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五言诗起源于妇女文学 被引量:6
1
作者 吴世昌 《文史知识》 1985年第11期11-18,共8页
要讲五言诗的起源,先得略讲汉以前和汉初诗歌的背景。中国古代的两部诗歌总集,其材料来自黄河流域的北方民歌者,因为据说是孔子所编集,故被尊为经典著作,列入'五经'、'九经'或'十三经'
关键词 妇女文学 诗歌总集 九经 黄河流域 五言 《玉台新咏》 郊庙歌辞 古诗十九首 苏李诗 真伪问题
原文传递
《古诗十九首》词语考论 被引量:5
2
作者 谢思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2,共10页
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中的词语进行全面考察,可以确认其中有一大批东汉时期使用的词语,并有袭用东汉作家的明显证据。《古诗十九首》又与建安诗人构成一对多的关系,是后者模仿袭用的对象,其称谓系统词汇同于汉诗而不同于建安诗,而且很... 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中的词语进行全面考察,可以确认其中有一大批东汉时期使用的词语,并有袭用东汉作家的明显证据。《古诗十九首》又与建安诗人构成一对多的关系,是后者模仿袭用的对象,其称谓系统词汇同于汉诗而不同于建安诗,而且很少使用在曹植等人诗歌中大量出现的藻饰性词语。因此,其产生时代应在东汉后期,建安之前,将其归于曹植名下的说法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 苏李诗 建安诗
下载PDF
唐前李陵接受史考察——兼论李陵作品的流传及真伪 被引量:4
3
作者 丁宏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40,共22页
唐代以前关于李陵的认识和评价,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和演变。汉昭帝始元六年苏武归国,引发了西汉王朝对李陵案的重新审查和讨论,为经学时代班固书写李陵确立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建安时期文姬归汉,引发了魏晋士人对李陵的重新关注和反... 唐代以前关于李陵的认识和评价,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和演变。汉昭帝始元六年苏武归国,引发了西汉王朝对李陵案的重新审查和讨论,为经学时代班固书写李陵确立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建安时期文姬归汉,引发了魏晋士人对李陵的重新关注和反思,《李陵集》、《李陵别传》的整理编撰,是时人重新认识和解读李陵的历史产物。五胡乱华以后,李陵接受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刘琨等文化精英肯定李陵,突破了此前同情为主、批判为辅的评价模式;拓跋鲜卑等北方民族追祖李陵,凸显了李陵在胡汉融合过程中的象征意义;江淹等南北朝文士拟引李陵,使其形象完成了由"武士"到"文士"的转型,李陵的文学史地位也因此确立。传世李陵之作,真伪难辨,唐代以前多信其真,宋代以后多疑其伪,全面否定或肯定,均非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陵 苏李诗 《答苏武书》 真伪 接受
下载PDF
“苏李诗”和五言文人诗的起源 被引量:3
4
作者 曹道衡 《文史知识》 1988年第2期8-12,共5页
在我国古代的诗歌中,五言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汉末的建安时代直到唐初,几乎所有的诗人,都以擅长五言诗为主。即使到唐宋以后,七言诗的地位显然提高,五言诗也并未衰歇。然而,五言诗这种体裁究竟兴起于何时?却是历来研究者聚讼纷纭... 在我国古代的诗歌中,五言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汉末的建安时代直到唐初,几乎所有的诗人,都以擅长五言诗为主。即使到唐宋以后,七言诗的地位显然提高,五言诗也并未衰歇。然而,五言诗这种体裁究竟兴起于何时?却是历来研究者聚讼纷纭的问题。一般来说,这种诗体在西汉时代已在民歌中流行,如《汉书·五行志》所载成帝时民谣'邪径败良田';《贡禹传》所载民谣'何以孝悌为'及《酷吏传》所载民谣'安所求子死'等,均系民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李诗 五言 文人诗 五行志 贡禹 《古诗十九首》 《玉台新咏》 酷吏传 李陵传 九首
原文传递
《答苏武书》的几则证伪材料及其辨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国斌 《学习月刊》 2008年第20期27-28,共2页
李陵《答苏武书》首见于萧统《文选》。《文选》亦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苏武诗四首。有关苏李诗和苏李书信互答的真伪问题,历代都有所讨论,绵延至今。翻检目前所见到的材料,我认为这些讨论都有些随意。
关键词 《答苏武书》 《仇池笔记》 《东坡志林》 萧统 苏武 李陵集 苏李诗 证伪
下载PDF
谈谈魏晋南北朝文学 被引量:2
6
作者 曹道衡 《文史知识》 1982年第7期10-16,共7页
(一)清代的叶燮在《原诗》中曾经说过:譬诸地之生木然:《三百篇》,则其根;苏李诗,则其萌芽由蘖;建安诗,则生长至于拱把;六朝诗则有枝叶;唐诗则枝叶垂荫;宋诗则能开花,而木之能事方毕。自宋以后之诗,不过花开而谢,花谢而复开(《内篇·... (一)清代的叶燮在《原诗》中曾经说过:譬诸地之生木然:《三百篇》,则其根;苏李诗,则其萌芽由蘖;建安诗,则生长至于拱把;六朝诗则有枝叶;唐诗则枝叶垂荫;宋诗则能开花,而木之能事方毕。自宋以后之诗,不过花开而谢,花谢而复开(《内篇·下》)。叶燮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学批评家,能够从反对复古的立场出发,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每个时代的诗歌,这确系卓见。不管他对唐诗和宋诗的看法,至今还存在着多少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文学 建安诗 苏李诗 宋诗 《原诗》 三百篇 由蘖 文学批评家 永明体 钟嵘《诗品》
原文传递
论苏李诗应主要为曹植甄后送行别离之作 被引量:1
7
作者 木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24,共5页
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死于洛阳,曹植在二十四年岁末从邺城赴洛,所谓《苏李诗》,应主要为该年甄后与曹植送行于南山淇水之作。如果以曹操死前一个月的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为研究始点,来研究曹植这一年时间的行踪及其诗作,不仅能使曹植... 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死于洛阳,曹植在二十四年岁末从邺城赴洛,所谓《苏李诗》,应主要为该年甄后与曹植送行于南山淇水之作。如果以曹操死前一个月的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为研究始点,来研究曹植这一年时间的行踪及其诗作,不仅能使曹植个人人生履历这一段时间的空白得到弥补,更能使所谓失去作者姓名的所谓"苏李诗"有可能的真实背景浮出水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李诗 曹植 甄后
原文传递
语言结构与山水组合——关于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绿江 《社科纵横》 1991年第1期38-42,63,共6页
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粹的语言,说它是“最精粹的语言”是因为它能承载最大的审美信息量,而不是说它在陈述事理时应当最为简洁。因为我们对审美信息量的测定很难有一个客观划一的标准,所以我们也就很难给诗歌的语言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 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粹的语言,说它是“最精粹的语言”是因为它能承载最大的审美信息量,而不是说它在陈述事理时应当最为简洁。因为我们对审美信息量的测定很难有一个客观划一的标准,所以我们也就很难给诗歌的语言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只知道它不同于日常的生活话语,它永远需创新,永远需要向“陌生化”进军,一旦落入俗套、熟套、便丧失了生命。正因为诗歌语言需要不断地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山水景物 语言结构 《杂诗》 玄言诗 苏李诗 招隐诗 逻辑语言 诗味 赠徐干
下载PDF
关于“古诗”的写作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向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50-359,共10页
唐代诗人完全按格律创造成前所未有五七言绝句和律诗,名其为“近体诗”,并回望诗史上的前作,特别是从《古诗十九首》以下的各类诗作,如魏晋南北朝以來的诗体,对之皆泛称为“古诗”,以别于近体诗。唐代诗人除了写本朝创成的近体格律诗,... 唐代诗人完全按格律创造成前所未有五七言绝句和律诗,名其为“近体诗”,并回望诗史上的前作,特别是从《古诗十九首》以下的各类诗作,如魏晋南北朝以來的诗体,对之皆泛称为“古诗”,以别于近体诗。唐代诗人除了写本朝创成的近体格律诗,也写由古代成体的古体诗,而且也是成就可观唐诗。今天对唐前的古体诗和唐人写的古体诗加以综合考察,认识其体式与韵律的特点,对于吸收古典诗歌的表现形式,发展今天的诗词创作会有更直接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 《古诗十九首》 苏李诗 近体诗 韵律 格律诗
下载PDF
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个体抒情与群体认同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元 张静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汉代文人五言诗是不入乐的诵诗,它是诗歌发展的自然产物,不应将其起源限定在一人一诗。汉代文人五言诗以群体抒情为主,这是形成它的整体风格的一个特质,尤以《古诗》为代表。从班固《咏史》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中又酝酿着个体抒情的因素... 汉代文人五言诗是不入乐的诵诗,它是诗歌发展的自然产物,不应将其起源限定在一人一诗。汉代文人五言诗以群体抒情为主,这是形成它的整体风格的一个特质,尤以《古诗》为代表。从班固《咏史》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中又酝酿着个体抒情的因素,这是开启建安时期五言诗兴盛时代的关键因素。苏李诗的形成,也包含后人对汉代诗歌个体抒情因素的追认。个体抒情的张扬使得五言诗的独立价值更加彰显,由个人创作逐渐过渡到群体性的认同,完成了诗体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言诗 汉代 抒情 咏史 苏李诗
下载PDF
“苏李诗”与《古诗十九首》关系及时代考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丁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7年第9期58-60,共3页
"苏李诗"与《古诗十九首》是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们在主题、意象使用、写作原理与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是相近时代的作品。从汉魏诗歌嬗变、诗歌方位特点与汉末社会文化思潮等角度来看,... "苏李诗"与《古诗十九首》是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们在主题、意象使用、写作原理与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是相近时代的作品。从汉魏诗歌嬗变、诗歌方位特点与汉末社会文化思潮等角度来看,"苏李诗"很可能是东汉末年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到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前的作品。其中反映人物行进方向的诗可能产生于黄巾起义(始于中平元年184年)前后,其余诗篇所产生的时代也应与《古诗十九首》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李诗 古诗十九首 五言诗 写作年代
下载PDF
重建当今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思考——以十九首为例
12
作者 木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1-55,共5页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q...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关于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五言诗发生史的研究,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发人深省的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见解。"(参见傅璇琮先生《历史的化石·序》,东方出版社,2009年8月版)长江学者张法教授亦说:"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木斋先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重建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命题,值得学术界深思。由此本刊又特别邀请张法教授、欧明俊教授等学者针对汉魏五言诗和词体文学史的重新写作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六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方法论话题,希望能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启迪,也欢迎学界同仁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言诗 汉魏 曹植 文学史 西晋时代 晋代 建安时期 词体 古诗 诗作 甄后 苏李诗 《陌上桑》 胡适 学术话语
下载PDF
植物比喻说:一种独特的文论形式
13
作者 温立三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5年第1期32-34,共3页
一次,重读清朝文论家叶燮的《原诗》,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总之,后人无前人,何以有其端绪;前人无后人,何以竞其引申乎?譬诸地之生木然:《三百篇》则其根;苏李诗,则其萌芽由蘖;建安诗,则生长至于拱把;六朝诗,则有枝叶;唐诗,则... 一次,重读清朝文论家叶燮的《原诗》,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总之,后人无前人,何以有其端绪;前人无后人,何以竞其引申乎?譬诸地之生木然:《三百篇》则其根;苏李诗,则其萌芽由蘖;建安诗,则生长至于拱把;六朝诗,则有枝叶;唐诗,则枝叶垂荫;宋诗,则能开花,而木之能事方毕。”这是用树木生长过程来比喻中国诗歌发展历程,觉得颇为新鲜。后来,加以留心,发现在古代中国浩如烟海的文论著述中,散见着许多与此相似的话语,以植物来比喻有关的文艺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植物 比喻 中国文论 中国诗歌 《原诗》 文艺理论问题 苏李诗 有机整体性 发展历程
原文传递
“苏李诗”的用韵特征及《李陵集》成书考论
14
作者 马燕鑫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141,共7页
对“苏李诗”创作年代的考察,可以从词汇、风格、习俗等多种角度切入,而诗韵无疑最具时代辨识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苏李诗”用韵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断定其作于三国时期。因为其诗在鱼、虞、模韵上界限明晰,不加混淆,与东... 对“苏李诗”创作年代的考察,可以从词汇、风格、习俗等多种角度切入,而诗韵无疑最具时代辨识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苏李诗”用韵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断定其作于三国时期。因为其诗在鱼、虞、模韵上界限明晰,不加混淆,与东吴方音相合;且诗中的“山海”一词,也与会稽的地理形态相符,其作者或为《会稽典录》中的李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李诗 诗韵 会稽李陵 《李陵集》
原文传递
“苏李诗”真伪情况研究概述——兼从《艺文类聚》看唐初对“苏李诗”的认识
15
作者 韩志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8-100,共3页
"苏李诗"即"苏武李陵诗",相传为苏武李陵相赠之诗歌,但其作者是否为苏武、李陵历来争论不一。试通过《文选》《文心雕龙》等书籍的记载和各家的言论来简单梳理一下历代对"苏李诗"真伪情况的判定,并从唐... "苏李诗"即"苏武李陵诗",相传为苏武李陵相赠之诗歌,但其作者是否为苏武、李陵历来争论不一。试通过《文选》《文心雕龙》等书籍的记载和各家的言论来简单梳理一下历代对"苏李诗"真伪情况的判定,并从唐初的一部类书《艺文类聚》来说明唐初人对"苏李诗"作者的认定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李诗 真伪 艺文类聚
下载PDF
诗与格律——老年学诗闲谈(续)
16
作者 金开诚 《群言》 1991年第8期34-36,共3页
说到格律,我现在有一些新的感觉,从前没学格律,除了感到诗押了韵比较好听之外,并不觉得诗中平仄谐调有什么必要;也就是说,对乎仄没有感觉。现在学了格律并用以写诗,时间稍久,不知怎么的,再读不合平仄规则的诗,就觉得说不出来的别扭了。... 说到格律,我现在有一些新的感觉,从前没学格律,除了感到诗押了韵比较好听之外,并不觉得诗中平仄谐调有什么必要;也就是说,对乎仄没有感觉。现在学了格律并用以写诗,时间稍久,不知怎么的,再读不合平仄规则的诗,就觉得说不出来的别扭了。这中间有没有什么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体 近体 《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 苏李诗 艺术想像 合律 律绝 秦风 五言绝句
原文传递
论建安诗歌《孔雀东南飞》
17
作者 罗文博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17-24,28,共9页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将此诗收入,题名《焦仲卿妻》、置于《杂曲歌辞》中,称为《古辞》。清人沈德潛编写《古诗源》一书,也将此诗收入,用《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将此诗收入,题名《焦仲卿妻》、置于《杂曲歌辞》中,称为《古辞》。清人沈德潛编写《古诗源》一书,也将此诗收入,用《玉台新咏》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与《古诗十九首》、《拟苏李诗》等《古诗》同列一类。不知何时,人们沿用旧习,以诗的首句为题名,就称之为《孔雀东南飞》。这一改称,实在简约省事,便于记忆。诗前有序:“汉末建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建安诗 《玉台新咏》 焦仲卿妻 《古诗十九首》 杂曲歌辞 苏李诗 《乐府诗集》 郭茂倩 五言
下载PDF
“苏李诗文出自民间演艺节目”说平议
18
作者 丁宏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4,共9页
《文选》等载录的苏李诗文真伪混杂,非一时一地之作,探讨其形成机制和产生年代,必须具体作品具体分析,不可混为一谈。稽诸史籍,汉魏两晋时期没有敷衍李陵事迹的民间故事或演艺节目的任何记载,孙尚勇先生提出的"苏李诗文皆附属于某... 《文选》等载录的苏李诗文真伪混杂,非一时一地之作,探讨其形成机制和产生年代,必须具体作品具体分析,不可混为一谈。稽诸史籍,汉魏两晋时期没有敷衍李陵事迹的民间故事或演艺节目的任何记载,孙尚勇先生提出的"苏李诗文皆附属于某一敷衍苏李故事的演艺节目"、"其编创者出于民间"、"其产生年代在西汉后期"等论断,值得商榷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苏李诗 《答苏武书》 李陵 苏武
下载PDF
《李少卿答苏武书》真伪考略
19
作者 范春义 《古典文献研究》 2006年第1期67-73,共7页
《李少卿答苏武书》首见于《文选》卷四一(下文简称《李答书》),迄唐刘知几就其真伪问题提出疑问,后苏轼接受是说并广衍之。受疑古观念影响,《李答书》为伪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近年亦有部分学者提出反证。这个问题的讨论是与苏李诗真... 《李少卿答苏武书》首见于《文选》卷四一(下文简称《李答书》),迄唐刘知几就其真伪问题提出疑问,后苏轼接受是说并广衍之。受疑古观念影响,《李答书》为伪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近年亦有部分学者提出反证。这个问题的讨论是与苏李诗真伪的讨论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显得很重要。而对苏李诗,以前学者多疑为伪托,现在也有一些学者信以为真。本文在此背景下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李诗 李少卿 真伪问题 《文选》 刘知几 写作时间 司马相如列传 《艺文类聚》 疑古 《报任安书》
原文传递
《诗品全译》读后
20
作者 俞明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93-94,共2页
梁朝钟嵘著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五言诗的理论批评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话,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贵州人民出版社把它列入“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是恰当的。徐达译注的《诗品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 梁朝钟嵘著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五言诗的理论批评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话,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贵州人民出版社把它列入“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是恰当的。徐达译注的《诗品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2次印刷)在这套丛书中是比较好的一本,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前言”写得具体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批评 贵州人民 诗歌理论 滋味说 诗源辩体 《古诗十九首》 苏李诗 五言 王梦鸥 陈延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