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花草木樨种子形成的传粉生物学 被引量:1
1
作者 梁珍才 韩佳玲 +1 位作者 古丽斯旦·艾尼瓦尔 张爱勤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6-1334,共9页
在有花植物中,因传粉、资源限制或者母本选择,植物常存在“花(胚珠)多果(种子)少”的现象。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具多枚胚珠,但仅形成1~2粒种子,在传粉方面是否存在影响种子形成的因素仍... 在有花植物中,因传粉、资源限制或者母本选择,植物常存在“花(胚珠)多果(种子)少”的现象。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具多枚胚珠,但仅形成1~2粒种子,在传粉方面是否存在影响种子形成的因素仍不清楚。为此,对其传粉系统及种子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草木樨为混合式交配系统类型,无孤雌生殖现象。自交亲和,但不能自动自花授粉,需要借助传粉昆虫。居群5月下旬进入初花期,花期40 d左右,单花期为1~1.5 d。该植物为泛化的传粉系统,蜂类、蝇类和食蚜蝇为其主要传粉者。自然状态柱头花粉数为18.19粒,去雄后柱头花粉数为6.04粒,不存在花粉限制。在人工异花授粉条件下,从基部开始,1号位有80%、2号位有21.8%的胚珠可以发育并形成种子;3~7号位的胚珠基本不发育,在授粉后第4天开始大量败育。说明黄花草木樨在传粉方面(花粉来源和数目)不存在制约种子产量形成的因素。黄花草木樨这种通过败育绝大多数胚珠而保留个别种子的现象,可能是为了增加种子适合度或种子扩散强度的一种生殖对策,通常是一种由母本调控的种子选择性败育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草木樨 传粉生态 花粉传递 交配系统 胚珠发育 种子形成 母本选择
下载PDF
野慈姑和矮慈姑种间花粉传递与生殖干扰不对称性
2
作者 唐莎莎 费采虹 +4 位作者 杨聪 尚书禾 熊浩镧 王欣怡 汪小凡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2-770,共9页
本研究观测了两种慈姑属(Sagittaria)植物野慈姑(S.trifolia L.)和矮慈姑(S.pygmaea L.)共享传粉者的种间访花活动,利用染色示踪方法检测了种间花粉传递是否存在及其强度,通过统计二者在单生/混生样地中的结实情况判断物种间生殖干扰存... 本研究观测了两种慈姑属(Sagittaria)植物野慈姑(S.trifolia L.)和矮慈姑(S.pygmaea L.)共享传粉者的种间访花活动,利用染色示踪方法检测了种间花粉传递是否存在及其强度,通过统计二者在单生/混生样地中的结实情况判断物种间生殖干扰存在与否,以及对植株有性生殖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主要共享传粉者存在种间访花行为,但访花者种间运动频率显著低于种内运动,且对野慈姑雄花存在访花偏好。(2)在混生样地中野慈姑和矮慈姑的雌蕊群上均能检测到共享传粉者带来的种间花粉传递,约1.4%的柱头上落置了染色标记的异种花粉;野慈姑花粉散布于矮慈姑花上的距离较远,数量较多,而矮慈姑花粉主要表现为近距离传递。(3)两物种在自然生境中共存时,矮慈姑种子不完整胚比例显著增加,而野慈姑完整胚比例维持在80%以上,表现为种间生殖干扰的不对称性。此外,本研究还对减轻生殖干扰的生态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传粉者 种间花粉传递 生殖干扰 种子折损 慈姑属
下载PDF
用RAPD方法初探鹅掌楸的花粉流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双全 郭友好 +1 位作者 陈家宽 王青锋 《科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4期1517-159,共1页
花粉流的标记方法是传粉生物学中的关键技术 .两性花植物鹅掌楸的花粉传递可能为自花、同株异花和异株异花 .从野外居群的传粉者运动观察和去雄等实验得知 ,落置柱头上的花粉主要是外源的异花花粉 ,但异株间、远距离的传粉是否存在还不... 花粉流的标记方法是传粉生物学中的关键技术 .两性花植物鹅掌楸的花粉传递可能为自花、同株异花和异株异花 .从野外居群的传粉者运动观察和去雄等实验得知 ,落置柱头上的花粉主要是外源的异花花粉 ,但异株间、远距离的传粉是否存在还不确定 .尝试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方法进行父系分析 ,标记花粉运动 .结果表明这一濒危植物的花粉散布可达1 0 0m ,初步显示出鹅掌楸的有效居群范围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花粉 居群遗传结构 花粉传递 RAPD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