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预处理苗带甘薯裸苗自动移栽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1
作者 武广伟 安晓飞 +3 位作者 颜丙新 李立伟 何宇凡 孟志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99-109,共11页
甘薯种植多以裸苗移栽为主,对机械化移栽要求较高。针对国内甘薯移栽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作业时需要人工喂苗导致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栽插质量不高的问题,结合甘薯裸苗栽植农艺要求,基于预处理苗带喂苗装置和挠性圆盘栽植装置设计了一种甘... 甘薯种植多以裸苗移栽为主,对机械化移栽要求较高。针对国内甘薯移栽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作业时需要人工喂苗导致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栽插质量不高的问题,结合甘薯裸苗栽植农艺要求,基于预处理苗带喂苗装置和挠性圆盘栽植装置设计了一种甘薯裸苗自动移栽机,结合甘薯裸苗移栽机喂苗装置、挠性圆盘栽植装置和浇水装置自动作业控制需要,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甘薯裸苗自动移栽机控制系统,能够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开沟、自动有序喂苗、定株距栽插、镇压覆土、自动浇水、修垄等作业。田间试验表明,机具在目标株距25 cm以及作业速度0.25、0.35、0.45 m/s的情况下,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和栽植深度合格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和栽植姿态合格率受作业速度影响较大,栽植深度受作业速度变化影响较小,在作业速度为0.25 m/s时,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0.16%,栽植深度合格率平均值为95.56%,作业性能优于0.35 m/s和0.45 m/s,栽植姿态合格率平均值为90%。本研究为甘薯裸苗机械化、自动化移栽机械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机械 甘薯 自动喂
下载PDF
玉米苗带秸秆还田旋耕施肥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荐世春 张宁宁 +3 位作者 王小瑜 邸志峰 彭强吉 付乾坤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7-180,共4页
为解决麦茬地小麦收获后留茬高、秸秆覆盖量大而导致的土地板结、整地质量差、出苗不整齐和全幅灭茬、整地动力消耗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苗带秸秆还田旋耕施肥玉米播种联合作业机,可一次完成苗带秸秆还田、苗带旋耕、施肥、播种和覆... 为解决麦茬地小麦收获后留茬高、秸秆覆盖量大而导致的土地板结、整地质量差、出苗不整齐和全幅灭茬、整地动力消耗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苗带秸秆还田旋耕施肥玉米播种联合作业机,可一次完成苗带秸秆还田、苗带旋耕、施肥、播种和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田间性能试验表明:该机结构合理,通过性良好,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cm的达到90%以上,播种深度、施肥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1.5%、19.8%,粒距变异系数为27.7%,播种机作业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秸秆还田 旋耕
下载PDF
旱作物垄间覆膜苗带地温与气温的关系
3
作者 刘庆华 朱伟峰 马永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32-634,共3页
2004年春在黑龙江省甘南县进行大豆垄间覆膜增温效果试验。通过对地温、气温关系的分析,得出不同膜宽苗带各土层深度地温与气温间的数学关系。地面温度与气温呈对数关系,剖面其他各层地温与气温之间均呈线性关系。覆膜宽度超过40cm,各... 2004年春在黑龙江省甘南县进行大豆垄间覆膜增温效果试验。通过对地温、气温关系的分析,得出不同膜宽苗带各土层深度地温与气温间的数学关系。地面温度与气温呈对数关系,剖面其他各层地温与气温之间均呈线性关系。覆膜宽度超过40cm,各种膜宽的膜外苗带地温与气温的关系比较稳定,增加膜宽增温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物 垄间覆膜 地温 气温
下载PDF
家乡的葡萄熟了
4
作者 郑卫星 《华人时刊》 2022年第8期76-77,共2页
无锡鸿山种植葡萄的时间不长,还谈不上有种植的历史。起先,在鸿山,葡萄树也只是偶尔见到一两株。村上雪平家的屋前种过一株,他家为什么会有?我后来想到他的一个姑母年轻时去新疆支边了,一定是他姑母从新疆把苗带回来的。
关键词 葡萄树 鸿山 新疆 种植
下载PDF
免耕播种机液压驱动弹齿式清秸装置设计
5
作者 魏传省 尤晓东 张旭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年第6期30-32,共3页
为提高免耕播种机的苗带秸秆清理效果,设计一种液压驱动弹齿式清秸装置。概述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对弹齿清秸部件进行运动学分析,确定主要结构参数。试验表明,该装置可在播种作业时对苗带区秸秆进行有效清理,弹齿清秸部件转速高,拨草... 为提高免耕播种机的苗带秸秆清理效果,设计一种液压驱动弹齿式清秸装置。概述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对弹齿清秸部件进行运动学分析,确定主要结构参数。试验表明,该装置可在播种作业时对苗带区秸秆进行有效清理,弹齿清秸部件转速高,拨草及防缠能力有所增强,但尚需规模化试验,以进一步验证不同播种作业速度下的防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机 弹齿 清秸装置 清理
下载PDF
玉米苗带深松技术模式试验与研究
6
作者 张旭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第10期32-33,共2页
目前国家加大了对深松整地的补贴力度,使该项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为了更好地探索低耗高效的深松整地作业模式,设计并开展了玉米苗带深松试验。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采集相关数据,考察苗带深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分析其推广应... 目前国家加大了对深松整地的补贴力度,使该项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为了更好地探索低耗高效的深松整地作业模式,设计并开展了玉米苗带深松试验。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采集相关数据,考察苗带深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分析其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整地 玉米 影响 试验
下载PDF
宽苗带勾型窝眼轮式小麦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彩玲 魏丹 +3 位作者 都鑫 姜萌 宋建农 张福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为解决宽苗带小麦精密播种排种器排种均匀性差的难题,结合小麦精量排种技术提出一种勾型窝眼轮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使种子行内分布均匀,行间种子不散乱。对关键参数进行了设计和理论分析,通过EDEM离散元软件完成了种层厚度调节板水... 为解决宽苗带小麦精密播种排种器排种均匀性差的难题,结合小麦精量排种技术提出一种勾型窝眼轮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使种子行内分布均匀,行间种子不散乱。对关键参数进行了设计和理论分析,通过EDEM离散元软件完成了种层厚度调节板水平距离、窝眼布置形式、窝眼个数、窝眼倾角、种箱底板倾角对充种性能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勾型窝眼轮转速、种层厚度调节板垂直高度和窝眼长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多元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并应用Design-Expert 8. 0. 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回归模型和因素对指标影响关系,确定了影响单粒率重要性大小依次为窝眼长度、种层厚度调节板垂直高度和排种轮转速,排种轮转速与窝眼长度间交互作用不可忽视;影响合格率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种层厚度调节板垂直高度、排种轮转速和窝眼长度。基于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排种轮转速为23. 05 r/min、窝眼长度为7. 00 mm、种层厚度调节板垂直高度为25. 00 mm时,合格率为98. 59%。对该优化参数组合下的排种器进行充种性能和排种性能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充种合格率为98. 01%,试验验证结果与仿真优化结果相吻合,验证了仿真优化结果的可靠性,此时排种器4行间充种合格率变异系数仅为1. 20%,宽苗带各行间变异系数较小;排种合格率为90. 03%,行间排种合格率变异系数为1. 50%,行内均匀性变异系数达到16. 54%,排种性能明显优于常用外槽轮排种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勾型孔式排种器 离散元法
下载PDF
正反转组合式水稻宽苗带灭茬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银平 杜瑞成 +2 位作者 刁培松 杨善东 王振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3,共7页
针对稻麦两茬轮作区,小麦收获时间短、水稻插秧费时费力、直播整地要求高的问题,利用反转灭茬技术和主动防拥堵技术,同时借鉴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设计了一种正反转组合式水稻宽苗带灭茬播种机,一次完成旋耕、灭茬、防堵、深施肥、宽苗带... 针对稻麦两茬轮作区,小麦收获时间短、水稻插秧费时费力、直播整地要求高的问题,利用反转灭茬技术和主动防拥堵技术,同时借鉴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设计了一种正反转组合式水稻宽苗带灭茬播种机,一次完成旋耕、灭茬、防堵、深施肥、宽苗带播种、覆土和镇压功能。在稻麦两熟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反转旋耕装置能很好的灭茬,正转清草装置能有效防堵,在正反旋耕的配合作用下,种床土壤细碎,播种覆土均匀,播种深度和施肥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4.58%和2.40%,种肥垂直间距变异系数为4.72%;平均苗带宽度为138.4 mm,与理论设计宽度差异不显著;不同苗带宽度上种子分布有差异但不显著,符合设计要求;苗带宽度对水稻生长有影响,苗带两侧有效分蘖和成穗率显著高于苗带中间(P<0.05);机具的通过性满足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作物 反转 灭茬 防堵 水稻
下载PDF
小麦宽苗带撒播器弹籽板结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9
9
作者 祝清震 武广伟 +3 位作者 陈立平 赵春江 孟志军 史江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了对小麦宽苗带撒播器进行结构改进和参数优化,该文以鸭掌型宽苗带撒播器弹籽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球面半径、安装倾角和跨度作为变量的球面型弹籽板数学结构模型,搭建了离散元仿真平台,以小麦籽粒横向均匀度变异系数作为作业效果评... 为了对小麦宽苗带撒播器进行结构改进和参数优化,该文以鸭掌型宽苗带撒播器弹籽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球面半径、安装倾角和跨度作为变量的球面型弹籽板数学结构模型,搭建了离散元仿真平台,以小麦籽粒横向均匀度变异系数作为作业效果评价指标,分析3个变量对宽苗带撒播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弹籽板的结构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球面半径在130~150 mm、安装倾角在30?~40?、跨度在80?~100?区间时,宽苗带撒播器具有较好的横向匀种效果;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3个变量与横向均匀度变异系数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影响小麦籽粒横向均匀度变异系数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安装倾角、球面半径、跨度和安装倾角×跨度,其中安装倾角和跨度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当球面半径、安装倾角和跨度分别为141.26 mm、35.53?和90.72?时,宽苗带撒播器具有较优的横向匀种效果,此时理论计算和仿真试验的横向均匀度变异系数分别为10.58%和9.21%,两者偏差仅为1.37个百分点,说明建立的回归模型准确;弹籽板最优结构参数组合下宽苗带撒播器台架和田间应用试验结果显示,小麦籽粒的横向均匀度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3.40%和12.10%,台架和田间应用试验的结果与仿真试验基本吻合,证明应用离散元法对宽苗带撒播器弹籽板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的结果是可信的。该研究可以为宽苗带撒播器的弹籽板结构参数优化以及提升其横向匀种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仿真 离散元 撒播 数学建模 结构优化 小麦播种
下载PDF
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苗带条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被引量:18
10
作者 解宏图 杜海旺 +1 位作者 王影 李社潮 《农业工程》 2020年第3期24-26,共3页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介绍了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苗带条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介绍了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苗带条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优势、主要机具装备、作业流程及要点、重点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玉米 条耕 秸秆还田 免耕播种
下载PDF
不同行距与苗带宽度互作对宽幅精播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邵敏敏 黄玲 +7 位作者 徐兴科 赵凯 孙雷明 王霖 闫璐 吕鹏 鞠正春 高瑞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30-34,共5页
为探明不同行距、不同苗带宽度互作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完善小麦宽幅精播配套栽培技术,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山农28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播种行距分别为20、25、30 cm;副区苗带宽度分别为3、5、7、9、11 cm),研究了不同行距与苗带... 为探明不同行距、不同苗带宽度互作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完善小麦宽幅精播配套栽培技术,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山农28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播种行距分别为20、25、30 cm;副区苗带宽度分别为3、5、7、9、11 cm),研究了不同行距与苗带宽度配置对小麦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20 cm时,5 cm苗带宽度种植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高;行距25 cm时,配置苗带宽度9 cm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达到较高水平;行距30 cm时,苗带宽度11 cm种植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高。综合分析认为,山农28采用行距25 cm配置苗带9 cm种植,可实现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协调,获得最高产量。因此,合理的种植苗带宽度和行距配置是实现宽幅播种小麦高产的重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宽幅播种 行距配置 宽度 产量
下载PDF
小麦宽苗带精量播种施肥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3
12
作者 姜萌 刘彩玲 +3 位作者 魏丹 都鑫 蔡培原 宋建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3-62,共10页
为解决小麦宽苗带播种均匀性差和开沟阻力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窝眼轮式精量排种、内四等分输种管间隔输种的小麦宽苗带精量播种施肥机。对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旋耕覆土过程进行了离散元仿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排种器台架试... 为解决小麦宽苗带播种均匀性差和开沟阻力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窝眼轮式精量排种、内四等分输种管间隔输种的小麦宽苗带精量播种施肥机。对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旋耕覆土过程进行了离散元仿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排种器台架试验和整机田间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窝眼轮转速为35 r/min时,行内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种子破碎率分别为9.31%、2.30%和0.3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窝眼轮式排种器配套内四等分输种管提高了种子在苗带上的分布均匀性,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1.55%,苗带平均宽度为8.2 cm,正转旋耕装置能有效清理苗带、避免秸秆杂草堵塞;利用旋耕抛土原理能够实现对种、肥的分层覆土,播种和施肥平均深度分别为3.2 cm和9.4 cm,种肥深度垂直间距平均值为6.2 cm,变异系数分别为4.15%、2.97%和5.48%,较好地实现了种肥分层,整机设计满足大田播种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种机 旋耕 试验
下载PDF
玉米除草机器人视觉导航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赖汉荣 张亚伟 +3 位作者 张宾 尹彦鑫 刘宇航 董雨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7,共10页
玉米苗带准确检测与精准跟踪是玉米除草机器人实现自主作业的重要基础。针对玉米除草机器人苗带检测,该研究提出了基于感兴趣区域更新的玉米苗带实时识别及导航线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单目相机采集机器人前向玉米苗带,将苗带图像进行归一... 玉米苗带准确检测与精准跟踪是玉米除草机器人实现自主作业的重要基础。针对玉米除草机器人苗带检测,该研究提出了基于感兴趣区域更新的玉米苗带实时识别及导航线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单目相机采集机器人前向玉米苗带,将苗带图像进行归一化和超绿处理,采用改进自适应响应阈值SUSAN(small univalue segment assimilating nucleus)角点法以及冗余离群特征点剔除法获得玉米苗特征点,以改进的顺序聚类算法对视频帧进行玉米苗带聚类处理,再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各玉米苗带,最后基于机器人航向偏差和其相对玉米苗带的横向偏差实时调整感兴趣区域和更新导航线;同时,针对除草机器人苗带行线跟踪,提出以运动学为模型的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转向角决策方法,建立了导航跟踪控制模型;并在Visual Studio平台下,利用OpenCV库开发了导航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除草机器人导航线提取准确率为96.8%,每帧图像平均处理时间为87.39ms,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抗干扰性;在模拟环境下,玉米苗带直线和曲线跟踪平均误差≤1.42 cm,标准误差≤0.41 cm;在农田环境下,不同速度导航跟踪平均误差≤1.51 cm,标准误差≤0.44 cm。研究结果可为玉米除草机器人田间自主作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机器视觉 玉米除草 识别 导航跟踪
下载PDF
铲式宽苗带燕麦播种开沟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瑞 李衍军 +1 位作者 刘春晓 刘立晶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9-96,共8页
为解决砂壤土条件下,播种开沟器开出种沟较窄,无法适应燕麦宽苗带种植的问题,结合滑切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宽苗带减阻燕麦播种机开沟器。阐述铲式开沟器工作原理,确定刃口曲线方程;通过分析挡土曲面的作业阻力和宽苗带种沟成因,确定挡... 为解决砂壤土条件下,播种开沟器开出种沟较窄,无法适应燕麦宽苗带种植的问题,结合滑切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宽苗带减阻燕麦播种机开沟器。阐述铲式开沟器工作原理,确定刃口曲线方程;通过分析挡土曲面的作业阻力和宽苗带种沟成因,确定挡土曲面主要结构参数取值。采用EDEM仿真分析方法,以开沟器作业阻力、种沟宽度变异系数为试验响应指标进行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到可信的回归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交互作用对开沟器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遗传算法NSGA-Ⅱ对回归数学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并进行土槽验证试验,得出其最优参数组合为:播深41 mm、入土角24°、开沟器宽度107 mm,此时作业阻力为727.1 N,种沟宽度变异系数为9.92%;土槽验证试验得到作业阻力平均值为789.07 N,种沟宽度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0.69%,与优化结果的误差分别为8.52%、7.76%。播种对比试验进一步表明作业效果满足宽苗带燕麦种植开沟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开沟器 遗传算法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基于EDEM的小麦宽苗带深松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刁怀龙 张银平 +1 位作者 刁培松 赵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2,共5页
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深松和免耕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为此,设计了一种小麦深松免耕播种机,运用EDEM离散元分析技术,对深松铲在不同工作速度下的工作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速度的增加,深松铲工作阻力逐渐增大,且增大速率逐... 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深松和免耕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为此,设计了一种小麦深松免耕播种机,运用EDEM离散元分析技术,对深松铲在不同工作速度下的工作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速度的增加,深松铲工作阻力逐渐增大,且增大速率逐渐加强。同时,结合宽苗带播种技术,对播种口进行设计,得到最佳的排种角度和内部凸起高度,分别为40°和4mm。对小麦宽苗带深松免耕播种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器通过性好,播种深度和施肥深度合格率及种肥间距合格率分别为90.82%、95.32%、91.17%,变异系数分别为4.0 6%、2.3 9%、4.9 1%,符合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免耕 离散元分析
下载PDF
交错苗带式大豆免耕精量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为鹏 胡培杰 +2 位作者 张宝昌 邱田元 杨善东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针对黄淮海地区的大豆带状种植要求,提出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并设计一种交错苗带式大豆免耕精量播种机。对苗带清理整备装置的旋刀的排布进行设计,通过运动学分析,确定旋刀转速应大于等于379 r/min;设计一种窝眼交错分布的排种器,实现交... 针对黄淮海地区的大豆带状种植要求,提出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并设计一种交错苗带式大豆免耕精量播种机。对苗带清理整备装置的旋刀的排布进行设计,通过运动学分析,确定旋刀转速应大于等于379 r/min;设计一种窝眼交错分布的排种器,实现交错苗带播种;设计一种伸缩顶杆投种装置,提高投种效率;设计一种播种开沟器,起到开沟和导种的作用,同时保证苗带的宽度;设计一种笼型覆土镇压轮,通过力学分析确定推土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前进速度为8 km/h时,交错苗带式大豆免耕精量播种机可靠性合格,通过性良好,播深合格率为92.6%,粒距合格率为94.4%,漏播率为1.8%,重播率为3.8%,晾籽率为0.74%,作业效率为1.92 h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交错 清理整备 精密播种
下载PDF
玉米精量播种复合作业机具设计及试验
17
作者 韩中东 刘江涛 +2 位作者 杨志杰 李珊珊 李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6,共7页
针对现有玉米播种机播种精度以及播种合格指数较低的问题,设计一种玉米精量播种复合作业机具。阐述播种复合作业机具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技术参数,一次进地可同时完成苗带旋耕、施肥、精量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工作。选用苗带旋耕,并对旋... 针对现有玉米播种机播种精度以及播种合格指数较低的问题,设计一种玉米精量播种复合作业机具。阐述播种复合作业机具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技术参数,一次进地可同时完成苗带旋耕、施肥、精量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工作。选用苗带旋耕,并对旋耕机构作业运动状态进行理论分析,确定旋耕刀周向排列,来达到保护性耕作和提高播种精度的要求。确定平行四连杆仿形机构的总体结构,并对其进行受力和尺寸参数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仿形机构的杆长,使播种单体有足够的仿形量,保证播深一致性。选用气吸式排种器,确定气吸式排种器结构,计算得出排种器最高转速,可达到精量播种的目的。在黄淮海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播种机作业速度为4 km/h,苗带旋耕机构转速为280 r/min时,机具通过性良好,苗带宽度合格率为93.5%,播深合格率为93.1%,粒距合格率为93.5%,重播率为5.9%,漏播率为3.3%,合格粒距变异系数为15.64%。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精量播种机 旋耕 气吸式 仿形机构
下载PDF
小麦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机的研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刁培松 杜瑞成 +3 位作者 李复辉 崔强 张银平 李树兵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106,共4页
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的优越性得到发挥,同时也带来了土壤板结、耕层变浅等问题。为此,在深松施肥播种机的前端,增加两排深松铲,采用四三布置结构,实现隔年交替深松作业,从而达到两年全幅深松的目的;并采用图解法对... 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的优越性得到发挥,同时也带来了土壤板结、耕层变浅等问题。为此,在深松施肥播种机的前端,增加两排深松铲,采用四三布置结构,实现隔年交替深松作业,从而达到两年全幅深松的目的;并采用图解法对机组的牵引力进行了求解。试验表明,该机组能够避免秸秆堵塞深松铲,较好地发挥了深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免耕播种机 保护性耕作 播种
下载PDF
冬小麦减垄增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与关键配套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祥宝 侯再年 +1 位作者 刘伟 魏迪 《基层农技推广》 2023年第10期143-147,共5页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与关键配套技术,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与效益。通过对传统的冬小麦窄畦田(200、220、240 cm)播种栽培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跟踪调研,并经过多年研究和生产试验,探索270、500 cm冬...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与关键配套技术,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与效益。通过对传统的冬小麦窄畦田(200、220、240 cm)播种栽培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跟踪调研,并经过多年研究和生产试验,探索270、500 cm冬小麦减垄增地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和关键栽培技术,能有效增加种植面积,能提高光能利用率,产量大幅增加。该模式被当地广大农户接受,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减垄增地 宽畦 综合栽培技术
原文传递
稻草还田苗带轮作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方展森 关丽君 +2 位作者 都兴林 张三元 金京德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5期8-13,共6页
:1994~ 1996年连续 3年采用以稻草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苗带轮作 ,是降低使用土地面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栽培技术 ,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 ,提高光合速率 ,确保水稻群体发育获得高产。通过 3年的研究表明 :①连续使用稻草... :1994~ 1996年连续 3年采用以稻草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苗带轮作 ,是降低使用土地面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栽培技术 ,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 ,提高光合速率 ,确保水稻群体发育获得高产。通过 3年的研究表明 :①连续使用稻草还田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 ,降低了土壤容重 ,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 ,水稻根系活力增加 ,每平方米的稻田杂草量减少。②不同比例的苗带轮作水稻叶面积比普通栽培指数高 ,干物质积累快 ,平均每穴穗粒数增多。③不同苗带轮作比例不同 ,而产量有明显的差异 ,以 2∶1轮作方式最为合理 ,公顷产量可达 8 5t左右。④不同苗带轮作产量虽比普通栽培方式平均减产 6 6 % ,但由于当年轮作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减少 2 5% ,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 30 % ,其成本的降低费用比稻谷减产的部分高出 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轮作 土壤肥力 水稻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