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苍南海域疏浚物倾倒悬浮物扩散特征现场试验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何东海 何琴燕 +2 位作者 吴光荣 江再寿 洪元旦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106,共6页
通过海上倾倒试验,了解疏浚物倾倒在苍南海域的悬浮物扩散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疏浚物粒径特征值为倾倒点水体中悬浮物特征值的1.3~2.7倍,倾倒试验过程中水体中悬浮物粒径值的变化较好地体现了疏浚物在水体中的沉降过程;2)由倾倒引起... 通过海上倾倒试验,了解疏浚物倾倒在苍南海域的悬浮物扩散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疏浚物粒径特征值为倾倒点水体中悬浮物特征值的1.3~2.7倍,倾倒试验过程中水体中悬浮物粒径值的变化较好地体现了疏浚物在水体中的沉降过程;2)由倾倒引起的悬浮物浓度增加而形成的云团在15~30 min后漂离倾倒点,30~60 min后,云团基本消失,且由倾倒引起的悬浮物增量效应也基本结束;3)倾倒云团在顺流方向距倾倒点0.3~0.4 km处,表层水体悬浮物增量影响不明显,疏浚物倾倒造成水体悬浮物浓度增高的影响在顺流方向1.5 km左右基本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物倾倒 悬浮物 扩散特征 苍南海域
下载PDF
浙江苍南近岸海域海床冲淤过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高建 戴志军 +1 位作者 周晓妍 李为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8-697,共10页
近岸海床冲淤变化直接反映海区地貌稳定状态,由此影响海区物质迁移及水运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选择苍南海域不同时期的海图资料,基于ArcGIS平台探讨该海域多尺度海床冲淤过程,为研究区海岸港工建筑规划与评估提供理论指导... 近岸海床冲淤变化直接反映海区地貌稳定状态,由此影响海区物质迁移及水运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选择苍南海域不同时期的海图资料,基于ArcGIS平台探讨该海域多尺度海床冲淤过程,为研究区海岸港工建筑规划与评估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包括:苍南海域海床冲淤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1931—1970年大幅淤积,海床净淤积量达到169.47×10^(6)m^(3),淤积强度为5.18 cm/a;1971—2005年海床淤积幅度减弱,海床净淤积量为12.24×10^(6)m^(3),淤积强度为0.41 cm/a;2006—2009年海床由淤转冲,海床净冲刷量为14.70×10^(6)m^(3),冲刷强度为3.60 cm/a;2010—2017年海床持续冲刷,海床净冲刷量为10.17×10^(6)m^(3),冲刷强度为1.33 cm/a。除1931—1970年10 m等深线向海大幅扩张以及1971—2005年10 m等深线有部分向海扩张外,1971—2017年5 m与10 m等深线普遍向陆后退。2006—2017年,位于北关港内的2 m等深线也向陆后退。冲淤结果显示,苍南海域海床未来可能呈现弱侵蚀态势。其中,风暴潮频发导致海床经常性失稳加之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导致该区域泥沙补给不足,二者共同作用可能是该区域海床由淤积逐渐转为侵蚀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床冲淤 长江来沙 泥沙输运 苍南海域
下载PDF
温州苍南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菲菲 胡红美 +4 位作者 郭远明 李铁军 徐开达 刘琴 尤炬炬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7-582,共6页
对苍南海域2018年4月和9月采集的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进行了污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春季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d、As、Hg和Cr平均含量分别为23、73、31、0.069、10、0.013、54 mg·kg-1,秋季分别为28、79、38、0.078、... 对苍南海域2018年4月和9月采集的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进行了污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春季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d、As、Hg和Cr平均含量分别为23、73、31、0.069、10、0.013、54 mg·kg-1,秋季分别为28、79、38、0.078、9.4、0.024、58 mg·kg-1,除Pb外,其他重金属均低于全国海岸带重金属的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春、秋季7种重金属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各重金属平均污染指数大小排序春季为Cr>Cu>Pb>As>Zn>Cd>Hg,秋季为Cu>Cr>Pb>Zn>As>Cd>Hg。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苍南海域沉积物质量处于尚清洁状态。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苍南海域生态风险较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 苍南海域
下载PDF
浙江苍南近海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陈 王姝曼 郑基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322-331,共10页
根据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在苍南近海海域(27°00′~27°32′48″N)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对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以及优势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苍南近海海域鱼类种类203种,这些资源品种中,既有洄游性鱼类,又有近岸性... 根据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在苍南近海海域(27°00′~27°32′48″N)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对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以及优势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苍南近海海域鱼类种类203种,这些资源品种中,既有洄游性鱼类,又有近岸性、河口性种类,以及岩礁定居的岛礁性种类。隶属于鲱形目、灯笼鱼目、鳗鲡目、鲇形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鲈形目、鲽形目等9目,优势种的有鲳鱼、带鱼、鳓鱼、马鲛鱼、棘头梅童鱼、海鳗等。三个季节为优势种的有皮氏叫姑鱼、龙头鱼。两个季节为优势种的有红狼牙鰕虎鱼、日本鳀鱼、中华小公鱼。不同季节出现的种类变化趋势是春季(53种)&gt;秋季(43种)>夏季(42种)>冬季(36种)。鱼类各种类的渔获率季节变化趋势为夏季(34.04%)﹥春季(29.09%)﹥秋季(22.88%)﹥冬季(13.99%)。而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的不同,两岛区渔获量的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南关的季节变化与全海区相似,为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单峰型变化,官山为双峰型变化,即春季为最峰值,秋季为次高峰值,夏、冬两季为低谷值的变化,同一岛区一年中渔获量最高和最低相差悬殊,二者之比,官山和南关都为3倍左右。从全年平均密度来看,本次调查B区的南关最高,其次为A区的官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苍南近海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