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移矩阵的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演变信息挖掘——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97
1
作者 乔伟峰 盛业华 +1 位作者 方斌 王亚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97-1507,共11页
深入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地类转移概率矩阵,提出利用连续分时段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求算总时段转移矩阵的方法,进而改进地类变化量和地类动态度计算模型,提出了地类转移无序度的概念、含义并构造计算模型。以苏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 深入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地类转移概率矩阵,提出利用连续分时段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求算总时段转移矩阵的方法,进而改进地类变化量和地类动态度计算模型,提出了地类转移无序度的概念、含义并构造计算模型。以苏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9-2008年苏州市耕地的总变化量最大,其次是其它农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其中耕地和独立工矿用地的主导变化是净变化,而其它农用地以交换变化为主;10年间位列各地类动态度前三位的依次为独立工矿用地、其它农用地和建制镇用地,综合动态度在2004年和2002年最大,1999-2001年较低;地类转移无序度的前二位是其它农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其它地类该值均不高,说明苏州市10年间的土地利用演化较为有序。研究表明,基于转移矩阵的相关模型的改进和构造深入挖掘了土地利用演变信息,有利于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矩阵 转移概率 土地利用演变 苏州市
原文传递
“世界遗产地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55
2
作者 陶伟 戴光全 吴霞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7-491,共5页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是研究城市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苏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发展颇具代表性。更重要的是 ,苏州拥有先后两批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项目———拙政园等九处苏州古典园林 ,这使得城...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是研究城市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苏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发展颇具代表性。更重要的是 ,苏州拥有先后两批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项目———拙政园等九处苏州古典园林 ,这使得城市旅游的空间结构又呈现出了特有的规律。本文在分析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节点、通道和域面要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整合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两个途径 :整体整合与核心整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地苏州 旅游空间结构 研究 旅游 苏州市 旅游业
下载PDF
苏州市生活污泥成分性质及其对蔬菜和菜地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50
3
作者 周立祥 胡霭堂 戈乃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4-59,共6页
通过两年动态监测和田间试验,研究了苏州市生活污泥的基本性质,及不同用量污泥(0,5.52,10.33.14.09t/hm2·a-1,干重)对6茬蔬菜产量、卫生品质、土壤pH和盐基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泥有机... 通过两年动态监测和田间试验,研究了苏州市生活污泥的基本性质,及不同用量污泥(0,5.52,10.33.14.09t/hm2·a-1,干重)对6茬蔬菜产量、卫生品质、土壤pH和盐基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泥有机质及氮、磷含量丰富,有毒重金属含量低,但锌含量较高,未经消化的污泥含较多的病原物.施用污泥明显提高蔬菜产量,但也会提高后茬蔬菜体内锌含量.并会加剧耕层上镶钙、镁淋失.使上壤明显酸化.作者认为菜地大量施用污泥应要严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蔬菜 土壤 苏州市
下载PDF
基于旅游者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南京与苏州两市实例分析 被引量:61
4
作者 万绪才 张安 +1 位作者 李刚 徐菲菲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旅游者的旅游审美心理需求是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文章尝试从旅游者的视角对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旅游者评判的方式 ,构建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指标权重 ,获取单项指标评分。文章最后对南京、苏州两市... 旅游者的旅游审美心理需求是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文章尝试从旅游者的视角对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旅游者评判的方式 ,构建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指标权重 ,获取单项指标评分。文章最后对南京、苏州两市的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比较 ,其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 旅游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南京 苏州市
下载PDF
苏州市近50年耕地资源变化过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64
5
作者 李兆富 杨桂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5,共6页
采用苏州市1949年~2002年统计数据,研究揭示了苏州市土地利用特征,分析了苏州市耕地面积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并定量分析了苏州市耕地资源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耕地占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①苏州市土地开发强... 采用苏州市1949年~2002年统计数据,研究揭示了苏州市土地利用特征,分析了苏州市耕地面积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并定量分析了苏州市耕地资源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耕地占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①苏州市土地开发强度大,综合产出率高,建设用地比重大;耕地面积减少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494hm2,远低于全国水平;②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市耕地面积逐渐递减,经历了增加-快速减少-缓慢增加-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③地资源面积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用模拟的指数方程对耕地面积的估算值和实际值误差较小,证明用指数递减方程预测耕地面积随人均GDP增长的变化是可行的;④在人均GDP为10000元~20000元、20000元~30000元和30000元~60000元阶段,苏州市GDP每增加百亿元所占用耕地面积分别为4450hm2、2795hm2、1178hm2,表明占用的耕地面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加逐渐减少,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过程 苏州市 关系研究 耕地资源 50年 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 耕地面积 土地开发强度 经济发展模式 2002年 统计数据 土地利用 区域差异 资源变化 定量分析 建设用地 变化趋势 指数递减 指数方程 递减方程 产出率 实际值
下载PDF
苏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曲大义 于仲臣 +3 位作者 庄劲松 刘同友 杨明 武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8-123,共6页
对比分析苏州市 2 0 0 0年和 1 996年以及苏州市与国内其他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 ,通过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的时间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苏州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针对其出行总量... 对比分析苏州市 2 0 0 0年和 1 996年以及苏州市与国内其他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 ,通过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的时间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苏州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针对其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加长、出行耗时增加、私人交通方式比重较高、城市交通大区间的联系通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 ,对苏州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公交优先发展、就近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出行 出行特征 交通 公路交通 苏州市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研究 被引量:68
7
作者 孟小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1-1119,共9页
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的关键主体之一,其分类回收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成败。为分析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决策机制,本文以苏州市为案例,对其中心城区居民开展实地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统计分析方法... 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的关键主体之一,其分类回收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成败。为分析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决策机制,本文以苏州市为案例,对其中心城区居民开展实地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主要因素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主要由4个主观因素和7个外部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外部条件因素的综合影响是个体主观因素的近2倍,其中,'环境设施和服务'潜变量相关因素对居民行为的综合影响最大,公共宣传教育、回收设施便利性、分类设施便利性、参与意愿和环保意识为对居民垃圾生活处理行为影响最显著的前5个因素。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议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环境行为 生活垃圾分类 资源回收 结构方程分析 影响因素 苏州市
原文传递
行为地理与城市旅游线路设计——以苏州一日游线路设计为例 被引量:52
8
作者 周尚意 李淑方 张江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70,共5页
行为地理学在研究人们的空间行为时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旅游产品消费过程得到的效用满足也是以个体来衡量的。由于旅游线路是旅游产品之一 ,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是设计更多的旅游线路产品 ,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旅游需要。本文以苏州... 行为地理学在研究人们的空间行为时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旅游产品消费过程得到的效用满足也是以个体来衡量的。由于旅游线路是旅游产品之一 ,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是设计更多的旅游线路产品 ,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旅游需要。本文以苏州游客调查资料为基础 ,并设计了显示旅游群体线路选择差异性的指标TRDI,通过计算苏州城市旅游中 ,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人群的TRDI,分析不同群体旅游线路选择的多样性差异。而后提出中观尺度上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理念及评价方法 ,从而为旅游业经营单位设计旅游线路和旅游者选择适当的旅游线路产品提出建设性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地理 旅游线路 旅游 线路设计 苏州市 TRDI 空间行为效率 受教育程度 旅游需求 年龄结构 旅游者 人本主义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新时期大都市周边地区城市定位研究——以苏州与上海关系为例 被引量:33
9
作者 刘荣增 崔功豪 冯德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8-163,共6页
以大都市圈理论、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共生理论为基础 ,从区域分工与协作的角度 ,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背景下 ,大都市上海周边的大城市苏州未来发展的区域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城市特色定位以及实现定位的途径。
关键词 定位 周边地区 苏州市 产业定位 上海 区位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下载PDF
苏州城郊村镇分布特征 被引量:41
10
作者 王跃 陈亚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9-236,共8页
苏州市郊区村镇密布,基本上呈一里一村。在近20年的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带动下,村镇面积也逐步扩大,但众多村镇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未变。在苏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以及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下,村镇的传统分布格局必须... 苏州市郊区村镇密布,基本上呈一里一村。在近20年的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带动下,村镇面积也逐步扩大,但众多村镇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未变。在苏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以及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下,村镇的传统分布格局必须有所调整,否则会影响小康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在整个地区的顺利实现。为此,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了苏州城郊390个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参数,主要包括村镇面积、面积等级、密度以及村镇之间距离。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本区村镇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基本表现规律,分析了进行苏州郊区村镇布局调整的可能性与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进行村镇布局调整的决策方法,从地理科学角度为苏州地区耕地保护和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 分布特征 城郊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空间分布格局 布局调整 可持续发展 GIS技术 保护耕地 社会目标 小康目标 特征参数 统计分析 表现规律 决策方法 技术支持 科学发展 城乡统筹 耕地保护 苏州地区 地理科学 苏州市
下载PDF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5
11
作者 陆天池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7-51,共5页
如何将现代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教学,是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和急需攻克的课题。三年多来,苏州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将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一教育科研成果在苏州市迅速普及和推广,... 如何将现代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教学,是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和急需攻克的课题。三年多来,苏州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将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一教育科研成果在苏州市迅速普及和推广,一场课堂教学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计算机 大气压强 多媒体课件创作 苏州市 教师和学生 多媒体技术 青年教师
原文传递
苏州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部分水乡古镇为例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李东和 张捷 +1 位作者 卢松 钟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5,共5页
古镇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的新宠,苏州市水乡古镇众多,特色各异,为其水乡古镇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然而,基于水乡古镇旅游产品的趋同性,使得苏州水乡古镇在旅游业发展中竞争十分激烈,旅游形象战略成为各水乡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 古镇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的新宠,苏州市水乡古镇众多,特色各异,为其水乡古镇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然而,基于水乡古镇旅游产品的趋同性,使得苏州水乡古镇在旅游业发展中竞争十分激烈,旅游形象战略成为各水乡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文章从苏州各水乡古镇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出发,对部分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苏州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的原则,提出旅游形象定位的建议,以期促进其旅游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乡古镇 旅游形象 定位 苏州市
下载PDF
河道曝气技术在苏州地区河流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3
作者 徐续 操家顺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3,共4页
根据河道曝气技术控制河流水环境污染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结合苏州河流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在苏州地区利用河道曝气技术的可能性、可行性。针对苏州河道的特征,应选用相应的模型来计算需氧量并选择不同的充氧设备进行... 根据河道曝气技术控制河流水环境污染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结合苏州河流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在苏州地区利用河道曝气技术的可能性、可行性。针对苏州河道的特征,应选用相应的模型来计算需氧量并选择不同的充氧设备进行曝气复氧,同时配合多种措施来提高河道曝气复氧的效果。合理运用河道曝气技术可以快速提高溶解氧、改善水体黑臭现象、净化水质,在苏州这样的河网城市具有较为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污染治理 河道曝气 苏州市
下载PDF
城市设计中的色彩规划——以苏州古城街景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29
14
作者 卢春霞 汤浩 《规划师》 2003年第12期90-92,共3页
通过城市色彩的规划与控制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必由之路。苏州古城街景城市设计运用“色彩地理学”、“色彩心理学”及“色彩四季理论”,确定青灰、咖啡、茶色系为主色调,分别对街道、建筑、环境设施的色彩进行规划,并通过公众参与、专家... 通过城市色彩的规划与控制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必由之路。苏州古城街景城市设计运用“色彩地理学”、“色彩心理学”及“色彩四季理论”,确定青灰、咖啡、茶色系为主色调,分别对街道、建筑、环境设施的色彩进行规划,并通过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实现法制化等手段进行色彩控制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色彩 苏州市 古城街景 色谱
下载PDF
历史街区的生活方式保护与文化传承——看苏州古街坊改造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曦 葛昕 《规划师》 2003年第6期15-19,共5页
在苏州历史街区中,富有个性的传统生活方式—庭院与街巷生活方式可以容纳现代社会需要的行为模式与人格需求,进而促进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传统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并实现稳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的保护工作必须把保护的层次... 在苏州历史街区中,富有个性的传统生活方式—庭院与街巷生活方式可以容纳现代社会需要的行为模式与人格需求,进而促进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传统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并实现稳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的保护工作必须把保护的层次提到保护生活方式与内涵文化的高度上来。现有的保护工作在概念和方式上都应进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生活方式 文化特色 苏州市 古街坊 规划
下载PDF
古代苏州城市形态演化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陈泳 《城市规划汇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60,共6页
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对古代苏州的空间演化进行案例研究 ,梳理其历史脉络 ,探讨其选址思想、营建模式 ,探寻其演化机制 。
关键词 古代 形态 演化 苏州市 营建模式
原文传递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涵义实例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居阅时 《广东园林》 2005年第2期14-19,共6页
植物在园林中除了具有观赏功能和构景功能外,还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即文化功能。文章从文化角度叙述植物蕴涵的传统文化含义,揭示植物在景点中的文化角色作用,帮助我们读懂园林,也提供园林建筑的借鉴。
关键词 苏州市 古典园林 植物文化 枇杷园 拙政园 待霜亭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苏州市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张佳琦 段玉山 伍燕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以苏州市为例,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苏州市1990~2010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统计核算,并对苏州市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6.4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hm2,人均... 以苏州市为例,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苏州市1990~2010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统计核算,并对苏州市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6.4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6.21hm2,远远超出了目前的生态承载力,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通过动态分析,结果显示苏州市的生态足迹不断增大,但增长速度正在变缓,生态承载力稳中有降,万元GDP生态足迹也在下降,这表明苏州市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提出了苏州市需尽快进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控制人口增长,对耕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等措施,以减少生态赤字,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苏州市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基于STIRPAT模型的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8
19
作者 王琳 吴业 +1 位作者 杨桂山 万荣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6-200,共5页
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是当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文利用STIRPAT模型,以苏州市1978-2005年耕地面积数据及其相关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分析了人口、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 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是当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文利用STIRPAT模型,以苏州市1978-2005年耕地面积数据及其相关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分析了人口、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及富裕度与耕地占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引起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城市化率的变化对耕地面积的减少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观测数据范围内,富裕度和耕地面积之间存在类似环境Kuznets曲线,并且苏州市正处于该曲线的前期阶段,属于矛盾的凸显期。据此,研究认为缓解苏州市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可从控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社会经济驱动力 STIRPAT模型 苏州市
下载PDF
苏州市瑞光寺塔发现一批五代、北宋文物 被引量:36
20
作者 乐进 廖志豪 《文物》 1979年第11期21-31,99-103,共16页
瑞光寺塔(图一)在苏州市盘门内。1978年4月在第三层塔心的窖穴内发现了一批文物。穴为正方形,边长79、深152厘米(图二)。穴口盖着一块长97、宽61、厚8厘米的石板。石板上放着模制泥质观音像两尊(图八)。穴内的文物已遭受严重破坏,经我... 瑞光寺塔(图一)在苏州市盘门内。1978年4月在第三层塔心的窖穴内发现了一批文物。穴为正方形,边长79、深152厘米(图二)。穴口盖着一块长97、宽61、厚8厘米的石板。石板上放着模制泥质观音像两尊(图八)。穴内的文物已遭受严重破坏,经我们初步清理和鉴定,其时代确定为五代和北宋初期。现择要介绍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 北宋初期 文物 五代 寺塔 妙法莲华经 图版 梵文经咒 八角形 陀罗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