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塔可夫斯基到萨金采夫——“新浪潮”后的俄罗斯诗电影 被引量:3
1
作者 斯捷潘·费多特金 启春 顾启军(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91,共7页
虽然俄罗斯电影植根于"苏联电影学派",但是至从安德烈·塔科夫斯基跨入苏联电影史的大门,就注定了一种新电影的兴起,他所构筑的诗电影美学成为苏联"新浪潮"以来俄罗斯电影最为世人所瞩目的焦点,也成为当代俄罗... 虽然俄罗斯电影植根于"苏联电影学派",但是至从安德烈·塔科夫斯基跨入苏联电影史的大门,就注定了一种新电影的兴起,他所构筑的诗电影美学成为苏联"新浪潮"以来俄罗斯电影最为世人所瞩目的焦点,也成为当代俄罗斯电影最显著的创作传统。本文着重分析苏联"新浪潮"("解冻"以后)以来以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为代表的苏联诗电影,归纳其发展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以安德烈·萨金采夫为代表的现代俄罗斯作者电影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电影 “新浪潮” 电影 电影 作者电影 电影传统
原文传递
从意识形态化历史记忆到人性反思式文化商品——苏俄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的变化和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艳民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9-95,共7页
苏联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在世界战争片创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创作继承了其优良传统,同时,摒弃了其部分意识形态内容。艺术虚构逐渐成为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片创作的主要方法。除了继续宣扬爱国主义、... 苏联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在世界战争片创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创作继承了其优良传统,同时,摒弃了其部分意识形态内容。艺术虚构逐渐成为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片创作的主要方法。除了继续宣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已经上升为其核心主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逐渐淡化其政治宣教功能,日益彰显其文化商品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电影 反法西斯战争电影 意识形态 历史记忆 人性反思 文化商品
原文传递
从宣传列车到电影列车:20世纪初苏俄的移动宣传实践
3
作者 李频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123,共9页
自1918年起,新生的苏俄政府便开始尝试利用火车进行移动宣传和大众动员,当中电影成为一个重要媒介。进入20世纪20年代,这些连接“中心”与“边缘”的宣传列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并呼应着官方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诉求和管理政策。在此... 自1918年起,新生的苏俄政府便开始尝试利用火车进行移动宣传和大众动员,当中电影成为一个重要媒介。进入20世纪20年代,这些连接“中心”与“边缘”的宣传列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并呼应着官方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诉求和管理政策。在此过程中,宣传列车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演变为更具统一性和压制性的电影列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电影 宣传列车 电影列车 移动宣传
原文传递
“想象力消费”视域下的文化冷战——论苏俄太空类科幻电影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振 《文化艺术研究》 2022年第5期96-102,116,共8页
在文化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和苏联都拍摄了大量的太空类科幻电影。近年来,美国科幻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学习并试图超越的对象,而苏联的科幻电影却没有受到同等的重视。苏俄太空科幻电影在共产主义政治想象、国家和民族想象、技术乌托... 在文化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和苏联都拍摄了大量的太空类科幻电影。近年来,美国科幻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学习并试图超越的对象,而苏联的科幻电影却没有受到同等的重视。苏俄太空科幻电影在共产主义政治想象、国家和民族想象、技术乌托邦想象和宗教救赎想象四个层面彰显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当代中国构建“想象力消费”电影不应仅仅以美式科幻大片为靶向,还应该关注特色鲜明的苏俄科幻电影,从中汲取养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科幻电影 太空片 想象力消费 文化冷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