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字花科芸薹属5种植物对Pb的吸收和富集 被引量:42
1
作者 柯文山 陈建军 +2 位作者 黄邦全 戴灵鹏 王万贤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36-238,269,共4页
为了筛选对重金属铅具有耐性与富集作用的植物,在温室砂培盆栽条件下对十字花科芸薹属5种植物芥菜、芥兰、鲁白15、竹芥、甘蓝进行铅吸收和耐性的研究.结果显示:5种植物中,芥兰和甘蓝低浓度(100mg/L)的吸收量高于高浓度(500mg/L),而鲁... 为了筛选对重金属铅具有耐性与富集作用的植物,在温室砂培盆栽条件下对十字花科芸薹属5种植物芥菜、芥兰、鲁白15、竹芥、甘蓝进行铅吸收和耐性的研究.结果显示:5种植物中,芥兰和甘蓝低浓度(100mg/L)的吸收量高于高浓度(500mg/L),而鲁白、芥菜、竹芥则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鲁白、芥菜的地上部分铅富集量超过1000μg/g干重,尤其是鲁白,不仅85%以上的能转移到地上部分,且迁移总量大、根系的耐性指数高,是具有潜在的修复铅污染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 芸薹 富集作用 植物修复 环境污染 耐受性
下载PDF
基因组原位杂交辨别芸薹属异源四倍体AA、BB、CC基因组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宗芸 栗茂腾 +2 位作者 黄荣桂 伍晓明 宋运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4,共5页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 (GISH)技术 ,以标记的白菜型油菜 (AA ,2n =2 0 )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 ,分别同芥菜型油菜 (AABB ,2n =36 )和甘蓝型油菜 (AACC ,2n =38)的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杂交 ,结果芥菜型油菜有 2 0条染色体表现大而明亮的杂交...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 (GISH)技术 ,以标记的白菜型油菜 (AA ,2n =2 0 )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 ,分别同芥菜型油菜 (AABB ,2n =36 )和甘蓝型油菜 (AACC ,2n =38)的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杂交 ,结果芥菜型油菜有 2 0条染色体表现大而明亮的杂交信号 ,其它染色体上信号很弱或无 ,可以区分A、B基因组 ;甘蓝型油菜染色体上表现有38个信号 ,A、C基因组不能区分开来。以黑芥 (BB ,2n =16 )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埃塞俄比亚芥 (BBCC ,2n =34)的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杂交 ,16条染色体上显示明显的杂交信号 ,其它染色体上信号很弱。说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芸薹属中BB与AA和CC基因组间分化程度较大 ,而AA与CC基因组分化较小。基因组原位杂交表明最强的信号多集中分布于着丝粒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 芸薹 异源四倍体 四倍体 AA BB CC 基因组分化
下载PDF
芸薹属植物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被引量:20
3
作者 卢钢 曹家树 陈杭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4-390,共7页
综述了芸薹属植物分子标记技术、遗传图谱构建、基因组比较及基因定位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芸薹 基因组 分子标记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芸芥(Eruca sativa Mill.)与芸薹属(Brassica L.)3个油用种的远缘杂交 被引量:35
4
作者 孙万仓 官春云 +8 位作者 孟亚雄 刘自刚 张涛 李栒 杨随庄 令利军 陈社元 曾秀存 王鹤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2,共7页
采用芸芥 (ErucasativaMill.)与芸薹属 3个油用种 (Brassicanapus,Brassicajuncea ,Brassicarapa)进行杂交 ,共授粉15 990朵花 ,获得 12 5 7个角果 ,711粒杂交种子 ,结角率为 7.86 % ,亲和指数 0 .0 4 5。经形态学鉴定 ,无论芸芥作母本... 采用芸芥 (ErucasativaMill.)与芸薹属 3个油用种 (Brassicanapus,Brassicajuncea ,Brassicarapa)进行杂交 ,共授粉15 990朵花 ,获得 12 5 7个角果 ,711粒杂交种子 ,结角率为 7.86 % ,亲和指数 0 .0 4 5。经形态学鉴定 ,无论芸芥作母本还是芸薹属的 3个油用种作母本 ,F1 植株均为偏母植株。杂交所获得角果的角粒数很低 ,许多角果为空角果 ,但在多数角果中可见到许多败育胚的残迹 ,这些败育胚中可能不乏杂种胚。对角果生长发育测量结果表明 ,远缘杂交角果在授粉后 9d左右停止生长 ,据此推断杂种胚的败育时期可能就在授粉后 9d左右。采用苯胺蓝染色法 ,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芸芥与甘蓝型油菜杂交时花粉在柱头上的黏合、萌发及萌发花粉管在柱头和花柱中的生长、伸长情况的观察结果表明 ,异源花粉很难在柱头上黏合和萌发 ,同时在花粉黏合的部位及其附近柱头乳突细胞内产生大量胼胝质 ;萌发的少量花粉粒 ,其花粉管进入柱头也比较困难。表明芸芥与芸薹属杂交 ,存在严重的生殖隔离障碍 ,而且主要是受精前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芥 芸薹 远缘杂交
下载PDF
分离芸薹属植物基因组DNA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36
5
作者 江昌俊 陈彦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36,共3页
介绍一种比目前较普遍使用的CTAB法能更好地分离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通过芸薹属不同种植物和不同重量实验材料(0.1—1.2克)的多次试验,证明用该方法分离的基因组DNA产率、纯度和分子量都较高,分离的DNA可用于... 介绍一种比目前较普遍使用的CTAB法能更好地分离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通过芸薹属不同种植物和不同重量实验材料(0.1—1.2克)的多次试验,证明用该方法分离的基因组DNA产率、纯度和分子量都较高,分离的DNA可用于限制性酶切.这种方法也完全适用于其它植物基因组DNA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 基因组 DNA 分离 植物
下载PDF
生物熏蒸用于植物土传病害治理的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明社 李世东 +2 位作者 缪作清 郭荣君 赵震宇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6-302,共7页
采用以生物物质为材料的土壤熏蒸技术,研究了其对植物土传病害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棉纱缸熏蒸装置中以甘蓝叶不同用量对黄瓜枯萎病菌在32℃条件下熏蒸,1·5kg/m2以下时,6d后对菌落扩展的抑制率不足15%;2·5kg/m2时抑制率快... 采用以生物物质为材料的土壤熏蒸技术,研究了其对植物土传病害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棉纱缸熏蒸装置中以甘蓝叶不同用量对黄瓜枯萎病菌在32℃条件下熏蒸,1·5kg/m2以下时,6d后对菌落扩展的抑制率不足15%;2·5kg/m2时抑制率快速上升到50%以上;继续增加施用量抑制率增长变缓;甘蓝叶对黄瓜枯萎病菌的EC50值为3·25kg/m2。施用量为3·5kg/m2时,黄瓜枯萎病菌生物量累积比对照减少83·1%,产孢量为对照的0·5%,所产孢子的萌发率为对照的18·8%。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在甘蓝叶施用量为3·5kg/m2时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立枯病菌、番茄黄萎病菌和茄根腐疫病菌的抑制率达60%以上,对菌核病菌、辣椒猝倒病菌和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8·7%、17·4%和41·6%。对不同芸薹属植物熏蒸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芥菜和雪里蕻的叶片组织及芥菜疙瘩对供试7种病菌的抑制效果优于甘蓝。对不同添加物增效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甘蓝碎叶中添加麦麸后比只施用甘蓝对番茄立枯病菌的抑制率提高6·7%,菌丝干重累积减少45·5%。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在25和32℃条件下甘蓝对番茄立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0·2%和62·9%。田间试验表明,用4种植物熏蒸土壤后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显著优于太阳能和土壤还原消毒法的防效。其中,芥菜(3·5kg/m2)添加麦麸(1·0kg/m2)后的防效达到6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 生物熏蒸 土传病害 治理
下载PDF
芸薹属植物未成熟小孢子培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余凤群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0-73,共4页
从供体植株状态、取样、分离和培养方法、胚状体发生和小植株形成、再生植株性状表现等方面研究芸薹属植物未成熟小孢子培养技术。这一技术与诱变、基因转化、原生质体融合、性状遗传研究、育种方法结合,广泛应用于遗传和育种实践中。
关键词 芸薹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单倍体
下载PDF
利用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创建油菜新种质 被引量:22
8
作者 牛应泽 汪良中 +1 位作者 刘玉贞 郭世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5,共5页
为了拓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从四川、重庆、云南和西藏部分地区采(收)集了一批白菜型油菜、白菜和白花芥蓝地方品种,包括一部分白菜型油菜野生种和半野生种,通过远缘杂交,人工合成了一批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这批新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 为了拓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从四川、重庆、云南和西藏部分地区采(收)集了一批白菜型油菜、白菜和白花芥蓝地方品种,包括一部分白菜型油菜野生种和半野生种,通过远缘杂交,人工合成了一批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这批新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主要包括特长角、大粒、多分枝、矮秆、黄籽、白花、抗病等重要遗传类型,部分材料具有重要的育种及研究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 甘蓝型油菜 种质资源 遗传类型 芸薹
下载PDF
甘蓝与芸薹属5个近缘物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宗芸 伍晓明 +1 位作者 王秀琴 宋运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19,F003,共5页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研究了甘蓝基因组与芸薹属其它5个近缘物种基因组间的相互关系。以标记的甘蓝(CC,2n=18)的基因组总 DNA为探针,分别同二倍体甘蓝、白菜型油菜(AA,2n=20)、黑芥(BB,2n=16)和异源四倍体芥菜型油莱(AABB,2n=...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研究了甘蓝基因组与芸薹属其它5个近缘物种基因组间的相互关系。以标记的甘蓝(CC,2n=18)的基因组总 DNA为探针,分别同二倍体甘蓝、白菜型油菜(AA,2n=20)、黑芥(BB,2n=16)和异源四倍体芥菜型油莱(AABB,2n=36)、埃塞俄比亚芥(BBCC,2n=34)、甘蓝型油莱(AACC,2n=38)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甘蓝、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所有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不能区分A、C基因组。黑芥染色体上只有零星的弱小信号,埃塞俄比亚芥的中期染色体显示出18个明显的信号,可以区分出C、B基因组;芥菜型油菜的中期染色体显示出20个明显的信号,其余染色体上信号很弱或无,可以区分出A、B基因组。说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甘蓝与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较近,基因组的分化程度较小,而甘蓝与黑芥的亲缘关系较远,基因组的分化程度较前者高;甘蓝与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间的亲缘关系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芸薹 近缘物种 基因组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国内外花椰菜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趋势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素文 赵前程 +1 位作者 孙德岭 耿欣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37,共2页
我国花椰菜种植面积居世界之首,但单位面积产量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距离。本期市场导航栏目中,李素文等从国内外花椰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趋势入手展开分析,对我国花椰菜育种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花椰菜 芸薹 种植面积 产量 甘蓝 国花 育种 中国 国内外 世界第一
下载PDF
中国芸薹属植物的起源、演化与散布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建林 何燕 +2 位作者 栾运芳 大次卓嘎 张永青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8期489-494,共6页
芸薹属BrassicaL植物在世界上大约有40余种,其中中国有15种。在此,就中国芸薹属植物的起源、演化和扩散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芸薹属植物的起源。通过芸薹属与其外类群白花菜科Capparaceae形态特征的比较,将中国芸薹属植物划分为... 芸薹属BrassicaL植物在世界上大约有40余种,其中中国有15种。在此,就中国芸薹属植物的起源、演化和扩散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芸薹属植物的起源。通过芸薹属与其外类群白花菜科Capparaceae形态特征的比较,将中国芸薹属植物划分为白菜组SectPekinensis、芥菜组SectJuncea、甘蓝组SectOleracea三个类群,其中白菜组最原始、芥菜组较进化,甘蓝组进化程度最高;(2)芸薹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及西部山区,但从其现代分布来看,多栽培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笔者认为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西部高山、丘陵地区可能是中国芸薹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区,并提出中国芸薹属植物是本土起源的,并非来源于地中海地区。(3)通过对中国芸薹属植物分布的分析,笔者推测中国芸薹属植物的散布可能有四条散布途径。第一条是由藏南河谷及横断山脉的北部向西沿青海东部的祁连山以及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的天山一带,抵达塔里木盆地两侧山地。第二条是由藏南河谷及横断山脉地区向东北方向延伸,经中国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河北北部、内蒙古及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沿黄河流域及东北三江流域分布。第三条是由藏南河谷及横断山脉地区向东南方向延伸,经四川、云南、重庆、沿长江流域分布,并延伸到广东、台湾一带,第四条是沿藏南河谷及横断山脉向南到达喜马拉雅山南北两侧的干旱河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 起源 演化 散布 中国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芸薹属作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桂华 巩振辉 张广辉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0-84,共5页
从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农杆菌的侵染方法、导入外源基因等方面综述了芸薹属作物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并对研究中存在的再生成苗。
关键词 芸薹 遗传转化 农杆菌介导 芽再生体系
下载PDF
芸薹属A,B和C基因组之间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栗茂腾 张椿雨 +1 位作者 刘列钊 余龙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1-676,共6页
芸薹属A,B和C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大量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A和C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较A和B基因组以及B和C基因组之间更为接近。A,B和C基因组之间的比较基因组结果表明:这3个基因组是由更加原... 芸薹属A,B和C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大量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A和C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较A和B基因组以及B和C基因组之间更为接近。A,B和C基因组之间的比较基因组结果表明:这3个基因组是由更加原始物种进化而来的。在芸薹属基因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染色体变异,如重复、缺失、重排等,从而造成了现在不同基因组之间的差别。最后,对芸薹属不同基因组和拟南芥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 基因组 拟南芥
下载PDF
芸薹属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姜立杰 曹家树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1-417,共7页
芸薹属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受单一位点的复等位基因控制 ,此位点命名为S位点。它决定柱头表面花粉识别的专一性。S位点糖蛋白基因 (SLG)和S受体激酶基因 (SRK)是控制芸薹属植物花柱自交不亲和性的两个关键因子。本文介绍了编码自交不亲和性... 芸薹属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受单一位点的复等位基因控制 ,此位点命名为S位点。它决定柱头表面花粉识别的专一性。S位点糖蛋白基因 (SLG)和S受体激酶基因 (SRK)是控制芸薹属植物花柱自交不亲和性的两个关键因子。本文介绍了编码自交不亲和性的S位点的SLG、SRK和花粉S基因的鉴定、结构及功能 ,并对其信号传导途径的可能机制做了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 自交不亲和性 SLG SRK 花粉K基因 信号传导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芝麻菜属与芸薹属属间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涛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芝麻菜具有抗旱、抗病、耐瘠等特性,是优异的油料作物资源。针对芝麻菜的利用现状,从芝麻菜属与芸薹属属间远缘杂交以及杂交不亲和性研究等方面,综述有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 芝麻菜 芸薹 间远缘杂交 研究进展 杂交不亲和性 利用 油料作物
下载PDF
非对称体细胞融合获得花椰菜与Brassica spinescens的种间杂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姚星伟 刘凡 +3 位作者 云兴福 赵泓 Ryschka U Schumann G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39-1044,共6页
拟利用非对称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向芸薹属花椰菜中转移野生抗逆性状。供体Brassica spinescens具有光合效率高,抗白锈病、蚜虫、黑斑病,耐盐等优良特性。用经UV处理的供体叶肉原生质体与花椰菜下胚轴原生质体通过聚乙二醇(PEG)融合,培养... 拟利用非对称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向芸薹属花椰菜中转移野生抗逆性状。供体Brassica spinescens具有光合效率高,抗白锈病、蚜虫、黑斑病,耐盐等优良特性。用经UV处理的供体叶肉原生质体与花椰菜下胚轴原生质体通过聚乙二醇(PEG)融合,培养后获得379株再生植株。对其中的120株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子标记检测,证明有23株为杂种植株。流式细胞仪倍性分析表明,杂种植株核DNA含量全部高于供、受体亲本核DNA含量总和,植株倍性在四至八倍之间。还对供体不同UV射线处理的剂量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0.0750 J.cm-2为最大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 种间杂种 非对称体细胞融合 原生质体培养 杂种鉴定
下载PDF
芸薹属植物对四种土传病原微生物熏蒸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乔世佳 李淑敏 孟令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4,共6页
通过培养皿试验,以抑菌率、菌丝干重、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四个指标来评价春夏秋冬小白菜、苏州青油菜、小花叶芥菜、红圆芜菁、香港迟花芥蓝和香港白花芥蓝六种芸薹属植物对黄瓜枯萎病、黄瓜灰霉病、黄瓜立枯病和水稻稻瘟病等四种病... 通过培养皿试验,以抑菌率、菌丝干重、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四个指标来评价春夏秋冬小白菜、苏州青油菜、小花叶芥菜、红圆芜菁、香港迟花芥蓝和香港白花芥蓝六种芸薹属植物对黄瓜枯萎病、黄瓜灰霉病、黄瓜立枯病和水稻稻瘟病等四种病原菌生物熏蒸效果。结果表明,所选六种芸薹属植物对四种病原菌都具有抑制效果。不同芸薹属植物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小花叶芥菜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红圆芜菁、香港迟花芥蓝、香港白花芥蓝和苏州青油菜,春夏秋冬小白菜抑菌效果最弱;同种芸薹属植物对不同土传病害病原菌抑制也存在差异,其中同种试验植物对黄瓜立枯病病菌的抑制效果要好于其他三种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熏蒸 硫代葡萄糖苷 芸薹 抑菌
下载PDF
上海地区芸薹属蔬菜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华 刘灶长 +2 位作者 陈海荣 陈亮 罗利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64-269,共6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和农艺性状鉴定对上海地区的17份甘蓝、44份白菜,共61份芸薹属蔬菜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UPGMA聚类结果显示,61份材料被聚类为两大类,甘蓝类和白菜类,其中白菜型蔬菜品种的相似系数在0.96~0.77之间,甘蓝型蔬...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和农艺性状鉴定对上海地区的17份甘蓝、44份白菜,共61份芸薹属蔬菜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UPGMA聚类结果显示,61份材料被聚类为两大类,甘蓝类和白菜类,其中白菜型蔬菜品种的相似系数在0.96~0.77之间,甘蓝型蔬菜品种的相似系数在0.93~0.63之间。聚类分析的结果说明,上海地区的甘蓝类蔬菜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而白菜类蔬菜的遗传基础比较单一,急需保护现有的白菜型蔬菜品种的种质资源,防止遗传流失。本实验还说明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与农艺性状鉴定相结合,综合评价芸薹属蔬菜的遗传多样性比采用单一的方法更加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 白菜 甘蓝 SSR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芸薹属两个亚种间杂种光合作用优势及其机理 被引量:15
19
作者 董德坤 师恺 曹家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04-2810,共7页
【目的】探讨芸薹属作物杂种是否具有光合作用优势及其机理。【方法】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矮脚黄’白菜和‘白蔓菁’芜菁及其正反交杂种的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并对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 【目的】探讨芸薹属作物杂种是否具有光合作用优势及其机理。【方法】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矮脚黄’白菜和‘白蔓菁’芜菁及其正反交杂种的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并对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进行了相对定量研究。【结果】在整个试验期间,杂种F1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双亲,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气孔导度(Gs)也高于亲本,但其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与亲本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杂种总叶绿素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仅表现出微弱的中亲优势。杂种PSII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高于亲本,其变化趋势和PSII反应中心开放程度(qP)一致。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RuBisCO蛋白含量在杂种中均有所增加。【结论】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光呼吸均不是杂种光合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光合优势的产生很可能是由于碳固定效率的增加反馈上调了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 亚种间杂种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杂种优势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
下载PDF
芸薹属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媛媛 傅廷栋 马朝芝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0-207,共8页
芸薹属(Brassica)植物是双子叶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对象。经过十几年的研究,芸薹属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宏观共线性和微观共线性两个层次的研究均发现,芸薹属植物之间以及芸薹属和拟南芥之间都存在广泛的共线性... 芸薹属(Brassica)植物是双子叶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对象。经过十几年的研究,芸薹属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宏观共线性和微观共线性两个层次的研究均发现,芸薹属植物之间以及芸薹属和拟南芥之间都存在广泛的共线性,表明拟南芥信息在芸薹属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芸薹属作物基因组内存在着多个拷贝的共线性区域,支持二倍体芸薹属作物起源于多倍体祖先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 比较基因组 拟南芥 宏观共线性 微观共线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