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变自己 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 被引量:182
1
作者 章百家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9,共16页
本文分 5个时期探讨 2 0世纪的中国外交 ,阐述的重点是国际环境变迁、国内政治变革与中国外交演进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各个时期的外交遗产以及隐藏在革命造成的断裂之下的中国外交的连续性。在这一百年间 ,中国外交有两项基本任务 :2 ... 本文分 5个时期探讨 2 0世纪的中国外交 ,阐述的重点是国际环境变迁、国内政治变革与中国外交演进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各个时期的外交遗产以及隐藏在革命造成的断裂之下的中国外交的连续性。在这一百年间 ,中国外交有两项基本任务 :2 0世纪前半叶 ,中国人追求的是恢复 1 9世纪失去的国家独立和主权 ;2 0世纪后半叶 ,中国外交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同现存世界打交道 ,学习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并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回顾2 0世纪中外关系的基本特点和中国外交的经验 ,将有助于中国形成成熟的现代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外交 国际环境 国内政治 外交史 国际关系 国际地位 苏联 美国 冷战 外交政策
原文传递
借鉴俄罗斯经验积极发展我国集中供热事业 被引量:24
2
作者 邹平华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37,共5页
介绍了俄罗斯和前苏联 70年来集中供热发展简况 ,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经验 ,指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建议我国加大发展集中供热特别是热电联产的力度 ,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 ,加快人才培养 ,把发展集中供热作... 介绍了俄罗斯和前苏联 70年来集中供热发展简况 ,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经验 ,指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建议我国加大发展集中供热特别是热电联产的力度 ,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 ,加快人才培养 ,把发展集中供热作为持续发展国民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俄罗斯 集中供热 热电联产 节能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被引量:42
3
作者 牛军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3-42,共20页
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革命性 ,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 ,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 ;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三是过渡性 ,即其形成是从... 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革命性 ,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 ,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 ;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三是过渡性 ,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 ,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本文研究的新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到 1 954年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以往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的共同特点是 ,侧重于描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总画面和影响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种种内外因素 ,其不足之处在于一直未能进一步探讨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如果没有这种探讨 ,对新中国外交的理解至少是不完整的 ,而且肯定无法深入理解后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弥补这一不足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中国外交 刘少奇 周恩来 中共领导人 中共中央 中国领导人 革命运动 中国革命 苏联
原文传递
共产国际为中共提供财政援助情况之考察 被引量:48
4
作者 杨奎松 《社会科学论坛》 2004年第4期4-24,共21页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共产国际 财政援助活动 苏联 史料 工作重心 1920-1935年
下载PDF
中国移植苏联民法模式考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秀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5-141,共17页
本文以新中国第一次民法典草案为研究文本 ,对新中国民法移植 1 92 2年《苏俄民法典》模式的内容做了具体的考证。研究表明 ,新中国一些重要的民法制度和原则———民法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公民为民事主体、强调国家财产的不可流转... 本文以新中国第一次民法典草案为研究文本 ,对新中国民法移植 1 92 2年《苏俄民法典》模式的内容做了具体的考证。研究表明 ,新中国一些重要的民法制度和原则———民法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公民为民事主体、强调国家财产的不可流转性、注重保障国家财产所有权、计划合同占据重要地位、强调债的实际履行原则———都是移植苏联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的结果 ;同时 ,法定继承人范围及被继承人配偶的继承顺位的确定也受到了影响。虽然新中国第一次民法草案并没有全盘照搬苏联模式 ,也并没有即刻形成正式的民法典 ,但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 法律移植 民法典 《苏俄民法典》 苏联 中国 民事主体 民事客体 民法调整对象 国家财产
原文传递
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 被引量:36
6
作者 沈志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9-55,共17页
中苏之间在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新疆、蒙古和东北问题上。中苏谈判期间 ,斯大林做出两次重要让步 :一是在毛泽东的执意要求下同意废除旧条约 ,签订新条约 ;二是周恩来巧妙地把蒙古问题与东北问题拴在一起 ,迫使苏联... 中苏之间在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新疆、蒙古和东北问题上。中苏谈判期间 ,斯大林做出两次重要让步 :一是在毛泽东的执意要求下同意废除旧条约 ,签订新条约 ;二是周恩来巧妙地把蒙古问题与东北问题拴在一起 ,迫使苏联同意按中国的要求归还中长铁路和旅顺港。中苏之间国家利益冲突的解决 ,一方面使中苏同盟关系得以在法律的基础上确立起来 ,另一方面也迫使斯大林调整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以保证苏联的亚洲利益 ,并能够继续其远东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约 同意 中苏同盟 国家主权 斯大林 远东战略 国家利益 旅顺 蒙古 苏联
原文传递
论地方文献 被引量:40
7
作者 骆伟 《图书馆论坛》 1988年第3期13-21,共9页
地方文献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文献和历史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实用性。同时,地方文献是图书馆、特别是藏书建设的重点之一,它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越来越显示它的咨询与... 地方文献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文献和历史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实用性。同时,地方文献是图书馆、特别是藏书建设的重点之一,它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越来越显示它的咨询与决策作用,因而,受到了国内外图书馆界所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献工作 科学事业 出版社 区域内 图书馆界 苏联 决策作用 历史文献 工作经验 文献学
下载PDF
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及其目标——兼论冷战格局形成的概念界定 被引量:37
8
作者 沈志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87,共16页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解散共产国际的主要意图是为了适应战后与西方盟国继续合作的战略需要 ,因此 ,尽管在战后日益感到应该加强对各国共产党的控制 ,却迟迟没有将成立国际组织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1 94 7年 ,法共和意共先后...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解散共产国际的主要意图是为了适应战后与西方盟国继续合作的战略需要 ,因此 ,尽管在战后日益感到应该加强对各国共产党的控制 ,却迟迟没有将成立国际组织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1 94 7年 ,法共和意共先后被驱逐出政府的事件 ,不仅预示着战后初期苏联奉行的共产党参加联合政府策略的失败 ,而且暴露出莫斯科对各国共产党行动方针的失控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及东欧各党的反应 ,进一步加强了斯大林的危机感 ,于是共产党情报局的诞生势在必行。共产党情报局建立的过程与苏联战后对外政策的演变以及冷战格局的形成是同步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情报局 冷战起源 马歇尔计划 苏联 东欧
原文传递
新保守派的外交思想及其在美国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元简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29,64-65,共12页
新保守派的外交思想及其在美国的影响新保守派的外交理论同美国对华政策强硬派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张有重要联系。新保守派对美国利益和国际作用的界定以反共主义和美国特殊论为基本出发点,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这种倾向在很大程度上... 新保守派的外交思想及其在美国的影响新保守派的外交理论同美国对华政策强硬派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张有重要联系。新保守派对美国利益和国际作用的界定以反共主义和美国特殊论为基本出发点,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这种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冷战自由派的传统。新保守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保守派 外交思想 美国外交政策 克里斯托尔 意识形态 自由派 苏联 冷战政策 孤立主义 里根主义
下载PDF
回顾和思考——与中苏关系亲历者的对话 被引量:31
10
作者 丁明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23-39,共17页
回顾和思考——与中苏关系亲历者的对话丁明整理编者按:1997年10月22日—25日,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和美国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中苏关系与冷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当代中国研... 回顾和思考——与中苏关系亲历者的对话丁明整理编者按:1997年10月22日—25日,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和美国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中苏关系与冷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召开。5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毛泽东 中苏关系 斯大林 周恩来 莫斯科会议 领导人 苏联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勃列日涅夫
原文传递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 被引量:31
11
作者 戴超武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79,共22页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一个在国际冷战史中占据突出地位的事件 ,对中苏分裂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 ,是苏联对印度政策发展变化和赫鲁晓夫推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 ,是自 2 0世纪 50年代中后...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一个在国际冷战史中占据突出地位的事件 ,对中苏分裂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 ,是苏联对印度政策发展变化和赫鲁晓夫推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 ,是自 2 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以后苏联和中国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及国际战略问题上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分歧的突出体现。这些矛盾和分歧成为中苏论战的重要内容和中苏分裂的重要起因及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印度 外交政策 中国 边界冲突 西藏叛乱
原文传递
关于新中国移植苏联司法制度的反思 被引量:30
12
作者 何勤华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7-280,共24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过程中,我们虽然废除了国民党政府的六法全书,也中止了中国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司法制度的活动,但是在向苏联“一边倒”的基本国策下,开始了全面移植苏联司法制度的进程。对于这一进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过程中,我们虽然废除了国民党政府的六法全书,也中止了中国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司法制度的活动,但是在向苏联“一边倒”的基本国策下,开始了全面移植苏联司法制度的进程。对于这一进程,国内学术界虽然时时有所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制度 苏联 六法全书 新中国 “一边倒” 中止 建设社会主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废除 成立
原文传递
关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贷款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7
13
作者 沈志华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3-93,共11页
2 0世纪 50年代 ,苏联给予了中国大规模的贷款。但是 ,苏联究竟向中国提供了多少贷款 ,这些贷款的用途以及条件 ,学术界至今没有一致认可的看法。本文利用中国和俄国两方面的档案文献和相关史料 ,考察了苏联 2 0世纪 50年代援华的贷款... 2 0世纪 50年代 ,苏联给予了中国大规模的贷款。但是 ,苏联究竟向中国提供了多少贷款 ,这些贷款的用途以及条件 ,学术界至今没有一致认可的看法。本文利用中国和俄国两方面的档案文献和相关史料 ,考察了苏联 2 0世纪 50年代援华的贷款数额用途及条件。认为 2 0世纪 50年代苏联给中国的贷款总额是 66亿多旧卢布 ,其中用于军事的约 62 8亿旧卢布 ,而用于经济建设的约 3 2 8亿旧卢布。本文还对苏联贷款的条件作了说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苏联 历史考察 援华贷款 中国 贷款用途 贷款数额
原文传递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1960) 被引量:27
14
作者 沈志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0-131,共22页
195 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表现出一种既要给予援助又要进行限制的复杂心态 :中苏军事同盟的存在决定了苏联必须在核武器方面帮助中国 ,提供核保护或者核技术 ;由于赫鲁晓夫在政治上有求于中共 ,苏联不断地提高对中国核援助的层次... 195 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表现出一种既要给予援助又要进行限制的复杂心态 :中苏军事同盟的存在决定了苏联必须在核武器方面帮助中国 ,提供核保护或者核技术 ;由于赫鲁晓夫在政治上有求于中共 ,苏联不断地提高对中国核援助的层次和力度 ,而这是中国能在短短十年内制造出原子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赫鲁晓夫在内心深处对毛泽东的不信任 ,特别是中苏在核战略和核政策以及处理国际事务等方面的分歧不断显露 ,构成了苏联核援助的限度和制约条件 ;中苏关系刚出现一丝分歧的迹象 ,苏联首先关闭的就是核援助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中国 核武器 外交关系 赫鲁晓夫
原文传递
一九五六年十月危机:中国的角色和影响——“波匈事件与中国”研究之一 被引量:26
15
作者 沈志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43,共25页
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的关系处于困境,波兰与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危机,赫鲁晓夫不得不求助于中共。尽管在危机处理的初期,中共来不及参与,但在决定从布达佩斯撤军和再次武装占领匈牙利的问题上,中国的意见起了主导作用。在危... 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的关系处于困境,波兰与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危机,赫鲁晓夫不得不求助于中共。尽管在危机处理的初期,中共来不及参与,但在决定从布达佩斯撤军和再次武装占领匈牙利的问题上,中国的意见起了主导作用。在危机处理的后期,苏联听从了中国的建议和主张,其结果是毛泽东既批判了苏联的大国主义,又保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波匈事件标志着中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匈事件 中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角色 九五 社会主义阵营 危机处理 苏共二十大 东欧国家 赫鲁晓夫 布达佩斯 主导作用 大国主义 匈牙利 苏联 毛泽东 中共 撤军
原文传递
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缘起和结果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丹慧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39-50,共12页
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缘起和结果李丹慧中苏边界问题是长期存在于中苏两国之间的历史悬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确定以及中苏同盟的建立,中国和苏联都一直不曾触及边界问题,两国边境地区的天空... 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缘起和结果李丹慧中苏边界问题是长期存在于中苏两国之间的历史悬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确定以及中苏同盟的建立,中国和苏联都一直不曾触及边界问题,两国边境地区的天空始终晴朗少云。50年代末60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边界问题 边界冲突 苏联 中苏关系 赫鲁晓夫 对外战略 中国外交 周恩来 珍宝岛事件
原文传递
苏联的转旋水流消能 被引量:19
17
作者 夏维洪 《河海科技进展》 CSCD 1991年第3期29-40,共12页
本文介绍了苏联最新研制的旋转水流消能设施,河岸式泄洪洞中的竖井或斜井以及水平洞内都可以形成全断面大范围的旋转水流,可以消除超高速水流的一部分能量和有效地减低流速,预防超高速水流的空化空蚀及其它可能对建筑物的有害现象。描... 本文介绍了苏联最新研制的旋转水流消能设施,河岸式泄洪洞中的竖井或斜井以及水平洞内都可以形成全断面大范围的旋转水流,可以消除超高速水流的一部分能量和有效地减低流速,预防超高速水流的空化空蚀及其它可能对建筑物的有害现象。描述了形成旋转水流的装置即旋转水流阀门、切向旋转进水器和螺旋进水器三种形式,并研究了布置方式。介绍了两股旋转水流汇交,汇交方法可分为同轴汇交与异轴汇交两种。文章重点介绍上述各种旋转水流的水力分析,包括各种旋转器几何尺寸的确定,计算旋转水流的过流能力,决定边壁上的流速和压力以及断面上的流速分布,从而估计旋转水流的空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水流 消能 水力学 苏联 空化
下载PDF
《上海俄文生活报》与布尔什维克早期在华活动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丹阳 刘建一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共43页
《上海俄文生活报》是 1 91 9年由谢麦施科等倾向社会主义的俄侨在上海创办的 ,约在 1 92 0年初获得苏俄政府资助。是年春 ,肩负建党使命的吴廷康一行不仅以该报编辑、记者的身份来华 ,而且将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设在报社内。从此 ,《上... 《上海俄文生活报》是 1 91 9年由谢麦施科等倾向社会主义的俄侨在上海创办的 ,约在 1 92 0年初获得苏俄政府资助。是年春 ,肩负建党使命的吴廷康一行不仅以该报编辑、记者的身份来华 ,而且将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设在报社内。从此 ,《上海俄文生活报》不仅成为东亚书记处拥有的一个宣传工具 ,也成为布尔什维克在华活动的掩护机关。由于报社成员协助隐蔽在报社内的苏俄、共产国际派遣人员 ,从事在华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的活动 ,整个报社作为一个群体在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1 92 2年底 ,因来自俄国的资助终止而导致《上海俄文生活报》的停刊 ,但报社许多人员仍继续为布尔什维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谢麦施科 中国 共产党 经费 《上海俄文生活报》 布尔什维克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国祚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4,115,共5页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包括哪些,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果说,一切可以量化为物质力量的实力都是硬实力,那么一切表现为精神力量的实力就是软实力。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包括哪些,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果说,一切可以量化为物质力量的实力都是硬实力,那么一切表现为精神力量的实力就是软实力。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都是属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涵。苏联为何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四分五裂?最深层、最直接的原因是,文化软实力大厦坍塌了,意识形态防线彻底崩溃了,这就意味着失去了人心。中国古代强盛,近代衰弱,与中国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产生主要不在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而在于党和政府的组织力、感召力、凝聚力、动员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四个方面的内容对当代中国都极其重要,每一条都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苏联 中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原文传递
冷战初期美国“隐蔽行动”政策的制订 被引量:17
20
作者 白建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3,共9页
隐蔽行动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东欧各国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政策之一。冷战爆发不久,杜鲁门政府即制订了关于隐蔽行动的第一份文件NSC4-A,强调要实施隐蔽的心理战。其后又相继通过了NSC10/2、NSC10/5号文件,将隐蔽行动全... 隐蔽行动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东欧各国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政策之一。冷战爆发不久,杜鲁门政府即制订了关于隐蔽行动的第一份文件NSC4-A,强调要实施隐蔽的心理战。其后又相继通过了NSC10/2、NSC10/5号文件,将隐蔽行动全面展开。1954—1955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制订了本届政府关于隐蔽行动的文件NSC5412系列,将隐蔽行动扩大到整个共产主义世界。冷战初期美国政府制订的关于隐蔽行动的一系列文件深化了冷战,凸显了东西方矛盾的尖锐与冷战的严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美国 国家安全委员会 苏联 东欧 “隐蔽行动”政策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