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苏皖交界地区吴语侯尤韵的读音及演变模式
- 1
-
-
作者
侯超
-
机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安徽大学安徽语言资源保护与研究实验室
-
出处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4年第3期142-152,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地理语言学视阈下苏皖浙交界地区吴语音变研究”(18BYY05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苏皖鄂赣江准官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ZD307)的支持。
-
文摘
苏皖交界地区吴语侯韵的读音有前元音型([ei]、[Y])、[i]介音型([iəu])和央元音+[u]韵尾型([əu])三种,尤韵的读音有单元音型[Y]、二合元音型[iu]、三合元音型[iəu]三种。侯尤韵的早期分合类型有[Y:Y]、[iəu:iəu]、[ei:iəu]、[əu:iəu]四种,它们是方言内部音变的结果,前两种属于殊途同归,第三种属于殊途异归,第四种属同途同归(主元音同),这四种类型均源自北部吴语共同的底层形式[^(*)eu:^(*)ieu]。苏皖交界地区吴语侯尤韵的读音呈现出层次叠置的特征,通过吴语内部不同读音类型之间的竞争,以及吴语和江淮官话之间的竞争,侯尤的读音呈现出复杂的混合型面貌。由于江准官话的强势地位,侯尤韵的音韵格局正在被[əu:iəu]分立型逐步替换。
-
关键词
苏皖交界地区
吴语
侯尤韵
演变
-
Keywords
the border area of Jiangsu and Anhui
the Wu dialect
rhymes of Hou(侯)and You(尤)
changes
-
分类号
H17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苏皖交界地区方言古泥来母读音的分混与演变
- 2
-
-
作者
侯超
吴生毅
-
机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复旦大学中文系
-
出处
《中国方言学报》
2019年第1期14-23,共10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7T100260)资金支持
-
文摘
苏皖交界地区古泥来母的读音主要有五种类型,占主导地位的是不混型(吴语型),其余类型是在不混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心区域的少数方言点发生了来母细音混入泥母的自发性音变,另一些方言点在江淮官话的影响下,发生了接触式音变。泥来母的例外读音多是方言接触的结果,少数属内部演变,后者往往体现出宣州吴语铜泾小片和太高小片的共性特征。
-
关键词
苏皖交界地区
泥来母
分混
演变
-
Keywords
the border land of Jiangsu and Anhui provinces
the MC Ni 泥 and Lai 来 initials
split and merger
involvement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污染形势和问题分析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汪旭颖
严刚
雷宇
宁淼
-
机构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
出处
《环境保护》
CSSCI
2020年第17期45-48,共4页
-
文摘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两大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连接带。近年来,该地区空气质量改善进展相对较慢,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区域传输特征、重点源污染特征以及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该区域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要从深化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提升大气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
关键词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
大气污染
区域联防联控
精细化管理
形势分析
-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