虫细胞大多只感受1次同一来源的病毒。BmNPV-rfp、BmN-PV-gfp与AcNPV混合感染Sf21细胞的结果也证明了该推断,并且还显示AcNPV可以协助BmNPV来源的病毒基因在Sf21细胞中表达以及协助病毒增殖或产生杂交病毒,但尚未明确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荧光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家蚕多角病毒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细胞感染 组织感染
下载PDF
杆状病毒AcMNPV中Ac109蛋白的抗虫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书美 付月君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55-158,171,共5页
为研究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中病毒增殖因子Ac109对鳞翅目害虫甜菜夜蛾幼虫的抗虫效应,采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重组病毒AcMNPV-Ac109-EGFP。免疫印迹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重组病毒AcMNPV-Ac109-EGFP... 为研究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中病毒增殖因子Ac109对鳞翅目害虫甜菜夜蛾幼虫的抗虫效应,采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重组病毒AcMNPV-Ac109-EGFP。免疫印迹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重组病毒AcMNPV-Ac109-EGFP侵染昆虫Sf9细胞后Ac109的表达量和细胞的荧光强度随着侵染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抗虫试验表明,与AcMNPV处理组、PBS对照组相比,AcMNPV-Ac109-EGFP病毒处理组的幼虫体质量增长缓慢,有较高的致死率和低的蛹化率及羽化率;AcMNPV与AcMNPV-Ac109-EGFP病毒处理组的最终死亡率分别为58.33%和73.33%;蛹化率分别为41.667%和25.000%;羽化率分别为20.00%和11.67%,说明Ac109可提高病毒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抗虫性。以上结果构建了1株高抗虫活性的重组病毒,并为这个重组病毒潜在的应用价值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AcMNPV)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病毒增殖因子Ac109 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Sf9 甜菜夜蛾
下载PDF
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三种夜蛾的室内毒杀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士杰 占军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62-64,共3页
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按0.5∶1复合而成的。为了掌握其对甘蓝夜蛾的毒杀效果,用蒸馏水将其稀释成2.0×10~3、2.0×10~4、2.0×10~5、2.0... 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按0.5∶1复合而成的。为了掌握其对甘蓝夜蛾的毒杀效果,用蒸馏水将其稀释成2.0×10~3、2.0×10~4、2.0×10~5、2.0×10~6、2.0×10~7PIB·mL^(-1)五个所需的浓度进行测试,并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法测验。结果表明: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毒杀效果差异显著。饲毒后第2天,甘蓝夜蛾对复合剂较敏感;饲毒后第3天对复合剂敏感性均增强;饲毒后第4天,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死亡率均在80%以上,斜纹夜蛾死亡率在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夜蛾多角病毒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复合毒杀 夜蛾 甜菜夜蛾 甘蓝夜蛾
下载PDF
AcMNPV e18基因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构建和转录自激活检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瑞丽 周晓伟 黎路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36-2438,2442,共4页
用PCR方法扩增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被膜蛋白ODV-E18基因,克隆至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构建诱饵质粒pG-BKT7-e18。将诱饵质粒分别转化酵母菌株Y187和AH109感受... 用PCR方法扩增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被膜蛋白ODV-E18基因,克隆至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构建诱饵质粒pG-BKT7-e18。将诱饵质粒分别转化酵母菌株Y187和AH109感受态细胞,被转化细胞在涂有X-gal的SD/-Trp营养缺陷型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白色菌落;在SD/-Trp/-His和SD/-Trp/-Ade固体培养基上均不形成菌落,表明诱饵基因表达产物BD-E18在这两种细胞中都不能激活报告基因转录。pGBKT7-e18转化的Y187细胞在SD/-Trp营养缺陷型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与空载体转化细胞相同,显示BD-E18对酵母细胞无细胞毒性。结果表明,AcMNPV ODV-E18可能不直接参与对宿主细胞或病毒基因表达的调节,其编码基因可以作为诱饵基因通过筛查病毒宿主cDNA文库识别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 AcMNPV) ODV-E18 酵母双杂交 自激活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